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到西部去投资。但许多企业心存顾虑:投资西部能不能赚钱?西部的政策条件如何?软硬件能否配套?还存在哪些阻力?哪些方面应该进行调整?
  康佳西进的甜酸苦辣
  本报记者 彭嘉陵
  我国电视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康佳集团,早在1995年就在陕西咸阳投资,建立陕西康佳,1999年又在重庆投资,建立重庆康佳。
  甜
  赚了大钱占了市场
  康佳几年来在西北和西南的投资,实实在在地说明不仅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不仅康佳赚钱,当地也得到实惠,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1992年,康佳在黑龙江牡丹江合资建立牡康,开拓了东北市场,这给了康佳在深圳之外投资的信心。1993年,康佳就开始在西部寻找合作机会。1995年8月,康佳出资1800万元,与陕西咸阳如意电视机厂合资成立陕西康佳公司,当年生产康佳彩电10万台,盈利408万元,1996年生产40万台,1999年产量超过了100万台。五年总计生产330万台,利税1.7亿元。
  陕康投资的收益使康佳尝到了西部投资的甜头。1999年3月,康佳出资2700万元,与重庆无线电三厂合资成立重庆康佳公司,当年生产42万台,产值达到11亿元,利税950万元,其中利润600万元。这两家合资企业康佳均占60%股份,康佳每年均有不菲的入账。
  不仅如此,康佳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西北和西南彩电市场。康佳彩电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1992年不到2%,而西南地区一直是康佳彩电销售最薄弱的地区。重康成立后,对其市场的扩展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去年康佳在四川的彩电销售额达到7.6亿元,市场占有率上升50%。如今,康佳彩电已从1992年的100多万台上升到去年的600多万台,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西部开发战略。
  康佳在西北、西南投资,不仅是看中了当地的市场,更看上了当地的资源配置以及劳动力优势等。电费和人工成本比深圳低许多自不必说。咸阳是西北的电子工业重地,有几家重点电子企业生产与电视配套的彩管、偏转线圈、注塑机、高压包等产品。与之相邻的宝鸡有印刷线路板、扬声器等。以前,这些元器件要运到深圳或其他地方去装配,再把彩电运回西北或西南销售,每台彩电平均运费要多支出20元—30元。现在,运输费用每年节约数千万元。紧邻陕康的彩虹厂天天送彩管到门,陕康连彩管库房都省下了。

  初进西部遇抵制
  进入西部五年了,康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千奇百怪,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一些在康佳完全正常的事情,在西部则能引起“地震”来。
  最主要的是观念问题。如意电视机厂已停产三年了,一旦要与康佳合资,职工就有意见了:工厂好好的,机器设备还蛮新的,干吗跟人家合资?三条生产线中两条好的拿去合资了,是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人说原如意厂厂长是“卖国贼”、“吃里扒外”,还有人“赠送”绳子让他上吊……
  重庆康佳成立前,原重无三厂账面资金8900万,机构评估4900万,合资时折价1800万。从账面上看,三厂损失6100万元,即使是从评估资金来看,也损失3000余万元。这到底是盘活国有资产还是国有资产流失?有人说康佳太过分,简直是抢东西来了。三厂厂长张鲜也受到如意厂厂长同样的“待遇”———被当成了“卖国贼”。好在市里很果断,当时的主要领导认为,所谓的国有资产已闲置多年,早已流失不少了。拿出来合资,还能盘活呢!

  观念大冲撞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陕康、重康终于成立了。然而,令康佳没有想到的问题出来了:从原来如意厂和重无三厂转过来的职工,在陕康和重康没干两月,分别都离开了六七十人,回到原厂去了,或另谋高就。为什么?新厂太累人,还常加班,工资也不见得高多少,还不如闲着舒服。他们原以为,在康佳这样的大企业当工人,每月应该随随便便拿1000多元,结果却只有几百元,与期望相差太远。
  有个保安上班睡觉,重康要开除他,他说我在三厂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工厂也有我的份,凭什么开除我?有人在厂区抽烟,按规定要开除,其父母兄妹都上门求情,甚至有人还拿着刀子来。董事长张鲜说,你们是怀念三厂的管理方法,谁也不得罪谁?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就是电视机不好。当年那么有名的“红岩”电视哪里去了?两个工人将厂里的包装箱当废品拿去卖了,这在原如意厂是很正常的事,谁都可以“拣”一些所谓的“废品”去卖。但在陕康不行,任何人没有权力随意处理工厂的财物。
  陕西康佳成立时,如意厂以厂房、设备等折价1200万元,康佳以现金投资1800万,占60%股份,按常理,董事长本应由康佳派人来当。但记者注意到,陕康的董事长是如意厂厂长兼的,总经理才是康佳派来的。同样,重康初建时,重无三厂以厂房、设备折价1800万元,康佳以现金投资2700万元,但董事长也是重无三厂厂长兼的,总经理是康佳派来的。这样做康佳是不是吃亏了?
  康佳集团总裁陈伟荣认为,正是这一点,使康佳在西部的投资能够顺利进行。应该说,东西部企业硬件条件相差并不大,关键是观念和管理落后,如意厂和红岩厂没搞好均因为此。因此,总经理最好从康佳派来。另外,陕康和重康都是与原国企合资建立的,新厂成立了,老厂还在,不仅有许多债务,还有很多离退休职工,存在许多遗留问题,以及与新厂的协调、衔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老厂的领导。这样,老厂厂长当董事长就顺理成章了。
  正是有了康佳派来的总经理以及技术、财务、质检、物料、制造等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康佳的经营管理思想才能够贯彻下去,陕康和重康的产品才能与康佳总部的品质相同,两个分康的效率才能一步步紧追总部。现在,陕康的中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原如意厂的中层干部,康佳派往重康的管理人员也由初建时的10余人减至现在的7人。

  投资环境尚不尽如人意
  与几年前相比,陕康所在地陕西咸阳的职工思想观念有了不小的进步。康佳带来的经营理念不仅对陕康职工影响很大,对如意厂职工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前劳动合同一签三年五年,说穿了仍是铁饭碗,现在学陕康,签上岗合同,只签一年,干部能上能下,不合格就地免职。当时担心贯彻不下去,结果30多名被免掉的干部没一人来闹,职工已接受并适应了康佳的管理理念。
  重康领导认为,对这个合资项目,重庆市委、市政府思想非常开明,给了许多优惠政策。重康地处市中心,地皮每亩需40万元,市里以每亩10万元给重康。最近新买来用于建库房的地皮也按此价格。原来重无三厂因欠电费被限电,为此,市长亲自三次现场办公,要求保证重康的供电。合资当初,重无三厂因债务累累而两手空空,没有启动资金,市政府特拨款500多万元。
  但是,来自康佳的人员也反映,与沿海比起来,西部中层干部的观念还显陈旧,官僚主义严重。有些委、局、处办事程序多,人际关系复杂,要层层磕头。有时省市领导定下来的事情,到了具体办事人员手里,却给否了,或者一拖再拖,把人家得罪走了。
  对此,陕康所在地咸阳市年轻的市长李堂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咸阳正在着力进行这方面改革。目前正在对15个有审批权的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机构改革,重点抓项目审批、工商税务、政法部门等,规范政府执法行为,控制散漫行为,减少评比检查,改善服务态度和投资环境。
  另外,康佳反映,目前在西部投资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在别的地方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优惠。重庆市和陕西省及咸阳市的领导都表示,只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愿意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的优惠,目前正在制定政策。咸阳市抓住机遇,已在今年3月中旬连续出台了《进一步鼓励扩大外贸出口和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几年来在西部的投资,尽管有苦、有辣、也有酸,但康佳总部认为,所得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西部人的思想观念正在改变,西部省份正着手改善投资环境。康佳对其在西部的两家合资公司充满信心。
  压题照片:康佳集团总部。(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西部求生 艰苦创业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2年,红星化工集团的主导系列产品因城市规划的需要,青岛市政府决定停产。300多名职工失去了岗位,上千万元的设备停止运转,企业由盈利上千万元一下跌到亏损1000多万元,职工收入降到了化工系统倒数第一位,3000多名职工的“饭碗”发生了危机。
  “外国人能跑到我们中国来建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家门到外地建厂?”就这样,一支由厂长带队,由总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职工组成的创业队伍,拉开了红星化工西进创业的帷幕。
  我们在重庆铜梁建的第一个全资子公司,是收购当地一个破产的糖厂。当时这个糖厂已连续换了九任厂长都没有搞好,青岛红星人来就能搞好?当地职工持深深的怀疑态度。
  当地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来者也不欢迎,以为又是一些以办厂为名,实则到风景名胜点玩上几天就“拜拜”的人,所以并不热情。我们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当地政府及职工的疑虑。一不住宾馆,二不看风景名胜,一头扎进荒凉险峻的乌蒙山区,风餐露宿。
  红星人的举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这是帮干实事的!”安顺地区专员连夜驱车几百里,在山村中找到厂长,一夜长谈,红星精神把当地政府感动了,当即表示“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红星在安顺建厂给予优惠”。1994年5月,红星人仅用11个月便建成了这个当时我国最大的碳酸锶工厂。
  在重庆铜梁厂建成投产后,我们陕西、贵州、青岛连续建成了5个企业,新建企业个个成功且经济效益可观。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平利矿每年可为当地增收500多万元,重庆铜梁厂每年可为当地增收2000多万元,贵州镇宁厂建成的当年便使该县脱贫。这些企业还能拉动当地经济上亿元。
  到目前为止,红星化工集团共在外地建了6个新企业,这6个新企业每年可创利税5000多万元。集团公司形成了年生产钡盐十几万吨、锶盐近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亚洲同行业稳居第一,列世界三强。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缩短差距 实现双赢
  长岭和TCL谈合作
  本报讯 日前,长岭黄河集团董事长王大中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畅谈了东西部企业合作的观念、思路、方式等问题。
  王大中说,西部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发能力还是可以的,形成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高,我们要发挥好这个优势。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向东部企业学习,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李东生认为,西部企业的制造能力并不亚于国内其他企业,关键是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产品研发方面和规模生产的资金投入方面还有差距。如果能够和沿海地区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东西部企业来讲是互惠互利的。(向先知)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郑州铁路局
  当好西部开发先行官
  地处中西结合部的郑州铁路局,积极抢占西部开发大市场,科学优化运输布局,努力提高运输质量,不断拓宽西部运输通道。
  陇海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最重要的铁路干线。畅通西部铁路运输通道,重点是要畅通陇海线。铁道部决定将该线的时速由现在的90公里提高到140公里。为实现这一提速计划,该局要对876组道岔进行改造,仅此就需要资金4.56亿元,而近2/3需要自筹。全局想尽各种办法,现已筹集用于陇海线提速道岔改造的资金2亿多元,现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工程进度比铁道部要求提前近两个月。
  因宝成线能力不足,致使入川物资停装、限装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以来,该局采取改进列车编组、改用大功率机车牵引和高坡地段更换重轨等方法,使该线路的列车牵引定数增加了10%。陇海线宝天段是整个陇海线的“盲肠”之一,该局对这一区段进行电气化和自动闭塞改造,使陇海双线这一区段上下行通过能力每列牵引定数分别增加了200吨和300吨。(王雄 童永强)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也谈经营者花重金深造问题
  吕朴
  人民日报《企业界》专版4月3日报道,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不惜花重金去大学深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按理,如果某经营管理者无法胜任,要么将其调至适合发挥其能力的岗位,要么解除聘任。如果经营管理者基本胜任工作,甚至还有特殊的长处,但有个别方面的能力欠缺,则可对其实施专门培训。但有一个原则,一定要用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适宜的人力资源。
  那么,为什么有的企业还会舍弃低成本而就高代价呢?对国有(或集体)企业而言,多是经营管理者的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对民营(或私营)企业而言,不少情况是出资人没有彻底搞清出资人和职业经理的区别。出资人不一定要具备职业经理的能力,一旦需要可以到社会上招聘。一是代价小,二是可能效果还更好。当然,如果出资人有志于获得职业经理的能力而不惜花大代价,那就不是在谈企业问题,而是谈出资人的消费取向了。
  这里着重谈谈民营企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问题。
  一个企业从创业开始发展了二三十年,无论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还是企业自身,无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对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必然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创业者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就不一定了。创业者由盛到衰的案例比比皆是。因为创业者能力都比较强,个性比较突出,让他们在变化了的市场和企业面前承认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有局限性,通常是很难的,成功的过去更加强了这种思维定势。因此固执己见,拒绝有新能力、强于自己的职业经理,就成为相当一部分创业者身上的弊病;而聪明的创业者,要么因自己有极高的适应变化的悟性存活下来,要么聘用职业经理,适应企业内外的变化,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保持企业的发展势头。笔者在广东顺德,就曾经目睹若干家电企业随着其经营空间不断扩大,从广东地区发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先后更换了三批经理。
  总之,职业经理与创业者永远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而企业对职业经理的需求则是永恒的。可惜在当今的中国,明白这一点的创业者并不多。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为加快西部大开发,铁道部定于今年十月在全国铁路实行第三轮大面积提速,而横跨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的陇海铁路,将是这次提速的重点。四月十五日,郑州铁路分局近千名铁路干部职工,在郑州车务段铁炉车站,拉开了西陇海铁路提速施工工程的序幕。李宏伟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西部开发要发挥科技优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武康平
  中西部地区不但拥有资源优势,而且还有科技优势。中西部地区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再走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的老路子。必须认真研究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省情,抓住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
  统计表明,西安、成都、兰州三大城市的科技人才密度仅次于北京市,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看来,西部开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应该是怎样把科技优势发挥出来。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才能把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是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首先推广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组织模式。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做好科技成果产业化这篇文章,为植树种草,绿化杨凌,绿化陕西,绿化大西北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一个个抓,一个个推广。杨凌示范区从人才、技术、信息、产业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示范,为西部大开发作出了贡献。示范区建设两年来,科研教学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这个集中了4000多位农林水利科研教学人员的“农科乡”正在变成“农科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由7个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是我国第一所由大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高等学校。该校的发展与示范区的建设紧密结合,积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整体功能优化、产学研一体的科教新体制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
  国外这方面值得我国西部借鉴的例子是日本国长野县的发展经验。该县相当于我国的一个行政省,地处日本内地,山多耕地少,人口220多万。19世纪,该县的缫丝业发展较快,1890年居日本全国第一。但到了1929年,缫丝市场崩溃,缫丝工厂倒闭,工人失业,长野县陷入了严重的长期萧条之中。为了走出低谷,长野县以人为本,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推行“企业出人、政府出资、学校出成果”的产官学有机结合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产业为依托的大学及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对知识人才的吸引力;产官学有机结合的技术都市圈。县政府在高新技术经济圈内组建了四个研究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把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野县的经验告诉我们,沿海地区实际上并不具有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内陆才是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好去向。只要注重知识,注重人才,依靠科技把地方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形成协调与竞争的机制和效果,地方经济就一定能够取得长期繁荣。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青岛花甲老人支援西部开发
  花甲老人王建基日前投资10万元到青岛市工商部门注册了一家“青岛高科石油天然气新技术设计研究所”,以支援新疆阿克苏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研究,这在岛城个人独资参与西部大开发尚属首例。65岁的王建基退休前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曹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