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西部大开发正紧张有序进行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新华社记者索研、本报记者费伟伟报道: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郑新立今天在此间表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他说,目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郑新立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出席今天记者招待会的还有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司司长宋密、外资利用司司长张晓强,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宁吉喆。
  郑新立首先介绍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情况。他说,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他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
  郑新立说,为启动西部开发,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在积极制定西部地区中长期开发规划的同时,今年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十大工程。这十大工程包括6项交通运输工程,此外还包括水利枢纽工程、生态建设工程、青海钾肥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有记者问,如何采取新方法、新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郑新立说,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把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创造吸引资金、人才的机制,使更多的资金、人才到西部地区开发建设;而计划手段,就是通过西部总体规划,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西部建设。
  在回答记者有关西部地区新开工十大工程的问题时,宋密说,这十大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工程,选择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项目作为先行工程,旨在解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束缚,为西部大开发打下基础,促进西部地区的持续发展。在谈到十大工程资金来源时,她说,除了国家将继续加大向西部地区投资倾斜外,还将发挥企业优势,利用企业自有资金投资西部。此外,还有一部分地方政府配套、国债资金的投入。
  在回答记者有关西部地区人才问题时,宁吉喆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好现有人才,创造有利于现有人才发挥才干的政策环境;其次,制定政策吸引人才,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政策包括特殊津贴政策等;其三是加快培养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以及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的人才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保险知识读本》首发式在京举行
  阎海旺、马永伟要求金融保险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批语精神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赵世纲)《保险知识读本》首发式今天在此间举行。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阎海旺在首发式讲话时提出,金融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保险知识读本》批语的精神。
  阎海旺说,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批语,首先要在学习批语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这就要求金融界的领导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高对保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保险知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正确运用保险手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能力。
  阎海旺说,保险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好保险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认识和掌握保险的运作规律、保险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以及保险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要求在学习中,要把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批语同学习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全面完整地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保险工作的指示精神。
  阎海旺说,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批语,要紧密联系保险工作的实际。他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保险的作用日益重要,保险事业获得迅猛发展。但是保险事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如何加快发展保险事业,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体制,如何运用保险手段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认真学习保险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根据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一条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永伟在会上指出,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保险知识读本》的重要批语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保险工作的基本方针,阐明了保险业在现代经济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保险业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对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保险意识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做好新时期的保险工作、促进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永伟说,保险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保险业发展的重任,必须从自身做起,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地学习保险知识,努力钻研和掌握保险工作的运行规律,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广大保险从业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平时需求不旺,假日供不应求。有闲还得有钱,有钱还得有心。“瓶颈”尚未打破,“蛋糕”如何做大——
  假日消费还缺什么
  本报记者 龚雯
  一“热”一“挤”费思量
  比平常热腾的旅游,比平常红火的商业,比平常繁忙的运输,比平常兴旺的市场……
  长达一周的“五一”节,假日消费再度升温,无论需求、供给还是经济效益,都超过了去年国庆和今年春节。
  然而,假日消费在“全线飘红”的同时,也呈现出另一面。尽管各方提前做了准备,但汹涌而至的人流依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交通挤、住宿挤、景区挤、餐馆挤、商场挤、车站挤、公厕挤……接待告急,一票难求,服务下降,投诉上升,越火的地方越“卡壳”,越想轻松越烦恼。
  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在假日期间忽然变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本已过剩的供给面对突如其来的需求狂潮竟无处发力,出现短缺,这就是假日经济?当然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认为,上述现象传递了某种潜在信息,即包括供求在内的经济形势可能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对基本面的一些重要判断可能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
  有闲、有钱与有心
  就供求而言,几次长假的尴尬局面,使有关部门和行业一时陷入两难选择:如果为了解决假日短缺而扩张供给,那么需求不振的非假日市场怎么办?如果保持现有的供给水平,那么到了需求旺盛的假日又怎么办?
  供给取决于需求。实际上,假日消费供给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的有效需求不足,是有效需求的不足抑制了有效供给的形成。
  几次假日消费的热浪表明,有钱加有闲,才可能有心消费。有效需求的涨落,要看几个关键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列,第一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二是社会福利,第三是个人可支配时间。
  从收入来讲,20年来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准翻了几番,至去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5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210元,银行的居民储蓄额高达6万亿元。但个人手里的“闲钱”并不多,还没富到可以随时大把花钱的地步。
  从福利来讲,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使人们对于未来的长远消费预期不确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哪一项都得自己花钱。钱少,支出多,各种即期消费欲望自然受到压抑。
  从时间来讲,去年国家延长公休假后,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达114天,约占全年的1/3,这就放宽了可支配时间。可是,由于假期集中,你放假我也放假,庞大的消费群导致“撞车”,引发矛盾。而国外一般都有带薪休假,大家根据各自情况选定度假计划,在时间区段上避免了“独木桥”现象。
  国家旅游局专家张吉林说,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改善供给主要由市场调节,扩大需求则主要靠政策引导。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各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透明度,减缓人们的心理预期,释放出应有的消费潜能。同时,尽快落实带薪休假等制度,确保在平时形成正常、稳定的经济流量,变集中式消费为分散式消费,消除假日供求瓶颈,让“人随假日走”变成“假日随人走”,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唱好戏先搭好台
  度假是小康的象征,以三次长假为信号,假日消费已在我国大体勾画出以旅游、休闲、购物为明显特征的走势,但是,我们离真正的假日经济还很远。从“五一”看,做大做好假日这块“蛋糕”,需要着手解决几个现实问题:
  产品问题。目前假日商场适销对路的货品不是很多,消费者在“五一”热购,多是冲着商家的打折让利销售。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拉动有效需求就必须及时开发新品,比如特色鲜明的假日主题商品、度假旅游产品等,文化、娱乐、体育、科技消费在假日也大有潜力可挖。
  价格问题。价格是供求的显示器,这次“五一”调控的一大遗憾是没有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有限供给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但启用价格杠杆绝不等于乱涨价,假日经济也不是宰客经济。因此,一方面,利用假日商机合理调价,使人们更理智、更多样地选择休假方式和去处;另一方面,强化管理,遏制哄抬价格,确保大众的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服务问题。7天长假,相关行业“想吃怕烫”,服务跟不上、打折扣,与火热的假日市场很不协调。“五一”期间,有的商厦推出延时营业或夜场,有的旅游专列特设往返程订票,有的宾馆在网上开通家庭旅游订房热线,这些服务项目都广受欢迎。我们的三产有待以服务为切入点,给假日消费开辟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
  信息问题。“五一”突出暴露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以致不少消费者盲目碰壁。旅游路线、交通路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等,都欠缺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渠道,相对于参团旅游者,大部分散客更是“两眼一抹黑”。有关部门急需尽早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在每一个假日到来之前对外发布具体信息,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假日毕竟是一个时段,让假日消费唱好大戏,还要靠社会各方(特别是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搭好戏台,共同支撑起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2版(经济)
专栏:

  看廊坊大开放
  吴公剑 孙明军
  被誉为“京津走廊”的河北省廊坊市,连续两年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一。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32.5亿元,财政收入16.7亿元,已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居全省第一。
  廊坊经济发展的后劲来自哪里?
  营造开放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承载力”
  廊坊位于京津之间、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优越的区位优势如何转化为外商投资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这是摆在廊坊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吸引力,还要提高招商引资的“承载力”。廊坊人在搞好硬件投入的基础上,从抓软环境建设入手,精心构筑体制环境,理顺政策环境,改善服务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做到既招商,又能安商、富商。
  市领导亲自抓软环境建设。市委书记王学军、市长孙建群经常率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基层和企业现场办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几年来,廊坊已基本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出台了32条新规定,提出“一切围着项目转”、“政策随着项目走”;坚决查处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三乱”、越权执法、以权谋私等问题。市纪委协同47个执法部门对333个企业进行挂牌保护,同时规范了行政收费和检查制度,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了“一条龙”办公制度,实行“一个窗口”收费,提供“五星级”优质服务,做到客户在证件、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投资办厂所有手续都在一周内办完。廊坊开发区还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外商权益保护中心和由投资外商组成的参议会,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胆“让投资者当家做主”。
  自身有了承载力,吸引力就会变成生产力。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756家三资企业落户廊坊,投资客商涉及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北京国美、京客隆、东来顺,广东烧鹅仔等也纷纷到廊坊抢滩办店。
  把握好开放重点:调高、调优产业结构
  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管理手段落后,机制不适应市场变化……这是廊坊市固有的弱点。为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廊坊市从招商引资入手,调整、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借外力强素质。
  他们在制定产业政策、谋划产业布局时,确定了国外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和跨国集团,国内招商面向中央部委和全国性科研院所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站位,把高新技术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燕郊信息产业园、中科院(廊坊)科技园、周林生物工程园、海外学子创业园、引进国外智力园等,已成为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理想场所。市里设立了5000万元高科技产品开发风险基金,每年还拿出财政收入的3%,采取借款、入股等方式,支持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高新技术研制开发。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引进高科技企业32家,占工业企业的44%,而利税占了工业企业的90%。在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下,短短几年,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5家,高新技术产品180种。
  在一手抓引进高科技企业的同时,一手抓利用高新技术、产品嫁接改造原有老企业,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产品上档升级。根据廊坊市中小企业数量比重较大的实际,制订并加快实施了建设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划。
  突出开放主题:与国内外市场对接
  廊坊人在实践中摸索出对外开放的一条基本规律,想进入别人的市场,首先开放自己的市场。1996年,来自佳木斯市的60辆汽车驶上了廊坊街头。随后,将国有液化气公司交给省内一家民营企业托管。冲破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历来由国家、地方政府投资、经营、管理的禁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把天然气管道入户工程、老居民区“三角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并将200家工业企业、100家流通企业、50个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100个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以产权公开交易的方式,展现在外商面前。由此,廊坊成为国内外商家争相投资的热点地区。
  在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过程中,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做法渐渐淡化,代之以按市场规律运作项目,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营城市”。1998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建设的资金达7亿多元,而市财政仅出资2000多万元,其余均来自按市场机制运作、吸纳的企业和社会资金。全长6公里的新世纪商贸步行街,是改造廊坊“龙须沟”的杰作。所投入的6亿元资金,全部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苏北第一家县城供热工程,日前已在江苏洪泽县城实施。该工程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和该县共同投资,总投资额9500万元。图为县领导在施工现场与有关人员商讨工程方案。王进龙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村经济绿皮书数据显示
  农村经济运行平稳  发展状况仍然严峻
  本报讯 记者江夏报道:尽管中国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好,但中国农村发展状况仍然很严峻,衡量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主要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下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刚刚面世的《1999—2000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即农村经济绿皮书)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联合编写的《农村经济绿皮书》认为,1999年中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从农业经济内部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好并取得成效,乡镇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缓慢增长。
  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深层次因素不可忽视,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不够宽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从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看,在1999年中国GDP中,农村GDP所占比重为51.3%,低于1998年的53.1%;1999年中国GDP实际增长率为7.1%,其中来自农村部门的贡献为3.19个百分点,贡献份额为44.9%,远低于上年。农村资金通过财政、金融渠道净流出的数额为1361亿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前四月固定资产投资增9.3%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朱剑红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4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36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93亿元,增长4.7%;更新改造投资644亿元,增长15.8%;房地产开发投资835亿元,增长20.8%。
  1—4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是西部投资增长加快;第二是工业投资继续回升;第三是更新改造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债转股工作基本完成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田俊荣报道: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揭牌暨签署债转股协议签字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刘海燕透露,截至今天,北京债转股签约金额总计已达166.5亿元,完成了国家经贸委建议债转股总额的94.5%。今天成立的华融公司北京办事处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工行北京分行和总行营业部剥离的224亿元不良信贷资产。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建行推出两项房贷新品种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今年5月起,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又向社会推出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抵押贷款两项新业务。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专项用于个人购买自营商业用房和自用办公用房的贷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抵押贷款是向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发放的、专项用于购买区内标准厂房的贷款。


第2版(经济)
专栏:

  葫芦岛海关正式成立
  本报葫芦岛市5月17日电 记者赵志文报道:今天上午,葫芦岛海关在该市口岸大厦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开关仪式,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葫芦岛海关宣告成立。辽宁省葫芦岛市是新兴的沿海城市,海岸线长达237公里,具有区位、产业、资源优势。葫芦岛海关隶属沈阳海关。它的成立将加快葫芦岛市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该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秸秆机械化还田范围扩大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董建勤从农业部获悉:今年已确定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15个大城市郊区和8条国道(高速公路)沿线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重点地区,建立142个县(市、区)的项目区,重点推广农作物机械化还田技术。中央财政补贴2000万元,计划新增面积1000多万亩。


第2版(经济)
专栏:

  2000年乌洽会将于9月举行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记者孟扬报道:2000年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1日至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本届乌洽会以“办好乌洽会,促进西部大开发”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发展经贸合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向西开放和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储棉竞卖价下降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赵志文报道:记者从中国棉花信息网获悉:“五一”休市之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于5月9日重新开市。在5月9日到5月12日4个交易日内投放的60412吨国储棉和“出疆棉”全部成交,平均价格为11673元/吨。国家通过交易市场竞卖棉花,成功地抑制了4月中旬以来棉花价格上涨的势头,国储棉和“出疆棉”竞卖价格逐步趋向合理。


第2版(经济)
专栏:

  技校将逐步转为培训基地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 记者白天亮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在未来的3年里,技工学校将进行全面调整和重组,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创建职业培训综合基地或职业培训集团,从而逐步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按照要求,地级市以上城市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应率先采取合并或联合形式,建成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也将进行必要的调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