2000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京就任俄总统
  任命卡西亚诺夫为代总理
  本报莫斯科5月7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今天中午在大克里姆林宫宣誓就职。
  莫斯科时间12时整,普京来到大克里姆林宫安德烈大厅,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韦什尼亚科夫宣布了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普京当选总统的决定。随后,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巴格莱请普京宣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把象征总统权力的标志“祖国功勋”一级勋章交给普京并发表讲话,他希望普京大胆工作,爱惜俄罗斯,把俄建设成新的国家,给俄人民带来幸福和繁荣。
  普京在就职演说中说,他要保护好俄罗斯,捍卫俄罗斯公民的利益,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将根据国家的利益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团结全体俄罗斯人民,把俄罗斯建设成自由、繁荣、富强和文明的国家。普京讲话后,大厅里奏起了俄国歌,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了总统旗帜,鸣礼炮30响。随后,普京和叶利钦在教堂广场共同检阅了总统警卫团。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宪法法院法官,联邦委员会成员,国家杜马成员及各国使节等1500人出席了就职仪式。
  普京是3月26日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以超过52%的选票当选总统的。根据俄罗斯宪法,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任期为4年。
  又讯 俄罗斯总统普京7日在就职仪式结束后,立即宣布任命政府第一副总理卡西亚诺夫为政府代总理。俄总统新闻局向新闻界说,普京已经签署了任命卡西亚诺夫为政府代总理的命令。据悉,他将于5月9日胜利节后正式宣布新总理提名。


第6版(国际)
专栏:

  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宣誓就职。图为普京就职后和前总统叶利钦一同检阅总统警卫团。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森喜朗外交首次亮相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日本首相森喜朗5月6日结束欧美七国之行回到东京。在8天行程中,森喜朗先后访问了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这是森喜朗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在外交舞台亮相。
  森喜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7月下旬在日本冲绳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以下简称“冲绳峰会”)做准备:首先是结识七国首脑,并请七国首脑对冲绳峰会给予合作。其次是就冲绳峰会的议题与七国首脑进行磋商。媒体关注最多的是森喜朗此行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即对俄罗斯和美国的访问。因为森喜朗与俄美首脑会晤的话题中,除了冲绳峰会,还有涉及两国关系的一些棘手问题。从森喜朗七国之行的日程看,给人以“两头重中间轻”的印象。
  俄罗斯成为日本新首相就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迄今尚无先例。森喜朗对此次访俄的期望值定得并不高。原因是在森喜朗访俄期间,普京尚未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森喜朗与普京代总统的会谈只能算作非正式会谈。但森喜朗还是有备而来。日本方面急于得到证实的是,普京成为俄罗斯新的领导人后,对迄今日俄两国共同发表的宣言和协议持什么态度。日方尤其重视普京对1993年10月《东京宣言》和1997年11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的表态。上述两个文件都提及“解决四岛归属问题”、“缔结和平条约”等,后者还提出争取在2000年以前缔结和平条约。
  森喜朗与普京会谈中,普京对日方急于证实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答复,即“尊重所有的协议和宣言”,“努力实现包括缔结和平条约的俄日全面关系正常化”。对此,日方并不满足。日方认为,如果不能尽早确定年内日俄首脑正式会谈的时间表,无异于现在就放弃争取2000年内缔结和平条约的努力。经过日方再三要求,在森喜朗结束访俄之行前一个小时,普京答应8月末正式访问日本。普京访日时间表的确定,成为森喜朗此行的一大成果。尽管如此,日本方面仍不乐观。此间舆论认为,日俄两国围绕领土的分歧依然很大,2000年内难以缔结和平条约的局面没有任何变化。
  森喜朗此行的最后一站是美国。眼下困扰日美两国关系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冲绳的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去年11月冲绳县做出决定,选择名护市边野古沿岸地区作为美军普天间机场的迁移地,前提条件是美军使用期限为15年等4项。日本政府同意冲绳县的决定,对使用期限问题则许诺“将在与美国政府对话中提出”。美国政府对15年使用期限表示难以接受。另一个难题是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线路使用费问题,因外国企业使用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线路支付较高费用,美国要求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大幅降价,即两年内降价41.1%。但日本方面坚持4年内降价22.5%,理由是降价过快过多将影响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经营。
  在华盛顿,森喜朗与克林顿进行了1小时20分钟的会谈。森喜朗没有回避上述两个难题,并且先于对方把难题纳入话题。对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森喜朗表示,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冲绳县的愿望,去年末内阁作出决定,希望继续与美方紧密协商。对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线路使用费问题,森喜朗表示,将通过日美双方的努力,在可行的范围内尽快解决,希望由双方事务当局共同协商。克林顿也未深究。传媒认为,日美首脑对棘手问题“蜻蜓点水”有“一石二鸟”之功:即可以向国内舆论做个交代,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为难。日本众院选举在即,美国面临总统选举,在重要选举之前,谁都不会对棘手问题轻易做出让步,眼下避免严重对立对双方都是上策。
  对于有不擅长外交定评的森喜朗,此间传媒对他首次外交亮相给予及格的评价。出访归来的森喜朗已经开始投入内政问题,因为只有在6月率领联合执政三党取得众院选举的胜利,森喜朗才有机会再次谈论7月冲绳峰会、8月日俄首脑会谈等外交课题。
  (本报东京5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京谈施政纲领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6日电(记者韦政强)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6日强调,进一步发展民主制度和根本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是他的施政纲领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据报道,普京在俄联邦主体选举委员会领导人会议上说,他在致俄议会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将全面阐述他的施政纲领。他指出,国家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给那些的确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应有的帮助。
  普京表示,他将大大强化国家政权体制。他主张加强国家建设,大大加强权力机关的垂直联系,解决维护法律方面的问题,完善总统办公厅的工作。他说,应当充分发挥总统办公厅、政府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普京指出,必须防止犯罪分子打入政权机关。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首脑将磋商和谈危机
  巴代表宣布暂停巴以谈判
  据新华社加沙5月7日电(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消息灵通人士7日证实,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将于当天晚上举行秘密会谈,讨论巴以和平进程目前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巴方人士说,巴拉克将在会谈中向阿拉法特解释以方一再推迟把耶路撒冷附近3个巴勒斯坦村镇完全移交给巴方的原因。据悉,以色列政府曾多次表示,在最后撤军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将已经属于以巴联合控制区的阿布迪斯、埃泽利亚和东萨瓦赫拉三个村镇划归巴方单独管辖。但是,迫于以国内右翼势力的干扰和内阁中个别阁员的反对,这一承诺至今没有兑现。
  据这位官员透露,巴以首脑会谈的第二个重要议题将涉及到目前陷入危机的巴以埃拉特谈判。在日前休会的埃拉特谈判中,以方提出只将约旦河西岸66%的土地归还巴方作为双方未来边界划分的基础。巴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坚持以色列必须明确承诺归还其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所有巴勒斯坦土地,否则巴以和谈就没有继续进行的可能。
  本报开罗5月6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代表埃雷卡特6日宣布,巴以7日不会按计划继续在埃拉特举行过渡阶段和最终地位谈判,有关这轮谈判的进一步安排将在未来几天内落实。
  埃雷卡特说,美国中东和谈特别协调员罗斯目前正在巴以领导人之间斡旋,以便促成以方遵守进行中东和平进程的原则以及联合国有关决议。
  6日,巴以在埃拉特结束了为期6天的谈判,双方未能就以方继续撤军和最终地位框架协议等问题取得任何进展。相反,由于以方提出只将约66%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归还给巴方的边界划分方案引起巴方强烈不满,谈判一度中断。
  后经罗斯斡旋,巴以双方虽然恢复了谈判,但是只讨论了谈判的程序性问题而没有触及任何实质性分歧。巴方在谈判结束时强调,只有以方明确承诺完全归还其在1967年战争期间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双方谈判才有可能继续进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爱和平进程现转机
  爱尔兰共和军愿重开谈判
  据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记者黄兴伟)爱尔兰共和军6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与负责监督解除北爱尔兰准军事组织武装的国际中立机构重开谈判,并准备着手停止使用武器。
  爱尔兰共和军是在英国和爱尔兰政府领导人5日深夜宣布英国政府愿意在本月22日前恢复北爱地方政府的自治权之后作出上述表示的。
  和平进程的联合发起人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对共和军的积极反应表示欢迎,并宣布将委派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前总书记西里尔·拉马福萨负责武器检查。爱尔兰共和军随后表示同意向两位国际知名政治家领导的武器检查人员开放其秘密军械库。
  根据英爱两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北爱危机新方案,解除北爱准军事组织武装的最后期限将从和平协议所规定的今年5月22日推迟到2001年6月。
  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和北爱天主教派的最大政党社会民主工党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表示欢迎。新教派最大政党统一党领导人戴维·特林布尔也认为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中包含有“一些积极内容”。
  同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称爱尔兰共和军的这一决定是“真正的历史性一步”,为北爱人民带来了希望,他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所有各方能够接受“这一承诺”。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总统强调警惕邪教邪说
  新华社坎帕拉5月6日电(记者王尚志、丁其林)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5月6日呼吁全国人民要吸取教训,警惕邪教邪说。
  穆塞韦尼当天在向“恢复上帝十戒运动”邪教组织的被害教徒坟墓献花圈时说,该邪教组织头目利用宗教误导人们,传播与政府提倡的积极向上、持续发展准则相违背的邪说。他指出,乌政府将对宗教组织加倍警惕,尤其是对那些披着宗教外衣宣扬世界末日来临邪说的邪教组织。
  穆塞韦尼强调必须采取措施对全国宗教组织和活动加以审查和监督,打击一切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邪教组织。
  今年3月17日,“恢复上帝十戒运动”邪教组织头目在卡农古的一座教堂里烧死了500多名信徒。此后,乌警方又在邪教头目的活动场所和住所发现一些被害教徒的坟墓,挖出数百具尸体,使被害信徒总数达1000多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再现历史 激励后人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5月5日是墨西哥普埃布拉城抗法保卫战胜利138周年纪念日。塞迪略总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代表在墨西哥城市中心宪法广场隆重纪念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上午9时整,塞迪略走到广场中央的旗杆下,按动电钮,一面绿白红三色巨幅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全场群众庄严地把右手放在胸前,向国旗致敬。
  塞迪略在国民宫阳台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138年前墨西哥军民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悲壮历史,号召今天的墨西哥人,学习先辈的精神,团结一致,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自由,把墨西哥建成一个繁荣、公正、民主的国家。
  接着,由墨西哥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分别扮演当时的墨西哥军人、印第安人和法国侵略军,再现了当年墨西哥军民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悲壮场景。
  宪法广场上,炮声隆隆,硝烟四起。时间倒回到138年前的1862年4月16日。那一天,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悍然向胡亚雷斯总统领导的墨西哥政府宣战。3天后,法国侵略军突然向墨西哥城的东大门普埃布拉城发起猛攻。侵略军使用火枪、大炮,气焰十分嚣张。普埃布拉城墨西哥守军的武器虽不比敌方精良,但士气高昂,一次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身披粗线斗篷、头戴宽边草帽、脚穿草鞋、手拿砍刀的印第安农民也赶来助战。墨西哥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与侵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长达半个月的鏖战,5月5日,墨西哥军民终于大获全胜,而法国侵略军则一败涂地,死伤千余人,落荒而逃。
  “战斗”结束了,广场上一片寂静。人们仍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中。直到司仪宣布群众游行和阅兵开始,人们才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来。墨全国31个州和首都联邦区都派出队伍参加游行。游行队伍主要由学习、体育成绩突出或受过各种嘉奖的中学生组成。他们身着运动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国民宫,显得英俊潇洒,朝气蓬勃。为了墨西哥的明天,年轻一代将谱写更美好的篇章。
  (本报墨西哥城5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埔寨开始裁军
  据新华社贡不(柬埔寨)5月7日电(记者雷柏松)柬埔寨王国政府7日在金边以南约150公里的贡不市裁军中心举行裁军仪式。随着128名军人脱下军装换上便装,柬皇家军队的裁军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柬王国政府内阁大臣兼裁军委员会主任索安、国防部联合大臣迪班上将和西索瓦·西里拉亲王等出席了裁军仪式。索安和迪班在讲话中强调,裁减军队对柬埔寨的战后重建、发展和消除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柬王国政府制定的计划,柬将在今后三年内共裁军3.15万人,即2000年裁减1.15万人,2001和2002年各裁减1万人。索安在裁军仪式上说,今天开始的裁军工作是柬埔寨各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柬埔寨共有军队约11万人。三年裁军计划实现后仍将保留8万多人的军队。


第6版(国际)
专栏:

  5月5日,墨西哥各界群众在首都市中心宪法广场举行活动,隆重纪念普埃布拉战役胜利138周年。图为活动结束时,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向祖国致敬。新华社记者 武巍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黎以冲突再升级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吕志星
  5月5日凌晨2时15分,以色列战机空袭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郊的一座发电厂,炸毁了一组变电器,另外三组变电器遭到严重破坏。此外,位于的黎波里市北部的一座发电厂也遭到以机的轰炸,几组变电器起火被烧毁,导致两个城市的许多地区停电。同时,以机还空袭了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以及西贝卡地区一些城镇的民用设施,使黎巴嫩遭受重大损失。5月3日和4日,以色列空军曾对黎南部杰津地区的一些城镇进行空袭,造成2名妇女死亡和12名平民受伤。这是以色列以打击黎真主党等武装组织为借口,在一年的时间内,对黎巴嫩发动的第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袭击行动。当天上午,黎真主党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北部地区的两个犹太人移民点发射了40枚喀秋莎火箭,炸死、炸伤各1名以色列士兵,同时造成16名以移民受伤,直到下午,黎以双方冲突才停止。
  以军的空袭激起黎各界人士的愤怒。黎总统拉胡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要求以色列对其侵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他在声明中指出,这是以色列犯下的种族主义的新罪行,这些罪行将激励黎巴嫩坚持其坚定的民族权利和立场。他同时指出,以色列的军事升级恰恰发生在联合国代表团正在黎巴嫩时,这只能说明它隐藏着向黎巴嫩强加条件,破坏安理会425号决议的一个预谋。黎以武装冲突的升级引起西方国家的不安。美国驻黎大使先后向黎总理胡斯转交了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两次致函,一方面对黎巴嫩平民在以军袭击下遭到伤亡表示遗憾,另一方面要求有关各方在当前非常敏感、微妙和危险的形势下,必须避免导致升级的行动,尽一切可能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免遭危害。英法等国则表示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恶化。
  正在为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军进行斡旋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拉尔森,在他同黎领导人进行了三轮会谈后,就黎以军事冲突发表谈话,谴责以色列对黎领土的侵略,要求以停止对黎民用目标的袭击。与此同时他还呼吁黎各组织停止对以平民的攻击。
  今年2月,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作出不管是否与黎巴嫩和叙利亚达成协议,今年7月以前,以将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出的决定,得到以议会的批准。这一决定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黎、叙两国则强调,以必须严格按照安理会第425号和426号决议,无条件地从黎南部撤到国际承认的边界。面对叙以和黎以和谈陷入僵局的局面,以色列担心受叙利亚支持的伊斯兰武装组织会乘以从黎南部撤军之际,对以边境进行武装袭击,甚至渗入到以境内进行武装活动,给以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以一方面寻求联合国的帮助,协助其从黎安全撤出,并依靠联合国维和部队维护黎以边界的安全,另一方面用军事打击的手段回击黎抵抗运动组织的武装活动,并蓄意扩大打击范围,对黎武装组织和黎政府造成压力,从而起到撤军后的威慑作用。据外电报道,以色列分两个阶段完成撤军计划。第一阶段,从今年6月开始进行有限的、谨慎的撤军行动。其目的是试探黎真主党对撤军的反应。如果真主党企图袭击正在撤出的以军,那么,以军领导人将被迫作出实施大规模空袭以掩护撤军的决定。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计划实施一周后开始,在真主党武装被抑制住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和最后的撤军。
  目前,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计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后两个月将是该地区形势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以色列能否完全遵守国际决议条款,无条件从黎撤出,不但关系到自身的安全,也将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及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本报大马士革5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政府军又发现两人质尸体
  新华社马尼拉5月7日电 菲律宾政府军6日在巴西兰省阿布沙耶夫武装营地附近又发现了两名人质的尸体。至此,在巴西兰被扣留的人质中至少已有6人被杀害。
  据此间媒体7日报道,政府军在攻占了阿布沙耶夫武装的一个营地后,在其附近20米远的地方发现两名人质被斩首,他们的双手被反绑。据认定,他们是两名男性教师。
  3月20日,阿布沙耶夫在巴西兰省的两所学校共绑架了50多名师生,后来扣留29人作人质,将其他人释放。4月19日,阿布沙耶夫称,由于政府拒绝了他们释放几名恐怖分子的要求,他们已杀害了两名男性教师。为解救人质,菲政府军从4月23日起向阿布沙耶夫发动攻势。在5月3日的战斗中,政府军解救出15名人质,但其中4人已被杀害,其余人质则被转移。
  另据菲官方证实,被阿布沙耶夫扣留在苏禄省的21名人质都活着。5月6日,作为政府谈判代表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政府主席米苏阿里派人给人质送去了食品和药品。米苏阿里称,他估计很快能得到对方关于释放人质的条件,政府将争取尽快展开谈判。
  在苏禄省的人质是4月23日晚在马来西亚沙巴州西部的西巴丹岛被阿布沙耶夫劫持、后被转移到菲律宾的。经菲官方调查核定,这批人质中有10名马来西亚人、1名菲律宾人、3名德国人、2名法国人、2名南非人、2名芬兰人和1名黎巴嫩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向朝鲜提供化肥援助
  韩国统一部发言人六日宣布,韩国今年将向朝鲜提供二十万吨化肥援助。这位发言人说,韩国是“出于人道主义和同胞情谊”向朝鲜提供这批化肥援助的。这批化肥将从今年五月中旬开始启运,分五至六次运送完毕。有关具体运送程序将由双方红十字会协商决定。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厄边界谈判被迫中断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代表为解决边界冲突在阿尔及尔举行的谈判因双方分歧严重而于五日不欢而散。非洲统一组织现任主席、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宣布这一结果的公报中说,厄立特里亚要求埃塞俄比亚签署包含一九九九年七月非统组织阿尔及尔首脑会议通过的关于解决埃厄冲突和平计划的“框架协定”为谈判的先决条件,而埃塞俄比亚则坚持要在确定实施这一框架协定的技术性措施后才签署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总统令驻刚果(金)军队停火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六日命令乌干达驻刚果(金)部队立即停止与卢旺达驻军的军事冲突。乌干达总统府发表的公报说,穆塞韦尼的这一决定是六日在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进行电话磋商后作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议会批准贝尔津什为总理
  拉脱维亚议会五日晚以六十九票赞成、二十四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里加市长安德里斯·贝尔津什为拉脱维亚政府总理,同时批准了以他为首的新政府的组成。这是拉独立十年来的第九届政府。
  (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