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美国的悖论
张祝基
  美国的总统选举直闹得官司迭出,引人注目。其实,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大选以后的美国将如何在世界上行事。对于这个问题,即将卸任的克林顿总统最近通过报告和演讲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作诸多阐述可资参考。而人们稍加分析,便可从中看出,美国确定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明显的悖论。
  据报道,克林顿认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有3个核心目标:一、加强美国安全;二、增进美国繁荣;三、推进海内外民主和人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国将安全和繁荣列为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无可非议。但是,把别国的民主和人权状况也纳入其中,这就无论如何也讲不通了。因为很显然,“海外民主和人权”纯属别国内政,而别国内政同你美国的安全有何关系?这是悖论一。
  悖论二,是美国的“民主”理想。谁都知道,民主与独裁相对立,在古希腊,民主指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把这个词引申开来,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民主就应该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一起商量办。但事实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民主”却是要别国必须接受并在国内实行美国式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而国际上的事还是由美国来作主。这哪里是什么民主,这是典型的霸权逻辑。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最近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就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发表了一篇专论,题目是《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作为美国对外政策决策人之一,伯杰的有关论述应算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注解。伯杰说,“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继续保持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今天美国应与其民主伙伴一起,“建立由强大联盟和机构组成的国际体系”,并且,“还必须准备在那些标准(指美国的价值观)受到威胁时站出来维护它们”。伯杰的这番话,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就是美国必须建立起一个由它主宰的“大一统世界”,只有把整个世界都用星条旗裹起来,美国才能获得安全感。
  最近,美国合众国际社首席执行官博什格拉夫在一篇题为《继承一个不满者的网络》的文章中哀叹道:“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在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美国抗衡时,都开始把自己置于反对派的角色之中”。博什格拉夫列举的不满者国家除了俄罗斯、中国及一大串发展中国家以外,还有法国和其他几个欧盟国家,并说它们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网络。美国为什么在世界上被“不满者”包围?博什格拉夫没有说,但旁观者清,就是因为美国以为自己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要求所有国家唯它的马首是瞻。这种事实应该提醒克林顿的继任者,如何定位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要有世界眼光才成。


第6版(国际)
专栏:

  森喜朗再次改组内阁
  两名前首相入阁尚无先例
  本报东京12月5日电记者于青报道:日本首相森喜朗今天下再次改组内阁,这是森喜朗今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二次改组内阁,前内阁是今天上午集体辞职的。
  新内阁除森喜朗首相外共17人,尚无先例的是其中包括两位前首相:出任大藏大臣的宫泽喜一和出任行政改革大臣兼冲绳、北方对策大臣(行政相)的桥本龙太郎。
  新内阁中有6人是留任,他们是外务大臣河野洋平,通产大臣平沼赳夫,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环境厅长官川口顺子等。
  新内阁仍然是三党联合执政,除自民党议员外,还有来自公明党的坂口力出任厚生大臣兼劳动大臣,来自保守党的扇千景出任运输大臣兼建设大臣、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国土厅长官。
  新内阁中有4人是首次入阁,他们是农林水产大臣谷津义男,邮政大臣兼自治大臣、总务厅长官片山虎之助,国家公安委员长伊吹文明,防卫厅长官齐藤斗志二。其他新内阁成员是法务大臣高村正彦,文部大臣兼科技厅长官町村信孝,金融相柳泽伯夫,经济企划厅长官兼信息技术大臣额贺福志郎,综合科技会议大臣笹川尧。
  此次改组内阁依据去年国会通过的中央省厅改革相关法,内阁成员人数控制在17人以内。从明年1月6日开始,部分政府机构将合并或改变名称,例如,运输省、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国土厅将合并为国土交通省等。大藏省改称为财务省,通产省改称为经济产业省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国徽、国旗和国歌法草案出台
  普京告诫勿全盘否定历史
  新华社莫斯科12月4日电 (记者熊伊眉)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格罗莫夫4日向新闻界宣布,普京总统已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国徽、国旗和国歌的法律草案。
  普京在当天召开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团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建议用已有300年历史的俄罗斯三色旗作为国旗,国歌沿用前苏联国歌的旋律,用传统的双头鹰作为俄联邦国徽。他同时建议用红旗作为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军旗。普京指出,否定十月革命前后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
  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国内对国徽、国旗和国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主张使用沙皇时期的国家象征性标志,另一部分人则主张使用苏联时期的国家象征性标志,致使俄罗斯国徽、国旗和国歌至今未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大选司法战重返佛州
  本报华盛顿12月5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4日上午宣布判决,暂时搁置佛州最高法院日前作出的人工重新计票结果有效的判决。下午,佛州利昂县巡回法院判决,对于有争议选票不能进行重新统计。
  联邦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作出了一致判决。他们在一份长达7页的法庭意见书中说,佛州高法的判决有一些“不够明确之处”,同时“缺乏充分的根据”,因此决定把此案退回该院“进行重新审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竞选总部对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表示满意,但民主党方面未对联邦高法的判决作出正式的表态。
  利昂法院的判决说,没有证据证明重新统计争议选票会改变佛州州务卿11月26日宣布的投票结果,本院没有权力在佛州最高法院确定的最后期限后重新统计选票。这等于驳回了民主党方面的要求。戈尔在佛州的首席律师博伊斯不同意此判决,当即表示要上诉到佛州最高法院。而共和党方面则认为上述判决是“决定性的胜利”。
  这样,佛州最高法院既得遵照联邦高法的判决重新审理被退回的旧案,又得准备审理民主党方面上诉的新案。佛州高法的发言人4日下午表示,该法院的法官正在开会讨论,以决定如何答复联邦最高法院的要求。他还说,该法院将于5日下午开始审理民主党方面提出的上诉案。一时间,佛州高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外,利昂巡回法院今天还将开庭审理一宗民主党选民指控共和党选举官员在海外选票上做手脚的案件。
  布什目前仍在得州和共和党核心人物磋商组建内阁和政府交接事宜。他确信自己赢得了胜利,并说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是“对我们表示支持”。联邦高法作出判决后,戈尔未公开露面和表态,但已有众多民主党议员发表声明支持戈尔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戈尔在佛州的首席律师博伊斯4日表示,倘若向佛州最高法院上诉失败,他们的努力将就此画上句号。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二月四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利昂县巡回法院法官索尔斯作出裁决,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在关于佛州计票结果的质疑诉讼案中败诉,并拒绝他提出的对棕榈滩等县有争议选票进行人工重新统计的要求。这是裁决宣布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律师巴里·理查德(左)与戈尔的竞选律师戴维·鲍里斯握手,两人之间的舌战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欧盟改革与德法矛盾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即将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被认为是欧盟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作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欧盟机构的改革问题,不仅关系到欧盟东扩后的行动和决策能力,而且涉及到各成员国未来在欧盟内部的地位和影响。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欧盟成员国政府间会议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300多个小时的会议,讨论了各种方案。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法国总统希拉克遍访各国首都。但是,上述努力收效甚微,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有关成员国分歧严重。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日前坦率地说,尼斯会议失败的“危险不小”。而在各种矛盾中,尤以德法矛盾最为突出。12月2日,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汉诺威的会晤不欢而散。施罗德对这次会晤的评价,是一句文字游戏似的总结:“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必须达成一致。”
  欧盟机构的改革,概括起来说有如下内容:一、部长理事会的股票权重新分配问题;二、欧盟委员会的组成以及相应的各国代表权问题;三、部分成员国加强合作、形成“先锋队”问题;四、扩大多数表决决策的议题范围,亦即限制成员国的否决权问题;五、召集进一步的政府间会议,界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各地区的职权问题。其中,分歧最大的是投票权重新分配和多数表决机制。正是这两个问题与各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和权力关系最为密切,实际上,这是冷战结束后欧盟的一次内部权力再分配。
  自欧洲共同体1957年成立以来,各成员国在部长理事会中的投票权并不完全平等,而是大致依国家大小和人口多少分配。在讨论决策机制的政府间会议上,一些成员国提出,如果仅凭现在的票数取多数进行决策,很可能会出现小国联合起来取得多数,而按欧盟总人口计算实际仅占少数的情况。因此,这些成员国建议实行“双重多数表决制”,即一项决策不仅要在部长理事会上占多数,也要按欧盟人口计算占到多数。德国统一后成为欧盟第一人口大国,有8200万人,这项提议当然对之有利,意味着它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提高,更意味着自欧共体建立以来,德法在决策中完全平等的状况将出现不利于法国的改变,因而法国激烈反对该提议。希拉克在遍访欧洲途中于马德里发表讲话说,法德完全平等的原则是戴高乐和阿登纳定下来的,是“欧洲和平与民主的根基”,不容改变。
  在扩大多数表决制的适用范围方面,德法矛盾同样尖锐。德国历来接纳移民和难民最多,因要求把这一范围排除在多数表决之外,即保留一国否决制;而法国则要求在对外贸易方面保留一国否决制。两国互以要求对方放弃各自主张作为让步条件。德国还提出,欧盟在制定统一的移民和难民政策公平分担有关负担后才能考虑放弃一国否决的要求。
  此外,对于德国的另一要求,即在尼斯会议上制订出至迟在2004年召集后续会议,讨论欧盟、各成员国以及各地区的职权划分问题,法国也表示拒绝。德国的意图在于,保留各国对其内政相当一部分的发言权。
  德法争执的结果如何,要看其他成员国同情哪一方。目前,法国在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一是受内政牵制。左右共治的希拉克和若斯潘都把目光盯着2002年的总统选举,实际无心当好轮值主席,同时,两人又都怕在欧盟问题上让步而被对方抓住把柄。二是轮值主席国本应充当调解人角色,法国却大张旗鼓地争本国利益,因而为其他成员国诟病。
  与此同时,德国却在静悄悄地争取支持。施罗德在希拉克之前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在关键问题上一再表示可以妥协,例如欧盟委员会的组成,施罗德表示赞同轮换原则,甚至可以放弃一两个委员的名额。德国《明镜》周刊说,德国实际上成了欧盟的“秘密主席国”。德国的努力争得了欧盟不少成员国对其在投票权问题上的支持。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丹麦都表态赞同德国立场。意大利总理阿马托在比利时布鲁日演讲时说,应该承认德国在人口上“新的分量”,普罗迪也公开表态说,“双重多数表决制”是“最好的模式”。
  德法合作曾是欧盟前进的火车头。而自科尔和密特朗分别去职后,双方更为冷静的、理性的关系取代了过去表面上的亲密无间,争论和矛盾浮出水面。舆论界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共同的敌人苏联不复存在之后,德法合作的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欧洲的政治地理也发生变化。欧洲的政治中心随着欧盟东扩正在从巴黎移向柏林。
  德法争执应该说属于正常现象,在矛盾错综复杂的今天,欧盟各成员国健康地、合理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但是,也必须看到,当今的欧盟缺少目光远大的“热情的欧洲人”。欧盟向何处去,值得欧洲各国政治家、尤其是德法两国政治家深入思考。
  (本报柏林12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朝举行第二次军事事务级会谈
本报汉城12月5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和朝鲜的军方代表今天在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了第二次军事事务级会谈,就在非军事区修复铁路和修建公路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交换意见并取得共识。
双方认为,军队和施工人员在非军事区南北管理区内有可能发生偶然性的冲突。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双方交换了各自提出的“非军事区共同规则”草案,供双方讨论。
双方还同意建立紧急联络体制,以应付偶然性的军事冲突和紧急状态。
在非军事区南北管理区的划定问题上,双方基本同意以铁路和公路的连接点和通过非军事区的铁路和公路的宽度为基准来划定。
双方同意在明年3月解冻时,同时在非军事区开始修复铁路和修建公路。
以韩国国防部军备控制处次长金□德准将为首席代表的韩国军方代表团和以朝鲜人民武装力量省副局长俞永哲大校为团长的朝鲜军方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谈。
12月5日,韩国和朝鲜的军方代表在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第二次军事事务级会谈,在非军事区修复铁路和修建公路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韩朝第一次军事事务级会谈是11月28日在板门店北方一侧的“统一阁”举行的。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斋月停火不容乐观
本报记者 赵章云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上月19日宣布,在穆斯林斋月期间,印度将在克什米尔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一个月。由于这一决定在克什米尔地区没有先例,它引起的反应和有可能产生的结果令人关注。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上一次停火的尝试是今年7月。当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武装派别希斯布尔圣战者组织主动宣布停火,并提出与印度和谈。但由于该组织坚持要把巴基斯坦包括在和谈之中而遭印度拒绝。自从巴格尔吉尔事件以来,印度一直反对巴基斯坦政府介入有关克什米尔前途的任何谈判。但是,克什米尔山谷无休止的武装冲突对谁都没有好处,国际上要求印巴两国谈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次斋月停火的建议是印度方面的主动行动,尽管遭到印度议会反对,但瓦杰帕伊总理态度坚决,称这一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巴基斯坦政府对这一建议最初的反应是既没有拒绝,也没有阻止。巴外交部11月20日发表的一项新闻公报称,伊斯兰堡认为停火建议“只是出于战术考虑”,“印方的这一举动是毫无意义的”,巴“将继续密切注视印控克什米尔事态的发展和印度宣布斋月停火的意图”。
开始执行停火的最初几天的局势看来不容乐观。就在印度实行停火的第一天(11月28日)起,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声并没有停止,多起冲突事件造成了包括数名军人在内的17人丧生。对话是双方的事情,印方的建议只有得到巴方的响应才有实际意义。12月2日,巴外交秘书哈克表示,部署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的巴基斯坦军队将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以使印度提出的在穆斯林斋月期间停火的建议得到实施,希望印度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得斯3日立即在印度南方的班加罗尔表示,印度对巴基斯坦作出的将在克什米尔地区保持克制的声明表示欢迎。他还说,如果巴方在这一地区表现出停火的诚意,印方将恢复双方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而进行的有实际意义的对话。
巴基斯坦对印度建议的响应已经让人对停火有可能导致和谈抱以某种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印控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圣战者组织被这一系列的举动所启示,重新考虑他们最初的要求,而印度方面又对巴基斯坦参加和谈采取现实的态度,斋月停火将有可能成为各方走向和谈的第一步。当然,克什米尔冲突就像喜马拉雅山的融雪一样令人难以捉摸,任何变数都有可能使已经出现的和平曙光瞬息消失。但长期的武装冲突不仅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无辜百姓的生命财产,而且已经严重地危及到印巴两国的根本利益。停止冲突,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方案必须找到,这是印巴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什米尔
  瓦杰帕伊说印愿意延长停火
巴称和平只有通过谈判获得
  本报新德里12月5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总理瓦杰帕伊4日在此间表示,如果巴基斯坦政府对停火作出积极反应,印度政府愿意继续延长目前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施的斋月停火。瓦杰帕伊表示,巴方应停止在该地区的“越境恐怖行为”,放弃暴力,对印度采取和平友好的政策。
瓦杰帕伊说,巴基斯坦方面对印方实施斋月停火作出的“实行最大限度克制”的反应是好的,但不具实质意义。瓦杰帕伊是在印度海军节的纪念仪式上作上述表态的。
本报伊斯兰堡12月5日电记者丁子报道:在印度方面表示可能延长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停火时限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萨塔尔表示,巴方将采取合作的态度保持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稳定的局势,并称,只有通过有关各方的谈判和对话,克什米尔问题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而这一地区才能获得持久的和平。
萨塔尔称,巴基斯坦日前提出的在克什米尔地区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没有时间的限制,他同时表示欢迎印度方面可能延长其停火时限的做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特迪瓦宣布紧急状态
本报阿克拉12月4日电 记者廖先旺报道:科特迪瓦总统巴博今晚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宣布,由于阿比让发生新的暴力事件,从今晚起到12日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和宵禁。
巴博说,宵禁从当地时间晚上9时开始到次日凌晨6时结束。他要求警察和宪兵部队采取各种手段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肇事者,并准许他们在必要时进行合法自卫。他还呼吁科军队支持维护社会秩序的行动。
巴博重申,12月10日的立法选举将如期举行,科特迪瓦正在建设一个法治的国家,科特迪瓦需要一个议会。他拒绝共和人士联盟要求改变科最高法院关于取消该联盟主席、前总理瓦塔拉参加立法选举资格的要求。他说他决不会做干预司法的事情。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总理会见我教育代表团
据新华社科伦坡12月4日电 (记者章亚东)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纳亚克4日在这里会见来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时说,斯中两国在教育、贸易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他说,斯中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毛泽东、周恩来和班达拉奈克夫人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今天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值得相互学习,他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会见时回顾了斯中两国教育交流的历史并称赞斯政府在免费义务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她在访问期间还与斯信息技术部长古纳瓦德纳和教育部长普雷马贾扬特等高级官员就两国在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藤森被控违宪
传票即将发出
据新华社利马12月4日电(记者刘国强、孙涛)据此间新闻媒体4日报道,秘鲁前总统藤森目前受到了两项有关违反宪法的指控,秘鲁国会的蒙特西诺斯案件调查委员会将于本月7日传讯藤森。
对藤森的第一项指控是:藤森利用国会公布的“允许总统为履行职责可以不在本土”的司法决议,滞留在日本不归。尽管藤森提出了辞职,但这一行为触犯了有关法律,并有预谋地愚弄了国家和人民,违反了秘鲁宪法的有关条文。另一项指控是:藤森曾于今年3月6日签署了一项最高法令,授权陆军将一架MI—26直升机出租给联合国,用于东帝汶维和事务。联合国为此所支付的租金为1049.1万美元,但其中809万美元却被存入了一家秘鲁私有公司在瑞士的银行账户。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敦促以结束占领
阿亚隆认为以政策错误导致以巴冲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5日电 (记者楼坚)巴勒斯坦高级谈判代表埃雷卡特5日敦促以色列尽快结束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并说这是结束目前以巴流血冲突和恢复以巴和谈的唯一途径。埃雷卡特当日在东耶路撒冷对新闻界说,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之后一直占领着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大片土地,这是导致过去两个多月以巴冲突的根本原因。
他还说,巴勒斯坦“无意介入”以色列将要提前举行的大选,因为不管是现任的左翼总理巴拉克,还是前任的强硬派总理内塔尼亚胡,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4日电 (记者楼坚)以色列前国家安全总局局长阿亚隆4日表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政策错误是导致两个月来以巴流血冲突的重要原因。阿亚隆当天在以财政部的一次会议上说,以色列不愿履行与巴勒斯坦达成的过渡阶段协议,但却在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武装反抗下被迫于今年5月从黎南部撤军,这是以巴冲突爆发的重要原因。阿亚隆指出,这两个事件的对比使巴勒斯坦人认为“和谈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使用暴力,以色列才会让步”。阿亚隆还说,以色列对巴政策存在着“种族隔离”的成分,这是严重违反犹太教义和社会民主原则的。他敦促以色列政府尽快改变这些政策,否则以巴和平进程必将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
本报开罗12月5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以色列工党与利库德集团之间关于在提前大选之前合组紧急政府的谈判仍在秘密进行。有消息说,尽管利库德领导人沙龙表示否认,但接近巴拉克总理的工党人士披露,巴拉克与沙龙已于3日恢复秘密谈判,旨在进一步确定合组过渡性质的紧急政府的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