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想看看 请进来
  林皎明
  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终于在4月3日的利雅得内阁例会上,原则批准向外国人发放旅游签证。历来不允许异国游客入境的沙特王国,有望不久向各国游人打开国门。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封闭的伊斯兰国家。确实,这个半岛大国除却每年接待前来朝觐的百万穆斯林外,一般不接待外国游客。
  100年前,当年的老沙特王率领61名勇士攻打下利雅得的土城堡,建立起如今这个在伊斯兰社会举足轻重的圣地之国。大漠荒原中,沙特人按自己的模式规范社会行为,抵御西方宗教、文化的侵蚀,捍卫伊斯兰宗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石油时代最终撬开了沙特国门。随着与外界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外国人出入沙特逐渐增多。殊不知外国人在沙特的行动路线有严格的规定,行为举止受宗教及习俗的多种限制。迄今为止,沙特外交部只发放商务、朝觐、探亲等短期签证。旅游从来不能成为要求签证的理由。
  其实,旅游签证已在沙特内阁几次复议。去年,议来议去将“对外国参观者开放”改为“对外国穆斯林开放”,等于否定旅游签证。这次,内阁“经过反复斟酌”,才最后拍板。沙特国防大臣苏尔坦亲王指示,“要成立旅游委员会专门开拓旅游业”。媒体认为,只有王室最高层人物介入,旅游签证才有可能实施。
  像许多封闭国家逐渐开放一样,沙特近年来的演变十分显著。沙特首先批准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公民无须签证进入本国。去年9月,沙特又通过一项计划,改变外国穆斯林只准在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滞留的限制,允许各国朝觐穆斯林在结束宗教活动后去沙特各地参观访友。外国新闻记者要求入境采访的限制尺度也放宽了许多。
  据悉,沙特旅游签证“适用于不同宗教信仰的外国旅游者及国际会议参加者”。但是,它只允许发放给沙特旅游公司接待的外国游客。有经营权的沙特旅游公司负责外国游客的观光活动全程安排,“并保证在参观后将游客送出国境”。沙特政府有关部门将开列出若干“历史及自然观光点”,对外国旅游者开放特定的旅游路线,并随之制定外国游客必须遵守的有关守则和条例。
  一些外国旅游者至今不知道,在沙特境内观光有许多“清规戒律”。诸如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披黑纱;不允许擅自拍照;严格禁酒;严禁任何形式的赌博;男女授受不亲,异性在公共场合下不得接触,等等。沙特报刊认为,在允许外国游客进入之前,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出详细的“游戏规则”,否则会引发不愉快事件。比如,游客总想拍几张相片,而没有特别许可照相是犯法的。
  记者有幸采访过沙特。且不说沙特内陆的黄沙、红沙及黑沙,且不说沙特珍奇的候鸟群,仅沙特西南部的红海风光就堪称一绝。潜水观鱼是其中最吸引人的一项,每年招引150万本国及海合会成员国公民前来参观游览。这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大国,一旦开发出来,相当可观。发放旅游签证只是第一步,像原油钻头刚刚破土,谁知道下面会喷出多少钱财。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日本漫画面面观
   解红 寇向东
  日本被称为漫画大国,因为日本喜欢看漫画的人多,书店里出售的漫画书籍多,会画漫画的人也多。
  在日本的各种公交车上,随时可以看到,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在埋头翻看漫画杂志。尤其在东京市区的公共场所,一些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手捧一本漫画杂志认真地读着,这在日本人眼中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外国人看来,却不失为一大奇观。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每年购买漫画20万册,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使中学生爱不释手的连环画周刊。去年日本发行的漫画杂志和连环画约为21.6亿册,漫画的销售量约占国内出版物总销量的40%,销售额高达55亿美元。许多出版社的利润全靠漫画赚取。日本有三种比较有名的漫画杂志,每月总销量在500万册左右。近两年最走红的杂志当属《飞跃少年》,该杂志读者极广,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到公司职员、大学生以至少年儿童。另外,还有专门面向少年的漫画杂志,如:《游戏机天国》、《星期日漫画》等;男女界别非常严格的漫画杂志也很多,一般是女孩子对男孩的杂志从来目不斜视,她们颇为喜欢的杂志有《丝绸飘带》、《好朋友》等;面向成年女性的漫画杂志有《危险的告白》和《结婚仪式》等,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
  漫画的读者以中学生为主,但从未入学的孩子到大人都爱看,有的人在上了大学或成家之后仍是漫画的热心读者。在日本,孩子们70%的零花钱用于购买漫画。日本人喜欢观赏漫画,主要是因为漫画的内容新颖,题材丰富多彩,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漫画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既可画庞然大物,也可画细微的事物,还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如今,漫画已成为日本人娱乐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日本人如此钟情于漫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日本娱乐杂志中有大量的成人爱看的漫画,其题材丰富多彩,无所不包。据说,有的营养配餐学校将一本称之为《美食家》的漫画书作为教科书使用。在日本,一本杂志如果刊有高质量的漫画,便十分畅销。通常,著名的漫画家收入是很高的。因此,许多青少年都希望自己成人后能成为一名漫画家。日本人喜欢看漫画的另一原因是,日本是一个内向的民族,喜怒哀乐一般不言于表,特别不喜欢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日本又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民族,通过漫画这种特殊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向,自然被日本现代文化所接受。另外,由于日本工人的生活充满漫画色彩,他们的生活既有趣又十分可悲。白天,他们辛苦地工作,晚上还要进行各种应酬。许多人因无力购买住房,不得不住在公司的宿舍里,即使有住房也不得不在天不亮时离家去挤公共汽车上班。一到中年,大部分人都被派到外地工作,过着妻离子散的单身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许多人喜欢上无所不包的漫画,以排解心中的忧愁。
  尽管漫画在日本十分流行,但漫画终究只是漫画,它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处方,只能让人一时忘却烦恼。同时漫画热也说明日本的其它传播媒介缺乏吸引大众的能力。日本有些人士认为,长此以往,日本的文化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金海波涛测浪人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周德武
  朱煜架着一副厚厚的镜片,一看便知在书堆里泡得不短。隐约可见的白头发把他的年龄写在脑袋上。虽然他的外表具有中国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特征,但是他的头脑里却装着当今金融金字塔中最先进的风险管理知识。
  朱煜家住新泽西,每天上下班都是乘火车。火车站与四通八达的纽约地铁相连结,交通十分方便。星期一早晨4点起床,7点以前赶到办公室参加碰头会,向风险管理部的第一把手汇报。8点钟一到,他的上司便有足够的信心向公司执委会汇报各种仓位的风险。除了星期一,其他时间则可以晚一个小时起床。日复一日,生活就是这样按部就班。他告诉记者,每天两个小时的旅途,基本上靠读书来打发。刚刚出版的《非理性繁荣》一书现在每天伴随在他身边。这是由耶鲁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撰写的,书名出自格林斯潘1996年对美国股市评价的一句名言。
  朱煜的经历与共和国的挫折与奋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共和国动荡岁月开始的时候,他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那一年是1966年,他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9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1983年赴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已经错过了上学的黄金年龄。38岁的朱煜需要与时间赛跑,凭着顽强的毅力,他只用了两年半时间便拿下了博士学位,而一般人至少需要四到五年。他回忆说,当时学得很苦,普通的学生一般一学期选三四门功课,而他居然选修了九门功课。
  1986年7月,朱煜被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集团录用,此时中国开始酝酿出国热,因此把朱煜称为华尔街的华裔元老恐不为过。朱煜说,长期以来,美国的金融领域存在着只讲风险回报、不讲风险管理的倾向。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认为,现代金融从1952年就已开始,但从1952年至1987年的30多年间,风险管理问题长期被忽视。美国储贷协会的破产很能说明问题。1986年美林公司当时并没有多少金融风险的概念,成立全球风险管理部则是1987年的事。是年3月,美林帮助一家公司发行初始股,因判断失误,这家公司的股票从发行价的50美元跌至18美元,美林损失高达3.77亿美元,占当时美林总资产的10%。痛定思痛,美林决定成立风险管理部。朱煜说,美林风险管理部采取分兵把守的方式,即一个人管几个交易台。朱煜主管过场外期权、政府债券、利率调期、市政债券、货币市场(商业票据)等交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有权进入交易员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察看,或把他们的数据放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进行分析、计算,对交易员的交易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他们还帮助交易部门发现没有注意到的风险,帮交易柜台找到对冲的办法。至于不能对冲的部分,则要评估该风险会对公司整体利益产生何种影响,向高层报告,由执委会最后拍板。
  朱煜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了9年,以至产生了华尔街遍地都是黄金的错觉。许多人忽略了华尔街不景气的年景。例如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美国经济不好,美林公司三次大裁员,即从原来的4.7万人裁至3.6万人,他所在的交易分析部,原先有70多人,1990年仅保留4人。当一位即将拿到退休证的58岁雇员,听到公司辞退消息时,竟当着许多人的面哭了起来。
  为了增加自己的金融阅历,在猎头公司的引荐下,朱煜于1995年换到日本樱花银行,当上了风险管理部主任。就像购买洛克菲勒中心一样,日本人在美国经营银行也很少赚钱。美林再次向他张开欢迎的双臂。1998年8月,重返美林风险管理部的朱煜成为地地道道的高级职员。当年美林集团因受到俄罗斯债券违约事件的冲击,损失惨重。风险管理部主任成为替罪羊,换上了年仅35岁的新手。由于朱煜具有在实践部门工作的经历,新上司对他尊重有加。朱煜说,“搞风险管理的人一定要在实际部门工作过,否则交易员不会听你的。”
  身处华尔街,朱煜处处感到因特网经济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嘉信公司本是一个折扣证券商,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从来没有正眼瞅过总部设在西海岸的这家公司,但是嘉信公司却利用因特网这个工具抢得了先机,率先搞起了网上投资业务,致使嘉信公司股票疯涨,如今市值已经与美林旗鼓相当。恍然大悟的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公司不得不奋起直追,也发展起网上业务,但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如今网上发行债券已成现实,将来很可能会进行网上发行股票,使传统投资银行的业务面临转型的变革。每个人都在思考着未来投资银行的服务新模式。特别是在直接交易成为可能的情况下,如何吸引住机构投资者及向其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务以网住这部分客户,成为因特网时代的新课题。朱煜告诉记者,现在几大投资银行把眼光紧盯住新崛起的网络新贵,不仅帮助这部分人投资、理财,而且免费提供家庭教育等咨询。暴发户们在巨额财富面前不知所措,他们的子女也患上暴发户综合征,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担心不已。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教育的失败意味孩子们注定成为“败家子”。投资银行及时抓住了新贵们的这一心理,试图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朱煜感叹到,做生意能细化到这种程度在世界上当属美国了。朱煜说,尽管华尔街人不时谈论着新经济泡沫,但是每一个人都承认,这场新技术革命是万万不能错过的。现在一部分企业专门为因特网生产基础设备;还有一部分利用因特网新工具创办新公司;更多的老企业则利用因特网,给公司插上新翅膀。因特网作为全新的商业工具,无疑会带来商业革命,改变商业运行渠道,但投资银行的一部分业务还是因特网所无法取代的,投资咨询仍需要由专家去做。但究竟会出现什么服务模式,华尔街的人正在朦胧中继续探索。(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沙也可雕
  ——在大西洋彼岸看沙雕比赛
  朱华钧
  沙雕,过去对我来说确实闻所未闻;沙雕比赛,更不可思议。我们常见的雕塑,有木雕、石雕、泥雕、金雕、银雕、铜雕、钢雕、合金雕、石膏雕、冰雕,以至面雕等等,总之用料愈硬实愈好,而沙子松散难成团,又怎能雕塑?带着一睹真容的迫切心情,我们开车直奔纽约以东的大西洋海滨、一个名叫苗佛的小镇旁的海岸。
  时值炎夏,阳光灿烂,蓝天碧海,广阔的海滩上,人头攒动,简直像个集市。我们脱了鞋,徒步向人丛中走去。
  比赛场地边缘好些人光着上身在晒太阳,或坐或躺或在谈天说地,孩子们在追逐嘻笑打闹。纯为观赏而来的游客很多,人们穿梭来往煞是热闹。据报道这里的沙雕比赛每年举行一次,已举行20次。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3时海潮上涨把雕塑成品冲毁为止。参赛者不仅是本地人,还有来自华盛顿和芝加哥等地的。我们走走看看,兴趣盎然,目不暇接,不时忙于拍摄。沙雕场面之大、数量之多和题材之广,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据估计,沙雕艺术品数以百计,大小都有,大的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有个人创作,许多是集体或全家合力制作。成品的用料绝大多数纯是沙子,有的略以海蚌壳、水草、小木条等修饰,大都标出主题。沙雕题材多与海洋有关,从海参、海星、海豹、海胆到大海龟、大鲨鱼、鲸鱼等等,个个都很神似;动物有猫、狗、猴、熊、猩猩等等,只只栩栩如生;有些是人物,如古代的将相、现代的宇航员、印第安人以至明星等;景观方面有岛屿、公园、城堡、纽约市的楼房建筑甚至中国长城,构思堪称大胆,真是“落花流水皆文章”。
  特别是沙雕制作者们的干劲与精神很感人,他们之中有男女老少,好些阖家而来,人人头顶烈日,使用铲、耙、水桶、刮刀、小扫帚等工具,个个都很认真、执着地在创作。有对中年夫妇,分头躺倒在沙地上,汗流满脸,在修饰他俩制作的一条大美人鱼;一个小女孩端着喷水壶不时地给她那早已雕塑好的大鸟喷水,为的是保持湿度,不让它松散损坏;有几位老人,完成他们塑造的《碉堡群》后,悠然自得地坐在各自的藤椅上,欣赏他们的艺术成果;也许最为吸引观众的是,有一组由几个年轻女子塑造的《印第安族部落》。那群山环抱的一个祭坛,仿佛烟火甚盛,充满异国风情。总之,人人都是艺术家!
  人们看到,评判人员奔忙在各沙雕作品之间,十分专注地在登记和打分,目的是要评出优胜者。而明显的是,很多雕塑者并不是为夺奖而来,他们寻求的是相互观摩学习,自娱娱人。沙滩本来平淡无奇,可此时此地在他们手下,竟创造出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给人们带来欢乐;沙雕艺术品的寿命尽管非常短暂,可它给人的启迪和影响深刻。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艺苑

  胸中块垒
  画里烟云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大约因为她出生于中南海紫光阁近边的缘故,所以她给自己起了这样的画名罢。不过,凝视她的那些风景画,你会觉得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而又耐人寻味,一如中南海畔那绮丽的风光,于是你会感到她与这个美名还是相称的。
  与画坛群雄们相比,紫阁年龄不大,还不到50岁的样子,但她在多年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不久前在堪培拉举办的画展上,澳国立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提出要收藏她的两幅画,她满怀自信地慨然应允了。
  澳国立大学为她举行了收藏仪式,并向她颁发了收藏证书。美术学院院长威廉姆斯教授评价说,她的画很明显是优秀的中国画,但又透着西方印象派的色彩与光影,因此很有现代感,是融合东西方艺术的杰作。国立大学看中了她的四五幅画,但紫阁只给了两幅,一幅是“紫宝石”,另一幅是“雨霁”。“紫宝石”画的是一枝青藤上吊着数串葡萄,那叶片间的浓淡对比,那葡萄珠的色彩变化,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令人心醉。“雨霁”画的则是雨后风竹,不说那被风雨吹弯后,正欲挺直腰身的竹子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那丛丛竹叶墨色淋漓,似是仍在含雨欲滴,不由让人联想起“山中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唐诗意境,那层次感与景深感也都让这些澳大利亚的艺术鉴赏家们感动与叹服。
  紫阁的大多数山水画透着一种朦胧与忧伤的美。她四幅名为雨丝的组画,画的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的荷塘;有的是一二朵孤独的睡莲,有的是或聚或散的数片睡莲的圆叶,但全笼在无边无际绿意??的烟雨之中,充溢着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情调,一种莫名的忧伤会不由自主地向观画者的心头袭来,这就是“无边丝雨细如愁”么?这组画不久前刚刚荣获了法国国际金塔书画大展赛的金奖。
  紫阁的忧伤与她的经历不无关系,她还不到15岁便与父母一起被造反派从北京遣送到辽宁省的一个偏远而又贫穷的小山村去了。从此她便失去了读书学画的机会,迫不得已又在那里早早嫁人生子,在本该如花似锦充满梦想的年华,她却备尝了人生的苦难与辛酸。
  可贵的是紫阁即便是身处逆境也没有忘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与追求。在这次展出中有一幅名为“有个女孩从这里走过”的画:垂空阴云下一片被大风吹弯了腰的芦苇,画面上彤云罩野,色调十分忧郁。她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她听到介绍一首同名歌曲后画的。那故事说,有一个女孩在沼泽地为了救起一只丹顶鹤而牺牲了。她同情那个女孩,她甚至觉得那女孩就是她,她也会为一个美好的追求和梦想而献身的。于是她一边听着那首歌,一边流着擦不干的泪水,创作了这幅令人忧伤的画。
  人一旦有了追求也就有了力量,为了艺术,紫阁从忧伤中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想方设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谋求回京之路,为的是能就教于我国的画坛大师们。如愿后,她先是进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之后两度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山水画,还在北京画院研修了一年。这期间她提前办了退休,心无旁骛,一心作画。时常是让月亮追上太阳,每周画五六十幅画是家常便饭。然后她就抱上这些画到大师们的府上去登门求教,她从大师们那里得益匪浅。
  但更看出了紫阁的不屈与倔强,无论是从她不幸的人生经历,从她不懈的艺术追求,还是从她的绘画意境上,都不难看出这一点,而这正是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成功的重要因素。她的得意之作就是一幅名叫“风萧萧”的画:一片青松在狂风中巍然挺立,不肯低头,那是何等的坚忍与顽强!这幅作品在出版画册时被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廖静文选为压卷之作,刊于封面。它是紫阁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作的,她当时激动不已,似乎不是在绘画,简直就是凝聚起全身的能量灌注于那支饱蘸感情的笔端,用全力戳出来的。是的,凝视这张画,你能听到风在怒吼,松在呼啸,正在奏响着紫阁自己那顽强不屈的生命交响乐章!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凡尔赛风灾之后
  本报驻法国记者 马为民
  你恐怕不会想到,右下的照片居然是拍自“西方第一宫”凡尔赛宫的园林。
  去年圣诞节之夜,一场风灾把法国搅了个天昏地暗,凡尔赛宫也遭到严重破坏。宫殿本身损失1亿法郎,园林有一万棵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斩断,损失1.3亿,其中包括一些珍贵树种。例如,有一棵鹅掌楸,它是两百多年前的玛丽—安托万内特王后遣专人前往北美寻访奇异树种,从美国弗吉尼亚州经海路运回的。风灾过后,记者曾两次去凡尔赛宫,园林面目全非,一片破败景象,惨不忍睹。凡尔赛的副总园艺师伤心地对报界说,对于许多珍贵树木,“我们年复一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着”,而今……
  本来,凡尔赛宫属国家所有,两亿多法郎的修复费,国家不是拿不出来。然而,政府迄今仅拨款3000万法郎,而积极支持凡尔赛宫自己去筹集。在征集赞助上,凡尔赛宫的最大资本自然是它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名。
  去年岁末即风灾后的第五天,凡尔赛宫举办的新年晚会实际上是赈灾晚会。它从世界各国邀请了1000位嘉宾,晚餐后举办了大革命200多年以来的第一场舞会。入场券每张1.5万法郎,收入的40%将用于修复园林。一位电视记者在晚会现场采访时发现,来宾十有八个是外国人,绝大多数人听不懂法语,搞得她啼笑皆非。
  随后,一个支持修复凡尔赛宫的委员会宣告成立,由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波旁家族的路易亲王和皮埃尔·卡丹等知名人士组成。它借助互联网络把宫殿遭受破坏的景况和征集捐款的信息传遍了全球。当月底,推出一项“认领凡尔赛一棵树”的活动,认领一棵树需捐款1000法郎。响应者极为踊跃,两个多月就募得400多万法郎,这当中还有些感人的故事。据介绍,一位母亲为患癌症去世的儿子认领了一棵橡树,因为她儿子的名字跟橡树的发音相近。华人黎玉芳(音译)夫妇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认领了一棵树,他们解释说,这点钱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更重要的是,在东西方文化中,养子都跟种树相关联。
  捐款最积极的是美国人,占认捐人数的40%。据认为,由于美国正是在这里正式赢得了独立,所以美国人对凡尔赛宫有种特殊的感情。70年代凡尔赛宫大修复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签署一道政令,允许此项捐款免税,凡尔赛宫因之从美国筹得大量资金。而今风灾之后,最早通过互联网络向凡尔赛宫伸出援助之手的又是美国人,而且这种网络认捐的方式启发了凡尔赛宫,它随即借助互联网络把募款活动推向了全球。
  美国亚特兰大市附近的一所中学得知凡尔赛宫遭受破坏后,立即打电话表示,他们要在美国发起赈灾活动,捐赠美国的树木,特别要捐赠一棵鹅掌楸,以取代风灾毁掉的那一棵。这所中学的行动带动了美国全国,个人和企业积极赞助,很快就募集到各类树木5000多棵,其中成龄树木100多棵,全国50个州各认捐一棵。凡尔赛宫的总园艺师带领助手亲赴美国挑选。据报道,选中的树木里有6棵鹅掌楸,它们是用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私宅中的树种培育成的,另有一棵埃及无花果树,它来自当年同华盛顿并肩作战的法国拉法耶特将军战斗过的布兰德温战场……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则同法航一起,负责免费空运一些树木。
  另据报道,加拿大的一个协会捐了1000棵械树,瑞士、捷克和韩国等国家的个人或机构也参加了捐赠。
  3月20日是法国的第一春日。当天,凡尔赛宫举行了植树仪式,专程从美国赶来的中学生同凡尔赛的中学生一起,种下一棵鹅掌楸和一棵秃头柏,这象征着凡尔赛宫灾后重建的开始。《费加罗报》就此来了几句黑色幽默,它写道:“树种下之后,需要的就是耐心,时间将成就其余的一切。仅仅需要两个世纪,它们就会长得跟不幸的前辈一样高大。”(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