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写真

  ①浙江团沈爱琴代表(中)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本报记者 张悦 摄
  ②广西团王汉民代表(右)在会议间隙与代表交流对两院报告的看法。
  本报记者 李舸 摄
  ③辽宁团周银校代表就农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本报记者 李舸 摄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聚焦

  监督,富有成效
  ——“两会”代表委员谈人大监督工作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赫然醒目:“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如果说人大监督以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如今已经理直气壮了;如果以前监督只处于人大工作的第二位的话,如今监督已经“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了……
  谈起近年来人大的监督工作,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都说:无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地方人大,监督已越来越富有成效。
  规范程序——相关立法逐步出台
  制定监督法,是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呼声。在去年3月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鹏委员长提出:要把监督工作放在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监督立法,也就显得更为急迫了。
  来自宁夏的冯之浚代表、来自江苏的周耀庭代表认为,加强人大监督,必须进一步完善人大的监督制度,使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没有明确的程序,监督就落不到实处,还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1999年以来,人大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开始有了进展:1999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今年3月1日,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关于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也已经通过了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森林代表说:“这些单项监督的决定,规范了人大监督的程序。同时,还为制定综合性的监督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我们相信,出台一部完整的监督法已经为期不远了。”
  形式多样——手段增加日益完善
  调查、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质询、评议、特定调查……近年来,人大监督的方式越来越丰富。
  1999年,四川省人大代表就社会事业保险局挪用保险资金一事提出了质询案。对人大的质询,省政府和社保局高度重视,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向人大作了答复。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俊修代表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大多采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方式进行监督,而质询等方式则很少采用。现在,为了增强监督力度,人大可以选择最佳的监督方式进行。”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代表说:“监督手段的多样化,让人大代表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督。我们还要把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结合起来,把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及其他监督方式结合起来,让监督落到实处。”
  讲求质量——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龙代表告诉记者:“监督,一定要讲究实效。在监督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监督一定要有结果。没有结果,不了了之,等于没有监督。”
  王曦、邓伟志等委员则说:“加强权力制约和防范腐败,一定要更好地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力求监督有实效。特别要完善各级人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程序和制度,使人大更好地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利。”
  江小珂代表对人大的执法检查感受最深。她说,执法检查是人大重要的一项监督手段,一定要讲求质量。在执法检查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来进行。而当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对查出的问题,如何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以真正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吴兢 张翼鹏 吴绮敏 洪岩 王淑军 采写)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京城百姓看“两会”
  从京味浓郁的胡同串子到高楼林立的新建小区,有百姓身影活动的地方,就有关于“两会”的议论,无不透着对“两会”、对代表和委员的希望和信任。
  老的替小的看报纸
  团结湖北口的一处阅报栏前,许多老者围着在看报。一位家住附近的老同志,正在认真地阅读有关人大代表、各省领导人的访谈录。他告诉记者,他在“两会”期间天天下午都来看报,然后回家吃晚饭。吃饭的时候,把看来的消息或文章内容讲给儿子和孙子听。老人幽默地称这为“老的替小的看报纸”。
  社会保障牵动人心
  “今年的‘两会’,您最关心什么呢?”“最关心中央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一位名叫刘文清的老人正在看一位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谈经济结构调整的文章。他说:“我最关心的是国企改革,因为我儿子从工厂下岗一年多了,在社会上打点杂活挣钱不多,还得养活我们老两口。儿子干得很辛苦。我们希望国有企业早日走出困境。”
  走进“文明居民区”——朝外工体西里小区居民委员会,目光不自觉地被一些彩色宣传品所吸引,这是一些介绍老年人保健知识的画报。据居委会金景柱主任介绍,这个居民区共有2180人,60多岁以上的老人有490人,占全体居民的20%以上。老人们很关心“两会”中关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议题,期望建立起一种可靠的养老制度,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免除“后顾之忧”。老人们关心“两会”关于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话题,希望社区的服务功能能进一步得到完善。他们认为,社区服务光靠居委会组织群众用义务的方式来完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专项资金的投入。
  司机心系大开发
  1988年,司机王振华出差到宁夏、甘肃呆了3个多月。在宁夏西海固等地,当地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他触动特别大。他想:要是哪一天这里能像东部一样该多好!今年“两会”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引起了他极大兴趣。他告诉记者:“中央的决策太英明了,西部开发既是局部发展问题,又是事关全局问题,是一个棋子和一个整盘棋的关系。”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西部开发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说,西部经济基础太薄弱,自然环境又不理想,人才特别缺乏,要开发,困难重重,大家不要太盲目,也不要太乐观。
  不顾环境保护是一种短视
  走进京郊门头沟区的冯村,山区虽仍有寒意,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山冈。村党支部书记阎永喜,年近不惑。是他,带领村民用了5年时间,把外债高达200多万元、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冯村,建设成了人均收入8000多元、门头沟区的首富村、首都精神文明村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阎永喜虽然忙,但十分关注正在召开的“两会”。他对记者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分正确。在冯村,原先村民们脑子里只有“加快发展”,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不管项目对环境有害与否,认为只要能给村民带来效益就行。村委会坚持一条:经济效益当然要,环境效益更要讲,村里没有上一个对环境带来污染的项目。
  阎永喜说,“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依然有市场。不说是贫困的农村,就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郊区,不少地方也只顾发展,不顾环境保护。其实,这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到头来,真正受损失的还是自己。我们一定要按照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发展与抓环保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好。 (本报记者 刘琼 任涛 聂传清 吴坤胜 张忠 采写)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今日人大日程(3月15日)
  上午:机动。
  下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大会;闭幕。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我们的“议案”有回音
  本报记者 武卫政
  “将海南省民族地区列入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是海南代表团提交本次大会的议案。3月14日下午,代表团收到了国家民委办公厅对这一议案的书面答复,称“我们将向有关部门反映贵团的建议”。代表们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复。
  王学萍代表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族。他对记者说:“这份议案这么快就得到国家民委的答复,充分反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重视少数民族人民代表的建议,我们深受鼓舞。”来自五指山区通什市的黎族代表黄文胜高兴地说:“这件事充分说明,经过‘三讲’教育,中央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确实提高了,我们非常满意。”
  王学萍代表说:“国家民委的答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把议案落到实处。”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代表委员的呼声

  设“拖”案追究责任制
  案件久拖不决是当前司法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刘三阳大声疾呼:应当尽快建立“拖”案追究责任制,治一治“有案不办”、“压案不查”的歪风邪气。
  刘三阳代表虽是数学专家,但对法律颇有钻研,也热心帮群众打抱不平。他对记者说:“现在案件久拖不决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案子一拖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拖得人精疲力尽,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种状况决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刘三阳说,现在已经建立了错案追究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拖”案与错案一样,也是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拖”案的数量更多,影响更广,危害十分严重。错案可以控告,可以纠正,而“拖”案让你干着急没办法,他拖着不办,你奈何不得。他说,有些案子算不上大案,对国家来说是小事,但对当事人则是大事,往往牵扯一家人的命运,可能让一家人一辈子翻不了身。无故久“拖”不办,就是对人民群众的麻木不仁,是职业道德的沦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三阳代表认为,光靠对办案人员的教育整顿不够,必须采取惩罚性措施,把“拖”案与他的乌纱帽联系起来,积案太多,就追究责任。只有建立了“拖”案追究责任制,并加强监督,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
  新华社记者 韩振新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代表委员的呼声

  对博士生要用其所长
  “让博士生当官,得不偿失,倒不如多创造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多出科研成果。”谈到国内一些地方用行政领导岗位留住博士生的现象,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的几位博士生导师颇有感受。
  中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教研室主任谢佑卿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从我个人看,回国的目的是想多为国家做点事,为国内的科研业务和学术发展出力。博士生们一般很少有行政管理的特长,不太善于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让他们从政,不但会由此带来很多苦恼,更会给学术研究造成很大的损失。我认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是要用学术事业的发展和对党和人民的感情留人,要保障他们的科研经费,优化学术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多服务,多帮助,而不是给个官当,到头来,反而适得其反。”
  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曹亚代表说,真正吸引人才的是好的学术环境,使人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实现报国理想。对那些有学术潜力的年轻人,要多给他们时间、精力和科研经费,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创造条件使他们早日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及学术带头人。我们国家的确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一些高学历人才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对实现科学决策会大有益处。博士生们也要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选择两者的关系,考虑到学术价值的长远意义和对国家的贡献,尽可能发挥所长。
  新华社记者 王淮志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走笔

  可喜的进步
  赵永新
  在湖南代表团采访时,对两位代表的发言既惊且喜。
  来自宜章县农村的李常水代表在分组讨论时说:“我发现许多农村的河流变脏变臭了,原来可以淘米洗菜、煮饭泡茶的河水现在连闻都闻不得!那些排污水的工厂该好好治一治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偏远,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州长武吉海代表说:“资源开发和工业化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生态环境。如果对环境破坏太大,宁愿先不开发,等技术条件具备时,留给后代子孙开发。为官一任要富一方百姓,也要保一方青山绿水。”
  一位是文化知识不多的农民,一位是肩负脱贫致富重任的干部,能够如此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实属难能可贵!他们的发言折射出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增强。
  环境意识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时间上推20年,“环境保护”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那时“烟囱林立、机声隆隆”往往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的象征,很少有人想到办企业、开工厂还要付出环境代价。
  环境意识是一个国家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如果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那是不大可能去过问什么环境质量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由温饱型转入小康型,人们关心的,不仅是吃饱穿暖,而且想着如何吃得更有营养、更加安全,住得更加舒心、更加安静。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电磁辐射、汽车尾气、森林覆盖率等,成了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经常话题。绿色食品、绿色小区正成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的新追求。
  环保日益受到关注,这真是可喜的进步!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山清水秀是财源
  本报记者 张毅
  人代会上,代表们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与问题,着眼点更在于谋划未来。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来自革命老区、农业大省江西的代表是怎么考虑的呢?
  红都瑞金市市长萧毅代表在小组讨论时,举了一个例子:瑞金地处赣南山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主要种植传统的杂交水稻,一年三熟,产量不低,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近两年,他们仔细琢磨:本地生态环境这么好,搞出点有特色的东西来不行吗?换了个脑筋,果然见效。他们引进了良种杂交水稻,培育了地栽香菇、蘑菇等多种天然食用菌,还利用地下水养鳗鱼,加工烤鳗。大山里的产品纯天然、无污染,非常俏销。现在,瑞金的农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年创收1300万美元。
  宜春地区行署专员伍自尧代表透露,他们借助环境优势,大力扶持绿色食品的发展,目前,全地区已经有6个产品通过了有关部门的绿色产品认证。
  到江西去走一走,看一看,处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江西省省长舒惠国代表是位农业专家,他对记者说,江西气温地肥,水足林密,山高湖大,较少受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思路调整了,江西人的视野也开阔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这片青山绿水,正是他们的致富之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