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要珍视和平成果
  潘冠清
  5月中旬以来,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等地局势不断恶化,巴勒斯坦人连续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拖延巴以和平进程,要求尽早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持续发生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导致数百人伤亡。这是自1996年以来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出现的最严重的巴以对抗局面。
  处于关键阶段的巴以和谈难有进展,是最近巴被占领土局势恶化的根本原因。从5月初开始,在以色列监狱里的在押巴勒斯坦人举行绝食斗争,要求尽早获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迅速响应,声援在押巴勒斯坦人的“愤怒起义”。及至5月15日,巴以谈判因分歧深重中断,未能在5月13日的预定期限达成最后解决的框架协议,又为巴被占领土的暴力回潮火上浇油。近日来,约旦河西岸地区的主要城镇街垒路障遍布,火光硝烟冲天。
  巴以冲突重新激化,不仅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平气氛,也给巴以谈判造成了直接的消极影响。以方决定推迟交还耶路撒冷附近的三个村镇给巴方,并撤回了在瑞典进行秘密谈判的以方代表团。以色列要求巴自治机构控制局面,结束暴力活动,以此作为双方恢复谈判的前提条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日前还决定,不出席原定于6月间在华盛顿举行的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
  在以色列内部,巴拉克为首的工党联合政府因巴以冲突而发生动荡,一些参与执政联合体的右翼党派向巴拉克的和谈政策发难,扬言要退出联合政府,并威胁要提前举行大选。利库德集团等反对党在议会也乘机通过了制约巴以和谈的两项决议:未来耶路撒冷主权的任何改变必须通过议会绝大多数的同意;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难民不得返回以色列境内。人们担心,如果不及时拨正航向,巴以和谈很可能在停顿后驶入逆流。
  中东舆论认为,澄清局势恶化的责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及时化解争执,缓和气氛。中东地区的当代历史证明,暴力手段只能加剧敌意而无助于缔造和平。尽管巴以双方在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还有不少分歧,但巴以和平大业雏形已露,和平成就来之不易,双方都应珍视既有成果,并使之巩固和扩大。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黎巴嫩 欢庆南部回归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吕志星
  5月24日凌晨,随着以色列最后一名士兵从黎巴嫩南部撤到黎以国际边界线以方一侧,黎以最后一个通道的93号门关闭,以色列宣告完成了从黎南部撤军的任务。
  黎巴嫩人民得知以色列军队已经从南部地区撤走的喜讯,纷纷涌向这块被以色列占领长达22年之久的土地。人们按当地的风俗,欣喜若狂地向黎治安军士兵和长期坚持斗争的抵抗组织青年抛撒鲜花和大米,欢庆被占领土的回归和重获自由。一些青年奔向该地区的“海亚姆”监狱,监狱看守早已向当地治安军投诚,被以色列长期囚禁的100多名抵抗组织成员获得了自由。当天下午,黎总统拉胡德来到这一地区视察,并宣布将5月25日定为黎民族的节日。
  1978年黎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乘机侵犯黎巴嫩,并占领了黎南部近850平方公里的领土。为确保以北部领土的“安全”,以色列在那里建立了“安全区”,并纠集了黎反政府派别的武装分子组成一支有3000多人的“南黎巴嫩军”,维持“安全区”的“安全”。自以色列占领黎南部地区时,联合国安理会就先后通过了第425号和426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无条件地从其占领的黎南部领土全部撤出,但以色列却以黎政府必须制止黎抵抗组织的反以活动为条件,拒不从黎南部撤军。20多年来,以占领军不断遭到黎抵抗运动和伊斯兰武装组织的袭击,使以色列人的生命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以总理巴拉克承认,占领期间已有900多名以色列士兵丧生。以政府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考虑从黎南部撤军问题。今年2月,巴拉克作出不管是否与黎巴嫩和叙利亚达成协议,今年7月7日以前以将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军的决定,立即得到以议会的批准。以色列政府为确保安全撤离,一方面寻求联合国的帮助,依靠联合国维和部队维护黎以边界的安全,另一方面对黎抵抗组织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出其不意地提前部署撤军计划。5月初,以军开始拆毁据点、运走军事设备和重武器,并安排“南黎巴嫩军”官兵的去留。5月15日,大批以军撤离,直到24日全部撤出,仅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以军撤离时,已有1000多名“南黎巴嫩军”士兵向当地黎治安军或抵抗组织投诚,一些军官则乘坐军车去以色列避难。
  长期以来,黎以争执的焦点是以色列对黎南部的占领问题。黎政府多次要求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无条件从黎南部全部撤出,解决黎以间的分歧,实现该地区的和平。以色列的这次撤军行动基本上满足了黎政府的要求,但黎以双方对“全部撤出”的理解仍存在一些分歧。黎方认为,叙黎交界的萨阿巴农场是黎巴嫩的领土,以色列应从这块土地上撤出,归还给黎巴嫩。以色列则认为这块土地是叙利亚的领土,应由叙以双方解决。尽管叙黎双方向联合国提交了有关萨阿巴农场归属的证据,但由于情况复杂,短时间内难以作出判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决定,将这一问题暂时搁置,留待以后解决。对此,黎总理胡斯强调,在欢庆解放的喜悦中,我们决不会忘记仍被以色列占领的萨阿巴农场。斗争还在继续。在以色列撤军过程中,黎抵抗组织真主党武装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活动,但真主党领导人发誓要追击以色列占领者,直至解放萨阿巴农场。
  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缓解了黎以分歧,但黎以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只有叙以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才能实现黎以和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
  (本报大马士革5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合国非正式会议上发言
  强调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23日电 (记者谢美华)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23日在此间指出,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首先应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当天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安南秘书长今年3月向本届联大提交的关于联合国21世纪工作计划的报告。沈国放在发言中说,20世纪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不干涉内政、不以武力相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宗旨和原则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根本保障。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这些宗旨和原则的有效性不应受到质疑和挑战。
  沈国放说,所有会员国都应致力于促进而不是妨碍联合国发挥其主导作用,确保而不是削弱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核心和法律地位。在国际关系中,包括人道主义干预的任何强制性行动都应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明确授权。所有会员国必须确保对联合国的财政支持,不能在国际社会需要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时候以国内因素为由推卸一个会员国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沈国放指出,加强联合国作用从根本上讲还必须加强组成联合国的各会员国的作用。世界的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幸福仍然要通过各个主权国家的行动及各国间的合作来实现。尽管国际秩序在不断演变,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沈国放说,经济全球化既给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很不均衡。现实表明,全球化时代需要全球化管理,也就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报告中强调的需要“更好地共同治理”。共同治理的关键是各国平等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说了算。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美会谈在罗马举行
  据新华社罗马5月24日电 (记者阎涛)朝鲜和美国两国的代表24日在罗马举行会谈,双方就缓和朝美两国矛盾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朝鲜代表、副外务相金桂冠与美国代表查尔斯·卡特曼大使在会谈结束后没有对会谈的情况发表评论,也未讲这次会谈何时结束。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克当天在华盛顿说,这次会谈的目的是继续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促使已经达成的协议尽快执行,会谈没有最后时间的限制。
  这次会谈是今年3月朝美纽约会谈破裂后双方首次恢复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国家欢迎以从黎南撤军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综合本社驻中东地区记者报道:以色列24日结束从黎巴嫩南部全部撤军后,一些阿拉伯国家或组织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对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表示欢迎,认为这是黎巴嫩人民不懈斗争的结果,是中东地区向着实现最终和平迈出的重要一步。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当日致电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对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表示祝贺。他说,以色列撤军是黎巴嫩政府和人民的伟大胜利,是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为基础的全面、公正和平的重要一步。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当日在会见来访的以色列公共安全部长本—阿米时表示,希望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的行动能成为以色列从所有被占阿拉伯领土撤军的契机。
  科威特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24日发表谈话,对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表示欢迎,同时要求以色列从包括戈兰高地在内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撤军。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马吉德在24日发表的讲话中祝贺黎巴嫩人民重返家园,并指出,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是黎巴嫩政府和抵抗运动的胜利,值得所有阿拉伯人感到自豪。
(附图片)
  5月24日,以色列驻黎巴嫩南部“安全区”的部队全部撤离。这是撤退至临时营地的以色列士兵坐在坦克上休息。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风情·人情·友情
  ——韩国纪行之二
  本报记者 陈特安 徐宝康 王林昌
  济州岛位于韩国最南端,是韩国最大的岛,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梦幻乐团”。古时这里曾建“耽罗国”,保存着许多独特的风俗,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济州岛早已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据介绍,秦始皇的使者到过济州岛,特别是近几年,中韩友好之花在这里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早春二月,记者应邀来到济州岛。走出机场,沿途高大粗壮的棕榈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修饰着济州岛的宾馆和街区。济州道厅总务课的金哲先生告诉记者,这些终年长青的亚热带乔木,没有一棵是原产在济州岛的,它们都是当年开发济州岛时从遥远的印度尼西亚等地移植来的。早在20多年前,韩国人就着手开发济州岛,决意要把它变成一个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们利用了济州岛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规模地兴建了风格各异的人工植物园,让上千种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在济州岛安家落户。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济州岛山川湖瀑的各种奇观,济州岛人的生活习性形成了岛上独有的风情。大海之上,季节风多;古时候火山喷发,熔岩经过海水的激浸而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石,人们用这些黑中间白且有孔洞的石头建造围墙,修筑城楼,甚至用来制造许多精美工艺品。那些摆在风景区道路旁和村口处用火山岩雕刻而成的“石头爷爷”,人称多尔哈鲁邦,是济州岛的象征,也是保护神。
  这里广为流传有“三美”。“三美”说的是“人心美”、“风景美”和“果实美”。济州岛人的“人心美”是通过良好的旅游服务来体现的。近几年来,济州岛的旅游服务质量一直名列韩国各大旅游城市的前茅。这里有方便的交通和可以满足各个层次需要的住宿条件,会使你真正感到“宾至如归”。这里的出租汽车司机一般都兼作导游,却不收取导游费用。
  济州岛的“人心美”,还体现在济州岛人对中国人民的那份特别友好的情谊上。在济州岛,广泛地流传着2000多年前徐福率领500童男童女到济州岛采集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流传着济州岛上3位开国仙人和碧浪国的3位公主结缘的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记载着中韩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
  这次来济州岛,道厅专门安排记者参观了两个尚未开放的景点:一是日本统治济州岛时的旧军用机场及用来隐蔽飞机的海边机库。二是日本的军火库。导游告诉记者,日本当年轰炸中国上海时,战机就是从这里起飞的。这些历史的陈迹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州岛并把济州岛当成跳板和桥头堡侵略中国的见证。在近代史上,济州岛人和中国人同遭苦难的命运,也同为反抗侵略而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今天,济州岛已成为中韩两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的新桥梁。
  位于济州岛西部的盆栽艺术苑是中国客人爱去的地方。如今在艺术苑里传诵着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副主席访问时的许多佳话,他们在盆栽艺术苑的题名石雕就坐落在苑中的绿地上,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中韩友谊的见证。他们送给艺术苑的礼品——写着双喜字的磁盘和镶刻着长城图案的镜框,包含着中国人对韩国人的一片情谊。盆栽艺术苑的主人,成范永老先生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着盆栽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他劈山造田,移花接木,硬是在一片荒漠上营造了这片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林园。如今在他的艺术苑里生长着2000多种具有奇特造型的松、柏、梅、桧的艺术盆景,呈现着“树不修理根须要死,人不更换观念要老”的自我更新精神,也营造了今天中韩两国人民在济州岛上新的友情故事。
  记者望着这片林园,惊叹他的创造,他的坚韧和他的开拓精神。实际上,不仅在盆栽艺术苑,在木石苑、翰林公园和如美地植物园,在济州岛的每一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浸透着人工的刻意雕琢和精心包装,体现着济州岛人那种特有的开拓精神。这也许正是济州岛由一个贫瘠的海岛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旅游特区的关键所在。
  如今,那条相传徐福进入济州岛的路线已经开辟为一条旅游线,中国去韩国的游人正越来越多,中韩之间的友情也越来越浓。
(附图片)
  图为韩国济州岛翰林公园创业20周年纪念碑。本报记者 王林昌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厄冲突在继续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25日电 (记者赵毅)埃塞俄比亚25日宣布,经过与厄立特里亚军队两天的战斗,埃塞军队已于24日午夜攻占战略重镇扎拉姆贝萨。目前,两国之间武装冲突仍在继续。
  埃塞方面发表的战报称,埃塞军队在全歼厄立特里亚在扎拉姆贝萨的驻军后夺取了这座城镇。据报道,厄立特里亚政府已于24日宣布从扎拉姆贝萨撤军。
  扎拉姆贝萨位于埃塞与厄立特里亚边界中部,距厄首都阿斯马拉大约160公里。在1998年5月6日埃厄两国爆发边界冲突以前,该镇为埃塞所控制。
  埃塞在宣布这一战况后不久,政府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说,埃厄两军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


第6版(国际)
专栏:

  斐济 大酋长会议决定 满足政变者要求
  本报堪培拉5月25日电 记者李学江报道:经过3天的紧张讨论,斐济大酋长会议今天作出了3项决定,对政变者的要求作出了重要妥协和让步。
  这三项决定是:一、解散印度裔乔杜里总理领导的联合政府,代之以斐济族为主体的临时看守政府,为期三年;要求立即释放乔杜里和被扣押的所有人质。二、建议赦免政变者无罪,可考虑政变者在临时政府中任职。三、在此期间对1997年的种族平等宪法进行重新审议,以保证斐济族人较优越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可以说,政变者的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大酋长会议今晚已派代表前往议会大厦与政变者谈判。最新消息是,政变领导人斯佩特对大酋长会议未能满足其全部条件仍表不满。
  英联邦秘书长麦金农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梅洛表示,接受武装分子推翻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合法政府,并在宪法之外解决危机的作法不能为国际社会接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深感愤怒,两国外长都再次表示,将考虑对斐济停止援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