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绿满特区千峰翠
  ——珠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述评
  本报记者 赵京安
  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有如一座座白色雕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韵律般的公路网,将城市联结成“长藤结瓜”的组团式结构;人流和车流被山体和绿化带遮蔽和分散,城市空间被拓展和延伸……
  这就是珠海,一个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现代城市,让人感受到田园般的静谧、舒适。以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为标志,珠海拥有的蓝天碧海、绿色家园已成为她最富魅力的城市品牌。
  战略选择: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作为一个年轻的经济特区,珠海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后发”优势,科学规划城市,摒弃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政策优化、体制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特区创建之初,珠海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发展工业绝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条件。20年来,珠海在城市建设上始终坚持做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和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人口增长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素质提高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与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记者观察到,在具体实施操作中,珠海严格按照“八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预征土地;统一划分功能区;统一标高竖向;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出红线;统一审查设施方案;统一绿化标准,高起点营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与此同时,各区域因地制宜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组团,并按照不同的地理结构和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的经济功能、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坚决限制可能导致生态污染的项目,在城区预留大片绿地和发展空间。实践证明,规划先行既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预备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也避免了先市区、后乡村可能带来的人口密集、建筑拥挤、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城市病”。
  20年来,珠海的经济以年均增长24%的速度发展,为了更好地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改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珠海近年来积极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生产在园区,生活在城镇”的规划建设决策,将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员工生活区依托临近城镇按规划集中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使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走上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环境立市:“金色财富”“绿色财富”都要
  珠海始终坚持“环境立市”,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政策,运用到产业政策的选择、产业结构的布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创造性地编排发展空间,形成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格局。他们在全国首创“统一规划、征用、管理、开发、出让”的土地管理模式,成功地对土地实施资本运营,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强大支撑。珠海建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并拥有较为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基本架构,使城市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大大增强。
  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需要有健全的法制保障。珠海市充分运用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1992年以来,珠海制订了《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珠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的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珠海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执著追求绿色繁荣。特区创办之初,珠海掀起了第一轮开发热潮,一时间的粗放开发,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在珠海市政府直接干预下,先后有67项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被否决,32项因选址不当而重新改址,40多家采石场被关闭,城区所有大烟囱被拆除,政府为此耗资数十亿元。目前,珠海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05.9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9.8%,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珠海人长期不懈地追求“金色财富”和“绿色财富”的共同拥有,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财富的同时,幸福地拥有绿色家园。1999年,珠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00元,农民渔民人均收入达到4004元。
  以人为本: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欠帐的可持续发展,珠海在城市建设上突出了“人民共享”的特色。
  当年,数十家房地产商对香炉湾蜿蜒美丽的海岸线不惜出资10亿元重金,而市委、市政府不为所动,投资数亿元,建造了风光旖旎的“情侣路”。如今,珠海在山坡25米等高线以上,海边60米、河边40米范围内没有建筑物,城市规划建设摒弃“水泥森林”模式,山景、海景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生活气息的园林、雕塑和公园,为城市营造了格调高雅的氛围,人民成为最大的受惠者。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珠海的发展战略深植于“科教兴市”,1992年珠海在全国首开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先河;1999年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海市科学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使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和规范。至1999年底,珠海市共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20项,已建立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1家,登记科技成果629项。全市各类科技人员5.2万人,是建立特区前的74倍。珠海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赢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生态环境优势,并正在转化为经济综合优势。随着珠海“大学园区”和“科技创新海岸”的兴建,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相继在珠海办学和设立科研机构,以及南方软件园、中国工商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的跟进落户,使珠海有望发展成为一座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化的“科教产业城市”,一座美丽的“旅游康居城市”。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著名人士携手唱和 文化纽带凝聚人心
  海峡两岸同吟“华夏龙情”
  本报讯 “龙的心愿龙的情怀,龙的传人永不分开,龙的豪迈龙的气概,龙的传人共创未来。”12月2日,伴随一曲高亢的《让中华巨龙飞起来》,揭开了“华夏龙情”大型巡回演出在天津首演的序幕,生动地传递着华夏儿女盼望团圆的强烈情感。这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许嘉璐和全国政协常委楚庄参与创作,由享有盛誉的台湾音乐人刘家昌先生谱曲的歌曲,奏响了近年来蓬勃开展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主题曲。海峡两岸著名人士共同创作的激昂乐曲,在海内外华人中不胫而走、广为传颂,引起广泛关注。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是为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对台关系的八项主张,根据钱其琛副总理的直接倡导和支持,由我国8个民主党派和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等组成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实施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旨在广泛梳理、深刻开掘、认真弘扬华夏文化的“纽带”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吴阶平、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罗豪才、张克辉等,担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副总理曾亲自撰写和发表重要文章《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强调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团结合力”是龙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期望“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开展弘扬龙文化精神内涵的学术活动和艺术活动。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中国演出家协会共同推出“华夏龙情”大型巡回演出,并于12月2日在天津举行首场演出,用艺术形式再现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华夏龙情”演出系统咏唱歌颂了华夏儿女血缘情、故土情、民族情、爱国情的歌曲,还将邀请国内外各民族与海外华人演员同台演出。
  “华夏龙情”大型巡回演出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等分别为本次演出题词或发来贺信。身为著名经济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成思危副委员长,多年来对文化也有深入研究。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多源头、多民族的文化,更是具有统一价值的统一性文化,“龙的形象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外在表现和独特标志”。许嘉璐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常委兼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楚庄作为著名的文化研究专家,近年来对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底蕴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由他们牵头主持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作组的工作,参与创作并审定修改“华夏龙情”巡回演出主题歌曲《让中华巨龙飞起来》的歌词,为此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
  据“华夏龙情”组委会介绍,这次巡回演出将不断吸纳歌咏中华民族真挚情感的歌曲入围,欢迎海内外华人演员和国外演员参与演出,欢迎海内外有关机构和社团加盟主办或承办大型巡回演出的行列。(钟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一控双达标

  省长一线督治污
  潘骞
  近日,安徽省省长许仲林轻车简从,来到巢湖水泥厂。当水泥厂负责人要介绍生产情况时,许仲林打断他的话头:“我这次是专门来看污染治理的,咱们直接去现场吧。”
  巢湖水泥厂是一家上市企业,已经实现了达标排放。在现场察看、了解了粉尘治理情况后,许仲林对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又谆谆告诫说,不能认为达标排放就万事大吉,因为达标排放不等于不排放污染物。要抱着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态度,高标准做好环保工作,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建成花园式工厂,重塑水泥企业形象。
  截至10月底,安徽省6275家企业中实现达标排放的为5957家,达标率为95%。省长许仲林对“一控双达标”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此前曾多次听汇报、作指示。在最后冲刺阶段,他又抽出时间,专程赶赴巢湖地区第一线“督战”。
  看罢水泥厂,许仲林又来到巢湖市的污水排放大户———皖维股份有限公司,查看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他叮嘱公司负责人,要加强运行管理,巩固达标成果,严防污染反弹。
  “现在距国务院确定的‘一控双达标’最后期限只剩一个月了,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许仲林对随行的有关厅局领导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有效地进行协调,对达标率低的地区要集中力量进行督察指导,严格执法,确保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预防艾滋病 教育是关键
  本报讯 第二届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研讨会日前在海口市召开。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目前医学还不能根治艾滋病的情况下,加强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疫苗”。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目前还属于艾滋病低水平流行区。截至2000年9月30日,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20711例,其中741例艾滋病人,死亡397例。1999年报告病人数比1998年增长了41.5%。专家估计,1999年全国艾滋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出50万人。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人群特征是男性为主,青壮年为主。专家预测,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到2010年,我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会达到1000万人,中国会成为艾滋病感染大国。把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是我国《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目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张家喜教授认为,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的广度要扩展,特别是对农村的宣传,一定要深入下去,要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艾滋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可以预防,关键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青少年好奇心重,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差,是重点易感人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佑安医院教授徐莲芝指出,人们往往把艾滋病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产生了许多偏见。其实,艾滋病也是一种疾病,对任何人来说,感染上艾滋病毒都是一种不幸,我们没有理由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与他们并肩战斗,共同抵御艾滋病。(赵安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托举生命之舟
  ——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徐殿国
  1998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成功地填补了我国小儿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空白。这是一个开创性突破,它标志着我国在儿童大器官移植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近几年来,大坪医院不断更新观念,靠质量特色取胜,走内涵建设之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诸多领域取得了零的突破。以大器官移植为“龙头”促进多学科快速发展战略,使医院全面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先后成功地开展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骨髓等大器官移植手术,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8年8月,重庆市长寿县一名3岁儿童,误服烧碱导致食管腐蚀伤,孩子的父亲将儿子送到大坪医院胸心外科。尽管该科治疗食管癌和开展食管腐蚀伤治疗手术较早,但还从未收治过年龄如此小的患者。在手术难度高和治愈的把握性不大的情况下,全军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该科主任、我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蒋耀光教授,率领全科人员勇攀医疗科技高峰,大胆采用结肠代食管方法,成功地为患儿实施了手术。1个月后患者奇迹般的痊愈出院了。自此以后,该科共收治了13名2—7岁食管腐蚀伤患者,治愈率达到100%。
  胸心外科是西南地区该领域唯一的博士点,他们瞄准学科前沿,围绕胸部创伤、食管疾病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三个方向展开研究,创造了肺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和食管胃肠吻合术等一整套完整、先进的胸心外科手术新技术。最早在国内设计研制了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改良食管置管及研究了食管加压置管,预防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研制了贲门成形加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方法;设计颈胸骨劈开切口治疗上胸段食管癌,使切除率由60%提高到90%。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三大”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大坪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在原神经内科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科、高压氧科、康复理疗科建成了脑血管病医院,由全军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陈曼娥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有正、副教授12人,博士生4人。建有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脑血管病研究室、脑电图室、经颅彩色多普勒室、诱发电位肌电图室等临床实验室。
  周英杰院长说:“为抢占世界医学和军事医学制高点,我们的目标是:确定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建成军内、国内的一流教学医院和一流军事医学研究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短评

  把“重视”落实到行动上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群众中流传的这句话,是对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忽视环保工作的批评。安徽省省长亲临第一线督察“一控双达标”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值得称道。
  “一控双达标”工作是我国“九五”环保任务的重中之重,许多地方和企业面临资金、技术等诸多难题。事实证明,治理污染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领导重视起来就不难。一把手亲临一线督察,不仅会加快具体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让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鼓舞了环保工作者的士气,有利于整个环保工作的开展。愿更多的“一把手”把“重视”落实到行动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日合作保护塔里木河胡杨林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由日本政府资助、中国林科院科信所承担的日本在华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示范”,今天在中国林科院举行签字仪式。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与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等共同出席项目签字仪式并分别讲话。
  据悉,日本在华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目前已实施了300多个,取得了较好效果。此次签订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示范”项目,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通过营造示范性的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以及农用林业模式,以达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胡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从而唤起中国和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十大科普好书评选揭晓
  本报北京12月2日讯 记者杨雪梅报道:一项旨在激励和推进科普图书出版的民间评选活动——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今天揭晓,由科普作家、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与媒体记者共同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当场投票,选出了本年度“十大科普好书”,《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避孕药片——一个改变世界的传奇》、《从北极到夏威夷》、《方舟在线》、《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千秋功罪话水坝》、《生物技术世纪》、《物理世界奇遇记》榜上有名。
  此次活动由《中华读书报》与中国优秀科普期刊《Newton——科学世界》发起主办,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史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华读书网协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二月三日,云南省玉溪市开始对抚仙湖进行集中整治。整治内容包括关闭沿湖六十八家个体餐馆、关闭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十家旅游宾馆饭店、搬迁三百八十六户沿湖农户、退田还湖三百多亩。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水面面积二百一十二平方公里,最深处达一百五十一米,烟波浩淼,风景秀丽,被誉为“滇中明珠”。
  新华社记者 谭熙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