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专版)
专栏:

  安溪:抓住新机遇 谋求新发展
  中共安溪县委书记 洪泽生 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曾荣华
  安溪,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结合部,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55公里,距厦门经济特区85公里,居山而近海,区位优势独特,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下辖24个乡镇和10个国有农、林、茶场,458个村(居),总人口106万人。
  安溪素有“龙凤名区”之称,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游历安溪,留下了“清溪八景”的题刻。一代名医陈普足(清水祖师)等均在安溪等地行医济世,他所创建的蓬莱清水岩寺,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始建于北宋的“安溪文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被誉为“八闽第一”。此外,还有东岳寺、城隍庙、威镇庙、贤良祠等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
  安溪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名的有清代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明代刑部侍郎詹仰庇、清代大数学家陈万策、现代医学家李景昀等,他们均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给安溪历史增添光彩。
  安溪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现有旅外乡亲1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安溪还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在台安溪籍同胞200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1/10,超过安溪本土人口1倍多。
  安溪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福建省乌龙茶出口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园近30万亩,年产茶叶1.5万吨,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1/3,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产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
  安溪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茶区。拥有国家级茶叶良种6个,省级茶叶良种3个,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茶农种茶经验丰富,制茶技艺精湛,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安溪因而成为“天、地、人、种”四者兼备的茶乡;所产茶叶品质优良,独具一格,驰名中外,是全国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茶叶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乌龙茶之极品铁观音,更以其超凡品质享誉五洲、香飘四海,1999年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茶。
  安溪曾经是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安溪首先致力于改善建设和发展环境,多渠道筹资投入30多亿元,建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城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0.8平方公里拓展至6.8平方公里。龙入温泉水引入县城,通至城区家家户户,是全国罕见的温泉城。拓宽改造通往县境外各主干道,80%乡村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并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通广播等“五通”的目标。全县水电装机11万千瓦,枯水期电力基本能自供,丰水期已出现剩余。电话装机10.3万门,平均每百人拥有9.46门。
  日臻完善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众多外来投资者。1990年至今,仅海外乡亲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就达4.2亿元。近两年虽然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每年还达到3000多万元。全县共引办三资企业255家,总投资23.8亿元,其中台资企业60家,累计利用外资12485万美元。1999年,全县三资企业总产值10.02亿元,对外商品贸易总额10089万美元,占泉州市的1/10。
  经过海内外安溪人的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安溪于1996年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至1999年底,全县已有92%的乡镇、99.2%的村、98.4%的户达到小康标准。近几年来,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1996—1998年连续三年位居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前列。同时,初步形成茶叶、水果、林竹、食用菌、畜禽五大农业基地和食品、冶炼、建材、竹藤工艺、服装鞋帽、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竹藤工艺加工业已成为安溪继茶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1999年,全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05亿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交易额的9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藤工艺加工基地。
  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安溪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通过验收,教育“两基”通过跟踪复查。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繁荣昌盛。县高甲戏剧团两次晋京演出,创作的剧目《凤冠梦》、《玉珠串》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剧本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八次上中央电视台演出,轰动了中国剧坛……
  “十五”期间,安溪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处于厦门经济特区、大泉州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以“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为重点,打品牌,壮支柱,抓调整,促提高,优化环境,增强后劲,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安溪建成文明、富庶、繁荣的新侨乡,争取到2005年,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历经千年坎坷的安溪适逢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安溪将进一步发挥创新优势、侨台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一如既往地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新一轮创业。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安溪投资兴业,携手合作,再创辉煌。
  压题照片:安溪县城凤城全景。
  县委书记洪泽生 县长曾荣华(附图片)


第12版(专版)
专栏:

  小工艺 大产业
  安溪竹藤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本报安溪十二月十四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来自福建省安溪县的几千种竹藤工艺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吸引了世界各地客商的注意,参展的企业家们以获得三千四百二十二万美元出口交易额的成果满载而归。去年,安溪县竹藤工艺行业总产值达到十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一亿多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交易额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藤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
  安溪竹藤工艺行业始于一九七二年,改革开放后的一九八四年,安溪县与港商曾星如创办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安星藤器有限公司。从此,安溪竹藤工艺加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贸出口连年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速度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安溪县的支柱产业。
  这几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引导竹藤工艺企业盯住市场求发展。一百五十多家竹藤工艺企业将自己的产品目录通过国际互联网向世界发布,产品迅速打向世界各地。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发展后劲,安溪竹藤工艺企业重视人才的培育、引进和借智。今年初,安溪县竹藤工艺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和安溪县竹藤工艺美术学校相继成立。目前,已拥有十六个民营竹藤工艺研究所,每年可开发上万种市场适销、技术含量高的竹藤工艺品,其产品在东南亚、欧美、中东市场站稳脚跟,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的浙、沪、琼、京等地打开市场。
  今年初,安溪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即通过两个五年的时间,实现行业产值超过百亿,加快实施竹藤工艺行业的“百亿工程”。
  进入千家万户的安溪竹藤编。
  本版照片均由吴跃生摄(附图片)


第12版(专版)
专栏:

  茶香飘四海 友情连五洲
  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即将举行
  本报安溪12月14日电 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将于12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著名茶都福建省安溪县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安徽和湖北等23个省、市、区的数千名客商和各界人士云集安溪,共襄盛会。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产茶历史可上溯至唐朝末年,并逐渐形成了集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教育、医学、饮食、园艺、陶瓷于一堂,融诗词、书画、歌舞、戏剧、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茶文化。
  安溪现有茶园近30万亩,年产茶叶1.5万吨,产值3亿多元,全县近70%的人从事种茶或与茶相关的行业。安溪茶畅销国内市场及东南亚、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几年,为了不断丰富安溪茶文化,安溪人将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融入安溪茶文化之中,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灿烂夺目。在安溪凤山茶叶大观园,人们可以观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种名茶;在中国茶都茶博物馆,人们可以直接了解到栽茶、制茶、品茗的全过程,同时欣赏10多种中外茶艺表演。据悉,此次茶文化旅游节将推出八项活动:
  ——世纪茶王大茗战唐宋时期,安溪乡间就有斗茶的习俗,并延续至今。今天,安溪茶王赛又融入了时代的特征,在赛茶中举行茶王拍卖、产品展销、签约订货、定点经营企业授匾等,使茶王赛成为以文化服务经济的大型综合活动。
  ——国际茶道大献艺安溪茶艺,与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并称国际三大茶道。本次活动还将向来宾展示清朝宫廷铁观音茶艺、唐朝文仕茶艺等八种风格各异的茶艺表演。
  ——中华茶韵大展示通过书画、摄影、实物等展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此外,还有“万人烛光大品茗”、“文艺踩街”、“茶宴品尝”、“闽南风情表演”、“茶园风光畅游”等活动。
  (江宝章 苏宇霖 陈明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