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抗上”与“唯上”
  齐鲁人
  人际关系中的“上”与“下”,是一对矛盾。作为这对矛盾的直接反映,就“下”对“上”而言,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抗上”与“唯上”。所谓“抗上”,是指摆不正自己和上级的位置,心目中没有或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对“上”不尊重、不支持、不服从,总是顶牛、对着干。所谓“唯上”,则是指对“上”唯命是从,唯唯诺诺,毫无自己的主见,总是以领导的是非为是非。很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处世态度,都是错误的。
  “抗上”的错误主要在于:第一破坏纪律,第二影响团结。众所周知,党的纪律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而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只有上下感情融洽,同心协力,工作才做得好,事情才办得好。“抗上”,把党的纪律抛到一边,将党的团结置于脑后,似乎他的意见永远比上级意见重要,他自己永远比上级高明,而他敢于不“买”上级的“账”是英雄壮举、好汉行为,这就违反了党的纪律,破坏了正常的领导关系和工作秩序,不利于上下级的团结一致。当然,也需要指出,不能将敢于发表与上级不同的意见,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视为“抗上”。
  与“抗上”恰恰相反,“唯上”的错误表现得不那么鲜明,但其危害同样不容低估。比如,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自由主义的庸俗空气滋长蔓延,讲认真的少了,敷衍了事的多了;坚持原则的少了,圆滑世故的多了;讲民主决策的少了,个人专断的多了;讲实事求是的少了,主观臆测的多了,如此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唯上”有关。在有些人眼里,只要是上级的意见、要求乃至暗示,不管正确与否,符合实际与否,一概拍手叫好,迎合奉承,无条件执行。即使明知不对,也不指出,不纠正,不批评,不规劝。这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对领导负责,不对工作负责;只知维护上司的利益,不知维护党的利益;只知考虑领导高兴与否,不知考虑群众高兴与否,不是一种庸俗习气又是什么,不是一种自由主义又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一般说来,“上”比“下”水平要高一些,认识问题要深刻一些,考虑问题要周到一些,处理问题要圆满一些。但是,这绝不等于说“上”时时、事事都高明和正确。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在处理同“上”的关系时,一定不能把“上”神化。此外,某些“上”可能也有经不起诱惑,私心杂念作祟,以致违反原则甚至党纪国法的时候。这就需要本着对“上”关心、爱护的态度,予以规劝和制止。陈毅说得好:“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敢不敢对“上”开展批评,敢不敢为“上”把关,往往是检验同“上”的关系是真融洽还是假融洽,是真密切还是假密切,是真知心还是假知心的试金石。明知领导不对,也听之任之,看着领导犯错误,看着事业受损失,是一种麻木和冷酷。这样的下属,没有什么用不说,还真有些可怕呢!
  “抗上”不可取,“唯上”也不可取。那么,为什么“唯上”仍然盛行呢?除了私心杂念作怪,还与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关。当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操在个别上司手里的时候,当那些谔谔之士吃不开、受冷遇,而“会来事儿”的吃得开、受重用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必担心“抗上”的问题出现,而“唯上”之风就会日盛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的谆谆告诫,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政治品格。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上下级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应当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9版(理论)
专栏:

实干得民心
  田承忠
  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法宝,也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只有实干,宏伟目标才能变为现实;只有实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实干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崇高价值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宗旨,加强党性锻炼,关键是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群众负责,通过实事求是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既不能借口对上级负责,不从本地实际出发,又不能借口对群众负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
  实干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要使这些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把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实干是赢得民心的法宝。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喜欢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深入群众,听取民声,了解民情,解除民忧,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作第一追求的党员干部。而对那些只尚空谈,坐而论道,不关心群众的冷暖,不关心群众的疾苦,甚至对群众耍威风,摆架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官老爷,人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转变作风,坚持实干,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从实践看,要真正树立实干的作风,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体现。在当前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实干作风的重要性,夯实团结一致干实事、不务虚名求实绩的思想基础。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困难很多,领导干部必须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高昂饱满的革命热情、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这种精神状态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坚持高标准。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低标准要求,只能干出一般化的工作;坚持高标准,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成绩。所谓高标准,就是在工作要求上,要有“创一流”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中心、抓根本、抓主要矛盾上;在工作效果上,不仅要有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更要有泽及后人、功在长远的成果,使抓落实避免急功近利,而收长期切实之效。
  坚持以民为本。认真履行党的宗旨,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对实干的根本要求。只有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选准群众关心的事情去干,才能调动群众积极性,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晚清政治研究》
  赵慧峰撰著的《晚清政治研究》一书,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晚清政府、晚清统治集团及各个层面的代表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既有对历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人物个案的微观剖析。该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化晚清政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维进)


第9版(理论)
专栏:

《公法》(第一卷)
  《公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公法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出版物,第一卷是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而编成的专辑,由夏勇主编,法律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该卷主题研讨“人权与中国文化”,此外还有从各个层面对权利和人权进行研究的“理论前沿”、“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等栏目,所辑作品既有对权利性质、权利观念的学理探讨,也有对权利问题的现实研究;既有关于我国权利思想史的阐释,也有对西方权利观念的梳理与厘清。(晓夏)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小城镇建设是个大战略
——“加快建设小城镇研讨会”述要
  段若鹏
  前不久,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成都市武侯区召开了“加快建设小城镇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地考察武侯区簇桥乡等乡镇,围绕“小城镇建设是个大战略”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大家认为,“小城镇”、“大战略”,从“小”看“大”,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搞清“大”在何处。
  加快建设小城镇与实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目的在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比较,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有所扩大。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远远大于东西部城市的发展差距。落后的西部农村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城市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东部城市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会制约我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小城镇建设上。与会者强调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注重西部农村大开发;而注重西部农村大开发,要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缩小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和整个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走活走好全国一盘棋。
  加快建设小城镇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也就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来,在大部分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一点同东西部发展十分相似。在我国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级市和县城)与广大农村之间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即小城镇,或者说,这个重要环节即小城镇比较薄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阻碍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会者认为,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加快建设小城镇即加快农村小城镇化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加快建设小城镇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和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实现两个提高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就业率的提高。农村也不例外。而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农村在全国就是一句空话。与会者认为,在我国城市居民尚不能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重担必然历史地落到小城镇肩上。加快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农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就业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措施。
  加快建设小城镇与继续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找到并培育足以影响和带动全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能够大量吸引投资,并且主要是以社会投资为主;二是它能够有效带动消费,并且不仅有物质的实物的消费,还有精神的文化的消费,而且后者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小城镇正好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与会者认为,加快建设小城镇既为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消费场所。


第9版(理论)
专栏:

加强过程中改进 继承基础上创新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编者的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的精神,本版从即日起开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栏目。今天发表的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的文章,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思考,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值得一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1)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部分省市进行了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调研。总的看,十四大以来,各地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在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的同时,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思想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且复杂多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在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寻找机会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研究人们思想变化的新特点,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和道德准则,探索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动,产生了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存在的“空白点”和“盲区”,积极探索能够把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新机制、新方式,建立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工作网络。
  信息传播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高新传媒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新的渠道,扩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同时,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范围。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好各种新的传媒,拓宽渠道,提高时效性,增强影响力。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较多,一些深层的思想问题显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日趋繁重,难度加大。解决好深层的思想问题,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也有赖于改革措施、经济政策、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配合。
  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方存在“沙滩流水不到头”、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许多地方和部门,围绕不同时期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任务,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工作中着力于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把人们的力量凝聚到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促进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在一些城市,紧紧围绕加快城区建设和发展、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再就业工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一些地方,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民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在一些企业,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催化剂。实践证明,找准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有作为、有地位,就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许多地方和部门把解决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的钥匙,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矛盾得到化解,群众思想认识得到提高。许多城市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生活服务、下岗再就业、流动人口管理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百户邻里守小区”、“共创美好家园”、“相认相知相助”等活动,使广大居民生活得放心舒心,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不少区县通过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实施村村通电话通电视工程,帮助农民学技术、学文化,知市场、闯市场,尽快走上科技兴农、脱贫致富的道路。一些转制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验表明,通过有形的服务、无形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犹如春风化雨、落地生花,就能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发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重要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层次,切合实际进行教育引导。许多地方和部门注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突出问题开展教育,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避免形式主义、空对空。进行理想信念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时,注意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形势政策教育时,从群众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入手,从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注意从群众的思想和道德水平的实际出发,以多层次、多侧面的先进典型引路,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具体要求做起,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不少地方在思想教育上,努力实现从“说教式”向“引导式”转变、“号召式”向“激发式”转变、“我打你通式”向“参与互动式”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运用有效载体,把思想教育渗透于其他工作和有关活动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形式多样的受群众欢迎的载体,与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群众从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在城市,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已成为一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主要载体,不仅寓教于乐、寓教于文,而且寓教育于服务、管理和各种活动之中,进一步拓宽了城区思想政治工作入户到人的渠道。在农村,创建文明户和文明村镇活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教育工程、民主选举与法制建设等,已成为许多乡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血脉相通。在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生产经营竞赛活动、企业管理已成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一些企业正在探索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教育模式,寻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辟各种阵地,营造思想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少地方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主要阵地,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格局。教育阵地以业余党校、市民学校、职工政校、职工之家、农民夜校、少年军校、家长学校、党员联户学习组等为主体;文化娱乐阵地以图书馆、文化站、影剧院、文化广场、体育场馆、文化联谊会、群众艺术团等为主体;宣传阵地以书报刊、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阅报栏、公益广告牌、公共场所大屏幕、互联网等为主体;社会舆论阵地以茶馆、老年活动中心、妇女活动中心、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为主体。依托这些阵地,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思想教育辐射到家庭、延伸到八小时之外,使广大群众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之中。
  关注新的社会群体,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出现了个体工商业者、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下岗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员等新的社会群体。许多地方针对这些群体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一些农村根据农民外出打工的流动性特点,开展每年一度的党员集中冬训;针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分散性特点,建立以党员为中心的农民联户学习组,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城区根据老龄人口增多的情况,开办老年学校,开展文体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的针对流动人口增多的情况,开办外来人员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传授科学技术;有的针对待业下岗人员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增多的情况,建立培训中心,进行技能教育和政策法律知识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稳定情绪,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应当肯定,各地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探索只是初步的,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还比较薄弱,既有时松时紧、时断时续的问题,也有覆盖不到位、留有空白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在机制、队伍、手段和投入上还缺乏有力的保障;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需要进一步探索,等等。在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加强的过程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整体部署,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机构队伍、阵地载体等许多方面,并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综合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置身于全局,服务于全局,应当进行整体部署,不能单打一。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又要依靠社会各方面,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既要更新教育内容,又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完善载体和建设阵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
  健全运行机制,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未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体制,建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部署,安排任务;建立社会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工作效果反馈制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健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扩大社会覆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面对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迫切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够覆盖全社会的新的工作网络。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注意发挥志愿人员、管理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组织和队伍网络。加强教育、宣传、舆论、文娱等阵地建设,形成深入到单位、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文化阵地网络。做好调查研究和社会舆情分析工作,建立能够及时反映情况的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渗透到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工作载体。通过各方面的建设,努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格局。
  运用科技成果,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充实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吸收新的科研成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抓紧研究构建既继承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科学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介,不断扩大和丰富工作手段。注意吸收和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大众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改进工作方法。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