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美新等国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法《欧洲时报》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电 中国台湾地区18日选举产生新的领导人后,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政府表示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日本政府表示将坚持日中联合声明中的立场。
  俄罗斯外交部官员表示,俄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与中国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立场不会发生变化。据国际文传电讯社18日报道,俄在与台湾关系上将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四不原则”,即不承认台湾“独立”、不承认“两个中国”论或“一中一台”论、不允许台湾参加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提供武器;二是俄只同台湾保持经贸、科技、文化、体育等非正式联系。
  美国总统克林顿18日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他说,美国“强烈支持”台湾海峡两岸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美国今后将继续同台湾保持密切的“非官方的关系”。
  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18日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他说:“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一直不变,也将保持不变。新加坡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日本首相小渊惠三19日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日本政府坚持日中联合声明的立场,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务实关系。他还表示,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希望海峡两岸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期望两岸尽早重开对话。
  本报巴黎3月19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今天就台湾地方选举发表了题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社论,正告台湾当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其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
  社论强调,无论是目前台海两岸的现实,还是国际环境,都没有台湾搞“独立”的空间。
  社论郑重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台湾海峡两岸实行“一国两制”,应该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办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说
  蒙中关系将全面发展
  本报乌兰巴托3月18日电 本报记者敖其尔,新华社记者石永春、李剑报道: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贡其格道尔吉说,21世纪蒙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将在两国1994年签署的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发表的联合声明以及近两年高层会谈达成的协议的基础上全面广泛发展。
  贡其格道尔吉是在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他表示,在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和准则基础上,长期稳定地发展同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平等互利合作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之一。
  贡其格道尔吉说,蒙中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特别是最近10年,两国的全面关系更开放、更自由、更广泛。他说,蒙中双方已对21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达成共识,并表示对蒙中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过去50年两国合作的成果将在新世纪得到巩固。
  贡其格道尔吉强调说,两国经贸合作近几年来发展迅速,1999年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2.67亿美元。他同时认为,蒙中两国进一步深入发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关于台湾问题,贡其格道尔吉表示,蒙古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蒙古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不支持台湾“独立”。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经济迅速复苏的奥秘
  ——韩国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 陈特安 徐宝康 王林昌
  世纪交替的这几年,韩国经济的发展留下了一条这样的轨迹:从人均生产总值1万多美元,一下子被金融危机掉进深渊,然而短短两年后的今天,经济又急速腾起,辉煌再现。人们形象地把这一轨迹称为“V”字型发展。记者应邀在韩国采访期间,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索这“V”字型发展的奥秘。
  韩国开发研究院是政府经济发展的“智囊团”。记者慕名前往采访,院长李镇淳思路豁达,侃侃而谈。他认为,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去企业和银行以国家为后盾,不怕倒闭,盲目投资,负债经营,不讲效益,缺乏责任意识的弊端,终于以外汇危机为开端而全面爆发成为深刻的经济危机。
  李镇淳话锋一转继续说,在国家经济危难时刻,金大中总统审时度势,一方面唤起民众共渡难关,一方面大刀阔斧地对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其中金融和劳动部门的结构调整和改革收效极大。例如,金融危机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韩国开了一个金融“紧缩政策”的药方。但事过一年情况不妙:银行坏账高筑,资金流通停滞,企业负债加剧,经济负增长5.8%。在政府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开发院及时向政府提出了“财政政策应由紧缩改为扩张”的建议。建议被政府采纳后成立了“资产管理公社”,并代替政府向银行注入了大量资金。与此同时,政府大幅下调银行短期利息,从30%下调到10%。此举一出,活力大增,银行信用梗塞被打破,资金流通顺畅,企业投资增加。
  为了解韩国企业结构调整后的情况,记者来到三星电子器兴半导体厂。这家工厂占地仅0.9平方公里,却是世界最大的存储器生产厂,其半导体产品动态随机存储器和静态随机存储器居世界领先地位。“金融危机时,我们受到巨大影响,每月曾一度亏损871万美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仅出售了与AST电脑公司合资中的三星电子的股份,而且裁员3万人,确立了高新尖名牌产品的优势,结果赢利4兆韩元。目前我们已把三星电子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数字时代的领导公司’”。三星电子半导体课长李承百无不感触地说。
  “我们公司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盲目跟别人跑,二是没有效益的公司坚决砍掉”。韩国第四大企业集团SK公司所属SK商社社长金升政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公司发展的秘诀。金升政社长介绍说,SK公司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之后一跃成为韩国第四大企业集团,得益于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初就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了结构调整和实行了一整套SK静态和动态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员工创意和创业精神,从而把危机转变成了机遇和竞争力。
  韩国起亚汽车厂曾是韩国三大汽车骨干企业之一。由于负债经营和盲目投资,1997年7月宣布破产。两年后,当记者来到起亚汽车厂时,这里已面貌一新。韩国现代汽车厂收购起亚后,用现代汽车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对起亚进行彻底改造,使破产企业起死回生。起亚汽车社长金守中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起亚共销售了85万辆汽车,比破产前提高了近三成。销售额为8.7兆韩元,利润达1820亿韩元。今年计划销售110万辆,其中出口656万辆。可以说,如今的起亚汽车公司已驶入了生产与发展的快车道”。
  谈起韩国经济的迅速复苏,LG经济研究院李允镐院长认为积极引进外资的作用不可低估。金融危机初期,韩国的外资像潮水般外流,为从根本上防止外资外流和吸引外资重新注入,韩国颁布了新《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并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结果去年引进外资总额高达155亿美元,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妥善解决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是记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韩国为解决这一问题下了功夫。首先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劳资政委员会”,三方就劳资纠纷、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通过对话与协商寻求解决办法。其二,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完善就业介绍体系,为贫困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其三,大力扶植发展中小型信息和通信等风险性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截至今年1月汉城等7大城市新成立的企业已达3568家,创历史纪录。目前,韩国失业率已由金融危机时的10%,下降到4%,稳定了民心,确保了社会的安定。
  新千年是新起点,更孕育着新希望。韩国人并没有沉浸在目前经济复苏的喜悦之中,他们直面现实丝毫不敢放慢前进的步伐。正如金大中总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所说的,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化的时代,要奋发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然就将落伍。
  图为韩国蔚山现代汽车厂出口码头一角。本报记者 陈特安摄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会晤北爱各方领导人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17日电 (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17日在白宫分别会见了爱尔兰总理埃亨以及北爱尔兰有关各方领导人,呼吁他们为彻底实施1998年各方达成的北爱尔兰和平协议而努力。
  当天是爱尔兰的传统节日圣·帕特里克节。克林顿在白宫举行的节日庆祝活动仪式上说,尽管各方在缴械问题上存在分歧,北爱地方联合政府被迫停止行使权力,但还没有任何一方“重返老路或者放弃和平进程”。
  埃亨说,他认为各方仍然保持着对和平的承诺,但也存在着“恐惧感和不信任”,需要在彼此恢复信任方面多作努力。
  克林顿在与埃亨会谈后还分别会见了北爱统一党领导人特林布尔、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以及英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休姆等。
  当天早些时候,北爱统一党领导人特林布尔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北爱地方联合政府最终会被恢复,但爱尔兰共和军必须首先提供“具体证据”,以兑现该组织缴械的承诺。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反对西方搞人权双重标准
  新华社阿尔及尔3月18日电 (记者徐东华)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日前强调,阿尔及利亚反对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据18日出版的《圣战者报》报道,布特弗利卡在最近一次部长理事会上谈及即将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时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应该因为它是一个强国或是一个弱国而采取不同的标准。
  他说,有些强国将其明显侵犯人权的事掩盖起来,而对那些弱国的任何微小偏差却进行大肆夸张宣扬、抗议和谴责,有时甚至立即受到严重的制裁。他认为这种作法“是不道德的”。
  他说,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不但面临经济困难和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承受着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它们把改善人权状况作为提供国际援助和合作的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巴在克什米尔再交火
  据新华社新德里3月19日电 据印报托18日晚来自克什米尔的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国际边界再次发生交火事件,交火点多达15处。
  印度官方提供的消息说,交火始于17日,主要集中在两国国际边界线上的普拉、桑巴地段和实控线附近的昌布、卡里·卡马拉地段,双方都动用了轻、重机枪和大炮。印度官方说,3名巴基斯坦人试图越界进入印度一侧,一人被击毙,另两人被迫撤退。印方迄今无伤亡。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国调整南亚政策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18日,克林顿总统踏上了出访南亚三国的旅途。这是美国总统首次访问孟加拉国,30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22年来首次访问印度。克林顿此行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将成为美国“重新定义”美印关系,调整其南亚政策的“里程碑”。但由于南亚局势空前复杂,加上访问日程安排上的缺陷,此行在缓和印巴关系和促进南亚次大陆和平与安全方面很难有多大作为,有舆论甚至认为,他“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为安排这次访问,美国费了不少周折。先是印巴前年相继进行核爆炸,严重打击了美国核不扩散的首要外交目标,也使克林顿策划中的南亚之行“泡汤”。去年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并拒绝美国发出的尽快恢复民选政府的呼吁,使克林顿南亚之行去不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问题。美国朝野对此争议很大,直到临行前两周,白宫才宣布精心策划的行程:19日晚到新德里,20日在孟加拉国访问一天;21日至25日访问印度;25日结束访印后在巴基斯坦停留4小时。
  印度是克林顿此行的重头戏。他将在那里访问5天,去5个城市。这是美国总统对印度进行的内容最广泛的一次访问,显示出美国对印度的重视。克林顿此行首先是着眼于经济目的。近年,美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美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1991年以来,印度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6%以上,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5个国家之一。它的软件业尤其引人注目,年出口增长率达50%,相当一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据认为,印度市场消费潜力可观。美国工商界对印度市场前景的看好,成为两国关系的推动力。其次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近年来,印度主动向美国示好,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美国“天然的伙伴”,有些人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美国也对印度另眼相看。印度核爆炸后,美国宣布对其实施制裁,实际上并未认真执行,后来就不了了之。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说:“21世纪头几个十年里,印度将在块头上超过中国。作为送给未来的礼物,我想不到还有比美印建立强大战略合作关系更好的东西。”
  尽管美国官员宣称,克林顿此次访问将“掀开美印关系新篇章”,但舆论认为,除了经贸合作外,此行不会取得多少实际成果。有两个棘手问题他无能为力。一是说服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为此,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已与印度外长辛格先后会晤12次,但印度至今不肯松口,看来不会送给克林顿一个大礼。二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是导致印巴三次战争和近来印巴关系紧张的根源,造成该地区局势动荡,威胁到美国的战略利益。以“世界领导”自居的美国自然想管管克什米尔问题,但印度态度很坚决,不接受外国调停。克林顿也只好表态,除非印巴双方邀请,他决不做调停人。就在克林顿动身的当天,从克什米尔传来印巴交火的消息。自认为“负有和平使命”的美国总统,对这样一个重大安全问题插不上手,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在巴基斯坦4小时访问中,克林顿将会晤穆沙拉夫,讨论反恐怖主义以及政权过渡等问题,还要向巴基斯坦人民发表电视讲话。克林顿政府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在巴基斯坦作短暂停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巴是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又是有核国家,离开巴基斯坦,南亚问题无法解决;在反恐怖主义问题上,美国对巴基斯坦有所求,美国很希望巴基斯坦说服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将恐怖分子本·拉登逐出阿富汗;美国一直强调它与巴基斯坦有“长期的友好关系”,如果克林顿过门不入,巴基斯坦人民会产生美国偏袒印度,“对朋友不讲信义的感觉”。但是,4小时与5天的巨大反差,很难让巴基斯坦不产生美国“厚此薄彼”的感觉。
  克林顿南亚之行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南亚政策已有重大调整。冷战期间,美国倚重巴基斯坦,制约苏联在南亚扩张。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美巴关系的基础受到削弱,美印战略合作重要性上升,于是重印轻巴、“过河拆桥”的老毛病复发。美国这样做,只会为印巴关系和南亚局势埋下不安定的种子,到头来损害自己的战略利益。(本报华盛顿3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两百余信徒集体自焚
  乌干达将严打邪教活动
  新华社坎帕拉3月18日电 (记者冯坚)乌干达政府3月18日表示近日将出台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这个国家日益猖獗的邪教活动。
  乌干达警方发言人穆詹伊在就17日发生的大批邪教徒集体自杀事件对本社记者说,政府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制定有效的政策,坚决遏止邪教活动不断蔓延的势头,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而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教育。
  本月17日晚上11时,名为“恢复上帝十戒”邪教组织的大约200多名教徒在乌干达西南部鲁昆吉里地区的一个教堂经过数小时狂欢后集体自焚,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这个邪教宣称,2000年是“世界的末日”,教徒们要变卖自己所有的财产然后去见上帝。
  乌干达去年在首都坎帕拉附近地区发现了两个邪教组织,其中一个邪教曾拥有教徒上千人。后经发现,该邪教的头目不但用各种手段蛊惑民众,还犯有强奸、绑架和非法拘留罪。乌干达政府当即解散了这个邪教组织,并动用大批警力追捕在逃的邪教头目。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确定撤军地图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在临近3月21日于华盛顿地区博林空军基地恢复谈判之际,巴以双方终于就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6.1%地区的方案达成一致。19日,以色列内阁以16票支持、6票反对和1票弃权批准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的第三阶段撤军地图。以国防部副部长斯内说,以方将在近日执行这一阶段的撤军。据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已于15日批准了上述撤军地图。这一问题的解决,为今后巴以过渡阶段谈判和最后阶段谈判取得双向进展奠定了基础。
  在巴以近日来频繁磋商的基础上,巴拉克总理15日召集以色列安全内阁会议,通过了以军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的重新部署计划,并同意在宰牲节期间再释放15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据报道,修改后的6.1%的约旦河西岸地区撤军地图包括贝图尼亚和阿比迪亚两个巴勒斯坦村庄,前者在耶路撒冷以北20公里,归拉马拉市行政区管辖,属巴以联合控制区,即以方负责安全、巴方管理民事;后者位于耶路撒冷以南6公里,归伯利恒市行政区管辖,也属于巴以联合控制区。以军完成重新部署后,这两个村庄将由联合控制区转为巴方控制区。
  根据去年9月5日巴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达成的备忘录,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第三阶段撤军行动应于今年1月20日开始实施。因双方在以军重新部署的区域问题上争执不下,致使巴以谈判于今年2月初陷入僵局。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设想,今年9月13日之前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计划。而这一计划的实现须有两个支撑,一是要有规模适当的由巴方完全控制的地区,二是要争取在东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选择都址。因此,以色列第三阶段撤军所交还给巴方的区域至关重要。巴方曾就以军第三阶段的重新部署提出两项原则要求:第一,重新部署事项应由双方协商,不能由以色列单方面决定;第二,以军第三阶段的撤军范围应包括耶路撒冷附近的阿布·迪斯、阿扎利亚和拉姆三个巴勒斯坦居民区。目前这三个地区属于由巴方管理民事、以方负责安全即联合控制区。但以方准备撤出的6.1%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大多是远离城镇的荒漠地区,并强调巴方无权干预以军重新部署区域的确定。在巴以埃三方首脑3月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会晤前夕,巴以首脑接连两次会晤,同意3月21日在美恢复巴以谈判,使巴以谈判僵局出现转机。
  为打破巴以谈判僵局,美国和埃及等有关方面敦促巴以相互让步。3月9日,埃、巴、以三方首脑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举行会商。根据埃、巴、以三方领导人在沙姆沙伊赫磋商的结果,以色列同意巴方参与讨论以军重新部署的区域问题;巴方则不再坚持要求以色列交还阿布·迪斯、阿扎利亚和拉姆三地。作为替代方案,以色列同意另选贝图尼亚、阿比迪亚和阿纳塔三个村庄一并交还给巴方。阿纳塔村位于耶路撒冷以东10公里,属于以色列控制区。消息传出后,利库德集团为中坚的以色列反对党在议会发难,威胁要提出对巴拉克政府的不信任议案。沙斯党等参与巴拉克联合政府的右翼小党反对交还阿纳塔村,并扬言要退出政府,拆巴拉克的台。另一方面,犹太移民组织也向政府施加压力,拒不同意将靠近贝加特·宰伊夫定居点的阿纳塔村交还巴方。迫于压力,巴拉克总理办公室14日发表公告说,“阿纳塔村将不被列入6.1%的撤军范围,巴拉克总理重申维护耶路撒冷的完整性是第一位的。”以色列国内有分析认为,巴拉克之所以改变初衷,其政治原因明显要比安全原因多。
  据透露,巴以领导人之间最近在以色列撤军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达成的“秘密谅解”,有助于搁浅的巴以和平进程重新走上正轨。阿拉法特担心,以色列反对派发难作梗会使巴以谈判“夜长梦多”,因而在以色列新撤军方案问题上采取灵活立场,以便巴拉克政府继续赢得信任。巴拉克则表示理解巴方建国必须有“适当的国土”的要求,并同意在今年9月13日之前与巴方签署关于巴最终地位的和平协议。
  (本报开罗3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京在巴黎举行旅游说明会
  “认识中国从北京开始”,十七日,古都北京在另一座古都巴黎向法国人发出了盛情邀请——由北京市旅游局主办的北京旅游说明会给初春的花都带来了一份东方神韵。在说明会上,北京市市长刘淇说,中法两国都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度,作为两国的都城,北京市和巴黎大区自结成友好城市以来,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互利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两市又要在旅游业这一领域拓展新的合作,相信会给双方的友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巴黎市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及数百名法国旅游业人士和华人华侨出席了说明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称朝美会谈将继续举行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十八日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指出,朝美副部级会谈于三月八日至十五日在纽约举行,双方商定今后为讨论朝美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将继续举行多层次会谈。报道说,本次朝美会谈对根据朝美框架协议将于二○○三年完成的轻水反应堆建设由于被严重拖延而使朝电力遭受损失的朝方要求赔偿问题,以及朝鲜要求美将朝从“恐怖国家名单”中删除等朝美间悬案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美方承认朝鲜提出的电力补偿要求是合理的,双方为此讨论了解决方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挪威新政府组成
  由挪威议会最大党派工党组阁的挪威新政府十七日组成,四十一岁的延斯·斯图尔滕博格成为挪威新首相。延斯·斯图尔滕博格出身于政治世家,曾在上届工党政府中担任财政大臣,并出任过石油与能源大臣。(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柯伊拉腊被推举为尼首相
  尼泊尔执政的大会党现任主席吉里贾·普拉萨德·柯伊拉腊十八日被推举为尼泊尔王国新一届政府首相。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驱逐四名日本“赤军”成员
  黎巴嫩内政部十七日宣布说,四名在黎服刑完毕的日本“赤军”成员的政治避难要求已被黎方驳回,他们已于当天下午被驱逐出境,由一架民航客机送往约旦。另一名“赤军”成员冈本因健康原因而被获准留在黎巴嫩。日本“赤军”成立于六十年代末,是一个国际恐怖组织,在日本境内外进行过许多恐怖活动。以冈本为首的上述五名“赤军”成员都是日本政府的通缉犯。据报道,这五名日本“赤军”成员一直被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一些组织视为抗击以色列占领的英雄。(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8日,纽约亚洲文化月揭幕,在未来一个月内,纽约将举办亚洲文物展览和各种亚洲历史知识教育活动,集中推广传播亚洲文化。这是其中的中国文物展览。新华社记者 张凤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