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37)

  “空壳城镇”要不得
  近些年,建设小城镇、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在许多地方越来越受重视。
  的确,小城镇作为经济增长要素的聚集点,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扩大市场、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误区:
  误区之一,单纯追求城镇“硬件”,忽视了城镇发展的整体质量。“城”虽然建了起来,但辐射作用并不明显,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的提高。
  1995年春,记者在苏南曾参观过一个“样板”小城镇,那装潢考究的楼房、宽阔的街道、整齐的草坪,使参观者无不赞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市中心那个商贸中心,市领导介绍说,建这个商贸中心先后投资了2亿多元,可安排300多个商位。
  1999年,我再次来到那个小城镇,发现小城并没有想象中火爆,尤其那个商贸中心,商位招租还不足1/3……
  市领导在反思问题的症结时坦率地说,当初只重视了城市的硬件,忽视了就业机会和消费群体的营造,所以,虽有“城”,却没有“市”。
  所谓城市,城是形式,市是实质。也就是说,小城镇建设的着眼点,应看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是否有利于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需求,是否有利于小城镇的居民更充分地享受现代文明。
  误区之二,不顾当地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盲目攀比建设档次,缺了“源头活水”,小城镇的龙头作用就发挥不出来,经济增长要素反被扼杀,从而阻滞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记得三年前,编辑部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内地某县为建设小城镇大搞集资摊派,致使群众不堪重负。记者受命前去调查,发现确实如此:这个县两年前刚摘了贫困县的帽子,可县里却以沿海的一座小城镇为蓝本,大兴土木,集资摊派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城有了模样,但群众兜中没钱,城镇如同空壳。
  城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滞后,单靠外力推动,这样建起的城,必然起不到城市应有的作用。现实的途径是缓建“城”,先营“市”。譬如,针对乡镇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现状,对后劲足、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予以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尽可能多地吸纳劳动力,营造出一定的消费群体;再譬如,对那些具备一定规模的集贸市场,给以政策优惠,使其真正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结合点……
  只有“市”的内容充实了,城镇才能名副其实。
  目前,我国已有2万个建制镇和600多个中小城市,如果这些城镇都能充实“市容”,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和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必将会有大的提高。
王慧敏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高起点”莫成“大失误”
  吴志雄
  时下,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搞建设、上项目时,动辄强调“高起点”: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争创一流。这种出发点本意可能不错,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高起点”不但没有带来高效益,反而成了“大失误”,劳民伤财,背了大包袱。
  有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过6000万元的县,为了培育自己的骨干企业,在城郊圈地50亩、贷款3000万元建了个化工厂。谁知,工厂建了不到一半,就因摊子太大、资金缺乏而被迫停建。这一停就是5年。群众说:什么“高起点”,分明是“瞎起哄”。
  搞“高起点”不能主观臆断、草率行事,更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所谓起点高低,都是相对的,要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经济建设、技术进步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没有绝对的“高”,只能不断前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永不落后。脱离自身条件,盲目追求“高起点”,难免适得其反。
  我们有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高起点”,往往是好大喜功。“高起点”能鼓动人心,赢得掌声和喝彩,能体现出自己的高水平,能为自己谋求政绩,何乐而不为?此外,对盲目搞“高起点”造成失误者,缺乏追究措施,没让他们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从而助长了一些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攀比心理。
  因此,要防止盲目追求“高起点”造成失误,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对那些因官僚主义或违背科学精神等而导致的盲目的“高起点”造成的失误,要依法追究责任,以增强决策者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二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源头上防止盲目搞“高起点”。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灵芝
  别玩神秘
  商泽军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透露,近年来保健品的投诉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主要问题就集中在:广告夸大其辞。近年来广告宣传很火的灵芝产品就是一例。
  灵芝素有仙草、还魂草的美称,《白蛇传》中白娘子“盗仙草”的情节更是增加了灵芝的神秘与尊贵。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在灵芝的人工种植、孢子破壁和膨化孢子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市场上围绕灵芝已开发生产出上百种产品。但是,少数经营者无视《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其产品包装和各种新闻媒体的广告中大肆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甚至暗示具有治疗作用,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同时把产品价位炒高。比如去年被卫生部通报查处的中科灵芝孢子胶囊,在媒体广告和自制的宣传材料中宣传其具有治癌、抗癌作用,并附有“典型病例”报告。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峻在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和世博金都公司日前举办的“消费者如何认识食用灵芝产品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素有“药食同源”、药食互为表里的文化传统。灵芝确实是食品中的精华,但这个产业只有规范发展,才会有长久的市场生命力。
  中国抗癌协会会长、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徐光伟强调,灵芝是一种保健食品,它对肿瘤患者机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它并不是药品。生产东方灵宝灵芝孢子粉的世博金都公司董事长阎敬武也认为,制造神秘的炒作也许能赢来一时的市场,但不可能真正长久占领市场。必须让消费者明白消费,知道灵芝是保健品。厂家要把功夫实实在在放在提高质量上,合理定价,从而让灵芝产品走近百姓。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不是公司的人 却管公司的事
  独立董事来了
  本报记者 白天亮
  三年多以前,广东科龙集团在香港上市,按港方要求聘请了四名独立董事。随着公司制改革的推进,如今,不仅境外上市的公司要按规定设独立董事,不少国内的公司制企业也开始主动聘请经济、财务、法律专家担任独立董事。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经贸委明确提出今后要在大型公司制企业中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设立独立董事
  企业尝到甜头
  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每年花不少钱外聘独立董事来参与决策、进行监督,企业是如何算这笔账的呢?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因酝酿在香港上市,于去年10月正式聘请了两名独立董事,一位是澳大利亚的知名律师,一位是香港地下铁路公司董事会主席。独立董事请来了,企业增加了一些新工作,比如说从此后公司的预算等财务方面的报告都必须送独立董事。但企业更感受到外聘董事带来的那股清新之风,重大决策有了更多的讨论,因而更加理性谨慎。公司副总裁杨华告诉记者:“聘请独立董事促使企业公开、透明,这对我们从一家纯粹的国有企业到一家公众公司再向上市公司迈进有很大帮助。”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尝到了聘请独立董事的甜头。1999年,白云山请来两名独立董事,并根据其意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出主业,在房地产等领域收缩战线。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80%多,并一举扭亏为盈。对于独立董事,白云山的感受是,就如同伸出一根天线来接收更广阔的信息,企业决策有了监督,减少了失误。
  据了解,在许多西方国家,企业聘请独立董事已成为一种趋势。世界经合组织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中专门列项比较了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成员所占的比例,其中美国是62%,英国34%,法国29%。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步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按照公司制改革的最初设想,董事会的作用至少有这么两个:一是重大决策集体负责,每一个董事都有一票,不强调董事长的绝对权力;二是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制衡,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开。但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不少企业原厂长负责制时的经营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为内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不仅难以真正集体决策,聘任经理也成了走形式。此外,监事会的两个主要职能——合法性监督与妥当性监督也不那么令人满意,特别是对各种决策的妥当性监督,监事会必须拥有同董事会一样的有关这一决策的各种信息,目前这种条件还很难具备。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企业中设立独立董事的设想被提了出来。
  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的刘东生副司长告诉记者,设立独立董事对企业的发展至少有三方面好处:其一,独立董事不拥有企业股份,不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较少受内部董事的影响,公正性强,可以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防止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二,独立董事不在企业任职,能够对经理层进行更有效的制衡并客观评价经理层的业绩;其三,独立董事大多为财务、市场方面的专家,有决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可以解决董事会决策的妥当性问题。如果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能占到一半以上,相信这三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到一定改善,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有了基础。
  如何让独立董事尽职尽责
  独立董事来了,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确保独立董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还有不少值得思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独立董事?选一个法律专家还是一个财务专家,当然由企业依据自身需要来设定,但独立董事还要有些基本条件,如本人及亲属不在该企业任职、与该企业没有供货关系等,从利益上确保其独立性。据了解,这些在国外企业中通行的要求也得到大多数国内企业肯定。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提名推荐独立董事?在成熟的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下一般设有提名委员会,但如果没有这类的机构,股东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该怎么操作呢?由董事长提名或者由大股东提名?倘若董事长、大股东与企业经理层重叠,独立董事岂不是受制于“内部人”,丧失了独立性?不少企业正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安徽华远物流有限公司在董事会换届时采取这样的方式:国有股、集体股和职工股的董事两名,民营资本股的董事两名,然后由双方各提名一位独立董事,请股东大会决定。据悉,这种做法为不少国内企业所采纳。
  第三个问题是:给独立董事以什么样的激励和约束?独立董事不同于过去的顾问,他不仅有与其他董事一样实实在在的权力,在某些领域还有内部执行董事所没有的职能,如对在企业任职的董事定薪时,就只能由独立董事等外部董事来表决。同时,独立董事也和其他董事一样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了有关法规,表决时投赞成或弃权票的独立董事也免不掉法律追究。这种权力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当然是激励和约束,但仅有这些是否能确保独立董事尽心尽力地投入这份工作呢?据了解,不少企业也考虑是不是对独立董事实行期股、期权,让他们与企业的发展有更密切的关系,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公正性,所以在这方面还没有通行的做法。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这一制度的成熟,需要股东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也有赖于整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补课”
  江苏丰县国税局积极组织中小学利用双休日参加税收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中小学生的纳税意识,补上有意义的一课。图为国税局的干部给学生介绍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纵榜硕 蒋怀德摄影报道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不持股份 ●拥有决策知识 ●优化董事会结构
设独立董事有利于科学公正决策
  钟朋荣
  董事会是企业的常设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的职能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职能,二是监督职能。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取决于董事的素质。董事的素质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董事是否拥有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拥有什么样的信息,拥有多少知识;
  二是董事是否珍惜自己神圣的一票,事前是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认真研究,尽量使自己的决策科学化;
  三是董事是否以权谋公,即在决策过程中,是否把整个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自己或少数几个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上三个方面,可概括为“三有”:有决策知识,有责任心,有公心。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要求所有董事会的每个董事都同时具备“三有”。比如,进入董事会的股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有可能以较强的责任感参与决策,他有责任心,但并不等于他拥有决策所需要的知识。也有的董事兼任总经理。他持有企业的股份,有责任心,又了解企业的情况,有一定的决策知识,但他的主要角色不是董事而是总经理,他的主要利益不是股份回报,而是总经理年薪和各种在职消费。在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之间,他可能更强调经营者利益。像这样的董事,有责任心、有决策知识,但有可能缺乏公心。1998年,我国841家上市公司共有1046.91亿元“其他应收款”,其中被大股东占有的就达271.63亿元。这样的决策,显然是由那些缺乏公心的董事作出的。
  既然“有”的最佳状态很难达到,因此一方面要尽量提高整个董事会“有”的总量,另一方面要使“有”的结构尽可能优化。
  所谓增加“有”的总量,即提高董事会成员“有”的平均数,尽可能让三“有”者或两“有”者进入董事会。所谓优化董事会中“有”的结构,即如果所有董事会成员都只具备两“有”,就需要对不同的“有”进行合理搭配。这就引出了独立董事的必要性。
  所谓独立董事,即他们在公司没有股份,不会像某些大股东一样,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牺牲公司的利益。他们有可能把整个公司的利益作为决策的唯一目标。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表现在,他们既不是经营者,与经营者没有利益牵连,他们也不是企业的用户、供应商或关系银行职员,与企业没有债权债务关系,是一个纯粹的局外人。
  总之,独立董事的第一个特点是,比具有某种特殊利益的董事更具有公正性。其次,作为独立董事,不要求自己在公司必须持有股份,这就使许多只有知识而没有资本的专家能够进入董事会。股东会也可以不受持股的限制,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选择具有相关知识的专家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过程。因而独立董事一般也是专家董事。拥有决策知识,是独立董事的第二个特点。
  决策知识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这里,既有知识总量,也有知识构成。企业决策,不仅需要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关的知识,还需要市场知识和金融知识,需要宏观经济和政策方面的知识等。企业经营者和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专职董事,具有企业产品和生产相关的知识,但可能缺乏其他相关的知识,由于长期忙于企业经营管理,思维往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外部专家作为独立董事,能够使董事会的决策知识更加完整,有助于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近两年,我国企业也开始尝试聘请独立董事。目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变董事会的形象,二是作为聘请顾问的一种新的形式,三是增加董事会的公正性。其中,前两者是目前企业聘请独立董事的主要目的。但应看到,独立董事毕竟不是顾问,他们毕竟是经过股东会选举的,他们在董事会拥有与其他董事同样的一票。这一票在一般情况下或许作用不大,但在关键时刻对企业决策将会发生较大影响。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聘请外部专家当董事,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信息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这种社会和经济背景下,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企业的内部人作决策,常常会因“脑子不够用”或“坐井观天”或思维惯性而导致决策失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董事会,能带来在本企业内部难以得到的信息、思维和创意。
  在我国,随着独立董事的增加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将会有较多的独立董事成为中小股东的代言人,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董事会乃至经营者决策中不受损害。因此,随着独立董事的增加,董事会监督功能也会随之增强。
  独立董事参与董事会的决策,使股份制企业出现了两权分离: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二是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分离。独立董事不具有企业的所有权,却拥有董事会的决策权。对独立董事同样要建立一套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业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尽职尽责。这也是增加董事会“三有”总量的一种措施,使独立董事不仅有决策知识,有公正性,同时也更加有责任心。
  (作者为经济学家,兼任诚成文化和裕兴电子两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