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2000年终国际报道

  朝鲜半岛的亮点
本报记者 徐宝康
世纪之交,朝鲜半岛风云变幻,缓和之风吹拂,朝韩关系的坚冰开始消融:积极对话,扩大交流,以合作谋求“双赢”。朝鲜半岛出现的戏剧性变化,正在改变对立达半个世纪的半岛冷战局面。
  朝韩关系是今年朝鲜半岛局势急剧变化的核心,这是半岛走向缓和的基础,其中出现的四个亮点引人瞩目:
第一,今年6月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相约千年”的朝韩首次首脑会晤在平壤成功举行,双方签署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同宣言,奠定了朝韩和解合作的基础,开辟了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及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的新历程。首脑会晤的主旋律是化干戈为玉帛,双方确定了“自主解决统一问题”的原则,勾画出南北增进理解,发展关系,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蓝图。
  第二,朝韩双方已开始把“军事与经济”纳入“安全与合作”的对话轨道。朝韩对立50年,其中最危险和最严酷的是军事对抗,不消除军事对峙状态,不建立军事对话渠道,其他问题都难以解决。令人欣喜的是,在南北加强经济交流合作进程中,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迈过“三八线”,与韩国国防部长官举行了首次会谈,把缓和之风吹进了军事禁区,为连接汉城至新义州的铁路“京义线”的开通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朝韩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增强。双方商议在金刚山和开城地区建立旅游和工业园区,并就成立“经济合作推进委员会”达成共识。韩国目前已有40多家公司在朝鲜拓展业务,预计总投资额达2.3亿美元。去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最高达3.34亿美元,今年仅上半年就突破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尤其是重修京义铁路协议的达成,将使这条连接北南的经济大动脉焕发巨大活力,对发展北南经济合作以及建设“欧亚大陆桥”都有重要意义。
  第四,双方部分离散家属的互访和团聚,以及奥运会开幕式“朝鲜半岛旗帜”的飘扬,增进了双方了解,表达了北南实现自主和平统一的愿望。
  朝韩关系急剧变化的这四个亮点,体现了朝鲜半岛北南方人民结束对抗、谋求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愿望,赢得了北南方人民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欢迎。事实证明,朝韩双方所选择的和平、和解及合作之路,是一条“双赢”之路,符合世界潮流和半岛的实际,有利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当前,朝鲜半岛的缓和大潮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期,机遇与考验并存。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既是朝鲜民族的内部问题,同时也与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密不可分。
  中国是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进程的坚定支持者,在促进半岛问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高度评价金正日和金大中所作出的政治决断和远见卓识。中国认为半岛北南双方最终走向自主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方继续支持通过“四方会谈”推进半岛和平机制,中国欢迎朝美关系的改善,并支持朝鲜与日本、欧洲各国发展关系。一个和平、统一、繁荣的半岛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东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已迈出了缓和与和解的坚实步伐,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只是漫长和平统一之路的开端,随着半岛缓和势头及合作与交流的加快,冷战时期签署的“停战协定”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大趋势的发展和变化,在和平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的状态下,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势必难以持久,以和平机制取代停战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就北南关系而言,转折期内将不可避免地触动和涉及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体制、安全保障、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双方的误解和摩擦以及矛盾和分歧也将不断浮出水面,如何圆满地解决,事关和平、和解、合作新时代的进程。此外,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处之一。由于美国主导半岛事务的企图与朝韩达成的自主统一原则水火不容,一旦北南关系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的利益,不排除美国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将使半岛的缓和进程增加复杂因素。
  新世纪的曙光即将来临,半岛的新变化来之不易。尽管冷战阴影尚在,和解路途亦有变数,但缓和已是大势所趋。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任重而道远。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正大的经营眼光
人民日报代表团
  “正大”之名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正大综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10余年,成为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在20世纪最后的一个月中,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泰国,其间与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高级执行副总裁李绍祝等多次晤谈,深感正大集团决策层在经营上有其独特的理念,其在泰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经营业绩决非偶然或天赐。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决策者,其投资决策必须要有政治家和军事家式的战略眼光和判断。正大集团的决策者在与我们交谈中,不经意便显示出这样的眼光和判断力。
  谢国民董事长谈到,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当一些外资企业打算撤资或裹足不前时,正大集团却毅然坚持和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因为我们对中国的事情看得清楚,中国需要稳定,只要稳定就有发展的天地”。事实证明,正大集团的判断是准确的,从而也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先机。
  谢国民谈到,正大集团在泰国搞项目,从农业、饲养业、零售业乃至高科技的通信业,基本上没有失败过。正大有一个经营原则,在做项目之前要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做广泛的对比调查,要做就做最好的,相比于竞争对手,自己要有独特性,要有不可比的优势条件。农业和饲养业是正大集团的起家产业,正大集团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所以正大集团一直坚持这方面的产业发展,并把自己的经营模式推广到中国。正大在中国的农业投资坚持高起点,以一流的技术水准来带动整个产业。
  目前,正大集团正在泰国做2.5代移动电话项目,与3代移动电话相比,似乎不符合“最好”原则。正大老总对此的解释是,最适应市场的就是最好的。因为2.5代手机的投资较小,而且价格还不到3代手机的1/10,因此会有十几年的市场适应能力。正大集团做这一项目,可以适应泰国过渡性的市场需求,作为投资也会是有收益的。
  商场如战场,识进退、知取舍也是一门大学问。正大集团在投资通信产业后,又逢亚洲金融危机,资金运作上一度紧张,于是便断然决定,将旗下的莲花超市的75%股份卖给英国TESCO集团。谢国民说,当时多家外国零售巨商进入泰国,竞争环境已变得严峻,正大又决心作通信项目,急需资金,因此毅然退出这一竞争过度的领域。这些股票在景气最好时卖出会有5倍收益,当时卖出只有2倍收益,但审时度势,全盘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卖出。由于正大在经营上做得好,英方并不愿正大退出,要求正大保留部分股份并参与经营。
  目前,正大集团在泰国和中国还有若干投资设想,例如,正大正考虑在泰国普吉岛建设“智能城”的方案,以较好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服务环境吸引一流人才。又如正大正计划参与中国的物流行业,推广仓储—配送—连锁店的营销模式,以大批量、少环节获取成本价格优势,整合品牌、管理资源,将集约化和分散方便性综合为一体。正大集团还准备参与中国的扶贫事业,推广公司加农户的养猪模式。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旧伤未愈添新痛  
——再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于宏建
  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早在核事故发生后就被提上日程。乌克兰能源紧张,电力不足,关闭电站是一个与解决能源补偿、生态安全和其他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根据乌克兰与西方7国和欧盟1995年12月签署的《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互谅解备忘录》,乌承诺2000年前关闭电站,西方国家则向乌提供相应援助,包括完成乌的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2号机组和罗夫诺核电站4号机组后期建设。如今,乌已进入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后“读秒”阶段,而西方国家的援助大部分仍未到位,乌因此陷入艰难境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员工对此感受最深。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总经理托尔斯托诺戈夫介绍说,核电站在4号机组发生爆炸后,1号和2号机组随后几年也相继关闭,只有3号机组一直保持运行。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3号机组已累计发电3083亿千瓦小时,今年前10个月发电59.8亿千瓦小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对乌经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必要检修后,3号机组至少还可坚持发电10年。提前关闭电站无疑将使乌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势必对乌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乌每年将损失1亿—1.3亿美元产值,国家电力系统几年内将陷入满负荷状态,电站6500多名员工半数以上近期将面临失业,1号、2号机组的维护保养和电站员工居住的卫星城——斯拉乌季奇市也将失去财政来源,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极为严重。乌近15年几乎未增加任何电力补偿设施,在电能需求高峰期的12月份关闭核电站将使乌面临异常残酷的考验。
  在纯粹的技术环节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未作好关闭准备。核电站的供暖系统一直依赖3号机组,原计划在今年12月投入使用的一个工业供暖锅炉也因资金问题受阻,预计最早明年4月才能供暖。核废料储存库和放射性废料加工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二至三年,核电站的安全实际上并不能因关闭3号机组而得到有效保障。停止发电并不等同于彻底关闭电站,加上世界上尚没有关闭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先例,因此保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完全关闭至少需要30年时间。
  乌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一位电站官员抱怨说,即使资金现在到位,乌境内需要建成的两个核机组至少也需要2到4年才能并网发电,西方国家不仅迟迟不兑现向乌提供相应援助的承诺,而且将其援助与乌的经济改革挂钩,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电站副总经理科马罗夫特别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专家,积累了大量处理核事故的宝贵经验,培养这样一位专家约需5万—34万美元,目前这些专家有的已收到俄罗斯和伊朗等国邀请,乌如不采取措施,大批优秀核工业人才将流失国外。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专家和工作人员忧虑的话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关闭核电站绝不是一按“停止”电钮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乌克兰在与核事故危害斗争的同时,还将承受一系列新的磨难。(中)(本报基辅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侨学界和友好人士举行座谈会
揭批“法轮功”危害
本报华盛顿12月13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1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朔风凛冽,但中国驻美使馆大厅内群情激愤,大华盛顿地区近百名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美国友好人士和大使馆官员举行了揭批“法轮功”座谈会。
  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首先在座谈会上发言,指出“法轮功”“反社会、反人民、反言论自由、反宗教,是地地道道的邪教。”“法轮功”与“台独”、“藏独”、“民运”等反华势力勾结,充当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马前卒和政治工具,极力挑拨中美关系,阴谋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形势和良好的国际形象,已堕落为反动的政治组织。
  美文化交流组织“友人团体”主席巴帕特表示,他三次访华,敬仰中国五千年文明,钦佩新中国50年来的巨大成就。多年前他曾调查过美国邪教“人民圣殿教”门徒在圭亚那集体自杀的情况,对邪教危害社会和人民有深刻认识。中国处理“法轮功”邪教十分及时、正确,有效地保护了国民的人权。
  侨胞们踊跃发言,认为“法轮功”邪教已沦为替外国反华势力服务、专门丑化中国形象、与中国政府对抗的政治性组织,对中美关系、中国社会稳定和在美华人形象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部分“法轮功”分子充分暴露了其本来面目,即凡是对中国有利的、凡是对宣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好处的,他们都反对。他们花巨资办报纸、开网站、印传单、登广告、上电视,无孔不入,危害极大。与会者呼吁,侨胞们应团结起来,以各种形式与邪教“法轮功”作斗争。
  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教授沈已尧、华盛顿中国战备研究会研究员韩瑞、大华盛顿地区大陆大专院校校友联合会前会长吴大为等出席。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访问北爱
呼吁准军事组织放弃武力
  据新华社伦敦12月13日电(记者黄兴伟)美国总统克林顿13日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说,美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爱和平进程,并愿与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那些企图破坏和平进程的暴力恐怖组织。
  克林顿是在一个有6000多人参加的群众集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在通往和平的道路上没有回头路可走。他呼吁北爱所有准军事组织都遵守和平协议,彻底放弃武力。
  当天,克林顿还分别会见了北爱尔兰地方联合政府第一部长、新教派统一党领导人特林布尔,地方政府第二部长、天主教派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马伦和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同一天,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在贝尔法斯特会见了北爱主要政治党派的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美国大选终落幕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2000年12月13日晚上,大多数美国人都在观看电视。
9时整,戈尔在华盛顿发表电视讲话。没有鲜花,没有掌声。面色阴沉的利伯曼和戈尔的夫人、子女站在左侧,整个场面有些冷清。戈尔表情严肃地说,他“坚决不同意”联邦最高法院12日作出的判决,但他决定接受,他宣布败选。戈尔还表示将与“下一任总统”布什合作,并呼吁美国民众为了国家利益而支持新的总统。发表讲话前,戈尔已给布什打电话,祝贺他当选总统。戈尔在讲话中还苦涩地“幽了一默”,承诺他这次不会再收回祝贺电话。戈尔的讲话不长,约5分钟。记得11月7日大选之夜,戈尔曾打电话向布什祝贺当选总统。一个小时后形势变化,戈尔当即收回这一电话。布什在电话中还嘲讽了一番。
10时整,布什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发表电视讲话,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竞选胜利演说。州议会大厅讲台前鲜花锦簇,台上台下的人们欢天喜地,掌声不断。布什几经致谢和挥手,人们才安静下来。面带笑容的布什首先感谢全国选民的支持,接着又感谢众多在大选中为他出力的人们。布什还赞扬戈尔从议员到出任8年副总统,一直为国效劳。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团结两党成员和民众,担负起领导美国的重任。
看完电视,记者驱车前往戈尔很快就要让给切尼的副总统官邸和两天来一直有民众示威的联邦最高法院巡看了一番。虽然下着小雪,戈尔的门口还有数十名支持的民众,有人还向来往的汽车和行人伸出表示胜利的“V”形手语。一块很显眼的标语牌上写着:“赢者输了;输者赢了。”守候在大门两侧的电视转播车仍有5辆,搁在支架上的长镜头照相机不计其数。由于无事可做,记者们在扎堆聊天。最高法院门前已没有示威者,但仍有十来位电视和摄影记者在小雪中跺脚取暖……
就这样,历时5个星期的2000年美国“马拉松式大选”终于落下帷幕。
(本报华盛顿12月1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图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右)到哈瓦那国际机场迎接普京。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京出访古巴
新华社哈瓦那12月13日电(记者孙光英、郑建东)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13日晚抵达哈瓦那,他将于14日开始对古巴进行正式访问。
卡斯特罗和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武装部队部部长劳尔·卡斯特罗以及外长佩雷斯等高级官员前往机场迎接普京总统。随同普京来访的有俄罗斯外交、国防、卫生、司法、通信和信息化以及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长等高级官员和一些企业家。
普京是第一位访问古巴的俄罗斯总统。访问期间他将同古巴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参观古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设施并签署几项旨在加强双边合作的重要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议会建议推迟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新华社基辅12月14日电 乌克兰议会14日以256票的多数通过决议,建议政府把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日期推迟到2001年4月。
据乌通社报道,议员亚岑科在接受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应该得到西方七国和欧盟为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承担义务的书面保证。
按照计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在本月15日12时关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于1986年发生了第四号反应堆爆炸的事故。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一直以该电站存在隐患为由要求乌克兰予以关闭,并答应提供资金援助,但援助资金一直未到位。乌克兰多次表示,没有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很难彻底关闭该核电站。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3日晚,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得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发表讲话,宣布自己当选下届美国总统。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恢复原油出口
要求支取部分油款援巴
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13日电(记者顾正龙)在巴格达的一位联合国人士13日证实,伊拉克石油出口在中断了12天后于当天恢复,一艘印度油船成为第一个获准装载伊拉克原油的外国船。这位人士说,伊拉克是在联合国原则上同意其石油客户需交纳附加税的要求后恢复石油出口的。
伊曾提出其石油客户要在其规定的银行账号按每桶0.5美元支付附加税,但现在联合国只同意附加税每桶不超过0.3美元。这位联合国人士指出,在向银行账号支付附加税的问题上,伊拉克与联合国之间仍存在分歧。联合国拒绝这个账号由伊拉克控制,而伊拉克则坚持由其支配。
据新华社联合国12月13日电(记者谢美华)伊拉克外长萨哈夫13日致信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在今后的一年里从其出口石油的收入中支取8.8亿美元,用以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萨哈夫在信中说,援助总额的1/3将用来补偿或赔偿在巴勒斯坦正义事业斗争中的死难者家属、受伤者和财产受损者,其余部分将用于为巴勒斯坦人民购买粮食、药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间谍获特赦离俄
新华社莫斯科12月14日电 因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20年的美国人艾德蒙·波普14日获得特赦并于当天离开俄罗斯。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联邦安全机构工作人员14日将其转交美国驻俄大使馆代表。波普离开“列福尔托沃”监狱后,很快就前往机场,同妻子一起离开了俄罗斯。
波普是今年4月3日被俄联邦安全局逮捕的。俄反间谍机构的调查表明,波普曾是美国海军情报机关工作人员。他以一家军事技术合作公司常驻莫斯科代表的身份在俄开展工作,收集了俄罗斯“风雪”式反潜导弹的最新情报。莫斯科市法院本月6日认定他犯有间谍罪,判处他有期徒刑20年。
俄罗斯对波普的判决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要求俄方释放波普。鉴于美国的态度,俄罗斯特赦委员会审议了波普要求特赦的请求,并于8日做出了对其特赦的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谴责以封锁  
欧盟表示将尽力消除中东紧张局势
以议会为内塔尼亚胡竞选“开绿灯”
据新华社拉巴特12月13日电(记者潘永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12日晚在此间说,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封锁已导致36万巴勒斯坦人失业,这些失业人员正面临饥饿的威胁。
在出席巴勒斯坦失业问题研讨会时,阿拉法特说,以色列对巴被占领土实施的封锁是双重封锁,一是剥夺了数十万巴勒斯坦人的就业机会,二是侵吞了大量国际救援物资,封锁使巴勒斯坦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
阿拉法特谴责以色列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巴以冲突中频繁使用武力。他说,近300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被打死,1.4万人被打伤,其中1/3人已成终生残疾。他披露,以军还在冲突中使用了国际上禁用的放射性武器。
据新华社开罗12月14日电(记者邵杰)正在埃及访问的法国外长韦德里纳14日在开罗强调,欧盟将尽一切努力消除中东紧张局势,并说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执行沙姆沙伊赫停火协议。
韦德里纳在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欧盟希望以巴双方能够为恢复真正的谈判而无条件地展开政治对话。他说,他是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外长的身份对中东地区进行访问的,目的是评估这个地区的形势,了解阻碍以巴双方执行沙姆沙伊赫停火协议的症结,并探讨使局势恢复正常的途径。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3日电(记者戚德良、钟翠花)以色列议会13日以67票赞成、35票反对、3票弃权,预读通过了一项使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能够在不解散议会的情况下获得参加总理竞选资格的议案。
12月9日,以总理巴拉克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根据以色列法律规定,总理选举应在60天内举行,而且只有现任议员才有资格参加竞选。内塔尼亚胡10日宣布将竞选反对党利库德集团主席和以色列总理职位。内塔尼亚胡在1999年大选失利后已辞去议员职务。他要想获得竞选总理的资格还面临着法律障碍。
在议会占17个席位的以色列第三大党沙斯党虽然支持内塔尼亚胡作总理候选人,但又担心在新的议会大选中失利,因此提出了“内塔尼亚胡议案”。内塔尼亚胡本人则希望解散议会,同时举行总理和议会选举。
以议会将于下周就“内塔尼亚胡议案”进行最后表决。议会还将表决反对党提交的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