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 记者吴绮敏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公明党干事长冬柴铁三、保守党干事长野田毅,同他们就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江泽民说,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近邻,也是亚太地区和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他说,“我们应该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和看待中日关系,应本着对我们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江泽民说,他不久前会见了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的日本朋友并参加了他们和中国各界代表举行的联欢活动,5000多人汇聚一堂,盛况空前,使人切身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积极投身中日友好的巨大热情。事实证明,中日友好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以史为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野中广务感谢江泽民主席的会见并转交了森喜朗首相的亲笔信。他说,前年和去年,江泽民主席和小渊首相的成功互访为日中关系的未来确定了方向。森喜朗内阁将继承小渊内阁的政策,竭尽全力把日中睦邻友好合作推向新世纪。
  他说,前不久,日本5000名各界人士聚会北京,江泽民主席亲临会场并就发展两国友好,开辟两国关系未来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不仅使在场的5000人深受鼓舞,也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响应。
  公明党干事长冬柴铁三和保守党干事长野田毅均表示,决心以日中联合声明等文件为基础,为日中发展友好做出不懈努力。
  外交部长唐家璇、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印度总统纳拉亚南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车玉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鹏说,中印两国同处亚洲,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近代,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两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加深了彼此的友谊。中印建交半个世纪来,两国关系虽经历一些波折,但睦邻友好是主流。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不仅成为发展中印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而且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和发展中印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重视发展同印度的关系,愿与印方一道努力,在下一个50年,把两国关系引向更加广阔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他还说,中国全国人大一贯重视同世界各国议会的交往与合作。议会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近年来,中国全国人大与印度两院的交流与合作卓有成效,双方代表团多次互访,并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我们希望进一步增进两国议会及各界人士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推动中印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李鹏还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本着“互谅互让,相互调整”的精神,争取早日解决边界问题,以保证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
  他表示相信,纳拉亚南的访问必将把两国友好关系推向新的阶段,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人类社会。
  纳拉亚南说,此次访华见到许多老朋友感到非常高兴。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看到印中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印中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全面加强合作必然会为整个人类的和平、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加会见的中方人员有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中国驻印度大使周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昌鉴,印方人员有重工业和国营企业部部长马诺哈尔·乔希、随访的联邦院议员和人民院议员以及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


第1版(要闻)
专栏:

  清华同方适应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
  大型集装箱检查技术形成新产业
  编者按: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决非一步之遥;至于观念和机制的转变,更难一蹴而就。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众所周知。尽管如此,清华同方开发“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步步走向市场,同样历尽艰难。
  一个科研项目要成功,都要跨越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这两个关口。清华同方的这个项目,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根本的还是要有面向市场的机制。有了成果,就要先投入市场,实现产业化,产品还要走向国际市场。
  清华同方的实践,给人以足够的信心。清华同方有可能做到的,其他高校和企业同样有可能做到;外国人能够实现的目标,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实现。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在日前刚刚公布的2000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开发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被列为“重中之重”项目,从而进一步加快了该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此前,首批两套固定式检查系统已分别于去年底、今年4月在天津东港海关和大连大窑湾海关投入运行,其他8套固定式检查系统的安装工作也已在上海、青岛等海关紧张进行。4月7日,中国海关六大口岸又同时与同方核技术公司签订了购置6套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的合同。随着这些工程的启动,我国核技术领域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初具雏形。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的产品化工作,完成于1998年初,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根据李岚清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引进市场机制,把产业化工作进行到底”的指示,同方核技术公司和清华大学在海关总署等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在产业化进程中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租手借脑,敏捷制造”。面对紧张的产业化任务,核技术公司以商务合同的形式把大量加工制造任务委托给其他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迅捷地实现柔性加工。在系统制造过程中,核技术公司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作对象,协作单位超过百家,重要的就有30多家。通过这一途径,同方不仅在较短时间里达到了海关的需求,而且刺激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还为一些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标准第一,现代管理”。要组织和协调好这上百家企业的生产和制造,在统一的时间里把各家生产的零部件无缝拼接成完整的检查系统,实非易事。同方核技术公司从一开始就贯彻“标准第一,现代管理”的思想,迅速建立起ISO9001质量体系,保证了后续研究开发和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安装一套系统的难度,不亚于建造一座中小型现代化工厂。现在,数套系统在各大海关同时安装施工,做到了首尾兼顾、有条不紊。
  “带土移植,双向交流”。集装箱检查系统的许多关键技术,都是由清华工程物理系的教授完成的。为了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无缝对接,核技术公司把学校的专家连同项目一起请到了企业,按照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如今,公司又将“带土移植”拓展到“双向交流”,既鼓励学校专家到公司兼职,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也鼓励公司专家到学校兼职,加快科研进度,增强教师们的市场意识。
  “明晰权益,求同存异”。项目刚到公司的时候,不少教师尤其是临退休的教授担心得不到成果转让的收益。为打消类似的顾虑,经过一年多反复研究,公司与学校和工程物理系共同签署了《集装箱检测技术成果使用许可原则性协议》。协议规定,原始科技成果归学校所有,在未来3年内,工物系和学校帮助同方公司完善这些技术;成果的使用实施权归同方独家所有,使用期10年。公司按销售收入的5%向学校支付成果使用费。
  市场机制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提前完成天津海关固定式检查系统安装调试任务的同时,同方核技术公司不仅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车载移动式检查系统产品样机的制造,还开发出另一种“组合移动式”检查系统新产品。
  集装箱检查系统在尽力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一些国家的用户纷纷与同方频繁接触,表达订购意向。同方核技术公司总经理康克军表示,公司将保持现在的势头,在大型工业CT、辐照处理等方面形成智力密集的多种产品,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命线”上的绝唱
  ——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吴天智 新华社记者 黄秋生 本报记者 郭嘉
  五月的江门,细雨霏霏;
  五月的江门,哀思绵绵。
  5月,当一出以舍己救人英雄警官邵荣雁为原型创作的音乐剧《永远的橄榄绿》,在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巡回演出时,380万侨乡人民的心再一次被强烈地感染、深深地震撼——
  蓬江两岸,人们一遍遍呼唤着邵荣雁的名字;江门城乡,人们一次次追寻邵荣雁的足迹——一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楷模。
  他像朴实的路标——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官兵引导人生
  走进武警江门市支队副政委邵荣雁生前的办公室,置放在书架和案头的3000多册图书、85本大大小小的读书笔记,好像默默地诉说着这位年仅40岁的警官短暂而又壮丽的一生。
  邵荣雁入伍后的20年,正是国家发生重大变革和经受严峻考验的20年。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他不论是当副指导员、宣传股长,还是在政治处主任、支队副政委的岗位上,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
  了解邵荣雁的人都清楚,在江门市的大街小巷,他去的最多的是书店和图书馆。他读过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书籍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圈点和一段段眉注;他留下的120多万字读书笔记和42篇政工研究文章,无不渗透着他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凝思和感悟。
  邵荣雁坚信脚板底下出真情,始终把工作的视角放在一线中队,着力回答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官兵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无论是开会学习,还是下连蹲点,他都带着问题在官兵中搞调查,在实践中找答案,在摸索中解疑难。这几年,他随身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着“不同地区优抚金悬殊太大造成战士心理不平衡怎么办”、“老板私下请战士当保镖怎么办”、“打工妹向战士求助怎么办”、“战士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战士家中受到不法侵害怎么办”等22个基层管理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摸索总结出的“一事一议法、谈心交心法、新闻点评法、热点探讨法、心声吐露法、书信展评法、典型解剖法、正反辩论法、现场鼓励法、三评教育法、板报宣传法、环境熏陶法”等“随机教育十二法”,被作为经验在许多警营推广。
  1998年,邵荣雁用4个多月的时间,跑了12个中队的50多个分散执勤点,梳理了几十个战士在学习、训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指导和帮助基层干部“拉直”了一个个问号。
  四中队战士李立华入伍3个多月,花掉了从家里带来的1万多元钱。一天训练休息时,邵荣雁掏出一支“红双喜”香烟正要点燃,小李马上掏出一包“中华”香烟递了过去。邵荣雁笑了笑:“这种烟我吸不惯。”说着把自己的烟给小李递了一支。小李摇摇头:“首长,都什么年代了,还抽这种烟。”
  战士不经意的一句话,引起了邵荣雁的深思。当天晚上,他召集中队干部,对战士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发现来自沿海开放地区的战士,家庭比较富裕,为他们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华”烟现象虽属个别,但说明警营中开始出现追求新颖时尚的消费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变化着的“警营生活流”,靠前疏导,才能取得主动。他集思广益,撰写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警营生活方式变化新走向”的调查与思考,在全支队开展了一场“警营生活方式大讨论”。经过一番循循善诱,官兵们很快找准了合理消费的基线,全支队出现了12个“小储蓄所”和5个无烟中队。
  恩平市中队的官兵至今难以忘怀。前些年,中队不少战士一度热衷于报刊征友,有的一天收到八九封信,最多的一个月收到了40多封。不仅影响中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且增大了队伍的管理难度。邵荣雁到这个中队蹲点后,运用“典型解剖法”和“正反辩论法”,引导官兵对新形势下的军人交际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警营交友十戒”,为官兵选择健康的交友方式提供了帮助。随后,他在基层中队开展了“日练百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活动,使一度盛行的“交友热”变成了“学习热”。
  官兵家庭涉法问题日益增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情况。邵荣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新的动向。他提请支队党委同意,组织50多名干部参加了法律专业的函授学习,自己还亲自担任支队法律咨询小组组长,定期到基层宣讲法律常识,引导官兵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去年初夏,一向活泼的鹤山市中队战士小蔡情绪低落。正在中队蹲点的邵荣雁发现了,课间休息时和小蔡拉起家常,晚上又约小蔡出去散步。面对邵荣雁的一番真诚,小蔡敞开了心扉,道出酝酿已久的“秘密方案”。原来,小蔡的二哥外出打工,因触犯刑律被判入狱。父母来信让他想办法把二哥救出来。看着父母一封接一封的来信,小蔡寝食不安,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最后想铤而走险,准备擅自离队。邵荣雁暗吃一惊,一连几天与小蔡生活在一起。他一面给小蔡的父母写信以减轻家庭压力,一面对小蔡明理说法,使小蔡彻底打消违纪违法的念头。
  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就这样被消灭在萌芽之中,训练场上又有了小蔡爽朗的笑声。
  邵荣雁在担任政治处主任和支队副政委的6年间,不断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官兵,先后带出了100多名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使130多名后进官兵校正了人生航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他像燃烧的炭火——
  用炽热的情怀温暖官兵的心扉
  今年清明节清晨,邵荣雁的战友和驻地的乡亲们又一次来到烈士牺牲的蓬江畔,把一捧捧鲜花撒入江中。花瓣伴着泪水随江东去,也把人们对邵荣雁的无尽思念捎向远方……
  在武警江门市支队,只要提起邵荣雁,官兵们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战士们的心窝里。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他人;一个警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士兵;一个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邵荣雁十多年前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段话,如今已成为江门支队干部的带兵格言。
  去年入伍的战士江强刚下中队,在高强度训练中时常呕吐。一天夜里,小江起床吃药时,在中队蹲点的邵荣雁正好看到了。他给小江倒了一杯开水递过去说:“吃完药要盖好被子,不能受风。”第二天早饭后,邵荣雁又通知支队卫生队,把患胃病的江强送到江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在小江住院的日子里,他担心医院的饭不合小江胃口,就让妻子杨丽华每天煲些可口的粥送到病房。江强病愈归队,当了中队给养员。以后只要队里有病号,他就做上可口的饭菜端到战友床前。他说:“邵副政委的一言一行使我懂得,只有心里都装着他人,部队大家庭才能温暖如春。”
  像江强这样被邵荣雁关心爱护过的战士,在江门市支队何止一个两个。1997年6月,一中队战士沈志远因私自离队被关禁闭。邵荣雁听说后,连夜赶到中队,在禁闭室里同小沈进行了7个多小时的谈话。自那以后,这位在家娇生惯养的战士,执勤训练毫不懈怠,脏活累活抢在先,成了中队的训练标兵,还当了班长。
  只要干部心里有战士,战士心里就会有中队。邵荣雁这句话,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江门支队干部的心中。
  新战士冯驰入伍时体质较差,训练一度跟不上队,为此没少挨批评。后来,他索性以扭伤脚为由泡起了病号。邵荣雁检查训练间隙,鼓励他迎难而上。小冯的脚伤稍有好转,就主动要求上哨。那些天,只要小冯有夜岗,邵荣雁就准时起床,陪小冯站哨,整整陪了17天,直到小冯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田年璜含着眼泪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和邵荣雁到台山市中队检查工作,原计划住中队仅有的一间接待房。不巧,中队一位老兵的亲属临时来队,已经住在里面。第二天早晨,听说上级来的两位领导在俱乐部的凳子上将就了一夜,这位战士亲属十分感动。
  他像耀眼的星星——
  用生命的光华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99年8月23日夜,8号强台风横扫香港之后,直扑珠江口,江门市被笼罩在狂风暴雨之中。当天傍晚,汇入蓬江的天沙河下游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侨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当晚8点多钟,江门市领导向武警支队长朱广英请求支援:“东炮桥桥孔被障碍物堵塞,请速派官兵救援。”
  刚从外地休假归来的朱广英立即带领官兵赶赴现场抢险。这时,桥孔已被堵死,漂浮物还在源源不断从上游涌来,形成了3米多厚、近百米长的障碍带。官兵们苦战半夜,险情仍未排除。
  午夜时分,抱病在床的邵荣雁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让他带第二梯队前去增援。听说丈夫雨夜要去抗洪,妻子杨丽华吃了一惊:“你都躺了三天了,今天又没吃饭,能挺得住吗?”没等妻子说完,邵荣雁已披上雨衣。茫茫雨夜中,杨丽华追了几十米,将一包退烧药塞进丈夫迷彩服的口袋里。
  邵荣雁带着增援官兵赶到现场,立即跳到河中的水浮莲上,投入抢险战斗。班长张忠胜看邵荣雁没有穿救生衣,连忙把一件救生衣递了过去。邵荣雁见身边还有两名战士没有救生衣,就对张忠胜说:“我的水性好,把救生衣给他们穿上。”
  狂风暴雨打得人睁不开眼,邵荣雁头晕目眩,接着止不住地呕吐起来。朱广英见他脸色苍白,就说:“你先上岸休息一会再下来。”邵荣雁说:“支队长,没关系,给我一支烟。”
  朱广英和邵荣雁是老搭档,仅一同率部参加抢险救灾就有十多次了。1994年夏天,江门地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一段500米长的防洪大堤出现裂缝,朱广英和邵荣雁带领官兵手拉手筑起人墙,苦战了一天一夜,保住了大堤。
  1995年12月,鹤山市鹤城镇发生了山林大火,火龙绵延6公里,正向附近的村庄和国营林场逼近。朱广英、邵荣雁率领200名官兵星夜赶赴现场灭火。扑火战斗中,邵荣雁连续转战3个山头,3次被浓烟熏倒,眉毛被火燎,脸上手上烤起了血泡,是抢险官兵中伤势最重的。朱广英并不知道邵荣雁正在病中。但刚刚呕吐过的邵荣雁要烟抽,还是引起他的注意。他用手电一照,发现邵荣雁脸色像白纸一样,赶紧命令两名战士把他架上岸。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24日凌晨2时15分,清障现场出现了意外险情,一个巨浪打来,抢险官兵脚下的障碍带突然断裂分离,站在断裂处的6名战士掉进水中。邵荣雁大喊一声:“快抓住绳子!”说着便和朱广英一起纵身跃入水中,奋力向落水的战士游去。
  浊浪翻卷。邵荣雁一手抓住岸上投下来的绳索,一手抓住落水战士的腰带,接连将战士杨中华和吴培伟推上岸。当他返回身来抢救战士陈洪辉时,小陈的一只手被绳索缠住,他推了两次都没有推上去。这时,邵荣雁已经精疲力竭,他用微弱的声音鼓励小陈:“坚持住,我们再来一次。”他用肩膀顶住小陈的后腰,拼尽最后的力气,把小陈推向岸边。这时,他由于体力不支,被咆哮的恶浪卷进了黑暗中……
  6名落水战士全部得救了,唯独不见邵荣雁。战士们声声呼唤,没有回音;乡亲们沿江寻觅,不见踪影。江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想尽一切办法组织搜寻,均失望而归。蓬江两岸千人肃立,人们默默地期盼奇迹的出现,然而……
  第二天下午,人们才在距东炮台桥1.5公里的蓬江边发现了邵荣雁的遗体。
  你离我们远了
  你仍在我们眼前
  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
  你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邵荣雁同志像(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传递

  湖北久旱逢甘霖
  连下两场雨旱情有所缓解
  本报武汉5月30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接踵而至的两次降雨,如同甘霖滋润湖北久渴的土地。为严重干旱所困的湖北各地,旱情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湖北省气象局今晚8时提供最新数据称,自5月24日至25日、5月28日至30日,全省普降强度较大的雨水,在鄂中和鄂南,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武汉市自2月以来,降雨比历史同期偏少七成,出现有气象记录12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截至今天下午2时,武汉市经过两次降雨过程,累计雨量达147毫米,历史罕见的干旱终于画了句号。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这两次降水对江汉平原、武汉市和鄂南等地来说,是一场“透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而旱情最为严重的鄂西北、鄂北等地,降雨仍然偏少,旱情没有明显缓解。
  眼下,离芒种仅有7天时间,湖北省委、省政府动员干部群众抢抓天机,抢抓农时,将该收的收起来,该种的种下去,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


第1版(要闻)
专栏:

  摩尔多瓦总统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彼得·卢钦斯基将于6月7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朴初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赵朴初作最后悼别
  赵朴初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李鹏朱镕基尉健行等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同志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17时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今天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门和灵堂正面悬挂着“沉痛悼念赵朴初同志”的横幅。走完了93年人生旅程的赵朴初同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清癯的面容如往常般安详。赵朴初同志的遗体上覆盖着国旗,下衬明黄色绸缎,遗体前摆放着亲属敬献的花圈。
  上午9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丁关根、李铁映、迟浩田、温家宝、曾庆红、乔石、宋平、王光英、程思远、布赫、何鲁丽、丁石孙、许嘉璐、蒋正华、肖扬、叶选平、杨汝岱、阿沛·阿旺晋美、宋健、陈俊生、钱正英、丁光训、朱光亚、陈锦华、白立忱、张克辉、王文元以及张劲夫、黄华、谷牧、马文瑞、王恩茂、王汉斌、雷洁琼、洪学智、邓力群等同志缓步来到赵朴初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的老人三鞠躬作最后的悼别,并与其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宗教界代表、赵朴初同志的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也来京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这位杰出的宗教领袖送行,并敬献了洁白的哈达。
  在90多年的生命旅程中,赵朴初为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做了许多慈善事业。在他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生前他写下遗嘱,要求他的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眼库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遗嘱中还写道:“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充分表现了赵朴初同志高尚的心灵境界。
  赵朴初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的还有:李鹏、朱镕基、尉健行、田纪云、李长春、吴邦国、吴官正、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吴仪、万里、刘华清、荣毅仁、薄一波、宋任穷、邹家华、帕巴拉·格列朗杰、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彭珮云、周光召、曹志、成思危、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韩杼滨、王兆国、巴金、钱伟长、卢嘉锡、任建新、李贵鲜、张思卿、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万国权、胡启立、赵南起、毛致用、经叔平、罗豪才、周铁农和李德生、肖克、张爱萍、段君毅、耿飚、习仲勋、彭冲、廖汉生、王芳、杨成武、吕正操、郑天翔、刘复之、杨白冰、张震、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孙起孟、李锡铭、王丙乾、吴学谦、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钱学森、胡绳、苏步青、董寅初、张廷发、韩光同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一些国家的政要、宗教团体和赵朴初同志生前友好发来唁电,对赵朴初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上图:江泽民向赵朴初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下左:李瑞环向赵朴初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下中:胡锦涛向赵朴初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下右:李岚清向赵朴初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新华社记者 白连锁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印度总统纳拉亚南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车玉明)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瑞环对同纳拉亚南见面感到非常高兴。他说,纳拉亚南无论是担任印度驻华大使期间,还是当了副总统、总统之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印友好与合作,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对此深表钦佩。
  李瑞环说,搞好中印两国关系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同是发展中大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共同任务。两国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国,两国人民的友谊具有深厚的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占世界人口1/3,又是近邻,不建立友谊是不行的。中印友好合作符合两国利益、符合人民愿望、符合时代潮流。
  纳拉亚南说,印中两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广泛的友好交往。建交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两国没有理由不能尽早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两国议会之间的友好交往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建立广泛的基础。
  参加会见的中方人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和中国驻印度大使周刚,印方人员有重工业和国营企业部部长马诺哈尔·乔希、随访的联邦院议员和人民院议员以及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