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年沧桑 三次巨变
  ——胜利迈向新世纪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林治波
开栏的话
百年中国,沧桑巨变。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前赴后继,艰难跋涉,英勇奋斗,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可歌可颂的篇章。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述评“胜利迈向新世纪”,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新的世纪,在新的伟大进军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世纪的曙光即将来临。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回眸世纪巨变,不禁感慨万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开创改革开放的伟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由封建专制而建立民主共和,由任人宰割而实现民族独立,由贫穷落后而步入小康社会,这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三次巨变,三次跨越。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然而,历史的时钟走到18世纪,中华民族逐渐落伍了。1840年,西方列强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兴盛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为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但是,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打击之下,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
正当中华民族已濒临灭亡的时候,1911年爆发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伟大斗争的第一个悲壮篇章,是一场不同于农民起义的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正是这场巨大的革命风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向记者叙述这段历史时说:“辛亥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在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拓了道路,它取得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所不可比拟的。”
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边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是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境遇。转瞬之间,军阀窃去国柄,豪强割据一方,神州大地依然是漫漫长夜。但是,真正的革命者和爱国者不屈不挠,承继着先驱者的事业,在布满荆棘的崎岖道路上艰苦卓绝地探索和奋斗。
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7年,发生了五四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讨伐。民主、科学精神的启蒙促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孕育了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伟大事件犹如在沉沉黑夜中燃起一颗辉映大地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打出一个新中国。毛泽东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也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0世纪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巨变。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鸦片战争以来国运衰微,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中国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得以洗雪百年屈辱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日老战士、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白介夫接受采访时说:“谈到民族独立,就不能不提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由于这个胜利,中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成为世界五强之一,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因此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民族英雄。”
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说:“我是1917年随父亲侨居中国的,193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1944年我去了延安,认定未来的中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出于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后我加入了中国籍,60年代又加入了共产党。我曾经在美国干过6年,但没有加入美国籍,因为中国这里有进步的思想和进步的事业,世界进步的很大希望寄托在中国的身上,中国是我的家。”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个任务的基本完成;在这之后,主要是致力于第二个历史任务。而中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我们的任务是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后者是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工作。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端。以新中国的诞生为起点,一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长征又开始了。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极大地改变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但推进现代化、实现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始终在中国人民心中激荡。
  我们走进新时代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伟大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第三次巨变。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龚育之教授对记者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后来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文革’,把‘左’的错误推到了极端。‘文革’结束后,我们不能不认真进行反思。1958年之后将近20年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飞速发展,而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相当穷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小平同志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因为不改革开放,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解放。改革开放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向全面改革;三是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同期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总额为3607亿美元,由1978年的世界第二十七位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外汇储备154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1978年至1999年吸收外资总额达4342亿美元,也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5元增加到1999年的585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人民币提高到1999年的2210元。199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622亿元,是1978年211亿元的282倍多。
  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又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力。中国人民在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中放下了历史的包袱,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乐观进取、坦率务实。作家宗璞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知识分子一度处在被改造的地位,现在头上去掉了紧箍,这是一个解放,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现在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实现自己愿望。当然我们要自觉地融入社会,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
  20多年的奋斗和探索,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忠实坚定地实践和丰富着这一理论,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艰苦创业,阔步前进。
  回首百年,瞻望前程,我们更加深情地缅怀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革命领袖,缅怀千千万万为振兴中华而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英雄儿女,是他们救祖国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的进步,铸造了中国的辉煌,开拓了中国的未来。他们的伟大思想、崇高品格和不朽业绩,鼓舞着我们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与首都观众一起欣赏大型中国芭蕾展演
演出前,江泽民亲切会见了主要演职员,勉励他们吸取世界芭蕾艺术的精华,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繁荣中国芭蕾艺术。李岚清等一同观看并参加会见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武卫政报道:今晚的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掌声阵阵。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晚上在这里与数千名首都观众一起欣赏了大型中国芭蕾展演。演出前,江泽民亲切会见了参加演出的主要演职员,勉励他们吸取世界芭蕾艺术的精华,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繁荣中国芭蕾艺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丁关根、贾庆林、曾庆红、吴仪等领导同志一同欣赏演出并参加了会见。
这台大型晚会由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天津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联合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剧目精品荟萃,是我国芭蕾艺术的一次高水平展示。今晚的演出长达3小时,我国芭蕾艺术家为观众表演了《红色娘子军》、《一千零一夜》、《二泉映月》、《黄河》、《时代的舞者》等著名芭蕾剧目的片断或选场,其中既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也有外国芭蕾经典作品。晚会上,在国际重大芭蕾赛事中获得金奖的演员们还表演了《堂·吉诃德》双人舞、《古典大双人舞》、《吉赛尔》双人舞等。在演出最后,五大芭蕾舞团的近60位演员共同演出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他们分别扮演32只白天鹅、4组小天鹅、5对白天鹅与王子,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中国芭蕾事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几十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国芭蕾事业的发展,鼓舞着芭蕾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了中国芭蕾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芭蕾艺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使中国芭蕾艺术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王刚、曾培炎、刘华秋、孙家正、廖晖等也一同观看了演出。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和国家机关重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
一百多个部门制定《实施办法》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 截至12月20日,中央和国家机关106个部门(单位)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制定了本部门(单位)、本系统《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实施办法》。这是中央部门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部门(单位)制定的《实施办法》,从改革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针对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因素,紧密结合实际,抓住要害问题,确定了当前和今后几年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重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针对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计生委、国家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和国家工商局等部门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权力的行使作为强化权力制约的重点,提出要取消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对能够用市场机制运作替代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用招标拍卖等市场手段来处理;对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权要进行分解,规范审批程序,严格进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经贸部等部门对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强化群众监督和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制定了措施。
为加强资金监管,各部门都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财政部提出要改革财政体制,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所有收支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中央金融工委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要进行监管改革,规范监管操作,实行有限授权,逐步引入核准制、注册制和备案制。水利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等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的划拨原则、标准、程序和监督办法,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就规范从政行为,中央纪委、中直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监察部和审计署等部门按照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就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实现廉政建设法制化提出了具体办法。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部门就坚持民主、公开和竞争的原则,对推行定期轮岗、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民主测评等制度进行了部署。中央组织部提出要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口,继续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公开程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人事部则就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制定降职、辞职和辞退的配套措施,起草公务员法等项工作制定了方案。公安部提出要建立全国公安机关统一考录人民警察制度,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和民警低分培训、末位调整辞退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海关总署通过分析本系统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着手建立海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形成灵敏高效的预防和纠错系统。
  中央企业工委、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许多单位针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就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基本的业务规范提出了措施,以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既能解决质量效益问题,又能加强廉政建设。
  目前,各部门(单位)制定的《实施办法》已经以党组(党委)文件的形式下发本部门、本系统执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五论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本报评论员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也是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更具有紧迫性。道理很简单,作为赶超者,你必须具备更快的发展速度。发展是主题,是我们实现21世纪民族振兴这一宏伟目标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一刻也不能放松。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因此,实现民族振兴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解决眼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建设、发展事关长远,吃饭、生存事关稳定。不解决吃饭问题、生存问题,就谈不上建设和发展。同样,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从政治的高度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把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从根本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多渠道扩大就业是重要途径。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努力扩大就业门路。同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多种形式就业。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解决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的重要环节。只有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得起“风吹雨打”。因此明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对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直接的帮扶依然重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追求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过上好日子。因此,扶贫工作仍然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加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多方面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能否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一条重要标准。现在各方面建设任务很重,但搞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地方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上项目应该着眼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绝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顾条件,盲目攀比,搞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

 廉政、勤政,还要优政
本报评论员
从新世纪开始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不仅要廉政、勤政,还要做到优政,以良好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廉政,就是为政清廉,严以律己,不当“贪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我们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但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置党纪政纪于不顾,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甚至行贿受贿,腐化堕落,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做出表率,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
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不当“懒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地工作。事业是干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勤奋工作。
优政,就是讲求实效,勇于创新,不当“庸官”。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的干部,自身很正,工作也很投入、很辛苦,但成效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是学习不够、水平不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工作思路不清,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新情况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政的目标。
  做到优政,要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上级的指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措施和办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做到优政,要努力实现科学决策。决策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领导班子最基本的职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对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其他工作失误相比,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实现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按客观规律办事;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领导班子集体充分讨论。
  做到优政,要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善于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环节,突出重点,抓好典型,推动工作。
  做到优政,要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反腐败斗争。既要“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为官一任,正风一方”,把廉政建设搞好;既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又要敢抓敢管,勇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廉政、勤政和优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廉政、勤政,还要努力做到优政;要优政,必须首先做到廉政、勤政。这三者统一于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只有做到廉政、勤政、优政,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者。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陈德良将于12月25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陈德良主席1937年5月5日出生在越南广义省。1959年加入越南共产党。1969年从河内地质矿产大学毕业后,成为工程师。1976年至1977年在阮爱国党校高级班学习。1981年在原苏联国民经济科学院从事经济管理研究。1979年至1987年历任地质总局局长、国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等职。1987年至1997年任政府副总理、越南常驻经互会代表。在越共六大、七大、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6年6月在八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1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7年9月在越南第十届国会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陈德良主席1995年曾随越共总书记杜梅访华。(新华社电)
陈德良主席(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
朱镕基总理和森喜朗首相分别发贺词贺电
本报讯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12月24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日本首相森喜朗分别发贺词和贺电。中方首席委员杨振亚和日方首席委员冈部达味代表各自委员会作基调发言。
朱总理在贺词中表示,世纪之交,中日关系既迎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新的课题。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希望双方委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为充实和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提出积极有益的建议。森首相在贺电中表示,今年10月朱镕基总理访日时,双方再次确认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及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意义,期待双方委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如何发展21世纪的中日关系进行坦诚的对话。
杨振亚首席委员在基调发言中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双方都应始终不渝地坚持友好与合作的大方向,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中日双方在世纪之交达成的重要共识,应切实落实在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杨振亚强调,双方应通过各种层次的对话与沟通,加深理解,增进信任,特别是加强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同时,双方还应拓展新思路,寻求新途径,开创两国互利合作的新局面,既要继续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也应通过中日合作,推动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冈部达味首席委员在基调报告中说,加强两国间多层次、多渠道的友好交流,对增进两国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的友好感情,发展21世纪的日中关系至关重要。他建议双方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推进两国新闻媒体间的沟通与对话,他还呼吁两国进一步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双方委员就发展21世纪的中日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攀高峰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温宿县的托木尔峰脚下,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石油地质勘探队员正在探测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落实资源。春节前,他们还将攀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完成11条地质测线。 新华社记者 沈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