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将召开千年首脑会议
  着重讨论和平与发展问题
  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14日电 (记者顾震球)第五十四届联大主席、纳米比亚外长古里拉布1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联合国将于今年9月6日至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千年首脑会议”,着重讨论和平与安全、裁军、全球化、强化联合国机构的职能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他说,“千年首脑会议”将以“21世纪中的联合国”为主题,并在第五十五届联大(“千年联大”)于今年9月5日开幕后举行。此次首脑会议将由他本人以及第五十五届联大主席共同主持。届时,联合国188个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聚集在联合国总部,就联合国如何在21世纪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
  古里拉布是在近日与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进行一系列非正式磋商后作上述宣布的。他说,在“千年首脑会议”举行期间,联合国计划以举行全体会议与圆桌讨论会等形式为与会的各国领导人提供发表意见或进行磋商的场所。他表示,预计有关国家领导人还将就联合国以及安理会的改革、非洲冲突以及防治艾滋病等问题阐述各自的立场。
  他说,目前在筹备“千年首脑会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工业化国家之间在消除贫困、人权以及人道主义干预等决定会议进展形式的副议题及其数量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有些国家之间目前尚未在一些会议安排等技术性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是,他将继续以适当的方式与有关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进行非正式磋商,以便进一步缩小分歧、增进共识。
  与此同时,古里拉布还宣布,在他担任本届联大主席期间,他将在今年6月先后在纽约和日内瓦主持召开关于妇女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特别会议,分别审议1995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及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在有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拉克总统会见我外长强调
  法中应加强重大国际问题合作
  本报巴黎2月14日电 记者果永毅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14日晚在总统府会见了赴非洲访问途经巴黎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进行了友好坦诚的交谈。
  唐家璇在会见时转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对希拉克总统的亲切问候。他说,江主席去年10月成功访法之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去年双边贸易额达67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唐家璇指出,双方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人权问题上,两国都强调加强对话,不搞对抗;展望未来,中法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唐外长表示,中方欢迎希拉克总统今年将对中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他认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两国元首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中法互利合作关系必将得到全面发展。
  希拉克总统在会见时对法中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他强调双方应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合作;在人权问题上,法方将继续坚持对话政策。希拉克还请唐外长转达他对江主席的亲切问候,并表示期待着能通过再次访华推动法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唐家璇外长是应邀前往毛里塔尼亚和突尼斯访问的途中于14日下午抵达巴黎的,他在结束对这两个非洲国家访问后还将前往科威特和伊朗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极右党入阁的历史解读
  庞中英
  最近,主张新纳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奥地利自由党最终入阁,结束了二战后极右政党被拒之于欧洲国家政府的历史,一向安定的奥地利也由此陷入空前严重的内政和外交危机。这是一件引人注意的事。
  解读奥地利极右政党入阁事件需要回顾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既是纳粹德国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法西斯主义的加害者。
  吞并奥地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纳粹德国精心上演的“慕尼黑阴谋”的第一幕。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觊觎奥地利,制定并一步步实施了吞并奥地利的国家计划,而奥地利纳粹分子和政党则里应外合,终于在1938年3月使奥地利丧失独立地位,成为德国的一个“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奥地利作为德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了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
  1943年10月,反法西斯的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发表了《苏美英关于奥地利的宣言》,该宣言虽然也指出奥地利因站在希特勒德国方面作战而负有战争责任,但还是片面地把奥地利当作纳粹德国的受害者。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雅尔塔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进一步强调,奥地利是希特勒德国的“第一个牺牲品”。本来,奥地利是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盟国为什么对它作出这样宽厚的结论?原因是盟国想通过把奥地利从德国区别开来,从而迫使纳粹势力早日投降。但是,这无异于宣布:战时的奥地利不是希特勒的帮凶和同伙,由此导致战后奥地利没有认真反省历史的严重“后遗症”。
  有了纳粹德国的“首位受害者”作挡箭牌,战后奥地利对纳粹历史的告别非常不彻底,如同亚洲的日本那样,不要说对战时法西斯主义恶行表示道歉和赎罪,就是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都很勉强。
  欧洲国家对奥地利极右势力入阁反响强烈,这及时地向蔓延于欧洲大陆的各种极右思潮和势力敲响了警钟:欧洲不能让“奥地利病”传染,欧洲不能忘记20世纪最深刻的历史教训。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对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进程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显著,新纳粹主义、新军国主义等极右势力可能重新抬头。一些国家,如日本的极右势力对强调真实的历史十分反感就是实例。对有极右政党参加的奥地利政府进行外交制裁,将鼓励各国政府和人民认清极右势力的真面目,团结一致遏制它们的抬头,促进新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健康趋势。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4日,数千名叙利亚居民在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重镇迈杰达勒·沙姆斯举行反对以色列占领的示威游行,并同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克反对从黎提前撤军
  以否认即将重开以叙和谈
  叙利亚居民举行反以示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4日电 (记者谭新木、楼坚)以色列总理巴拉克14日重申,他反对从黎巴嫩南部提前撤出以色列军队。
  巴拉克当天对“只有一个以色列”执政联盟的议员说,按照他一年前大选时的承诺,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撤军计划是比较恰当的。他还表示,在从黎南地区撤军之前,最好与黎巴嫩和叙利亚达成和平协议。因此,从现在到7月的这段时间,以色列应该加紧针对黎、叙的和平努力。
  巴拉克是在以国防军连续在黎巴嫩南部遭受人员伤亡,国内舆论强烈要求立即从黎巴嫩撤军的背景下说这番话的。
  本报开罗2月14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在加紧对黎巴嫩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以色列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与军队负责人最近一致呼吁,要求以色列政府履行巴拉克总理先前的保证,于今年7月底前从黎巴嫩撤军,以减少以军在黎巴嫩南部的伤亡。
  以色列《晚报》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以色列24名部长中间,有12名主张不管能否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应坚决地从黎巴嫩早日撤军。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4日电(记者谭新木)以色列外长利维14日否认了有关以色列与叙利亚将在近日内重开和谈的报道。
  利维在以色列电台发表谈话说,现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尚未平息,以叙不可能在近日内重新和谈。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2月14日电(记者拱振喜)数千名叙利亚居民14日在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重镇迈杰达勒·沙姆斯举行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示威游行,并同以色列军警发生了冲突,6名叙利亚居民和2名以色列军警在冲突中受伤。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美国大使重申
  中国强烈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14日电 (记者袁炳忠)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13日函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重申中国强烈反对美国众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李肇星指出,如果《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其后果将比李登辉1995年访美事件更加严重。
  赫尔姆斯9日致函李肇星,对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刘晓明2月3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批评美国众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讲话“表示惊愕”。他要求李肇星大使对刘晓明有关美国国会通过该法案的后果将比李登辉访美更加严重的言论“予以澄清”。
  李肇星在复函中说,他仔细阅读了刘晓明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内容,没有发现任何错误或不当之处。中国一直强烈反对美众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从不讳言这一立场。中国采取这一立场是正当合理的。第一,该法案将台湾作为一个国家来看待,推翻了“一个中国”的重要原则,破坏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框架。第二,该法案要求美大幅度升格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增加对台军售,违背了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的承诺。第三,该法案授权美国军方对台湾海峡局势提交年度报告并作出军事反应,为错误的“中国威胁论”煽风点火。如果该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它将进一步助长已十分嚣张的“台独”势力,增加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机会,使亚太地区形势出现动荡。
  李肇星说,一些美国议员对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中美关系的演变,尤其是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有关这一问题的承诺缺少了解,赫尔姆斯的信就是一个例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已经20多年了,但赫尔姆斯仍将中国的台湾省称为“台湾的中华民国”,称李登辉为“总统”,这恐怕已不仅仅是“无知”和“缺乏了解”。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科索沃乱枪射向维和兵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
  最近几天,南斯拉夫联盟的科索沃可真是乱翻了天,阿族武装极端分子居然和驻科索沃的维和部队在大白天展开枪战。
  2月13日上午,一支驻科索沃的法国维和部队在科索沃米特罗维察火车站附近一座桥上执行正常的守卫任务,这座桥是分隔当地阿族聚居区和塞族聚居区的界桥。上午10时30分,法国维和部队突然遭到了来自阿族聚居区方向的枪击,一些阿族极端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端着自动武器向法国维和部队开了火。一名法国士兵腹部被击中,当场倒地。维和部队士兵迅速散开并开枪还击。经过激烈交火,法国士兵于中午打退了阿族极端分子的攻击,控制了局势。据贝尔格莱德报纸报道,英国和德国的维和部队当时就在附近,但他们只是远远观看,并没有“拔刀相助”。在冲突中,共有一名阿族枪手被打死,5个阿族枪手、3名法国士兵和两名路过的塞族青年受伤。同日,在城市的南面,一帮阿族人越过了由维和部队控制的分界线,与塞族人爆发了激烈冲突,一名塞族小女孩在冲突中身负重伤。
  冲突发生后,国际维和部队加强了在米特罗维察的兵力,逮捕了30多名阿族人和一名塞族人,维和部队把从下午6时到清晨6时的宵禁令延至下周,并封锁了横跨该城伊巴尔河的两座桥梁。法国维和部队称,最近一个星期,已有14名法国士兵在与阿族人的冲突中受伤,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法国士兵“决不会手下留情”。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的发言人说,这起事件是去年6月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故意袭击事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火”。
  南联盟政府很快对此作出了反应。南联盟与联合国合作委员会13日当天就米特罗维察局势举行了紧急会议,并发表声明指责国际维和部队“无能”,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塞族人的安全。南联盟还把一纸诉状递到了联合国。13日,南联盟驻联合国大使约万诺维奇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要求紧急召开安理会会议讨论科索沃的动荡局势。
  这次冲突是由2月2日阿族极端分子袭击运载塞尔维亚族居民的大轿车引起的。半月来,塞阿两族居民发生了多起大规模流血冲突。与前几次科索沃种族冲突不一样的是,这次国际维和部队也成了阿族极端分子的袭击目标,迄今为止已有多名维和士兵受伤。3日,一名俄罗斯维和士兵在巡逻时被袭击受重伤;5日,11名法国士兵在阻拦试图进入米特罗维察塞族聚居区的阿族人时遭袭受伤;据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12日发布的公告说,仅11日就发生了3起国际维和部队遭袭击的事件,并有一名美国士兵受伤。此外,就连普里什蒂纳的联合国特派团总部也不能幸免,不久前它遭到了两枚炸弹的袭击,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一位美军军官感叹地说道:“半年前阿族人是欢呼着把我们迎进科索沃的,但谁能想到现在我们竟成了他们下手的对象。”
  此间不少舆论认为,维和部队今天的窘况正是自己造成的,按中国人的话说,是“养虎遗患”。在北约部队打着维和的旗号进驻科索沃后,他们未彻底解除阿族“科索沃解放军”的非法武装,而将其改编成了“科索沃保安团”,使之保留了大量武器。维和部队的这种态度让阿族极端分子的气焰越发嚣张,他们肆无忌惮地袭击塞族人,使得科索沃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种族矛盾日益激化,最后这些阿族极端分子连维和部队也不放在眼里了,公然跟维和部队较上了劲。
  14日,维和部队的发言人称米特罗维察的局势已经平静,维和部队已控制住局势,但有人指出,要在科索沃谈论和平还早着呢,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有维和士兵倒在阿族极端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下。(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5日电)
  图为2月14日,驻扎在科索沃北部城市沃米特罗维察的两名英军士兵在严密监视附近的一座建筑。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京正式成为俄总统候选人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15日电 (记者孙占林)俄罗斯代总统普京15日获准登记为俄总统候选人。
  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中央选举委员会一致通过普京为下届总统候选人。普京的总统候选人倡议小组在73个俄联邦主体中征集到57万多个选民签名。此外,经审查,普京的个人财产及其来源、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的申报材料均“诚实可信”。
  普京在中央选举委员会向记者表示,战略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正在为其制订竞选纲领,并将于2月25日后公布。普京强调,他的工作“不想从税收入手”,而是要“首先恢复人们的道德价值”。他还说,总统选举将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普京是至今获准登记的第四位总统候选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暂停对南民航禁令
  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15日电(记者义高潮)欧洲联盟15国外长在14至15日举行的外长理事会上,决定在未来6个月中暂时解除针对南斯拉夫联盟的民用航班禁飞令。
  欧盟外交官称,暂时解除禁飞令是应南联盟国内反对党的反复要求而作出的,它对南斯拉夫航空公司和欧盟国家的航空公司都适用。除了上述决定外,欧盟并没有解除对南联盟的其他制裁,而且欧盟外长还决定将以拒发签证的方式禁止更多的南联盟现任政府官员进入欧盟各国。
  科索沃危机发生后,欧盟于1998年9月决定禁止南斯拉夫航空公司班机降落在欧盟成员国的机场,也禁止欧盟各国的民航班机飞往贝尔格莱德。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谈联合国维和行动
  基础是尊重会员国主权
  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14日电(记者谢美华)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14日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年会上发言,指出只有以《联合国宪章》为指导准则,确保每项维和行动具有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才能促进维和领域各个问题的有效解决。
  沈国放说,联合国50多年来维和领域成功和失败经验表明,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会员国的内政,是维和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沈国放说,一国的事情要由本国人民自己解决,地区的事要由该地区国家协商处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只能起辅助和推动作用。任何组织无论以何种形式介入,都必须有助于维护当事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符合当事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必须征得当事方同意。
  沈国放说,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主导作用是确保联合国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任何以单方面行动取代联合国维和行动,以个别组织取代联合国,绕开甚至凌驾于联合国之上的做法,不但会严重削弱联合国的维和能力,破坏联合国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将加剧原有矛盾和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逮捕劫持阿航班机嫌疑犯
  涉嫌劫持阿富汗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到英国的十三名阿富汗人十四日在伦敦附近的一家法院出庭受审,并被宣布正式逮捕。他们被指控劫持民航客机并危害机上旅客安全,违犯了英国《航空安全法》。


第6版(国际)
专栏:迈向新世纪

  俄罗斯有困难,更有希望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编者按:人类进入了新的千年,各国政府都在规划新世纪的发展蓝图。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由本报驻外记者撰写的“迈向新世纪”系列报道,向读者介绍各国对未来的期盼,对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及它们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时序正值早春,我国的北方邻居俄罗斯也是伴着新的希望迈向新的世纪。
  俄罗斯经济形势喜讯频传,俄经济部长沙波瓦利扬茨宣布,1999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工业生产增长8.1%。这是多年来俄经济指标达到的最高水平。去年头10个月外国投资者向俄直接投资31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1.6倍,这是投资环境改善的结果。另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预计,在新一年居民实际收入将比上一年增加2至4个百分点,国外直接投资将达到50亿美元。
  去年底俄罗斯选出了新一届国家杜马。新杜马中的多数议员一改过去与克里姆林宫的对立,转而主张协商、合作。由于叶利钦总统提前辞职,进入2000年的俄罗斯又有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普京执政后在各个方面表现不凡:在政治上他注意与各党派磋商,争取多数政治力量的支持与合作;在经济工作上他抓得及时得当,经济形势有好转趋势;在对外政策上他不屈服于西方的各种压力,代表了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在处理车臣问题上普京顺应民心,坚决果断、不失时机地对车臣非法武装实施坚决打击。人们注意到,在车臣问题上俄政府不但得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支持,还使全国上下出现了团结局面,这在俄罗斯政坛上是多年不见的现象。在今年的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普京提出了2000年面临的三大任务:一、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二、保持目前出现的经济好转势头;三、巩固和加强国家权力机制。在具体实践中,普京尤其注重发展科技、教育和恢复车臣经济。此前普京在俄罗斯首届科学节上对部分科学家和大学生说,“科技和教育是解决俄罗斯问题的推动力,没有具备竞争力的科技,就没有国家的未来”。他认为,俄罗斯需要在科技领域进行系统的改革,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增加对科技等部门的投资。
  俄政府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目前俄罗斯的生产水平已经落后,高科技产品数量成倍减少。近10年来,俄罗斯的经济效率降低,科技投资减少,对生产的投资没有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破坏。俄罗斯进入新的世纪时,丧失了为之奋斗多年的中等免费教育体制及公民公费医疗体制。社会上出现了贫富悬殊及贫穷阶层人数增多的现象。俄罗斯的犯罪率不断升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专家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重要的是恢复俄在“国际空间独立发展和平等合作的地位”;在国内创造一个使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压制、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为此,俄罗斯首先应该加大“火车头”产品———科技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另外,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各个环节有效地运转;要提高国家安全的系数,确保军队及军工企业的计划拨款按时到位;循序渐进地实现俄罗斯经济同世界经济一体化。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世纪之交,俄的确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人民对俄罗斯的未来寄予希望。但政治观察家也清醒地指出,俄罗斯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国家,现在距总统大选还有40多天的时间,任何人都不敢保证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政坛不再发生重大变故。经济专家也指出,眼下俄罗斯经济形势出现好转势头是卢布贬值和国际原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结果。这些因素都是临时性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在良性运转,主要看总投资是否增加,总需求是否上涨。衡量俄经济形势的这两项主要指标都无法令人乐观。此外,俄罗斯背着沉重的债务步入了2000年,仅偿还外债一项今年政府需从预算中拿出65亿美元,这相当于国家预算总额的40%。
  迈向即将来临的21世纪,俄罗斯既看到了希望,迎来难得的机遇,同时又面对许多严峻的挑战。
  (本报莫斯科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警方同真主党武装枪战
  土耳其警方十四日在东部凡城同伊斯兰极端组织“真主党”武装分子发生激烈枪战。五名“真主党”武装分子被打死,两人被活捉;警方也有五名军官被打死,五人受伤。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盟欢迎吉布提新和平协议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十四日发表声明,欢迎吉布提政府二月七日与吉反政府组织“恢复团结和民主阵线”签署旨在结束双方敌对状态的新和平协议。阿盟的声明说,签署新的和平协议是吉布提政府的明智选择,它将有助于推动吉布提人民实现团结,推动吉布提社会实现和平和发展。(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