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与企业家谈心(5)

  军功章在你手里磨光了吗
  最近常听一些企业家特别是IT界的企业家抱怨,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人到公司干了一两年,技术熟练了该做贡献了却跑了,有时候,骨干一走走一批,搞得人措手不及。
  我们的许多企业家谈到留住人才问题往往想到的是物质待遇,我的钱给得够不够?房子给解决了没有?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通过我这些年对接触到的企业界不同层次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观察,房子、票子固然重要,但并非解决了这两点就能一劳永逸地留住人。而且,有些时候看似人留住了,但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个隐患可更大。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每个个体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更加突出,几乎一个人一个想法。因此,留住人的关键是留住人心,而要留住人心就要知道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满足他的想法。
  其实,你一旦真正了解员工的愿望,会发现,许多时候他们的愿望并非很高。
  国内某著名家电公司的公关经理是我的一位非常知心的朋友,她的年收入有20万元以上,住的是170平方米的高档公寓楼,可以说待遇相当令人羡慕。但前一段她对我透露了跳槽的想法。她向我倾诉,在这个企业,精神压力太大。虽然工作非常出色,但老板似乎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你拼死拼活干成一件事,老板认为是应该的,一句暖心窝子的慰问话都没有。
  你看,我这位朋友的愿望有多简单:只要这位粗心的老板能对她的工作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说句不好听的话,用嘴甜和几句她都能满足。
  但是,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人心隔肚皮,你知道他想什么?有些话他跟朋友讲,跟你老板就讲不出来,这要像猜谜语一样靠猜、靠悟。
  你真正把员工当企业主人看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依靠”了,你悟的水平会高。
  写到这儿,想起韩信评价项羽的一段话,录下来做面镜子,与企业家朋友们共鉴。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韩信从项羽麾下跳槽到刘邦处时,曾对项羽有一段精彩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鋕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项羽小地方很仁义,部下病了,都要流泪,甚至把自己的饭让给病人吃。但是,当人有大功,要封爵行赏时却很小气,封印的棱角在他手里摸圆了都还舍不得给人。而对于韩信这类有大抱负者,恰恰对小恩小惠无所谓,他们要的正是你“舍不得”的东西。项羽悟不到韩信的内心需求,让韩信跳了槽,加速了自己的失败,失去了天下。这恐怕是历史上跳槽跳出的最大代价。
  其实,反躬自问也是理解下属的好办法,你辛辛苦苦经营企业,成绩也不错,可社会不给你应有的待遇、应有的荣誉,你也觉得不公平。你尚且如此,何况员工乎?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春运是包袱还是财富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春节”是我国假期最长、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每到这时,外出的游子们纷纷回乡与家人共度佳节。民工流、学生流,再加上节假日旅游客流和探亲流,春运就成了春节前后一道分外抢眼的风景线。
  今年的春运从1月21日开始到2月29日结束,共40天。据铁路部门估算,春运期间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亿人次,同比增加600多万人次,增长约5%。客流总量、高峰持续时间都将创历史纪录。
  一年一度蜂拥而至的人潮,对于又要忙碌40天的铁路运输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春运曾经愁死人
  春运对于很多铁路运输企业曾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说负担,首先是一个“累”字。别人回家过年,轻松自在,铁路上的职工却要加班加点地大干40天,比平时的工作量要大,比平时的工作时间也要长,紧张的时候,在站上一呆一个多星期回不了家。
  说负担,还有一个“乱”字。一到高峰期,运力跟不上运量,急着想进站的人挤倒了栏杆,从车门上不了车的人就从车窗往里爬,车上站上都挤满了人,有时连厕所里都要站三四个。一趟春运下来,铁路设备都要大修一回,仅车辆破坏一项,每年的损失就可能达到七八千万元。一位铁路职工回忆,90年代初他到一个站上帮忙,春运高峰期,进站的人挤破了车站的玻璃、挤坏了门,于是站上给每个人发根棍子,任务就是敲打着挤满火车站的旅客排好队。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春运忙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与企业的效益关系不大。据了解,铁路很长一段时间强调公益性,不过多谈利润,票价多年不变,很少根据需求量进行浮动,春运不怎么赚钱,即使赚了钱,赚多少,也与铁路职工的利益上没有直接联系。
  忙40天,累40天,这40天的春运还不赚钱。所以,不少铁路运输企业面对春运期间滚滚而来的人潮,感到愁死人、烦死人,想尽办法“分流撵人”。不少路局采用过这样的做法,旅客源源不断,车上站上都不欢迎,于是组织已经买票、准备进站的人排长队,大冷天一圈一圈绕着车站走,形成一个有序的队列。另外再组织自己的职工专门去劝说想来买票的人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或者错过高峰期。铁路上的人常说,过去铁路最怕春运,别人过节,铁路却是在战战兢兢、人困马乏地“过关”。春运,真是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原来是个“金娃娃”
  1994年,铁路出现亏损,一亏就连亏了5年。亏损了,日子不好过,铁路企业开始思考从哪里寻找出路。
  过去,货运支撑了很大一块市场,现在货运萎缩,客运就显出它的重要性。而春运虽然只有短短40天,但客流集中,既有市场潜力很大,如果打好这一仗,全年的亏损增收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交通运输业出现了竞争的格局,高速公路、民航等飞速发展,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减少,一年中再也找不出像春运时期这样人们抢着坐火车的时段了,送上门来的生意,为何不紧紧抓牢呢?一些铁路企业变“分流”为“引流”,利用春运这个绝好的商机创造财富。春运,这个一度是让人烦的大包袱开始被另眼相看。
  为保证运力跟得上运量,铁路部门在硬件上狠下功夫。过去增开临客,车辆调不过来就开棚子车,门一打开上一车人,车上连座位都没有。现在则一律取消这种方式,想方设法调集车辆,对增开的临客确保用车数量兑现,在春运前集中检修车辆,调整机车和列车乘务人员,保证面对大批的旅客能够安全有序发送。
  在保证既有客流的同时,铁路企业还主动创造客流。针对部分地区民工流量大、流向集中的情况,各铁路局在一些小县城开出了民工专列,1999年四川就有三四个县城开出了这样的专列。襄樊铁路分局管内襄樊火电厂、棉纺厂、轴承厂三大企业都是从外地迁来,数千名职工由于春运期间票难买,大部分留在当地过年。襄樊局在1999年专门为这些企业开行了至焦作、汉口的“企业专列”,增运旅客3000多人。
  利用春运抢市场的效果是惊人的。以地处中原的郑州铁路局为例,由于企业上上下下想方设法“引流开车”,1999年春运期间开行临客2467列,客运总收入达5.9亿元,比上一年超收1.8个亿,创历史最高纪录,相对于该局全年125亿元的客货总收入特别是全年增加的8.46亿元的运输收入,春运这40天真是抱了一个“金娃娃”。郑铁的人说,从前听见“春运”两个字就犯愁,现在才发现春运真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一到春运就早早准备,撑开了钱袋等着白花花的银子往里滚。
  市场成了指挥棒
  从包袱到财富,铁路职工甚至变得更忙更累,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种转变的呢?在2000年春运大幕拉开的时候,记者采访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张福纯。
  张福纯介绍说,从1994年开始连续5年的亏损给铁路部门很大的压力,扭亏要靠开发市场,市场在何处?在货源、在旅客。面对近年交通运输市场被分割、货运量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铁路行业逐步建立起经济效益和企业利益、职工收入挂钩的管理考核机制,迫使铁路企业对自己的经营方向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质量效益型转变。机制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观念的转变。
  1999年铁道部与各铁路局签订了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了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行经济效益与企业领导人职位、收益及职工收入相联系。铁道部承诺,一年内不扭亏,部党组成员集体辞职,各铁路局实现不了部定目标,局长书记一起免职。路局与分局、分局与站段、站段与车间、车间与班组、班组与职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上上下下都感到了压力,也有了开拓市场的动力。
  春运是一个巩固和抢回既有市场的黄金时期。过去利益关系不明确,春运期间旅客多、风险大,收益并不大,而旅客少、风险小,收益未必就小,春运自然成了包袱。当铁路行业真正建立起与企业、与个人利益关系密切的机制时,市场就成了指挥棒,就成了企业的效益、职工的收入,吸引的客流多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都相应增加,包袱自然变成了财富。
  1999年末,铁路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2000年是巩固和扩大这一成果的关键一年。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在春运前四天的一次讲话中说:“春运是今年增运增收的第一个增长点,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看来,铁路部门真是憋足了劲,要利用春运来个“开门红”了。
  春运第一天。新华社记者 壮锦摄(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国企改革要有“过河卒”
  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总经理 任克雷
  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1999年做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制订了一部《华侨城集团宪章》。有人说这是继《鞍钢宪法》后第一个大型国企自己的“立法”。对此,社会上多有困惑:“华侨城究竟要干什么?”
  华侨城活得很好,但我们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更主要的是私营企业、混合型企业和跨国集团公司。我们和其他所有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一场观念、体制、机制、企业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谁认识得早,转型转得快,谁将赢得主动,否则就被淘汰出局。
  我们的《宪章》起草历时10个月,五易其稿,集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意见之大成。它以未来10年为时间跨度,阐明了华侨城的集团定位、文化格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持续成长、人力资源、管理方略等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立宪”的方式来推进企业改革呢?
  目前,国有企业中人治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个企业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一个班子甚至一个领导者是否卓越。我们选择“立宪”就是希望在企业建立一种制度和程序,这种制度和程序不仅使企业在人才的问题上优胜劣汰,也能把企业追求变革和创新的动力机制延续下去。还有一点,一个企业的改革不仅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落实,更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战略目标来牵引,为企业建立起持续而长久的发展动力。
  我们制订《宪章》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摆样子。《宪章》的落实,需要我们拿出大量的精力去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应该说,我们已经有突破,比如在推进分配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探索了5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康佳为代表的经营班子期权激励模式;第二种是以旅游景区为代表的经营班子利润计提奖励的激励模式;第三是以物业公司为代表的经营班子认购股份持股经营激励模式;第四种是以美国康佳公司和康佳通讯技术开发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开发人员技术入股和持股经营的激励模式;第五种是以康佳中层管理骨干为代表的项目持股的激励模式。
  国有企业大的改革方向中央已经明确了,但每个企业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试验和探讨。等上级有指示、有措施以后再去改,当然对个人更保险、更安全,但对于处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说,等、靠、要无异于等死。企业改革不可能喊着口令齐步走,绝对需要一批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去充当“过河卒”,去闯“地雷阵”。我希望华侨城能成为这样的“过河卒”,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宪章》中的某些条款和内容,能作为国家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华侨城提供的经验!”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得意之笔

  云航支线好兴旺
  本报记者 刘桂莲
  1999年,对云南航空公司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只有21架飞机、规模实力不大的云南航空公司,这一年完成利润3亿多元,连续两年成为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盈利最多、效益最好的大户。
  在民航各航空公司效益下滑的时候,云航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效益?有人说,因为云航的支线兴旺。这很有道理。
  要想富,先修路。云南的路修在哪儿?修在天上。云南,是个高原山地占94%的省份,山高壑深,路途崎岖,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都受交通不便的限制。冲破交通困扰,从省情出发,修建机场开辟航线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1992年在改革中成立的云南航空公司,在公司发展和机场布局、建设两条线上向前推进。他们利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展民用航空,特别是机场建设。在对等级较低的机场进行改扩建的同时,建设新机场。除昆明外,共扩建新建起西双版纳、芒市、保山、思茅、昭通、大理、丽江、迪庆8个花园式的机场,其中地方投资占80%。短短几年间,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基本覆盖全省的机场布局。从昆明到省内各个地区,过去汽车要行走一两天,如今乘飞机是几十分钟的事。正是有了发达的省内支线,交通困难的地方,变成最容易去的地方。
  航空公司的效益来自旅客,用航空公司的话说,来自飞机日利用率、航班客座率和载运率。云航这几个指标在国内首屈一指,支线作用功不可没。随着云南航空市场的开发,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参与云南市场的争夺。为了提高客座率,云航利用优势,向航线源头发展,精心培育省内支线市场。西双版纳机场1990年建成使用,年吞吐旅客当时只有2万多人次,去年达到120万人次。两年前通航的丽江机场,第一年就带来20万旅游者,去年增长到50万。发达的省内支线占云航经营收入的比重愈来愈大,去年超过了一半。充分发挥支线为干线汇集和疏散人流和物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干线的利用率,使昆明与内地和沿海的大中小旅游城市衔接,并延伸辐射到东南亚的干线更具竞争力。去年世博会期间,云南航空公司更是抓住机会,开足从昆明到大理、丽江、迪庆等旅游支线,在西双版纳至昆明航线上,一天飞29个航班,航班量仅次于京沪航段,在全国位居第二,还创造了客座率95%的纪录。正是支线的客源,成就了云航的效益,使云航小公司做出大文章。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美跨国公司亿元收购江苏一乡镇企业
  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兰柯公司近日以1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常恒集团的四通阀公司。
  常恒集团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新华村,短短几年,成为拥有多个公司的家电制冷专业集团。在国内家电业制冷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中,它在配套部件、品种及供货量等方面均独占鳌头,产品畅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美国兰柯的母公司是英维思集团,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年销售额150亿美元。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十大跨国企业逐鹿亚洲
  据《远东经济评论》周刊近日评出的一九九九年在亚洲投资经营的十大超级跨国企业,“常胜将军”微软公司仍然高居榜首;可口可乐连续第四年蝉联亚军;IBM从一九九八年的第七名跃居一九九九年的第三位。
  在深受金融风暴摧残的亚洲地区,由于经济复苏速度较预期理想,加上网络市场方兴未艾,吸引众多外资重投亚洲怀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逐鹿亚洲的十家最大跨国企业依次是:微软、可口可乐、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通用电气、麦当劳、诺基亚、强生、雀巢和威士(VISA)卡国际公司。(据中新社)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上图:江西钢铁企业整体扭亏。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右图:中国年货畅销越南。
  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