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悉尼翘首迎奥运
  本报记者 李新彦 王金海
  新千年第一次奥运会,将于9月15日在南半球风光旖旎的悉尼举行。这是澳大利亚继1956年在墨尔本举办第十六届奥运会后,再次幸运地获得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主办权。目前,离世界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已不足半年时间,本届奥运会与以往相比有何特色?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又有何启示?记者为此赴悉尼进行了采访。
  绿色奥运会
  人们至今难忘1993年9月23日夜晚那惊人的一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摩纳哥滨海之城蒙特卡洛向全世界宣布,国际奥委会经过投票决定,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与悉尼仅两票之差,与奥运失之交臂!
  悉尼当年亮出的第一张王牌就是环保。他们宣称要把悉尼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
  记者到达悉尼之时,正是我国立春刚过,北京仍春寒料峭,万物待苏;而悉尼则正值盛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我们从悉尼市中心乘车走14公里的路程,就到达了奥林匹克公园。悉尼奥运会就将在这个美丽的“公园”举行。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湛蓝的海水拥抱的霍姆布什湾。这里原是一大片760公顷的滨水区,也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环境保护区,生长着茂密的潮汐红树林。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乘奥运之机,开发利用这一地带,可谓匠心独运。
  记者漫步在奥林匹克公园,见到宽阔的奥林匹克大道旁奥运会场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奥运建筑不仅气势雄伟,富有现代风格,而且还格外突出与大自然的和谐。场馆周围空气清新宜人,绿化令人赏心悦目,奇花异草竞相斗妍。记者抬头仰望乳白色高大的奥林匹克体育馆,仿佛觉得这座奥运史上最大的体育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只奔跑在辽阔草原上的洁白山羊。这让人油然想起,澳大利亚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美誉。
  2月13日,记者参加国际奥委会在悉尼奥林匹克会议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是萨马兰奇到达悉尼的当日,准备与国际奥委会领导人一起考察悉尼奥运场馆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备受各国记者关注。我们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争取到两次提问的机会,比较充分地表达了我国申办奥运会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十分友好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并且介绍了目前有北京、曼谷、开罗、哈瓦那、伊斯坦布尔、吉隆坡、大阪、巴黎、塞维利亚和多伦多等10个城市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情况,认为北京很有竞争力。但新闻发言人重点介绍的是悉尼“绿色奥运”的成功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悉尼奥运会体育场馆和运动员村的设施,全部采用太阳能发电;所有新建设施避免使用有毒材料,而且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回收利用;客房内全部使用无氟冰箱,不安装空调,以免破坏臭氧层;服务、通讯,使用电子邮政系统,以减少废弃物;污水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灌溉园林绿地;最大限度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专门新建的奥运火车站与整个悉尼城铁路线已经联网;所有奥运场馆都禁止吸烟。
  悉尼奥运会从申办到规划、建造都把环保放到首位,称之为“绿色奥运”真是当之无愧。
  一切为了方便比赛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高斯帕在悉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悉尼奥运会的设施建造非常集中,悉尼提出的口号就是一切为了方便比赛。”
  的确如此,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除了主体育场,还建有网球中心、射箭中心、棒球中心、田径运动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室内赛车场、室内球馆等。另外,还做到了使所有的运动员都能住在一个奥运村里,所有的比赛场地距离奥运村少于半小时路程,所有的训练场地距奥运村少于45分钟路程。设施这么集中方便,在奥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澳大利亚精心设计建造的奥林匹克公园,是悉尼奥运会的中心。这里将举行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27个比赛项目中的15个项目。全部运动员生活起居的奥运村、技术官员村、记者村、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也都集中在这个公园里。
  耗资近5亿美元建造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建筑。体育场两翼呈拱形支撑顶部,并舒展地延伸向两侧,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冲击。它的形状像由一个个座位组成的钵,环绕着一个椭圆形跑道和一个南北向运动场。它长192米、宽119米、地板至天顶高度52米,是直至目前奥运史上规模最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场。三层的大看台能容纳11万名观众观看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比赛,这是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无法比拟的。更加令人叹服的是,在奥运闭幕后,11万的座位经过拆卸,可轻松地压缩到8万个,这恰恰符合悉尼的实际需要。
  可为15000名运动员和官员提供住宿的悉尼奥运村和技术官员村,与奥运主要场馆毗邻,运动员可以免除乘车之苦,徒步去各自的赛场参加比赛。奥运村是按世界最高等级的环境标准建造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肤色的运动员,都能在17天的奥运期间共同居住在一个奥运村,这在奥运史上也属首次。
  记者特别关注奥林匹克公园里的记者村。记者村建造得很别致,不仅考虑到让众多记者住得舒适,而且还十分便于记者的采访和发稿。记者村紧靠奥运会场,距4万平方米的国际广播中心和3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也只有5分钟的路程。
  悉尼已经张开了双臂
  澳大利亚是个非常喜爱体育运动的国度,在游泳、马术、网球、田径、沙滩排球等运动项目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令记者深思的是,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夺冠目标。记者看到他们并非在急功近利发展某个体育项目,而是把体育运动建立在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比如板球、橄榄球、澳式足球、无篮板篮球等这些都非奥运比赛项目,但这些澳大利亚的传统运动,依然是澳洲人热衷的体育运动的主流。看来,澳大利亚人对体育的本质与锦标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我们从悉尼奥运会的会标也能得到启示。会标看似一位运动员手持长绸向前飞奔,其实,这是由澳大利亚人十分喜爱的运动工具———曲形硬木飞镖以及太阳、岩石组合而成的图形。其鲜艳的颜色分别代表着悉尼的海港、沙滩和澳大利亚宽广的红色土地。
  奥运会标在悉尼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并醒目印在琳琅满目的奥运纪念品上。悉尼,显然因为奥运会的脚步临近,已兴奋起来。他们在一个巨大的宣传画上写道:“悉尼已张开了双臂,欢迎您的到来!”
  澳大利亚是个移民的国家,悉尼居住的300多万人口来自140多个不同国家,悉尼也就自然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性城市。来自国外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都可以在悉尼找到“乡亲”。奥运会期间,将有超过35000名志愿者组成的多元文化背景的服务队,分别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提供特别亲切的服务,真正让人在悉尼有“宾至如归”之感。
  记者在悉尼采访期间,恰逢奥林匹克工作装在悉尼发布。奥林匹克志愿者展示了这些装束。人们看到,奥运会工作人员的亮丽制服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分为七种颜色:为观众服务的引座员、检票员、信息咨询员着黄色服装;负责运输的公共汽车和小车司机、路面管理员、交通信息员着紫色服装;医护人员着红色服装;安全检查人员着柠檬色服装;为大会服务的技术人员、翻译等着蓝色服装;裁判员着全绿服装;广播机构的制片人、导演、摄影、技术人员着水绿色服装。届时,8万多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穿着这些鲜艳工装,会被公众很容易从人群中识别出来。
  悉尼拥有接待100多万游客的能力。为了奥运,悉尼并没有大兴土木,借机大建高级宾馆,而是除了利用现有的35000多间旅馆客房外,让志愿者把大量的游客带到居民住宅里住宿。这样,既解决了奥运期间蜂拥而至的游客住宿一时短缺之苦,也不会为奥运会后“人去楼空”而犯愁。这真可谓一举两得,精打细算。
  “我今年11岁,到2000年,我正好18岁,那时新世纪即将开始,我将去做2000年奥运会的志愿者。”这位名叫雅塔的美丽的澳大利亚小姑娘,七年前正是她站在蒙特卡洛的路易二世体育场所做的“盼奥运”的讲演,深深打动了国际奥委会的众多官员,为澳大利亚成功争办新千年的奥运会立下了汗马功劳。记者在悉尼采访,强烈地感受到无数的“雅塔”,由过去“盼奥运”到目前“迎奥运”的友好热切之情!
  压题照片为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外景。本报记者 李新彦摄(附图片)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从少林寺到好莱坞
  ——吴彬谈李连杰近况
  王霞光 王友唐
  现任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武术队总教练的吴彬,三十多年前千里挑一从北京厂桥小学选中了李连杰学武术,后来李连杰不仅连续5届荣获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50多项次单项冠军,而且因主演电影《少林寺》一炮走红,成为当今最耀眼的武星之一。
  吴彬因培养了李连杰,造就多位全国冠军,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近年来应全美中国武术训练中心陈志中先生的邀请,他率领北京武术队5次赴美冬训,每次40天左右。目前该队还在美国训练。
  李连杰在吴彬面前总像个孩子,每次见到师父都要汇报自己的近况。李连杰赴美发展后,一直采取“欲扬先抑”的策略。1998年只拍了一部《致命武器4》,扮演了一个反面人物,尽管打得精彩,但戏份不多。《罗密欧必死》是他到美国之后拍的第二部影片。在这部片子里他扮演男主角,女主角由黑人歌星艾莉娅扮演。这部影片由华纳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描写的是在奥克兰的华裔和非裔帮派的地盘纷争。李连杰在片中的武打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告诉师父在美国拍片与在香港拍片有许多不同。美国拍片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从选演员到试镜头,从搞剧本到拍摄,都专门有人安排,每天干什么都要按计划进行,非常严密。每个镜头都要精雕细刻,一部片子甚至要拍上一两年,不像香港拍片想起什么干什么,很快就搞出一部片子来。李连杰认为这是美国电影市场成熟的表现。吴彬说,“你能到世界上电影最发达的地方来发展,说明你在电影方面又进步了。我为你高兴,希望你像当年演《少林寺》那样,借电影传播中华武术”。多年来吴彬有个想法:武术要想全面地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美国,所以近年来他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仅去年夏天就有40余支到北京武术队求教的境外武术队,其中有不少美国人。吴彬的弟子也有十几个在美国执教武术,每次吴彬带队赴美冬训,郝志华、刘静、张桂凤、黄秋燕等都会从四面八方来洛杉矶看望师父。他总是像叮嘱李连杰那样告诫弟子们时时不忘传播中国武术。
  吴彬说,李连杰的家是一栋乳白色的二层楼,有两三千平方米大,看上去有点欧洲风格。据说李连杰与利智结婚那天记者蜂拥而至,还出动了直升机。楼内除办公室之外,还有宽敞的练功房,那里陈列着刀、枪、剑、棍等兵器。15米长的可调温的游泳池碧波如镜。能容纳四五十人的演播厅音响设施、投影机、电影放映机等样样齐全。李连杰在家中办公,夫人利智是他的总管。北京武术队到他家做客时,利智已在临产状态,但仍跑前跑后热情招待,一块照相,一块吃饭,很平易近人。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保健旅游胜地——阿尔山
  今年春天,坐落在大兴安岭西南部的旅游疗养城市——阿尔山市兴起了保健旅游热。
  阿尔山市保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四十八眼功能矿泉群,温泉水对30余种疾病有疗效;此外,五里泉的泉水水质闻名中外,是中华预防医学会指定的保健饮品;当地还有地图山、牛奶河、高山湖群等许多迷人的自然景观,为开发保健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月上旬,阿尔山市举行了冰雪温泉旅游资源展示会,来自北京、海南、长春等地的旅游者领略了阿尔山的自然奇趣。海南游客郑海燕说:“阿尔山春天的雪真让人陶醉,我真的不想走了。”长春市游客郁勇在高山滑了二十多公里的雪仍没有尽兴。他说:“在吉林的长白山,现在雪已快化尽了,没想到这里的雪还有一米多厚,春季在这里滑雪有一种在极地世界的感觉。”游人们有的坐着雪橇钻密林,有的到雪域木屋顿足,有的到猎场用弩箭猎野兔,有的乘雪车、高山爬犁,还在雪龙公司蒙古包内品尝到了奶制品。来自北京的一位老同志欣然赋诗:“红霞绿树映兴安,神泉仙湖出天然。明日休闲何处去,劝君首选阿尔山。”
(李忠信)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山鹰,飞向珠穆朗玛
  吴风华 郭 飞
  珠穆朗玛峰,一个接天领地、浮出云海、直吻苍穹的圣地。千百年来,多少勇士梦想登上这地球之巅。数日之后,珠峰又将迎来新千年的第一批客人。由北京大学、西藏大学在校学生组成的ChinaRen.com中国大学生联合登山队将以问鼎珠峰、笑傲云海的气魄和豪情,把龙的传人的神韵,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以及人类关于新千年的理想和愿望带上雪域珠峰。
  2000年ChinaRen.com中国大学生联合登山队4月15日在西藏拉萨正式会合。北大山鹰队的陈科屹、陈光、蔺志坚终于来到了登山者梦寐以求的圣地西藏,与西藏大学登山队的格桑、索朗桑培一起开始作向珠穆朗玛峰进军前的适应训练和物质准备。5月初,他们就要在西藏大学登山队队长次旦晋美的带领下,向珠峰进发,圆“山鹰”为之奋斗了十年的珠峰梦。
  北大校园是我国民间高山登山运动的发祥地。早在1957年,即我国独立组织登山活动的第二年,北大人就参加了当时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攀登贡嘎山的活动,参与了我国登山运动事业的开创。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的头一年,即1989年4月1日,北大登山协会宣布成立,一年以后,易名为“北大山鹰社”。
  山鹰社成立之初,没有攀登雪山的资金和技术,他们就从攀岩开始。首先在学校进行所谓“北大模式”的训练,即自创方法、自我监督、“自高自大”,力图胜过职业登山队的训练方式。队长的训练记录上写着:“今日,10×400米,立卧撑20×3组,蛙跳20×3组,引体向上20×3组……”野外训练主要是去京郊攀岩和登山。没有钱,就自掏腰包,饮山溪清泉,汲旷野芬芳。每天30多公里的远距离长征,从北安河到妙峰山涧沟村,从北大到香山,从东灵山到怀柔,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队员们只有安全带和安全帽,连登山绳都买不起。但是他们却凭借顽强的精神在有关的登山和攀岩比赛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初试锋芒之后,1990年4月,北大登山协会改名为北大山鹰社。
  随即,山鹰开始试飞,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高原的雪山,飞向昆仑之巅,飞向雪域高原,飞向“冰川之父”,飞向长江之源,与山神共舞,体验极限中的生命,在险境中再生。在这种磨砺中,北大山鹰社一天天发展壮大。他们每年选择一座雪山作为攀登的目标,至今已8次登顶7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曾曙生充分肯定了北大山鹰队,称她已成为我国民间颇具实力的一支业余登山队伍,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装备,培养出3名国家登山健将、9名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和许多国家二、三级登山运动员。1998年4月21日,山鹰队经过八年的攀登,不断向上、向上,终于突破8000米,成功登上了海拔8204米的世界第七高峰———卓奥友峰,完成了中国民间登山第一次8000米的跨越,开辟了中国民间高山登山探险活动的新纪元,也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及北大人的风采,为当年北大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国外,登山被称为“贵族的运动”。在中国,经济尚不发达、登山运动还未普及的今天,从事登山运动是很不易的。对于白手起家、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的大学社团北大山鹰社,登山费用的筹集成为登山前最重要的工作。山鹰社就充分利用市场,互惠互利,在成为登山运动员之前,山鹰社成员得先成为市场高手。
  1993年,在继1991年登顶失败之后再次向“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发起进军之前,许多山鹰社成员就练成了促销高手。
  “山鹰”的目光更加高远了,第一次直接投向了珠穆朗玛峰,他们想在珠峰上留下新千年人类的第一串脚印。ChinaRen.com网络公司独具慧眼,毅然决定助大学生攀登珠峰梦想成真,并开通“点击珠峰,触摸蓝天”的迷你网站,通过它对这次活动做全程报道,让所有互联网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感受。公司总裁陈一舟说,ChinaRen.com决定通过网络为华人青年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而大学生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与公司的这一想法正好不谋而合。
  “勇攀高峰”,总是被用来形容某种积极的人生状态或精神状态。向上,是人类精神的核心,是人类不息的追求。2000年ChinaRen.com中国大学生联合登山队就是带着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追求,向珠穆朗玛峰走去。
  编后
  北大“山鹰”历经十年艰苦磨砺,羽翼渐丰,终于飞向了世界最高峰。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登山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当代青年奋发向上、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精神写照。
  然而,尽管此次登山学子都有丰富的经验,尽管有国家登山队队员保驾护航,但这并不能保证全队最终能顺利登顶。登山不仅要有坚强的毅力,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人们在期待队员们成功登顶的同时,更盼望学子们平安归来。其实,就算没能最终登顶,也不该有憾,青春不败,来日方长。过程才是最美的。
  北大登山队队员在出发前手拿队旗合影。王子良摄(附图片)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姑娘越来越漂亮
  刚刚结束的2000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是今年全国水平最高的艺术体操赛事,同时也是一次赏心悦目的“时装展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身着款式新颖、光彩夺目的比赛服,尽情展示迷人的曲线,与优美的音乐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女性美。观众如醉如痴,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
  艺术体操界人士介绍,过去我国没有艺术体操服装和器械专业生产厂家,只能从国外订做,但进口的艺术体操服装价格昂贵,订做过程中也有诸多不便,所以很多经费缺乏的省队只好左拼右凑,“土法上马”;在国际比赛中,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纵然天生丽质,但因为服装、音乐与舞蹈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艺术表现力,屡屡与冠军无缘。
  现在国内已有多家艺术体操服装和器械生产厂家,参加本届比赛的选手们绝大多数穿的是国产专用比赛服。民族音乐也占了很大比例,像周小菁带操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王维肖球操中的《红楼梦》主题曲等。这些艺术体操名将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高质量地完成了动作,观众也感受到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肖春飞)(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