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专版)
专栏:

  多姿多彩新唐山
  ——唐山形象建设纪实
  赵新华 李焱
  隆冬的唐山,绿意未褪,沙尘不扬。以“一港(京唐港)四路(唐港、京沈、唐津、西外环高速公路)一场(唐山机场)”和信息港为重点的交通、信息通讯网络,正在抓紧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广厦、阔路、白夜,“六景”同现的形象建设,悄悄改变着人们对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印象。
  作为凝聚民心、提高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的城市形象建设,唐山常抓不懈,并且卓有成效。
  突出并培育地域特色
  将形象建设放在唐山震后20多年建设发展轨迹中,不难发现,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必然选择。
  震后两个10年,唐山完成城市复建,并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实力跨入全国50强。按照江总书记“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的要求,从1997年起唐山形象建设拉开序幕。次年,作为“形象建设效果年”,西部供热、东郊污水处理、南部塌陷区绿化、市区8条主干道改造等工程启动;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五化”并举,当年投资6.8亿元。河北省在唐山召开了形象建设现场会。
  唐山变美了!唐山人并未满足。他们尝试从市场的角度,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盘活土地和基础设施,吸引社会民间投资。他们对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拍卖冠名权、道路清扫权及绿地养护权,赋予形象建设以新意。1999年至今,青龙河治理,南部塌陷区三期工程,文化路二期工程,大城山公园建设等相继完工,立交桥、西外环路及信息港、师范学院教学楼等市区标志性建筑基本竣工。并连续举办了三届陶瓷博览会。形象建设成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环境留人。统计表明,这几年,外商投资和外省市人才进入唐山的比例位居河北省前列,还建立了中科院人才智力服务工作站,唐陶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站和创业园区。同时,京津唐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唐山已成为京津两市的科研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这种做法我们欢迎”
  1998年春,唐山市区还遗留着2.3万间非法建筑。这些震后的简易煤棚和临街门店的私搭乱建,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市民意见很大。敢不敢拿此开刀,考验着唐山的决策者。
  “拆!”一声令下,全市响应。仅3个月时间,这些存在了十几年的非法建筑就消失殆尽。随后,治理范围向“两小(小街小巷)一部(城乡结合部)一市(市场)”延伸。十几名街道、企业干部因行动不力被媒体点名,受到处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说:“这种做法我们欢迎。”
  作为能源开发型城市,环境问题是群众投诉的重点。唐山形象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完成了对钢铁、电力、水泥、陶瓷四大骨干企业污染的治理。9000多台燃煤设施改造达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上升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污水处理率可望由42%上升至100%。集中供热率、燃气气化率两项指标均居河北省第一。每年因此减少烟尘排放量2.3万吨。
  一位唐山市领导说:“形象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城市品位,也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以煤矿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城市,唐山周围形成20多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区。被市民称为“南大洼”的南部塌陷区距市区主干道仅2公里,垃圾成堆,蚊蝇滋生。从1997年始,唐山掀起大规模塌陷区绿化改造活动,先后完成绿化面积134公顷,使这里成为集森林风貌与水乡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公园。市民亲切地叫它“南湖公园”。
  如今,唐山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36.54%,人均公共绿地6.51平方米。
  传承文化的工程
  唐山人爱向客人自豪地介绍家乡: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五个第一”:第一座煤矿,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陶瓷卫生洁具。
  唐山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岩石———迁西的紫苏斜长麻粒岩;有我国现存规模宏大完整的帝王后妃墓葬群———清东陵;有党的先驱李大钊故居;有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纪念馆……
  唐山形象建设注重挖掘历史和现代的文化积淀,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内涵。除充实抗震纪念馆资料,改扩建抗震纪念碑广场,新建博物馆、科技馆,建成科普文化一条街外,该市还充分利用唐山工业资源,筹划华夏近代工业文明观光游,使游人领略陶瓷文化、铁路机车发展史和百年开滦史。迁西板栗节、遵化皇家踏青节、乐亭桃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唐山又推出形象建设重头戏:举办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评剧发祥地唐山声名远播。
  在唐山人看来,形象宣传与形象塑造同样重要。他们利用网络宣传唐山,利用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宣传唐山,利用涉外单位宣传唐山,利用国内外会议活动宣传唐山,将形象这一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形象建设传承着文化,扩大着影响,唐山正在以崭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压题照片:唐山新貌 曲玉良摄(附图片)


第11版(专版)
专栏:

  唐山“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再攀新高
  本报讯 “九五”期间,唐山市全面实施“外向带动”和“科教兴市”两大主体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跨越。
  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此期间,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2000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5.2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95年增长96.4%,“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4.5%。
  对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预计2000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74.41亿元,比1995年增长60.6%,“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9%。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九五”期间,全市上下努力克服需求回落、市场弱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逐步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造步伐,坚持放活小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中坚作用日益突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在资金投向上,注重基础设施,注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利税项目的投入,特别是注重了资金向第一、第三产业倾斜。唐山市由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大力推进,顺利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经济和贸易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计到2000年底,全市累计直接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利用外资11.4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3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九五”期间,在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唐山市在河北省率先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新华 李焱)


第11版(专版)
专栏:

  唐山国企基本完成三年两大目标
  忠全 华焱
  三年前,党中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年来,唐山市紧紧围绕两大目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效益得到快速提升,基本完成三年两大目标。
  着眼于机制转换,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到今年10月底,我市已有8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占国有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经过公司制改造,完善了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确定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股东收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有了明显改进。
  狠抓两个大户,强化扭亏增盈。一是对亏损大户实行了主管领导分包。二是坚持将减亏、扭亏视同实现利润。三是对重点亏损大户实行月调度,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四是对扭亏目标完成较好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唐山市连续八年超额完成扭亏脱困目标。与此同时,唐山市还重点抓了盈利大户的增盈。自1998年以来,累计为这些企业落实流动资金45亿元,解决了优势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抓大放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实施破产。自1994年以来,唐山市累计有61户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了破产,核销呆坏账12.1亿元。二是以放开搞活为重点,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改革力度。三是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
  狠抓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结构。唐山市将1999年、2000年作为结构调整年,按照“传统产业调高、基础工业调强、产品结构调优、高新技术产业调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新、所有制结构调适、工业总体布局结构调佳、县域工业调特”的总体思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部署,在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强化了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自1999年至今,我市累计技改投入达85亿元,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54项,投产项目473项,新增产值98.89亿元,新增企业效益7.9亿元。目前,我市的技术创新产值率已超过11%。
  强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唐山市在开展“管理质量效益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二是继续开展节能降耗上水平活动,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三是强力推进物资采购招标、质价评估制度。四是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政策帮扶,解困增效。一是为确保优势企业更优,唐山市为5户企业申请实施了债转股。二是对高耗电亏困企业实行了减免部分电力费用的优惠政策。三年来累计为亏困企业减免电力费用4100多万元。三是为困难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四是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共为亏困企业贷款贴息1060万元。


第11版(专版)
专栏:

唐山市“九五”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九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由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使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压力增大,因此,加大投入就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出口受阻,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唐山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决策,高度重视投资拉动作用,每年都下大力气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寄予厚望,不断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每年都筛选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影响力较大的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集中精力,加强管理,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全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五年来的项目建设,共投入160多亿元资金,使5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其中,工业能源方面的项目有:开滦东欢坨煤矿、冀东油田增加产能、唐钢集团60万吨棒材连轧机改造、唐钢集团1号高炉易地大修、唐钢集团一炼钢厂易地大修、冀东水泥厂第二条生产线、唐山化纤厂两万吨粘胶短纤维、唐山市重型机床厂、唐山市焦化厂改造、西郊热电厂一期、滦南县热电厂、迁安市热电厂、唐山发电总厂汽轮机改造、第二瓷厂日用瓷生产线、第六瓷厂卫生瓷生产线、遵化化肥厂“四六”工程、丰润化肥厂硝铵工程、唐山碱厂低盐重碱改造等;交通通信项目有:唐津高速公路(唐山段)、京秦高速公路(唐山段)、唐港高速公路、唐山市电信网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东郊污水处理厂、北郊污水处理厂、市中心区西部供热工程、煤气扩供工程、北出口立交桥、城市路网建设等;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有:玉田、滦南、丰润、丰南、京唐港等国家粮食储备库、沿海各县海堤建设、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城市形象建设高层建筑凤凰大厦、唐山信息港等;市场建设项目有:北方陶瓷城、乐亭果菜批发市场等。此外,各县(市)区也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如遵化市二级水电站、玉田县晶源电子集团电子产品、迁西县晶品系列链条、新区溶剂厂纤维酶等。除了以上完工项目之外,目前还有西外环高速公路、东出口立交桥、姜家营50万千伏变电站、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明年完工。
唐山市“九五”期间建成的重点项目,已经或即将达到原设计能力。其中,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74万吨,原油28万吨,炼铁240万吨,炼钢191万吨,变电设备57万千伏安,火力发电9万千瓦,程控交换机43万门,新建公路8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公里等。“九五”重点项目的建设,对我市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后劲起到重大作用。
“九五”期间,通过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抓固定资产投入,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及其它各项工作,使唐山市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到“九五”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3%。全市预计新增固定资产86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可达到84.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到“九五”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157元提高到6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54元提高到34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8.5%。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郭作祥 唐延新)
唐山陶瓷(摄影:郑勇)
京唐港(摄影:李智)(附图片)


第11版(专版)
专栏:

唐山节能建筑达百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唐山市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粉煤灰及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每年达125万吨,新型墙材产量折标准砖9亿多块,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的38%,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节能建筑100万平方米。
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唐山市建委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等12项有关规定,起到了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在设计审查方法和步骤、节能工程的竣工验收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增强了节能管理规定在全市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培养建筑节能专业人才,从1997年至今共举办了4期建筑节能培训班,培训人员500多名。并先后组织实施了唐山市建筑节能墙体改革示范工程,成功应用了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双玻塑料窗、铝塑复合管等新产品,如玉田县玉花园节能住宅小区、新区新开公寓剪刀墙结构高层节能住宅、玉田县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节能住宅等建筑节能试点项目;市区的祥荣里、祥富里、双新里、龙泉西里等小区也都建设了节能住宅,节能效果显著。特别是今年以来,加大了建筑节能科研工作力度,先后承担了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完成了省建设厅科研项目《唐山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清华阳光牌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项目,并分别通过省级鉴定和验收;组织开发的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也通过省建设厅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华岩建)


第11版(专版)
专栏:地方形象展示

拂面春风遍凤城
——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唐山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抗震纪念碑广场。这几年,广场变得美不胜收。广场训鸽员张彦说,人也在变!抓鸽子、践踏草坪的人越来越少了。广场鸽和我一起见证了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月评十佳”、“五星级家庭”——让群众唱主角
十年前,唐山开始月评“学雷锋十佳”。由各系统、各县区推举上报,最后由市文明办每月评出十人,通过媒体公布。十佳中有助人为乐的普通市民,有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学生,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劳模,有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优秀干部……十佳由群众评,全是身边人、身边事,群众反映真实可信。学十佳蔚然成风,十年来涌现学雷锋事迹百万余件。
由个人到家庭,唐山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大型社会公德宣传牌,增加公益广告灯箱。媒体开办“遵守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专栏。一九九三年至今,全市开办了四百多所文明市民学校。上至市领导,下到普通市民,都经过培训考试。“五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
我们是青年志愿者
发端于唐山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如今已名声在外。在帮残助孤、助学助教、帮困解难等服务之外,用爱心托起夕阳。自一九九四年开始实施的“敬老工程”,有二万名志愿者投身其中。青年志愿者有的通过“一助一”形式走近老人生活,打扫卫生,收拾家务;有的组成各类服务队,定期到敬老院和老年公寓,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提供医疗、理发、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一九九六年,唐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同市退管会和老干部局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提出“青年志愿者为奉献者奉献爱心”主题活动,对一千多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提供服务,并在全市乡镇以上的二百八十一个敬老院、养老院全部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目前,全市有二千三百多名孤寡老人得到青年志愿者长期帮助,已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近三百万小时。
作为“一助一献爱心”活动延伸,一点八万名青年志愿者签订长期服务对象,使唐山四千多名孤儿感受到家庭温暖,八千多名肢体残疾者得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从文明单位到文明社区
走进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唐山中医院,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这家医院从入院看病到住院治疗,实行全套“星级服务”。患者一进病房,医护人员主动送上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杯热茶,一束鲜花,一方手帕,一张“祝您早日康复”的贺卡,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
中医院只是唐山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唐山六千多个窗口单位向社会公开设奖:服务抓差,卫生抓脏,秩序抓乱。工商、税务、车管等部门,集中办公,简化手续;公交部门开展为老弱病残幼让座、找座活动……全市三十九个行业连年开展“千家窗口创文明竞赛”活动,效果显著。
社区建设,作为唐山精神文明建设重头戏,显示出空前活力。燕六居委会做好下岗职工安置工作,兴建再就业一条街。燕五居委会与交警共建中小学生社区活动基地,组织学生上街执勤,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机场路甲区居委会帮教失足青年,居委会主任刘明被回头浪子们称为“大墙外的妈妈”。目前,唐山百分之八十以上社区建有老年人活动站,保健站,建起便民服务设施近三千个。同时,二百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唐部队、院校和三百多个居委会结成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唐山继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后,一九九九年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唐山——这个从废墟上崛起的城市,在世纪之交,以“文明城市”的品牌再一次令世人瞩目。
(赵新华 李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