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2000-02-12

2000-02-12新闻联播 文字版

继承与创造的展示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大展述评<br/><br/>  大展述评<br/>  少长咸集,千家笔阵,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是一次<br/>  继承与创造的展示<br/>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艺<br/>  在2000年前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开幕了。<br/>  自1980年春至今,中国书协共举办了七次全国书法篆刻展。它已成为我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书法活动。本届展览来稿达二万五千件,是上一届的两倍,是第一、二届的十几倍。这表明,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借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迸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只属于官僚士大夫的翰墨雅事,如今已成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和能够参与的艺术活动。这可以说是当今中国书法的时代特征吧!<br/>  以大量来稿为基础,经过评委会初评、复评和终评三次筛选,选出了一千件作品参展,数量比上届增加近一倍。增长幅度虽然很大,但入选作品质量却有保证,因为在评选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最主要的一条是:稿件既要从传统中来,又要有自己的面貌。这包含着两个层次。首先是学习和继承古代书法精华,练好基本功,达到有法有据,而不是无来源地自由发挥。其次是学古而化,能入能出,形成自己的样式或风格,而不是以酷似一家为能事,更不能将书法当作摹写技术。<br/>  上述两个层次,简言之,就是既要有传统的功力,又要有个人的表现力。换言之,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造。两者兼备的稿件,就具备了入选参展的基本条件。当然还要经受其他方面的检验,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文字的准确、文辞的优美等等。七届全国书展入选作品大体通过了以上各方面的审查,五十幅获奖作品经受了更严格的评选。因此,本届展出的作品,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各届,是总结过去启示未来的高水平展示。<br/>  尽管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是一次高层次的展览,但从大量来稿及入选作品来看,无论是字内功的磨炼还是字外功的涵养,都是作者们有待加强的共同课题。另一方面,书法活动的参与者日益增加,对书法的理解却相对滞后,鉴别作品的能力也较薄弱,这些也是有待提高的问题。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体现了继承与创造不可偏废的书法走向,对于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书法创作与鉴赏水平,是会有积极作用的。<br/>  (本栏刊登的是此届展览的部分获奖和参展作品)君驾鹿车游古道吾书鲤简识平安<br/>  (篆书)<br/>  王友谊〔北京〕<br/>  后赤壁赋(草书)陈海良〔江苏〕<br/>  秋风古道显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行书)<br/>  王忠勇〔河南〕<br/>  立道始求四勿<br/>  游艺可驾六如<br/>  (隶书)<br/>  王育红〔河南〕<br/>  安石嘉名文渊卓识<br/>  君平易理元常隶书<br/>  (隶书)<br/>  周雪耕〔江苏〕<br/>  达观(篆刻)<br/>  查仲林<br/>  〔黑龙江〕<br/>  王维诗渭水自萦秦塞曲(行草)刘绍典〔河南〕<br/>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隶书)楚惠华〔北京〕<br/>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r/>  穷则不匮敏则有功<br/>  (隶书)<br/>  白鹤〔安徽〕<br/>  霜凝雪月琴风远<br/>  桂馥兰薰道法虚<br/>  (行书)<br/>  徐燕〔江苏〕<br/>  闲里功夫澹中滋味(篆刻)<br/>  施晓峰〔浙江〕<br/>  伯乐相马<br/>  (篆刻)汪占革<br/>  〔黑龙江〕<br/>  静修可以永年(篆刻)<br/>  张铭〔上海〕(附图片)

为马背民族立照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br/><br/>  为马背民族立照<br/>  马泉艺<br/>  马是力量的写照和生命的主旋律乐章,是奔腾呼啸的阳刚之韵,也包含着博大雄浑的马背民族精神。我原本是画人物的,面对新疆大草原上的叼羊、赛马、姑娘追等生动的马背风情,了解到马背民族一声嘶喊响千里的伟大历史,萌生了这辈子就画马背民族的意念。<br/>  中国画马史(包括人马画)约一千五百年,代代延续工笔写实技巧。谙熟解剖艺术的清宫传教士及门人囿于皇室家族的审美意识和谨弱的笔性,难以一展雄风。唯有徐悲鸿先生以胆识为先,首先突破了笔墨难关。他一方面基于前人的笔墨成就,更主要是他得益于精通西方的形体解剖,开创了泼墨大写意奔马,使一千四百余年延续下来的画马技法产生了巨变。在中国人马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r/>  我遵循徐悲鸿先生所说的“画马应以马为师”之道,并得益于新疆这块得天独厚的地域。我以新疆大草原马背民族和伊犁天马为师,踏遍了伊犁河谷的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尼勒克河等,画遍了生长在伊犁河谷所有品种的马和从各国引进的纯种马,创作了数以千计的马背民族风情的作品。这些也许是我长期探求的生命力度即自然与个性相融的生命意象的闪光,也许是我数十年来在这块雄浑、古老而又无比苍凉的西域边陲大地上厚积薄发的报偿。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生活终究会给辛勤的探索者真诚的回报。<br/>  (马泉艺,回族,祖籍安徽,1944年出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新疆画院高级画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近年来,马泉艺不断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左上图为其作品《冬猎》,左下图为《鹏程万里》。)<br/>  (附图片)

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br/><br/>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草书) 魏守礼

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br/><br/>  静修可以永年(篆刻)<br/>  张铭〔上海〕

神游“老北京”——盛锡珊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展观后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画展快报<br/><br/>  画展快报<br/>  神游“老北京”<br/>  ——盛锡珊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展观后<br/>  张开济<br/>  1934年,作为一个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班学生,我第一次来北京参观学习。当火车快要进入东车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一片蓝天下,耸立在城墙一角的宏伟壮观的东南角楼,在城墙跟前则是一群“任重道远”的骆驼缓缓而行。这先声夺人的北国风光和帝都气派给我这个来自十里洋场的上海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br/>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规模之大,进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近几年来,北京在加快住宅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和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更是成绩明显,有目共睹。美中不足的是过多的高层建筑破坏了北京原来平缓悦目的城市天际线,一度盛行的小亭子和大屋顶更起了以假乱真、喧宾夺主的作用,从而损害了古都的风貌,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当我看到盛锡珊同志所绘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画时,不禁喜出望外,因为通过他的生花妙笔,我魂牵梦绕的老北京又栩栩如生、原汁原味地重现在我的眼前了,而且比我的回忆更完美,更精炼,更光彩夺目!<br/>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对历史画的真实性的要求是很严的。但这些“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在这方面也无懈可击,我注意到其中的房屋、车马以及市招等都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其中的人物不仅神态生动,而且他们的服饰和发式等也都是那时流行的样式。<br/>  总之,这些作品为我们这些北京老人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重温旧梦。以“老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欢喜赞叹“老北京”的同时,还应该温故而知新,不断努力地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br/><br/>  送财神爷 老北京过年前有送财神爷的习俗。不少穷孩子到纸店趸一些价格低廉的财神像,到了腊月三十的黄昏时候,挨家挨户去送,喊着:“送财神爷来啦!”各家主人无论如何也要出钱“接”。有时一家已接了几张还要“接”,因为财神来了不能往外推。主人图个吉祥,穷孩子们也能有些微薄的收入。

本期推介

第7版(美术世界)<br/>专栏:<br/><br/> 本期推介<br/>  泛舟欲行(选自高占祥《仙荷风姿——高占祥荷花摄影集》)<br/>  千百年来,都说荷花濯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又有谁不能从君子的一生中,读出人生的美丽、生命境界的高远。<br/>  在这里,莲叶接天,苍碧无穷,芙蓉万朵,瑞气如虹。飞红飞绿飞流韵,形奇形美形传神。因为,她来自生命心底的律动。<br/>  高占祥先生的摄影作品——<br/>  具有赏心悦目的观赏性。得之目而寓之心,平添生活温馨情趣。<br/>  具有艺术创作的参考性。在用光、影调、构图、色彩对比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能对同行起到一些借鉴作用。<br/>  具有装饰居室的实用性。帧帧自成活页,若衬之以硬托或镶之以画框,便成为一幅艺术装饰品。<br/>  大漠行(工笔重彩) 胡忠元<br/>  驼路漫漫,一队唐代商旅在大漠古道上负重前行。画中的商官,秋衣落满风尘,正翘首目送征鸿……此情此景令人不由联想到杜牧那“前山极远碧云空,清夜一声白雪微;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自霏霏”的诗境。<br/>  吉林老书画家胡忠元先生创作此画时已年届七旬,但他激情不减,在绢素上皴染勾描更是一丝不苟。此画日前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时,颇受观众好评。(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