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感受台湾
  本报记者 曹宏亮
  从事有关台湾的宣传报道多年,一直是人在北京心系宝岛式的远程眺望。今年11月初,蒙承有关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台湾联合报系的盛情,我们从事台湾报道的同行一共9人,终于能够身临其境,跑马观“台”,一睹宝岛的芳容和娇姿。
  我们抵达台北的时候,真可谓台湾的多事之秋。先是台湾当局宣布停建第四座核电站引起“在野党”的群起而攻,继而新航飞机失事造成100多人死伤,接着又是台风袭击暴雨成灾导致人民财产基础设施受到重大损失。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详尽的报道、丰富的画面和大字标题令人目不暇接,各色人等各种角度对事件的看法、分析和评价令人眼花缭乱。就在这一片疾风骤雨中,在东道主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开始了从北到南的宁静之旅。当我们在高雄机场与主人道别的时候,这些世人关注的重大事件虽然仍难令人忘怀,但感受最深、回味最久的是宝岛的文化品位、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
  一到台北机场,耳畔尽是“国语”,一下子就将初来乍到的生疏冲淡了许多。此后的10天行程,我们见过的近百人,言谈话语之间,无不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从天天陪我们旅行的联合报同行,到各个场所的义务“导览”;从大学校长到企业经理;从闻风赶来的各界朋友,到不期而遇的各界人士;从学生到服务生,或主持,或致词,或介绍风物景致,或安排具体事项,都娓娓道来,或侃侃而谈,自然流畅,得体大方,没有矫饰,没有客套。讲到有关自己的情况,不时会听到民族语文中的那些谦字,如“敝姓”、“敝所”、“敝校”。请你发表意见,则多半会说“请指教”。打电话到别人家里,则会问“是某公馆吗?”访问为容颜有缺陷的朋友提供心理生活辅导服务的阳光基金会,一位面部烧伤后遗痕十分严重的工作人员这样自我介绍,“我叫某某某,真不好意思,我这个样子吓着你了。”那平和的语调、适度的分贝,使人顿生尊重和敬意。参观故宫博物院,一位年近70的义工老太太为我们讲解,叙述之翔实,语汇之专业,仿佛一位专业学者在讲历史课。联合报系全程陪同我们的陈洁明博士、赖信元先生和汪莉娟、陈玉薰女士,他们的言谈话语,透着的就不仅仅是文化了。
  与斯文、自然的言语相比美,台湾同胞日常行为中的文化品位和气息同样令人感受深刻。参观“故宫博物院”,珍贵的文物馆区,光线幽暗,气氛肃然。“导览”介绍说,为将文物所受到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不仅光线被严格限制到能看清为止,温度、湿度和密封度都依文物所需的科学指标为前提,一丝不苟。同时,又服从传统文化对社会教育应尽的义务,每年变换主题,在严格保护文物的条件下,将珍贵文物轮换展出。当我们的参观快要结束时,两群四五岁的小朋友在阿姨的带领下手拉手走进馆里。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在台湾图书馆古籍善本珍藏室,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古书“生存”的环境接近最“自然”的状态,书籍全躺在不生虫、难腐朽,又经过特殊加工的木材所做的书柜里,除了最先进的防火防盗设备,连地震发生的情况下,整柜古书抢救转移的设施措施都预备好了。同样在台湾图书馆和台湾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特别叮咛我们,请各位尽可能小声说话,并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以免影响借阅者学习研究。引领我们参观的管理人员声音始终非常清楚,但分贝正好被我们听到。在垦丁的海洋生物博物馆,我们再次受到告诫,不要对着鱼类用闪光灯拍照。在阳光基金会,一个将人文关怀扩展至颜面损伤或烧伤者的社会画卷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热心人联合体自许的使命是,唤起社会的关怀,协助颜面损伤或烧伤的朋友,走过伤后艰辛的路程,重建生活,重建信心,回归社会。他们不仅帮助伤者恢复健康,经济扶助,就业引导,还从事预防教育宣传。据介绍,这个基金会总收入的64%来自社会捐款。
  对弱者的关怀,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对文化遗产不遗余力的保护和敬重,无疑都是文化气息和文化品位最细致的写照。但最令人惊异的,是企业对文化的追求、崇尚和营造。
  在去年发生的大地震灾区,我们参观了号称“绍兴酒故乡”的埔里酒厂,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几近参观了酒文化博览会。就在酒厂的门市,关于酒文化的图片展览计有:台湾美酒传奇,台湾原住居民酒文化,明郑及清代酒史,关于酒的书法、绘画,还办有一个以酒为专题的画展。特别是认识中国古代酒器和中国酒器艺术之美,陈列了从古到今的各种酒器不下400种,从最早的陶器、青铜器、瓷器,到现代的各种器皿应有尽有。厂门口的大红宫灯上大书黑字:“传承历史酒香”。
  在台华陶瓷有限公司,年轻的董事长吕兆说,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华的陶瓷文明世界化、现代化。因此,不仅鼓励创作人员将每一件产品极尽文化之能事,使泥土升华进入艺术境界,将“凡俗的心灵带进真善美”,就是亮丽艺术生活的开始;又依托公司办起了一座小型的陶瓷艺术宫殿,起名:“莺歌故宫”。“宫”里除了各种造型、各种花饰的陶瓷制品,布满墙壁的中国字画山水画更是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在我们下榻的国宾宾馆,餐桌上提示牌的背面写着他们的追求,大意是要通过他们的服务,让客人在酒店感受到天人合一、求同存异的中国哲学传统。在“国立科学工艺馆”,馆长亲笔书写的条幅是:“即物穷理”。有着8万人口的鹿港,培养出214位博士;便是寻常日子,家家门口的楹联仍然鲜红鲜红,仿佛新春佳节……
  当然,我们的所见毕竟是一“斑”,远远不能窥到台湾社会的“全豹”。仅就所见而言,无论言语中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气息,还是生活中的文化氛围人文关怀,抑或企业的文化追求文化倾向,无疑来自深厚的文化教养和修养,来自社会的约定俗成和文化积淀,来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规范。正是这些,奠定了未来岁月文明和创造的基础,也积蓄了走向统一复兴中华的底蕴。
  下图为台湾图书馆副馆长宋建成(右一)为访问团介绍古籍保护情况。文汇摄
(附图片)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回首平生一粲然
  ——访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
  本报记者 王尧
  初见周南,是一年前的事。其时澳门回归在即,作为中葡谈判中方代表团的团长,周南家中访客盈门,虽病未大愈,出于礼貌亦勉力支撑,为各路新闻媒体“抚今忆昔”。
  一年后再访周南,他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提起当日病况,周南也笑称“不堪回首”。很少有人知道,1997年的5、6月间,周南就被查出胃部长了一个恶性瘤,如不及时根除后果将不堪设想。可当时香港回归已经指日可待,时间不容许他考虑自己。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7月6日周南就匆匆离开香港,住进了北京医院。3天后的手术“又开胸又开腹”,切除了1/2的胃和整个贲门,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术后刚20多天,已经“超期服役”的周南不顾众人劝阻,坐着轮椅再赴香港和其后任交接班,直至因肺部感染再度入院治疗。经此一役,体重减了20多公斤。
  3年多来,随着身体的复原,周南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打打自编的太极拳,偶尔游游泳,兴致来时当然少不了作诗。周南素有“诗人外交家”之誉,就连他的名字也与诗有关。和许多革命者一样,周南非其本名,是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后所改,典出诗经篇目。于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时,周南一度颇喜西方现代诗歌,曾与“同窗共好,试为白话新体”,后渐悟中华文化本自源远流长,“未须弃己之田而耘人之田也”,遂弃“新”从“旧”。
  诗者志之所之也。岁月无痕,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还是江西下放,周南都有诗作记事。1950年,新婚刚一天的他即告别了妻子,奔赴朝鲜战场,在“俘管团”用英语给美国大兵们上政治课。“结缡甫一日,慷慨赴疆场。高歌渡鸭绿,气宇实轩昂。前军溃骄虏,余寇俱仓皇。冰坚雪皑皑,奉命领受降……”的诗句在今天读来,仍觉意气风发。
  在港期间,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有组织“香草诗社”之议,周南拈得“咏香草”一题,赋成四韵:“四载辛勤业,雄文铸九章。美人还迟暮,香草自芬芳。天漏终能补,国魂势可长,百年颠沛里,世事几沧桑。”其才思之敏捷可见一斑;在外交谈判中,周南征引古人名章佳句隐喻时局、活跃气氛的本领更是传为佳话。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其人信如其诗,其诗足见其人。
  吟诗之外,周南最爱是读史,占了整整一面墙的书柜里都是线装书。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开始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探幽访古。最近,他刚从河南回来,感慨颇多。在《访夏商王城等故址有感》一诗注解中,他写道:所见新石器时代先民聚落遗址距今已有近万年之久,其出土文物足证华夏文明自远古以迄今日,一脉相承,未曾中断,举世实罕其俦。今当中华雄风重振之世,迈往超群,前程固未可量也。他说:“考古不单纯是考古,可以印证未来。自有文明以来,当日盛极一时的许多文明都已经沉寂,中华文明却没有中断过。华夏文明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虽然多元,但最后都汇为一体,文化中又极富开放性和包容性。有这样深厚的根基,虽然过去走了许多弯路,但现在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前景将是一片辉煌。”
  此次赴河南,周南的另一个收获是在洛阳购得的仿唐歌舞俑。在小摊上讨价还价买来的,虽然每个只花了几十元,但其服饰之精美、神态之逼真,令人叫绝,周南爱不释手,“观赏累日,夜竟入梦,觉而赋之”,写下了唐俑在梦中歌舞的一首七律。
  流连在故纸堆里的周南,“厚古而不薄今”,闲时也摆弄摆弄电脑,上上网。几家知名的门户网站都造访过,有时就直接上国外媒体的网站,天下大事、环球凉热,尽收眼底。对于他倾注过心血的港澳地区,他更未曾释怀。
  悠然自得,知足常乐,周南的离休生活就是这样丰富而惬意。(附图片)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华夏人语

  责无旁贷的大事
  姚云
  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实施10周年及修改该法的决定公布之际,不禁回忆起一段往事。
  那是在青岛举行的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期间,分组讨论中,有代表谈到华人华侨在华投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提到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方面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同行叹息一声,然后真诚地说:“要是有一部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律该多好啊!”我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早就有了吗?好像年头还不短呢。”“有吗?我怎么不知道?!”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心虚气短:“也许是我记错了。”无独有偶,后来一位华侨代表在发言中也发出了类似的呼吁,更令我对自己的记忆力无比怀疑。
  其实,有不知者也不为怪,人毕竟不是百科全书;海外侨胞就更加可以理解,也许他初来乍到,也许有语言障碍……唯吾不可原谅,没有白纸黑字的铁证在手,立场也不能如此不坚定。在自责的同时,我也不禁想到,我们在侨务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方面还大有可为。
  公允地说,即使人们对《保护法》还知之不多,但对归侨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的权益还是有许多零星认识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考大学加分。而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保护法》里找到依据。199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贯彻了我国实行的对归侨、侨眷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把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予以规范、提高,通过法定的程序,制定成法律,使保护归侨侨眷的工作有了系统、全面、具体的法律依据。而这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又来源于我国宪法中如下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0年来,各级各地政府以《保护法》为准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在依法维护归侨侨眷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外侨情的发展变化,《保护法》有一些条款的规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新情况、新内容需要在法律中加以体现和规范。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酝酿,今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对此法的修订,增加关于国家依法维护归侨、侨眷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国家鼓励和引导归侨、侨眷依法兴办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等内容;同时对一些“过时”的提法进行了修订。
  应该看到,即便是在新修订的《保护法》中,也还没有完全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新问题;当前反映较强烈的侨胞在国内投资权益保护等问题也正等待提上议事日程。相信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课题在等着我们,难怪李鹏委员长说:“修改法律与制定法律同等重要。”另外,和其他法律一样,有法可依的同时有法不依的现象也并未绝迹。一言以蔽之,完善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任重而道远。
  加大贯彻实施《保护法》的工作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法》,加强执法检查,是各级侨办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对于争取侨心、发挥侨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港澳台侨两周要闻回顾
  ●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
  ●国台办发言人重申台湾当局必须承认一个中国
  ●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行轮换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广西
  ●16位台湾退役将军在澳门发表反独促统宣言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陕西香港节”11月22日至12月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
  据悉,香港在陕投资势头强劲:到去年年底,港商在陕直接投资项目已达1465个,占全省吸收外资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49%,港商实际投资金额已达14.5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
  这次“陕西香港节”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协办,并获得西安市政府的支持协助。节日期间,举办了香港新面貌、新发展的展览会、金融研讨会、专业服务研讨会及大型文艺晚会。
  本报记者 孟西安摄影报道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欧盟将给予香港特区护照免签证
  本报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2月5日发表声明表示,欢迎欧洲联盟(欧盟)司法及内政部长理事会给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的决定。
  香港特区政府12月5日接到欧盟通知。通知说,欧盟司法及内政部长理事会已于12月1日同意一项有关签证政策的规例,这项规例生效后,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将可免签证前往最多13个欧盟成员国家旅游,并可逗留不超过3个月。在经咨询欧洲议会之后,这项豁免签证的规例预期可在2001年上半年生效。
  董建华说,这项免签证入境安排,反映欧盟成员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之下实施有效的出入境管制充满信心,也有助于加强香港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以至旅游方面的联系。
  欧盟是香港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香港旅客出访欧洲达31万人次。
  据了解,在欧盟这项决定生效后,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安排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86个。(亦文)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台湾上市公司投资祖国大陆半数赢利
  投资祖国大陆的236家台湾上市公司,已有120家在今年前三季赢利,其中台塑集团的南亚塑胶投资获利最多,达9.1亿元台币。
  据报道,台湾差不多每两家上市公司就有一家投资祖国大陆,总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台币。今年前三季整体获利总金额为60亿元台币,整体资本投资报酬率为6%。若以获利家数比率计算,有50.8%即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已在祖国大陆享有投资成果。
  获利最高的南亚塑胶,在祖国大陆投资的13个点中有8个获利,仅有3个小幅亏损;此外,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大、布局最久的统一集团,其食品业的投资也进入丰收期,20多个祖国大陆投资点的总获利达到8.2亿元台币左右。
  在台湾产业中景气最差之一的陶玻业,几乎都转到祖国大陆投资,结果也有获利,其中产业类股龙头台玻获利达2.4亿元台币。
  除了传统产业外,鸿海精密等多家电子科技上市公司也在祖国大陆投资,其中鸿海在祖国大陆的20多个投资点的总获利已接近5亿元台币。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与台湾航空业就航约续期达成共识
  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在澳门经过一天半谈判,日前就原有航空协议的续期问题达成共识。
  双方从11月23日下午开始在澳门航空公司总部展开两地航空协议续期问题的谈判。澳门航空公司董事会主席顾铁飞在谈判结束后对记者说,双方已经就航空协议的续期达成初步协议,不过协议要待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正式生效。新协议的有效期仍然是5年。
  据了解,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曾于1995年12月1日签署了航空协议,其有效期为5年。这份协议规定,澳门与台北和高雄之间每周有航机座位28200个,其中澳门航空公司占一半份额,台湾的长荣航空公司和复兴航空公司各占1/4的份额。
  双方这次谈判同意,新的航空协议规定澳门航空公司与台湾的航空公司每周将分别增加4000个航机座位。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举办内地港澳台普通话联赛
  日前,“2000年内地和港澳台普通话联赛”在澳门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等9个省区的选手同场比艺。
  这场由澳门普通话联谊会主办及香港、台湾、内地有关机构协办的比赛,是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周年而举办的,共有18位选手参加了角逐。澳门、香港和台湾各派出了3位选手,内地选手则分别来自汉、藏、壮、土、佤、蒙古和维吾尔等7个民族。选手们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不仅普通话字正腔圆,而且民族装束鲜艳动人,让人“既饱了耳福,又饱了眼福”。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特区政府向驻澳部队提供新营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12月6日召开会议,通过《保留土地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使用》行政法规。
  行政会发言人唐志坚说,特区政府已决定将两幅土地无偿提供给驻澳门部队使用。其中一幅位于澳门半岛新口岸填海区第九街区F地段,即目前驻澳部队的临时训练场,面积5596平方米。另一幅在澳门凼仔岛,面积42018平方米。
  该行政法规将于近日在特区政府公报上颁布,并在颁布的次日起正式生效。
  据悉,改建军营的费用将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第十三条规定,澳门驻军的军事用地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无偿提供。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香港半数家庭拥有电脑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日前发表的一项统计报告表明,香港目前约有105.11万个家庭拥有个人电脑,约占全港家庭总数的50%。
  这项题为“资讯科技在香港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的统计调查是在今年1月至3月进行的。统计报告说,约有77万个家庭的个人电脑已接驳互联网,占全港所有家庭的36%。
  调查还显示,有近264万名10岁以上的居民在调查前的一年内使用过电脑,约占香港所有10岁以上居民的43%;约有185万名10岁以上的居民在调查前的一年内使用过互联网服务。目前约有三成10岁以上的居民懂得使用中文输入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