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不可“因党而骄”
  李沛
  一九四一年,在抗日战争进入关键的相持阶段时,邓小平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全面阐述了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正确领导原则,深刻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因党而骄”现象及其危害,强调必须反对“因党而骄”。这个论断至今依然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七十余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使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也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和强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而自豪。但自豪同骄傲是两回事。在胜利和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因党而骄”,一味沉溺于喜悦之中,将崇高的荣誉感演化成骄纵自满的劣习。
  实际上,我们党是始终注意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一贯反对“因党而骄”的。一九四四年,抗战胜利前夕,适逢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失败三百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写出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认真总结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最终走向失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提出将该文作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以避免重犯“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的错误。在全国解放前夕,面对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局面,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一次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告诫全党同志不可骄傲。
  然而,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巨大成绩,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特别是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因党而骄”现象。突出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党的荣誉与个人的关系,把集体奋斗的成果归功于自己,居功自傲,不思进取;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培养和个人努力的关系,对在党提供舞台、周围同事鼎力支持下取得的一些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并以此作为向党组织伸手的资本;不能正确处理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唯我独尊,自恃高明,变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为“油水关系”;不能正确处理肩上的责任与手中权力的关系,把党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不恰当地演绎为邓小平指出的“党权高于一切”,甚至是“党员高于一切”,以致责任感淡漠,优越感日盛,工作上要“特权”,生活上要“特殊”。
  “因党而骄”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在人生干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上发生了偏差和动摇。如果任凭这种现象蔓延,则必将使党脱离群众,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导致“人亡党息”的悲剧。
  如何破“骄”?关键在于不断增强三种意识。一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虽已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但成绩属于过去,它只应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应变成停顿的借口。应当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挑战,还须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二要增强公仆意识,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责任,找准角色,摆正位置,将成功的欢欣化作前进的不竭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迎接每一场“考试”。三要增强自我改造意识,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面向未来的党。每个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刻苦学习,扎实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实现跨世纪目标的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谈话之一
  李忠杰
  世纪之交,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十二亿人民的富裕幸福,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向新的世纪,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有力保证。
  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要靠十二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亿人,分解开来,可能只是一盘散沙;但凝聚起来,就能无坚不摧。靠什么把十二亿人凝聚起来呢?靠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靠我们党的组织工作。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阐明共同的利益关系,展示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就能使十二亿人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精神,贡献聪明才智。在新的世纪里,更加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无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是争取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发展知识经济,还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关键都要靠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如何做人的工作也就更加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的优势。光讲思想政治工作而没有物质利益,效果不行;但只讲物质利益而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不行。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作为基础,有党的正确领导作为保证,再加上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都发挥出来,我们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多样化——种种多样化,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的图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种利益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一个社会,总是动与静、有序与无序的矛盾统一体。没有动,什么都绝对地有序,很难有什么活力。但如果整天乱糟糟的,始终处于无序状态,那么这个社会就很难搞什么建设,人民生活就很难有什么保障,国家就很难富强起来。为了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需要有一种好的社会稳定机制。除了制度上的保证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拨开人们心灵的窗户,浇灌人间真情的幼芽,抚平种种不幸的伤痕,给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使整个社会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始终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实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才能一步步实现。
  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要加强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建设。一个健康、完善的社会,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财富,同样需要丰厚的精神财富。两种财富都是赖以立国的支柱。所以,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是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宏大工程,是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但也不时遇到“左”和右两方面的干扰。国门打开以后,西方种种腐朽的思想意识乘隙而入,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通过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抓紧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才能在拥有强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拥有强大的精神财富,也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上真正站稳脚跟。
  总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第9版(理论)
专栏:

  着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
  缪合林
  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思想理论素质为什么是领导素质的灵魂?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当前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思想理论素质决定领导素质
  思想理论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领导素质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最主要的是引导和组织广大干部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只有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才能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和人生,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真谛,把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评价自己一切活动和工作的最高准绳,从而牢固地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理论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提高领导素质的关键。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只有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深刻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联系,才可能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动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思想理论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领导素质高低的标志。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在复杂的环境中判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只有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各种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理论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是实施科学领导的重要条件。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才能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明确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途径,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实施科学领导。
  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必须把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尤其要强调领导干部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领导干部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特别是要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从而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坚定理想信念,使自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达到新的境界。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矛盾和困难的新形势下,确有一些同志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各级领导干部要联系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和现实,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在领导改革、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牢牢把握大局,增强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把握大局,驾驭局势,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历史性考验,牢牢把握诸多复杂条件和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法观察研究各项具体事物,观察分析各种矛盾,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走向,以取得领导改革、建设和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自觉履行宗旨,大力弘扬正气,加强党性锻炼,坚持和发扬正确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一些干部,不认真学习,不注意修养,思想境界低下,浑浑噩噩,结果走到邪路上去,成为腐败分子。杜绝这些现象,既要靠法律、制度、纪律,也要靠学习和教育。而对于每个领导干部来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则更有赖于自身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的着力点
  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因此绝不能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只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可能提供解决每个现实问题的具体答案和灵丹妙药,因此绝不能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以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主观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而且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解决的“第一位重要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传统,坚持“一个为中心、三个着眼于”。应该看到,在一部分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身上,学风不正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对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有的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的只学不用,知行不一,学用两张皮。因此,必须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学习与运用、学习与探索、学习与行动、学习与创新的高度统一。
  处理好思想理论素质与业务素质及工作的关系。业务素质是领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知识更新异常迅速,领导干部重视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轻视提高思想理论素质,轻视理论学习。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把学习理论、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理论素质与各项业务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关系。一方面,学习理论,提高思想理论素质,为业务学习提供理论指导、正确方向、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又有助于拓宽视野,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内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从而有助于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领导干部越是担子重、责任大,越是要学习理论;越是公务繁忙,越是要抽出时间学习理论。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之所以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注意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甚至会跟着错误的东西跑,关键的一条原因就是不重视理论学习,思想理论素质不高。
  建立健全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的机制。实践表明,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能否切实提高,除了与领导干部的自觉性密切相关,外在的环境、约束和监督也十分重要。只有健全机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使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变成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行动。首先,要完善学习制度,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制度,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其次,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落实党委一把手为领导班子学习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理论学习纳入目标管理之中,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内容;第三,通过考学、述学、评学,强化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硬性约束,并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验收。


第9版(理论)
专栏:

  维护大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
  徐有芳
  编者的话: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识大体、顾大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同志的这篇文章明确提出,维护大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维护大局的模范。
  识大体、顾大局,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表现,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根本要求。维护大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
  维护大局,就是要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维护大局,首先就是要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在宏观管理上要体现中央说话算数。十五大报告也指出,要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的决策顺利贯彻执行。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遵循的重大原则。在行动中自觉遵循这一原则,主要应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千方百计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经济建设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取决于各个地方经济运行质量的优劣;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区矛盾和问题的多少。我们讲维护整体利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经济,就是要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把“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清醒地观察和把握全局,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贯彻执行中央决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从根本上维护中央的权威。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当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肩负的任务很重,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很多。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三讲”教育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性党风教育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很强针对性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对部分同志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他们理想信念逐渐淡化,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一些地方滋长蔓延,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逐渐淡薄。信念不坚定,信仰动摇,就容易犯错误。比如,在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的侵蚀下,少数共产党员就成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信徒;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拜倒在金钱脚下,犯了严重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要大力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励精图治,万众一心,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形势怎样变,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正确地对待个人的利害得失。
  扎扎实实地办好本地的事情。目前,企业停产半停产的较多,下岗职工也不少,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我们担负着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大责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清楚地了解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采取积极措施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把问题尽早尽快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作为一级组织、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对群众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负责地加以解决;解决不好,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也就谈不上维护中央的权威。
  总之,维护中央的权威,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艰苦奋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推向前进。
  维护大局,就是要以事业为重,坚决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是对我们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新发展,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严格、更高的要求。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班子团结了,大家心情舒畅了,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了问题就能群策群力,共度难关。
  讲团结大局,要敢于坚持原则,讲真理,不讲面子。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党政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处在负全责、负总责的位置上,一定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力。毛泽东同志曾把书记比喻为班长,是说书记在班子建设上担负着特殊的责任,而不是说有特殊的权力;不是居于一班人之上,享受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要带领一班人去工作、去奋斗;要当班长,而不是当家长。各级党政一把手都应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具体工作中,则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作风,自觉地坚持集体领导,集思广益,集中正确的意见进行决策,防止个人专断,从而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把工作做好;要善于组织引导班子所有的成员站在维护大局讲团结的立场和高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补台意识,自觉维护领导班子集体的权威。同时,还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做到在工作上有分工,思想上要合作;职能上有分工,目标上要统一;责任上有分工,重大决策上要一致。
  以事业为重,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是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的综合反映,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前提。政策水平高,决策就能正确、准确;政策水平低,决策就可能偏离客观实际和上级要求。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看,提高政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从指导思想上、干部路线上、工作方法上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使决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把握中央的方针政策,透彻地了解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工作中,我们既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务求实效。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决定的事就要办,办就要办好,办就要办实。
  维护大局,就是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绝不允许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生活、党群关系中来,绝不允许只看重个人利益,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过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是因为党依靠了人民群众,今天我们搞建设更要依靠人民群众。
  对待群众的态度归根到底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严于律己、自我约束的过程,要坚决克服个人主义,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搞特殊化等不良倾向,自觉地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世界观的改造,又是一个勤勤恳恳自我加压的过程,要以繁荣和发展一方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同时,世界观的改造也是一个谦虚谨慎、自我促进的过程,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同志学习,使自己经常处于深刻的反省和磨炼之中。
  实践党的宗旨,必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当前,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和行业不少。对群众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深厚的感情认真对待,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寻找力量。群众是最有智慧、最有创造性的。虽然困难很多,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多抓典型,总结经验,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注意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领导干部一定要积极疏通联系人民群众的各种渠道,遏制麻木不仁、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习气和横眉冷对、吃拿卡要的衙门作风。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正确地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力。
  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政治方向问题,维护班子的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政治原则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治立场问题,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是构成维护大局、讲政治的主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从这三个方面检查自己的党性修养,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