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记协举行五届理事会二次全会
  丁关根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记协工作和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本报北京5月14日讯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张建玲报道:中国记协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代表全国数千家新闻媒体和几十万新闻从业人员的近300位理事和特邀理事,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总结三年来新闻工作的经验,研究新闻业的发展和现状,并就推动新闻事业生机勃勃跨进新世纪献计献策。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等看望了与会理事,向大家表示问候。丁关根说:“这几年来,记协同志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工作很努力,很辛苦,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央是满意的。我向大家表示慰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记协工作和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到会讲话,他代表中宣部对中国记协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中国记协五届理事会三年来抓大事、干实事、做好事、办新事,工作得有声有色。徐光春说,中华民族正进入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广大新闻工作者将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记录下这辉煌灿烂的一页,作为我们党领导的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人民团体,党和政府同新闻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中国记协任重道远。他希望各位理事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团结和动员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宣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在会议开幕式上代表书记处作了工作报告,理事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中国记协第五届理事会组成三年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中宣部的工作部署,根据记协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新闻界的实际,积极开展工作,改革创新,讲求实效,扎实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特别是1999年围绕“两大庆典”、“三场重大政治斗争”,开展了一系列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受到党中央、新闻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中国记协在推动新闻界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新闻工作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及世界各国新闻界的交流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大会闭幕词中提出,中国记协和各地方记协、专业记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特别在加强学习、加强服务和加强调研三方面多下功夫,以学习提高自身和整个新闻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新闻业务水平;以服务赢得新闻界的信任和支持;以调研带动记协工作开辟新思路,迈上新台阶。
  另悉,本次大会之前举行的中国记协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确认了12位新递补的常务理事,补选解放日报总编辑贾树枚为中国记协副主席。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夜访易贡灾区一线
  本报记者 王建新
  5月12日晚,记者驱车前往易贡灾区施工现场。
  易贡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4月9日,这儿发生了世界罕见的巨型山体滑坡,高耸的雪山突然崩塌,短短10分钟,形成了长约2500米、宽约2500米、平均厚60米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5平方公里,日夜流淌的易贡藏布河被拦腰截断,上游4000多名群众被困。为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西藏自治区报请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批准,决定沿堆积体鞍部抢挖一条引流明渠,从而降低湖内水位,缩减上游受淹范围,降低下泻峰量,减轻湖水宣泄对下游造成的冲刷破坏。
  人未到工地,远远地就看见浓浓的夜色中,一片灯火通明,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高原夜空的宁静。
  工地上尘土飞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来回奔忙。在一线指挥调度的武警水电三总队队长李创坚告诉记者,灾情就是命令,以武警水电部队为主的数百名参战官兵接到实施“开渠引流”工程的任务后,克服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昼夜兼程,从新疆、广西、青海、江西、湖北以及西藏各地的重点工程施工工地赶赴灾区一线,同时紧急调运施工设备,迅速投入施工,并实行24小时不停顿作业。
  施工现场,写着“武警水电部队易贡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的横幅猎猎飘展。推土机手林立明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他就一直奋战在三峡工地,这次接到调派技术骨干赴藏施工的命令后,他来不及和家中通个电话,就与战友火速从三峡工地出发,经宜昌、过成都、赴拉萨,赶来易贡灾区一线。“在三峡施工是为民造福,来到这儿,我们一定凭借长年练就的过硬技术,为高原各族老百姓排忧解难。”
  午夜,到了换班时候。刚刚下工地的解放军某团21岁的战士张光宇裹着满身的尘土,往口中猛灌了好几口水,才用沙哑的嗓音告诉记者,他和战友们已经在工地上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在他们的身后,又一批战士踏着飞扬的尘土走向施工一线。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批评不能“吃大锅饭”
  周宏
  批评是帮助同志、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和同志之间很难开展批评,而是“吃大锅饭”:讲虚不讲实,讲远不讲近,讲面不讲点。群众称这种现象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处世哲学,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好,以求得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二是怕字当头。个别领导生怕被批评的同志因听不进批评而翻脸、红脸,影响同志之间的感情,更怕以后影响选票,因而,“少说话慢开口,遇到问题绕道走”。三是唯恐引火烧身。个别人自身不正,有短处,怕话讲多了、讲重了会引火烧身,自找难看。
  批评“吃大锅饭”,是一种党性不强的表现,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干部成长。批评当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但是,讲方法不能把讲原则丢掉,不能把讲正气丢掉,否则,就会使批评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引起有缺点错误的同志的警醒。在批评时,如果领导能够开门见山地反馈群众意见,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一针见血地分析危害和根源,被批评者就能受到震动,受到教育。同时,有话讲在明处,谁的错误是谁的,敢于指名道姓,这是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党内生活软绵绵,不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思想和作风问题,长此下去,势必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
  批评“吃大锅饭”,是因为一些人对批评抱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批评:批评是信任。有的被批评的同志说,我们不是几岁的孩子,是受党多年教育的干部,指出我们的缺点错误,是相信我们能够改正。批评是支持。对工作中的不足,直截了当,当面锣、对面鼓,严肃分析为什么错了,这样的批评,才能变成我们做好工作的推动力。批评是情分。同志们工作在一起,就要互相负责,互相帮助,互相提醒,这正是一种深厚的手足之情、同志之谊。批评是爱护。只要批评者襟怀坦白,出以公心,以党的利益为重,真心诚意地帮助同志,被批评的同志是会理解的,会心悦诚服的。
  领导意味着责任。作为领导干部,要摒弃种种庸俗习气,克服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切实把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这一点十分重要。


第4版(要闻)
专栏:

  聘用人员竞争上岗 分流人员妥善安排
  湖南为乡镇机构“消肿”
  本报长沙5月14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分流乡镇人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了经济发展。据省人事厅统计,目前全省已分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0.5万多人,一年可节省开支5亿多元。其中分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2.7万余人;清退临时雇请人员7.79万余人,占应清退人数的92.2%。
  过去,湖南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严重超编,临时雇请人员多。全省2352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共超编16161人,非在编临时雇请人员84542人,加重了农民负担。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对临时雇请人员实行“一刀切”,坚决清退。
  在分流清退工作中,湖南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普遍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竞聘分流,通过文化、专业考试和民主测评,择优确定留岗人员,并实行合同制,使分流人员心态平稳。同时,拓宽分流渠道,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各地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努力创造分流载体,拓宽了分流渠道。怀化市紧紧围绕山地综合开发,建立基础开发型、资源加工型、产品流通型、中介服务型、综合经营型等5种分流载体,妥善安置乡镇富余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分流人员中,创办经济实体的有1600多人,从事山、水、田、林资源开发和商品流通领域中介服务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的有2100多人。
  实行分流后,特别是竞争上岗后,乡镇干部有了危机感、紧迫感,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抢着干,机关办事效率提高;驻村办点,主动报名,自带行李前往贫困村、偏远村。分流出来的一部分干部领办、创办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体察民情 倾听民声 解决难题
  广西县乡干部进村入户重温“三同”
  本报南宁5月14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深入农户,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如今,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优良传统在广西一些县乡又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广西县乡干部深入基层,与农民“三同”,一般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在县乡干部中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事,交百家友,暖百家心,助百家富”活动,规定每个领导干部每季度要有3天时间到农户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每个季度末要向县委上交一份“民情调查及办实事”登记表和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浦北县把“三同”称为“干部住点”,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选一家农户住上3—5天。实行该制度以来的今年第一季度,16名县委、县政府领导都自带行李到农户家住了3天以上,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所需的资金、物资和技术问题,并处理和化解了42起民间纠纷。扶绥县将270多名县乡领导干部分成12个组,要求他们年内分头深入全县12个乡镇100多个村的1万多个农户进行调研。目前,这个县的干部已深入农户4000多家,收集群众各种要求、建议700多条,现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10多个。
  在重温“三同”中,各县乡特别注意避免增加农民负担,下去的干部都能自觉地做到自带行李,自带钱粮。因此,各地不同形式的“三同”活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4版(要闻)
专栏:

  海南8万多黎苗同胞告别茅草房
  本报海口5月14日电 记者陈一鸣报道:记者近日从在三亚召开的海南省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会议上了解到,8.3万黎苗族同胞在“五一”前夕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茅草房,喜迁新居。1999年海南省民族地区共改造茅草房17067户,建成砖瓦房或平顶房13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1.5万户的民房改造任务。目前,海南省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去年,三亚市发动社会各界捐助水泥580吨、资金270万元支持民房改造。该市交通部门为帮助偏僻山区运送建房材料,修建乡村公路40条80公里。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七届中国杨凌农博会将于十一月举行
  本报北京5月14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外经贸部、教育部等16个部委共同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4家国际组织协办的“第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定于今年11月5日至9日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科技部和陕西省政府为此今天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据陕西省委副书记范肖梅介绍,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广泛开展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增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博览会采取组团参展和自愿报名参展两种方式,提供1000个标准展位,通过新产品交易定货、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招标、农业高新技术论坛、网上交流与展示、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促进农业高新成果转化。近两年多来,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7.7亿元,使昔日的“农科乡”变成今天的“农科城”,入区项目112项,注册企业200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和前沿阵地。
  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科院院士葛庭燧同志逝世
  新华社合肥5月8日电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创始人葛庭燧同志因病于2000年4月29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7岁。
  葛庭燧毕业于清华大学,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首批院士。1980年到合肥参加中科院合肥科研基地和合肥分院建设,先后任中科院合肥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葛庭燧毕生致力于金属物理学的发展,创造性地发明了被国际科学界誉为战后最天才发明的内耗测量装置(葛氏扭摆),并成功地利用此装置首次发现了晶粒间界弛豫内耗峰(葛氏峰),奠定了金属“滞弹性”理论的实验基础,他因而被公认为世界金属内耗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和此研究领域的国际大师。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在晶界弛豫、位错阻尼和非线性滞弹性内耗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开创性成果,获得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多次奖励。他本人也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先后获得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国际奖——甄纳奖、桥口隆吉材料科学奖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黄河小浪底工程开始发挥综合效益
  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经过51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上万名建设者的努力建设,目前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开始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工程已将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由不足百年一遇提高到了五百年一遇;地下电厂首台机组已经并网发电,将有效地缓解中原地区的用电矛盾;小浪底水库已在今年发挥出防凌作用;防沙减淤功能已使天上之水在这里低回沉沙,目前蓄水已达20亿立方米的库区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水光潋滟(下右图)。
  小浪底工程位于黄河中下游交接处的最后一道峡谷,工程主体位于传说中挖山不止的愚公故里——河南省济源市境内,是我国最早与国际惯例全方位接轨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建设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济源市以可持续发展的姿态投入小浪底库区的旅游开发事业。从去年开始,他们开展了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与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营造“中国少年水保世纪林”,争取到“保护母亲河工程”重点项目,积极改善境内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各项效能的更大发挥。“五一”前夕,济源市与河南省旅游局联合举办了“2000年世纪旅游年暨小浪底黄河三峡旅游节”活动,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在小浪底库区,人们既可观赏到雄伟的大坝,巍峨的进水塔,看似平静的进水口和喷薄汹涌的出水口(上图),又可领略到变幻多姿的湖光山色和母亲河的文化底蕴。
  乘游船溯河而上,便进入了雄伟壮丽的黄河三峡。九曲黄河与王屋名山的精华,有了小浪底工程的催化,便孕育出这山清水秀的北国江南———大峪峡风姿绰约,龙凤峡秀丽幽深,孤山峡险奇峻美(下左图)。三峡合一,高峡出平湖;层林叠翠,两岸皆美景。黄河三峡,成为小浪底人造天河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 孟仁泉 杨义摄影报道(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南京获第二届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大会承办权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李斌)2000年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大会暨中国南京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将于10月18日到20日在南京举行。
  成立于1998年9月的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科技城市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各地区的发展,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幸福”的多边国际性组织。联盟的宗旨是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让,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参加这一组织的现有12个国家的27个会员城市,其中包括美国的奥斯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城市。迄今为止,南京是我国内地唯一的一个会员城市。
  据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介绍,第一届大会于1998年在韩国举办后,世纪之交的第二届大会在何处召开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经过激烈角逐,南京战胜了竞争对手夺得了承办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