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铁脊线韵耍蛇人
  张弛 稚丹
  迎着改革开放的骀荡东风,那头倔犟地奋力前行的拓荒牛形象,至今铭刻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继《红旗谱》被评为连环画经典之作以后,悄然消失了的刘汉又以赢得广泛赞誉的《拓荒牛》而引人注目。此后,他又悄然消失了,只听朋友说那头犟牛仍在拓荒,一打听,原来他缠上了二十世纪中国宏观文化。一直到去年岁尾,电话里突然传来他那洪亮而豪爽的声音:“龙年春天我要在中国美术馆再办个大型个展,哈哈。”这就是刘汉,一个耐得风霜寂寞但又时有惊人之举的画坛老将。
  徜徉在用他近年新作排列形成的画的长廊里,强烈地感到,贯穿于刘汉绘画生涯的爱国主义主线愈发鲜明凝重;他力倡的线条,因长年的韵律探求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那幅《昆仑我的脊梁》,山体为无情岁月啃啮刻蚀得伤痕斑斑,森森然满纸生寒,挺立于云天之上;群峰冲撞、推拥、崛起,凛凛然铁脊高耸,充斥于天地之间。巍巍昆仑万千气象收于一幅,组成了这样恢宏的气魄和无上的威严。
  看过许多画上的山,总觉要么失之于矫饰,要么失之于匠气。而刘汉的昆仑却仿佛截天地自然之一角,让人循脉回转其间,像抚摸一段段沧桑,感受那撼人心魄的气势。年近古稀的刘汉确曾西去昆仑,乘越野车,带氧气瓶寻觅昆仑真谛,但他笔下的昆仑绝非照相般的摄取,穿透眼帘直扣心扉的是对民族气节的赞颂和对祖国腾飞的祝愿,而运载这些赞颂和祝愿,是他浸淫多年,扩大了载情功能的线条所编织的船。
  在《来复枪洞穿我的胸膛》画幅中,他展示了自己人物画的深厚功力。被八国联军屠杀的中国人铺天盖地尸陈遍野,让人不忍卒读,唯独左上角从母亲怀中爬出,惊骇得忘记号啕,愣怔怔双目圆睁的那个婴儿,象征着熬过灾难的中国,在烈火中重生。“我的脊梁”、“我的胸膛”,刘汉已将“我”扩展外化至河流山川、国家人民,从中不难读出他对煌煌中华的赤子挚爱,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
  刘汉是个博览、勤思的人。他惊叹黄宾虹画理中蕴含着那么多那么好的辩证关系,深感中国兵法、医学中深藏着祖国文化那种着眼宏观的明慧。他说:这宏观的明慧是中华民族的魂魄,那是最最丢不得的,什么时候不当心闹丢了,天不下雨地不长粮,老天爷要惩罚我们。现下人们都知道线条关乎中国画的命脉,却又弘扬乏力。因为上个世纪有人把宏观的明慧丢失了,你看,回避线条去寻求水墨的张力,得到的只是张力的小头。
  谈起线条就兴致勃勃、画起线条就笔走龙蛇的刘汉,被评论家戏称为“耍蛇人”。他说:过去舶来的美术教育重块面而轻线条,而中国画造型倚重的正是形意交融的线。教学不尽合理,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线条积弱的重要原因。他说:首先要改微观块面素描为意象性的线条,用主观性的描述代替全面展现,将块面结合在线条之中。宣纸很薄,经不起颜色涂抹覆盖,画家必须落笔就有,着力抓住对象的精神实质。还须认识到书法是国画的技法基础,书法是通过固定字形进行审美再创作,绘画则是再现没有固定线条形式的客观事物,追求一种抽象的舞动韵律。十八描不过是用笔规律与所表现对象的结合,只要以自然为师,以书法为友,以韵律统率,所有的描法均可为我所用。
  刘汉为他的宏观文化付出了代价,没有别墅,也没有轿车,只顾皓首穷经,年复一年,这位看好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国人、中国画的老人,写山之精神,求线之效应,该是达到一种痴迷、高远的境界了。(刘汉画展将于本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春月(中国画)
  ?昆仑我的脊梁(中国画)(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今年三月二十日,是我国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九八寿诞。至今,这位世纪老人、学界泰斗仍身笔俱健,著书、教学不辍。本版特刊发钟老一幅自励诗联书法新作,藉以表达我们的钦敬之情。——编者
  ?欣逢世纪更新日 誓作神州戮力人 九八老人 钟敬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咏肇庆七星岩
  刘佑局诗并书
  盘古天都不见山,
  七仙开宇下尘凡。
  星湖引落银河雨,
  碧水生岩造化间。
  刘佑局,1955年生于广东。他的书法作品风格高古,多次参加国际及全国性的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出版过《百家书艺鉴赏》、《百龙墨宝鉴评》等书论专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协会副主席,羊城晚报美术编辑。(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走进“老家”晤列宾
  雪村
  “老家”是俄国画家列宾(1844—1930)对他在圣彼得堡郊外寓所的昵称。去夏,我有幸谒访坐落于芬兰湾畔的列宾“老家”。此前,我曾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久久流连于列宾的一件件作品前,深为这位巨匠在他八十六载人生中创作了如此浩繁的作品惊叹不已。而当我走进“老家”俭朴的画室,一窥列宾当年创作生活的遗迹,又不禁感触万端,因为我真切地看到,他为自己的几乎每一件作品都付出了长年的心血与艰辛的劳动。
  《扎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是列宾创作的历史画之一,它描绘了十六至十八世纪乌克兰扎波罗热人反抗外侮的一段史实。在这幅画上,列宾以其深厚广博的历史学养和生活积累,加之对不同人物性格细致入微的把握,以及通过一撮头发、一个手势、一件道具等等细节,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复杂心理特征,塑造了一个以幽默、耻笑回敬土耳其皇帝劝降企图的扎波罗热人英雄群像。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幅画从构思初始到最终完成竟用了十三年。其间,列宾三次深入到扎波罗热人的故乡,考察历史沿革和古风旧习,画了数百幅写生,搜集阅读了大量史籍。连专事研究扎波罗热人历史的著名学者爱瓦尔尼茨基也对列宾在这方面所具有的丰富历史知识钦敬有加。列宾非常重视作品反映历史生活本质的真实性。他曾说:“如果在画中出现纵然是最微细的脱离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谬误,都是自己的耻辱。”因此,他曾为这幅画中一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反复推敲修改了两年之久。在“老家”画室一角,还陈列着列宾当年为创作此画所作的许多草图、习作、小型塑像,以及收集的扎波罗热人穿用的麻布斗篷、乐器、刀枪、水壶等道具。列宾的作品几乎都是如此经年累月不倦探求而得来的,以致评论家称他的画是“列宾的大学”。
  此外,列宾作品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还缘于他对现实生活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为创作《伏尔加河纤夫》,列宾沿这条俄罗斯母亲河旅行,他“一头扎进纤夫的生活,扎进他们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斯塔索夫论《伏尔加河纤夫》)这使他得以看到那些纤夫像牲畜一样的奴隶生活。也使他笔下的纤夫有血有肉。他围绕这一主题创作了油画《涉水的纤夫》、《篝火旁的纤夫》等,最后历时三年完成的《伏尔加河纤夫》被誉为“俄罗斯人民苦难和力量的缩影”。
  列宾始终苛刻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他的《普希金在涅瓦河畔》于1911年创作完成并公开展出时,好评鹊起。但他对友人说:“我不相信那些对我的‘普希金’所作的赞辞,展览以后,我一定要把它拿来修改到应有的水平。”在其后的二十年里,列宾至少将这幅画改画了近百遍。它至今仍立在“老家”的画架上。《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这幅历时七年最后完成的作品,也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重画。晚年的列宾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所谓灵感,不过是对辛勤劳动的一种报酬……在努力了八十年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对任何绘画题材,我必须长期创作,然后才有意外的发现。”
  列宾生命的最后几年,右手已不能握画笔,他就改用左手画;调色板则借助皮带挂在脖子上面。在“老家”画室,列宾的最后一幅自画像被置于最醒目的地方,望着面前这位已然变成“一个干瘪的老头”,回想他为世界留下的那么多不朽名作,钦仰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到他在暮年常常对人讲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好好地画。”话语朴素,但做到谈何容易。好好地画———它需要精湛的技艺,但更需要画家的良心、学养、生活的积累和对艺术的忠诚。或许每一位来到“老家”的人,重晤列宾,对此都会有所感悟。
  ?列宾画室一角(陈设为列宾搜集的扎波罗热人穿用的道具。)
  ?扎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油画)〔俄〕列宾(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中央美术学院名家教师捐赠佳作
  中央美术学院在其校庆日接受了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批捐赠作品,共有五十八位该院名家教师捐赠了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素描等类作品一百四十件,这样大规模的捐赠活动在中国美术界也属首次。此次捐赠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质量。如靳尚谊教授捐赠的油画《彭丽媛》、《女人体》和《晚年黄宾虹》均是体现他精湛油画水平的力作。詹建俊的《傣族老大娘》、孙为民的《灯光》、闻立鹏的《迎冬》等油画和郭怡孮、张立辰、贾又福等教授的中国画都属他们的代表作;朱乃正、钟涵、靳之林、苏高礼等教授的一批油画写生是他们的盛年之笔,作为教学示范尤有独特价值。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伍必端教授将凝聚了他各个时期创作心血的版画作品三十五件全部捐赠给学院。(文一)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画家独白
  画求奇求怪易 求真求平淡最难
  王明明,1952年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副院长。
(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甘迎祥澳门写生选
  卢园挹翠(中国画)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桑叶隐村户 芦花映钓船(书法) 李松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辽宁本溪“辽东人”书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由辽宁省本溪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画研究会联合举办并由本溪溪铁城大酒店承办的“辽东人”书画作品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共一百四十余件,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及辽砚、板扇等,这些作品有着浓重的辽东乡土气息,是作者长期生活在北方的真实写照,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竹影)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烟台市十人书法作品展在京举行
  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烟台市文联和烟台市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的“烟台市十人书法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八十件作品体现了十位书家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钱守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