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深圳·保尔·乌克兰
  ——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春天里播洒的希望
  今年3月,“保尔·柯察金”——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异国英雄形象,随着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又一次行遍华夏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保尔”的崇敬与热爱。
  “保尔·柯察金”,把相距遥远的乌克兰和中国、乌克兰首都基辅和中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一下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那是前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在北京的380路车站等公共汽车,偶尔跟同行的老张谈出的一个大胆的念头——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去年冬天居然成了事实。”
  《钢》剧制片人、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郑凯南,在《钢》剧大获成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初的策划依然是心旌飘舞,激情不止。
  郑凯南清楚地记得,自己6岁时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人书,后来在大学里当老师的父母又给她找来了这部长篇小说。从此,保尔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中。直到今天,保尔一直是悬照眼前激励她前进的明星。
  深圳特区呼唤着保尔
  郑凯南先和公司的同事将小说重新研读了一遍。没想到,大家悲观地得出了“很难操作”的结论:小说文学性不强,戏剧元素不足;前半部分还好掌握,后半部分完全要重新创作;场面过于庞大,不是电视剧的概念……
  有人坚决反对,劝她不要冒这个险。但她对拍《钢》剧,“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念头’”。
  敏锐的她注意到不管是“文革”前还是那以后,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旺销态势。1979年到1995年间印32次,共发行130多万册。1982年调查,在大学生们最喜欢的文艺作品主人公中,保尔居第一位。1989年,团中央选出10本“人生的路标”畅销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第一位。
  后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调查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畅销书的第六位,到20年后再统计,已经升至畅销书的第五位。
  这些发现增强了她的信心。考虑到此事非同小可,又牵扯到外国,1998年8月郑凯南郑重向深圳市委宣传部递交了拍摄《钢》剧的报告。
  深圳市的一位领导同志认真看完当即表态说:“好,这是个好东西。”他指示市委宣传部牵头此事。
  争论始终存在,争论的焦点是这个时候拍《钢》剧,拍出来后会不会有人看?为此,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参加项目论证会,充分听取意见。
  这样的观点终成主流:保尔精神没有过时,我们今天更需要保尔。
  经过讨论,市委宣传部主管文艺工作的副部长李小甘说,保尔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是正直和坚强的象征,是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象征。创作《钢》剧,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江总书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示精神,是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钢》剧播出后,曾有记者问李小甘:“为什么这个成功的电视剧会出自深圳?”李小甘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提出更高的文化要求。深圳不仅要有一流的经济产品,还要有一流的文化产品。”近些年来,深圳已经形成了文艺创作的良好机制和氛围。精品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舞剧《深圳故事·追求》均出自深圳。深圳又是个开放的新兴城市,有广揽天下英才的强烈愿望和胸怀,而且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可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钢》剧出自深圳不足为奇。
  1999年2月,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汇报了这件事。丁关根明确指示:一要忠实于原著,二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怎样”两字上下功夫。郑凯南选中了3位名作家。打头的是梁晓声,还有万方和周大新,他们用8个月时间拿出了初稿。
  1999年12月2日,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审片室,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的专家集体审看已拍好的20集《钢》剧。大家被深深吸引住了,审片室一片宁静。中央电视台决定在2000年2月28日“两会”期间,在一套节目黄金时间连续播出该剧。《钢》剧在全国一炮打响,好评如潮。
  中国电影人在乌克兰
  1999年2月15日,中国万家团圆的春节年初一,《钢》剧在冰天雪地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正式开拍。
  这里是小说原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他的纪念馆每天对外开放。当年的小镇、教堂、学校、工厂、车站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连小说中描写的保尔修筑的那条窄轨铁路也还在。
  中国人来拍《钢》剧的消息在乌克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保尔,特别是当今的乌克兰,青年对保尔更是知之甚少。遥远的中国非但没有忘记保尔,今天还来拍摄保尔,不能不令乌克兰人肃然起敬。
  令乌克兰人感到震惊的是,中方为了拍摄《钢》剧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比乌克兰1999年整个电影事业的财政拨款还要多。他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强盛。在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经济一直不景气,不少人的月工资收入只相当于人民币一两百元,文化事业严重“贫血”,与中方合作的杜甫仁科电影厂因缺乏资金,几乎陷于停顿状态,是中国人的《钢》剧救活了它。
  《钢》剧整个剧组中,除了制片、导演、摄像、音乐等12名主创人员是中国人外,其余演职人员包括所有人物角色在内共60人都是清一色的乌克兰人。
  在8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全体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乌克兰遭受了冷暖骤变的罕见恶劣天气;拍摄地点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几十公里,泄漏的核材料依然存在着核辐射;语言不通带来的诸多交流障碍,中方人员浓重的思乡情愁……忘我的工作和没有规律的生活使剧组人员不时病倒,郑凯南和摄影师徐红亮先后因劳累过度入院治疗。
  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剧组最困难的时刻又一次支持了他们。李小甘副部长率队带着慰问信和慰问品专程赶到乌克兰慰问大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经费超支的困难,市委宣传部承诺追加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使摄制组大受鼓舞。
  中方剧组人员的勤奋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乌克兰的演职人员。扮演保尔哥哥阿尔焦姆的维克托说:“如果乌克兰人也像中国人那样工作,我们的国家就上去了。”
  乌克兰影响较大的报纸《独立报》的记者在采访报道上写下了一个寓意深长的标题:“中国人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扮演保尔的安德列·萨米宁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给中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拍摄工兵爆破炸山那场戏时,导演对他的表演已经认可了。可是安德列不顾危险说:“导演,刚才我的心理还没完全准备好,再来一次。”拍完一次,他又说:“我可以倒得更好!”这场戏反复拍了8次才罢手。每次他都是直挺挺地倒在坚硬的冻土地上,每次都是真的爆炸,碎石和泥土雨点般砸在他身上。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乌克兰演职人员从中国同行的身上一点一滴地感受中国。1999年9月3日,为了祝贺《钢》剧摄制完成,在中国大使馆为剧组举行的封镜酒会上,面对即将回国的中国朋友,乌克兰演员把新创作的一首歌曲满怀深情地献给大家:
  乌克兰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暴风雪像刀子割着我们的肌肤。
  是什么激励着修路的人们?是滚烫的伏特加和彼此鼓舞的眼神。
  风雪里的铁轨在一点点地向前延伸,我们的《钢铁》就这样一步步炼成。
  不为钱,不为名,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心中遥远的北京。
  乌克兰人爱上了深圳
  “朝夕相伴了大半年的中国人在我的生活里突然就不再出现了,我感到非常失落和难过。他们走后不久,基辅就开始下雪了。”扮演保尔的安德列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在乌克兰拍摄期间,中方人员拿着地图反复介绍中国、讲深圳。《钢》剧播出之际,他们也没有忘记乌克兰的朋友们。
  2000年2月28日,扮演保尔、冬尼娅、朱赫莱和丽达的4位乌克兰演员出席了在深圳举行的《钢》剧首映式。广东省委、深圳市委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他们,对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表示衷心感谢。
  《钢》剧迅速热遍深圳,“保尔”旋风刮遍鹏城。中国人民对保尔的崇敬、对《钢》剧的喜爱,以及电视剧引起的轰动,超出了乌克兰朋友的想象。
  3月4日,连日低温阴雨的深圳雨过天晴。上午9时许,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和孩子们,早早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深圳书城,参加“保尔”等人的签名售书活动。
  人们围绕着书城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队,队伍从二楼签名处到后院,又经大楼左侧一直延伸到书城正前方临街的公共汽车站。一些平日喜欢追逐港台歌星的少男少女,也加入了崇拜“保尔”的队伍。
  由于人太多,书城不得不出动保安人员维护秩序。
  排在记者前面的一对青年夫妻,带着儿子买了两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准备了照相机要与“保尔”合影。排在记者后面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女生,一下子买了这部小说的3个不同版本。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这部电视剧,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来是磨练人的革命意志。
  在深圳实验学校,尽管已经到了放学时间,可老师和孩子们为了见“保尔”,谁也不愿意离去。
  在“大家乐”群众文艺舞台,4位乌克兰艺术家被众多热情的青年所包围。安德列和台下的上千名青年一道,用不同的语言朗诵起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在中国率先走上富裕道路的深圳人,特别是青少年对《钢》剧的痴迷使乌克兰演员们又开心又感动。
  深圳的一切对乌克兰演员来说是个奇迹。乌克兰演员对郑凯南说,他们好像是小孩子第一次走进了幼儿园,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又都那么漂亮。
  在短暂的访问中,跷大拇指以示赞美是乌克兰演员最常做的动作。安德列由衷地赞叹“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丽达的扮演者斯维塔说:“我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中国发展得那么快,因为中国人没有忘记保尔。”
  随行的乌克兰翻译、会说流利汉语的丽莎姑娘干脆不走了。经过一番努力,她已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工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武汉九所高校实行合并
  组建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
  本报讯 记者毕全忠报道: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地区九所高校近日实行合并,组建新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3所高校均直属教育部管理。
  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又吸收武汉科技职工大学组建而成。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和湖北省共建。合并后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科更加齐全,将形成以信息和生命科学学科为龙头,推动文、理、管等其他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该校现有教职工万余人,其中教师4000余人,两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330名,教授7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
  新组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由原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成,将以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
  新组建的武汉理工大学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成,拥有工科为主的八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更加齐全,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学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00多人,有本科专业48个,硕士授权点58个,博士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各类在校学生3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200多人。
  5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举行了挂牌仪式,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6日也分别举行了新校组建仪式,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宣读了合校决定,并宣布了三校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周远清在讲话中说:新组建的3所高校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更能适应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趋势要求的新型大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沂蒙走向世界
  ——临沂市人民医院深化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郭伟成
  沂蒙的春天最是让人陶醉。前不久,一群美国人从加利福尼亚,从纽约和田纳西州来到临沂,专程前来参加由临沂市人民医院与美国颌面整形外科与重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沂蒙中美颌面整形与重建高级研讨会。
  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专家们吃惊地发现,沂蒙,并不闭塞。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宋业光教授说:“能够连续进行这样高水平的中外专家颌面整形与重建学术研讨,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早在1988年,临沂市人民医院就通过南京爱德基金会同德国克里斯朵夫防盲协会合作开展白内障防治工作,为乡镇培训了200多名眼科医生,配备了眼科器械,在沂蒙山区建立起眼病防治网络。如今,连乡镇医院都可以做白内障手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临沂市人民医院也在不断地琢磨着办好医院的事情,让沂蒙老区人民从改革开放中得到更多实惠。他们不但建立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内部运行机制,还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科技实力。在与国外医疗界同行的交流中,临沂市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各种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二尖瓣球囊扩张等介入心脏病学技术。他们与美国海岸心脏病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把心血管内科建成了山东省的特色专科,成功开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连续226例无死亡,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神经外科也突破手术禁区,对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及中线部位肿瘤等疾病实施高难度手术。他们向美国、韩国派出访问学者,向坦桑尼亚、塞舌尔派出援外专家。心内科主任侯子山说:“几年前,连国内的专家都怀疑我们能否做心脏介入这样的高难度手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为国内外医生作手术表演了。人们想不到,在沂蒙老区的医院里,可以进行世界上最先进的心脏介入治疗。”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记者采访了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颌面整形重修中心的豪杰斯教授。今年64岁的豪杰斯已经从事了30多年整形外科,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临沂。他说:“临沂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同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况相比,临沂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事实上,我觉得我也是在向他们学习。”
  对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来说,对外开放与交流不仅使人们开阔了眼界、缩短了他们与国外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闭关自守的观念。院长尹传贵说:“开放与交流带来大量信息和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方法。我们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接受先进的方法。因为,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也需要一个载体来承接,需要有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新成立的骨科、整形烧伤研究治疗中心实行“一院两制”,作为“院中院”进行相对独立的经营,3个月完成手术500余台,最高时1天就达15台手术。国内一些著名专家来考察后都对这里的设施、技术和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医院通过改革建立起好的用人、留人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拔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优化科研环境,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全院217名副高级以上的专家中,有92人是从外地来到临沂的,是临沂的事业留住了他们。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有了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基础和“一切从病人出发”的改革局面,从而造福沂蒙老区人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在京展演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王黎)昨天晚上,由北京儿童艺术剧团创演的音乐童话剧《想变蜜蜂的孩子》在北京七色光剧场上演,受到首都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2000全国儿童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由此拉开帷幕。此次展演活动将先后在北京和湖南长沙两地举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孩子更健康 让家庭更幸福
  计生“三结合”注重服务
  本报讯 “您不知道,以前我们搞计划生育的下乡时,群众都会扎破我们的车带”,在日前于山西平遥召开的国家计划生育结合项目研讨会上,来自河北隆化县的干部这样说道,“原来我到村里去,我的朋友都不理我。可自从实施‘三结合’项目,帮助群众改水改厕、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以后,每次下乡他都请我到家吃饭。现在计生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沟通了,关系也融洽了”。
  “三结合”项目的全称是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防治寄生虫病结合项目,是由日本家族计划协力财团倡导在我国实施的。从1984年初项目开始实施至今的6个周期中,共建立了35个试点(日方援助建立30个试点,苏州地区自建5个),覆盖了我国大陆除西藏、天津、吉林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17年来项目区直接受益人口已达791.7万,间接受益人口有1983.6万,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统计资料表明,项目试点地区的计划生育率平均为85%以上,河北隆化县两个试点镇的妇女病治疗率由88.25%上升为近100%,住院分娩率由21.2%上升为90.56%。平遥地区的婴幼儿死亡率则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
  全国“三结合”项目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把推进计划生育和家庭保健及福利结合在一起,把出生健康的孩子和建立幸福家庭作为工作目标,为群众提供诸如母婴保健、防治寄生虫病、改水改厕等优质服务,从而加强感情沟通,和群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调查显示,在项目的试点地区,群众的计划生育自觉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实现了从“要我计划生育”向“我要计划生育”的转变。 (周明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超级桥牌为“希望工程”义卖
  本报讯 五月二十五日,由中国青基会发起的巡回义卖活动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拉开序幕,义卖品为《唐诗书画超级桥牌纯金珍藏册·希望工程纪念》。中国青基会计划用半年时间,在国内及海外二十个城市举行义卖,义卖所得资金将用于资助希望工程。 (祝华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每逢星期二下午,河北省石家庄市富强小学17个兴趣小组围绕着电子、科幻、微机数学、模型制造等5个项目开展活动。孩子们在进行趣味科技活动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五(2)班刺绣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不到一年时间学会了刺绣的基本功。这是辅导员(右二)与孩子们一起评说刺绣作品。 新华社记者 高洁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事实最教育人
  斯壮
  计划生育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容易得罪人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要化解这些矛盾,不仅要使群众理解,计生工作是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着想的好事,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这项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把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寄生虫病防治结合起来,让孩子更健康,让家庭更幸福,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它拉近了计划生育工作者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计生户尝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甜头,有利于改善计生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推动了育龄妇女和家庭从“要我计划生育”到“我要计划生育”的转变。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实施16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光有善良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这些善意真正体现到行动上,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生物育种技术创世界之最
  据新华社石家庄5月28日电 (记者杨守勇)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海波等人承担的“一年五代冬小麦快速育种技术”研究,将小麦育种时间由8到10年缩短到两年。据悉,这项研究应用生物技术,使冬小麦生育周期缩短到68到70天,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育种技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儿童网开通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文化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上海中童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儿童网络”开通仪式。网站得到熊猫国际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国立经济文化研究所等单位的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由20多位儿童教育、心理、营养和医学等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在网上为读者答疑解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社科院近代史所喜庆50岁生日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前在京隆重集会,纪念她的50周岁生日。近代史研究所是研究1840—1949年间中国历史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在过去的50年里,不仅涌现出范文澜、刘大年、罗尔纲这样一批贡献卓著的学术大师,而且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的中青年学者。 (胡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关注西部农业生态建设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今天在京举办“西部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专家们认为,西部大开发要树立生态和经济并重的观点,恢复和重建西部地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要坚持分类治理、科学指导的方针,强化农业在生态建设和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专家们还呼吁要重视“还草”问题。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美国客人访问海淀走读大学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州教育官员和部分高校校长组成的教育代表团日前访问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并举行专场报告会,重点介绍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状况。演讲内容包括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的发展过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生源和师资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生有了新式军训服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专门为大学生军训“量身定做”的新式系列服装,日前在北京服装学院精彩亮相。来自教育部、武警后勤部以及20多所高校的负责人,对北京服装学院与武警5303工厂联合设计开发的新式军训服装给予高度评价。该项目得到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的指导帮助,并被列为北京市教委的科技开发项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型艺术画册《艺术全鉴》问世
  本报讯 我国第一部对世界范围内人类艺术遗产进行全面介绍的大型艺术画册《艺术全鉴》,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部《艺术全鉴》分为《中国艺术全鉴》和《世界艺术全鉴》两大系列,共十二卷。 (刘茂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少年在线”网站开通
  本报讯 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少年在线”网站日前开通。“中国少年在线”是为中国亿万儿童少年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大型网站。 (郝士)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揭幕
  本报讯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人民画报、中国画报出版社、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铁观音”杯“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日前在京拉开帷幕。入选作品将择优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等报刊刊登。(徐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航海尔与陕西金叶结成联盟
  本报讯 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CAXA)和陕西金叶西工大软件有限公司日前结成战略联盟,今后双方将合作推广和开发自主版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为西部地区培养CAD应用人才。 (齐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湖博览网站开通
  本报讯 由二○○○西湖博览会组委会与杭州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推出的“西湖博览”网站(www.xh-ex ̄po.com)近日正式开通。“西湖博览”网站是一个专为二○○○西湖博览会而设立的集商务、服务、交流、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王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李曦摄中国画展开展
  本报讯 李曦摄中国画展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李曦摄是来自黄山脚下的画家,曾师从国内多位名画家。她的作品以自然风光为主,构图变化多端,在海内外广为收藏。本次展览共展出画家新作七十余件。 (龙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