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迈向新世纪

  交通旅游经贸文化齐头并进
  甘肃着力再创丝路辉煌
  编者点评 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横贯陇原,这段黄金通道,曾经商贾云集,文化昌隆,然而随着海运的发达,陆地交通的衰落,古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昔日连接东西唯一交通要道的辉煌。而今,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2500万陇原儿女齐心协力,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构筑立体“丝路”,大力推进旅游、经贸、文化事业。在广袤无垠的大西北,一条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新世纪“丝绸之路”已呼之欲出,它将成为中国西北新的经济文化增长带,成为欧亚大陆桥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们有理由相信明日丝路更辉煌。
  本报兰州11月7日电 记者裴智勇报道:深秋,陇原大地气象万千。公路、铁路、机场的建设工地上机车轰鸣;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等丝路名城的经贸洽谈活动接连不断;来自欧美、日本和国内中东部的游客络绎不绝;文化活动一派繁荣,取材于敦煌的文艺创作取得瞩目成就。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大力发展交通、旅游、经贸、文化事业,沉默千年的丝绸之路重现活力。
  要兴省,先修路。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有10多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上马,总投资规模达139亿元,其中修筑高速公路191公里、一级公路245公里。全省拟用3年时间完成“三通”工程:兰州至各地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地区到县通三级公路,县到乡通四级公路。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完成50亿元,目前资金已逐步到位。兰州东、西、北三面出口的高速公路和机场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横贯东西的312国道正在逐段改造拓宽,永昌至山丹、风翔路口至眉岘的一级公路已建成或即将建成。铁路建设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从嘉峪关可直接坐火车到北京,兰州向东可直达上海。全长487公里的宝兰二线铁路工程总投资98.8亿元,今年1月已开工建设。空中丝路已成雏形,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全国30余个城市的航线网络已形成,从兰州到北京、西安到敦煌增开了航班。中川机场改扩建按国际机场标准建设,今年已完成航站区工程。总投资3.2亿元的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铺开。
  交通业推动旅游业。甘肃省大力开发敦煌、嘉峪关、兰州、天水、夏河等古丝绸之路沿途的特色旅游。黄河风情、回藏风情、黄土风情等旅游线路也在逐步建设。今年六七月份举办的“敦煌百年·黄河风情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敦煌已成为国际旅游名城,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近2万人。据统计,1至9月来甘肃的国外和港、澳、台游客达到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8%,国内旅游人数达580万人次;预计今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6万人次,国内旅游的人数达到700万人次;预计今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可达25亿元。2000年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硕果累累,签订合同226项,引进国内外资金68.7亿元。全省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1至9月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5.5%,达到40239万美元。
  古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宝藏得到新的发掘。敦煌艺术大展、敦煌藏经发现百年展、敦煌文献展分别在北京、兰州、敦煌举行。敦煌学术研究取得辉煌成果,在今年7月底举行的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甘肃学者在石窟艺术、石窟考古、石窟保护、敦煌文学、体育、服饰、医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获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兰州歌舞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在北京等地的演出盛况空前。敦煌艺术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大型乐舞《敦煌古乐》、《敦煌组舞》、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演出的儿童剧《九色鹿》也倾倒了无数的观众。大型民族舞剧《悠悠雪羽河》还荣获了第九届文华奖。各国的文化交流团体纷纷来陇,57个国家的大使和一些国外友好城市的代表团也来到这里,亲历感受今日丝路的繁荣。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国家和人民造福
  ——寄语我国第一个记者节
  本报评论员
  踩着向新世纪进军的鼓点,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迎来了第一个记者节,我们向生活、工作在祖国和世界各地的55万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向所有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志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设立记者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心、爱护,激励了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爱岗敬业,增强了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献身的责任感、光荣感、自豪感,推动着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业、支持新闻事业,关心、帮助和监督新闻工作。
  新闻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几代新闻工作者都为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是在枪林弹雨的前沿阵地上,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不论是在抗洪抢险的激流中,还是在人民群众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中,都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矫健的身影,也都有新闻工作者贡献的力量。党和人民始终关心、支持新闻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新闻工作。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对新闻事业在党和国家整个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而本质的概括,是对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精辟而准确的总结,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语重心长的告诫和赋予的崇高、神圣使命。
  事业的价值决定责任的重大,岗位的光荣在于贡献的突出。新闻事业是一个神圣的事业,记者岗位是一个光荣的岗位。这个事业,这个岗位,需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需要知识渊博、眼界开阔,需要永不满足、勇攀高峰,需要不畏艰险、乐于奉献。我们绝不能把职务当作谋私的工具,把信任当作炫耀的资本,把尊重当作特殊的条件。一定要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老老实实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切切实实地改进文风,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坚持真理,客观公正,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为国家和人民造福,成为伟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成为两个文明的积极建设者。
  新世纪伟大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衷心希望并坚信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音调,嘹亮的号声,坚定的步伐,感人的作品,为国家和人民建立新的功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会见索佩总理
  表示愿在新世纪与瓦方一道把中瓦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更高发展阶段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谭国器)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瓦努阿图共和国总理巴拉克·索佩。
  江泽民首先对索佩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他此次访问成功。江泽民说,索佩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重视发展中瓦关系,致力于促进两国友好合作,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相信此次访问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江泽民说,中瓦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并富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日益增强。这些交往与合作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泽民说,中瓦虽然相距遥远,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文化传统各异,但同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均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瓦努阿图的友好关系,希望瓦努阿图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愿在新世纪与瓦方一道努力,把中瓦友好合作关系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索佩对再次访华感到高兴。他说,瓦中两国自1982年建交以来,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瓦中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的。他重申,瓦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江泽民说,瓦政府多年来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在南太论坛会议涉台问题上支持中国的正义立场,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黄东璧会见时在座。
(附图片)
  11月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瓦努阿图共和国总理索佩。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
  本报香港十一月七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卫、本报记者杨讴报道: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强调,香港只有团结稳定、发展繁荣,才能为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午九时,李瑞环在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的陪同下,来到香港会展中心,与一百五十多位香港各界知名人士见面。他们中既有多年的老朋友,也有初识的新朋友。李瑞环边和他们握手,边寒暄问候,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之后,李瑞环发表了重要讲话。
  李瑞环在讲话中首先向香港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在座的各位知名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香港回归后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得多。毫无疑问,香港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央政府的坚决支持,是由于特区政府的有效工作,是由于六百万香港人民的团结奋斗,也是由于在座各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李瑞环说,当今中国要发展、要振兴,必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要倡导“和合”,强调团结。我看香港也是如此,最最重要的是加强团结。惟团结才能稳定,惟团结稳定才能发展繁荣。香港也只有团结稳定、发展繁荣,才能为我们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瑞环说,不久前,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下世纪初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五”计划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国家的发展,支持香港的发展,在支持国家发展、香港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总之,不管是国家的发展,香港的发展,还是自己的发展,都是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高兴,都应该鼓掌。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姜恩柱、李瑞环主席的主要随行人员郑万通、刘延东、刘名启、李昌鉴等参加了会见。
  会见结束后,李瑞环一行在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香港工商局局长周德熙、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吴光正等的陪同下,参观了会展中心新翼、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和金紫荆大型雕塑。


第1版(要闻)
专栏:

  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摘要)
  李瑞环
  (2000年11月7日)
  在座的许多人过去都见过面,但在香港欢聚一堂,还是第一次,我感到非常高兴。16年前我来过香港。香港回归以后,不少朋友希望我来香港看看。今年适逢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一百周年,商会的领导希望我来参加庆典活动。董建华特首也盛情地邀请我来。江泽民主席也认为我应该来看看。短短几天,感到香港变化很大,到处面貌一新。
  香港回归后怎么管好,我曾经讲过两句话,第一要满怀信心,第二要谨慎小心。我之所以强调谨慎小心,是因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件新事,也是一件难事。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讲的那个茶壶的故事,主要的意思就是说认识香港、管好香港很不简单,不可自以为是,不要麻痹大意。三年过去了,香港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得多。董建华先生没有从过政,没有当过官,更没有当过这样特殊的官,其实世界上有几个这样特殊的官?过去可以说没有,现在加了个何厚铧。董建华特首能够率领特区政府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保持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局面,确实不容易。毫无疑问,香港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央政府的坚决支持,是由于特区政府的有效工作,是由于六百万香港人民的团结奋斗,也是由于在座各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此,我向香港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香港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香港回归后开局不错,但解决好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但风波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香港继续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但周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势头又咄咄逼人。特别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香港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总体长远的谋划,有应付各种困难的方案。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和合”,强调团结。人和、祥和、和睦、和谐、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内和外顺等词语经常使用,随处可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就是生命,经常讲,反复讲,到处讲,常讲常新。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于是兄弟不再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又盛开如故。晋代陆机作诗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李白感慨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上面讲的紫荆花,和作为香港区旗区徽标志的紫荆花是不是一个品种,我没有考证;上面讲的故事,是体现“天人感应”思想的一个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的确发人深思。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衰,屡处逆境而昂扬奋起,就是因为有许多这样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一种内在的强大凝聚力。当今中国要发展、要振兴,必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要倡导“和合”,强调团结。我看香港也是如此,最最重要的是加强团结。惟团结才能稳定,惟团结稳定才能发展繁荣。香港也只有团结稳定、发展繁荣,才能为我们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香港地方很小,容易磕磕碰碰;香港讲市场经济,难免你赔我赚。我希望大家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大局,多一些尊重理解,多一些体谅包容,团结起来把香港的事情办得更好。
  不久前,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下世纪初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座诸位都是香港各界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人士,曾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稳定繁荣,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国家的发展,支持香港的发展,在支持国家发展、香港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总之,不管是国家的发展,香港的发展,还是自己的发展,都是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高兴,都应该鼓掌。
  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愿祖国的未来更辉煌!
  (新华社香港11月7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致信慰问全国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今天发出慰问信,向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慰问信说,1937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和倡导下,范长江、恽逸群等青年记者满怀爱国热情,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63年来,前赴后继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与历史风雨兼程,与时代大潮俱进,献身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作品、新的形式,激浊扬清,沟通舆情,反映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全国记协在慰问信中说,几十年的薪继火传,一代代耕耘奋斗,新闻事业走过的历程是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一段辉煌。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新千年,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在新世纪再创新的辉煌!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新舟60飞机 签下巨额订单
  本报珠海11月7日电 记者赵京安报道:今天上午,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订购60架新舟60飞机的合同,总金额达40亿元人民币。这是本届珠海航展开幕以来成交额最大的一笔飞机订货合同。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诺在5年内交货。新舟60飞机是国内自行研制生产、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用支线客机。其操作性能好,可靠性高,价格约为国际上同类飞机价格的2/3。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五星红旗插遍世界高峰
  ——记英雄集体西藏登山队
  新华社记者 多吉占堆 薛文献 本报记者 王建新
  “要把五星红旗插遍世界高峰!”这是西藏登山队最朴实但却最壮美的誓言。
  成立于1960年的西藏登山队,为了这个崇高的追求,在40年的登山历程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向高峰挑战,向极限挑战,一次次创造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一次次把五星红旗插上雪山之巅。藏族运动员用热血和精神谱写了新中国登山事业的辉煌篇章,为祖国争了光。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祖国至上、奋发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求实探索、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是一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周总理的指示,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我国组成一支庞大的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指挥这次大兵团作战的周恩来总理给中国登山队发来电报。这不仅是党中央对中国登山队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对新中国登山事业寄予的厚望:为祖国争光,为各族人民争光。
  横空出世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峰。本世纪初以来,西方的登山探险家们一次次携带装备到西藏,力图从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却一次次遭到厄运。
  无高不可攀的中国登山队成功了!西方人的神话被打破了!5月25日,历经艰险的藏族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员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中国登山队的英雄事迹给正与严重自然灾害抗争的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鼓舞。
  40年来,一代又一代西藏登山运动员以超人的勇气、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把海拔8000米以上的世界高峰踩在脚下。“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攀登的强大精神动力。”现任西藏登山队队长的桑珠对记者说。
  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向珠峰发起挑战。包括藏族女队员潘多在内的9名运动员同一次登顶成功。就在这次登山活动中,已经攀登到海拔8600米突击营地的另一位西藏女队员桂桑不幸被开水烫伤了脚,眼睁睁地望着剩下的200多米高度,含泪退出了突击顶峰行列。但是,经受了困难和危险考验的年轻队员桂桑在海拔8300米的冰天雪地中,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火线入党”成了登山史上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各种诱惑,西藏登山队耐住寂寞,不断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挑战。1985年4月,西藏登山队首次单独组队向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挑战,9名登山队员登顶成功;1990年,中、美、苏三国登山队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西藏队员高山活动能力之强,攀登速度之快,令美国和苏联登山队员瞠目,惊叹道:中国登山队员每人都长着两个心三个肺。而我们的队员则说:“我们是多长了一颗心,那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争得荣誉的心。”
  1992年4月16日,西藏登山队再写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这一天,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正式成立,从此一项宏伟的计划开始实施。7年来,他们已成功攀登境内外的10座高峰。在此之前,世界上登完14座高峰的只有意大利的梅斯纳尔和波兰的库克奇卡两位欧洲人。“西藏登山队有决心有信心创造集体攀登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新纪录。”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姬嘉说。
  冻掉鼻子耳朵手指,都不要紧;找不到对象,也没有关系。登顶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一位到过西藏的外国作家曾这样描述高原之旅:“人们发现,越往上,他们就不得不以自己越来越小的力量去对付越来越大的困难。”更有人悲观地感叹:“登上世界屋脊,离太阳近了,离死亡也近了。”
  到高原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就更难以想象要是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乃至地球之巅,其困难与危险会有多大!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在峭壁、雪崩等险境中,登山队员们以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登山运动的辉煌。“冻掉鼻子耳朵手指,都不要紧;找不到对象,也没有关系。登顶是我们最高的追求!”原登山队队长罗则说。
  去年,攀登珠穆朗玛峰采集“中华民族圣火”的队员中,藏族女选手吉吉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一级运动员。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接连跨越了7790米、8300米两个极限高度,最终成功登顶。她告诉记者,越往上走,缺氧越严重,体力消耗越大,高山反应越强烈,到了那样的时候,人甚至无力将一件小小的东西从左手挪到右手。“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年轻的吉吉创造了一项传奇式的世界纪录:她和丈夫仁那双双登顶,同时登临地球之巅。
  在登山过程中,时刻会遭遇滑坠和冰雪崩的危险,白色“死神”曾吞噬了许多高山探险者的生命。
  1998年8月27日夜里23时40分,西藏登山探险队仁那等4名队员在洛子峰海拔8000米处的营地遭遇雪崩的突然袭击,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被强大的气流冲出帐篷外面,其他3位队员顷刻间就被雪吞没。危险时刻,仁那没有急于自己脱险,而是冒着刺骨的寒风,顺着隐约露在外面的绳索,拼命地用手挖雪,十几分钟后,终于把被积雪压在帐篷里不能动弹的3名队友救了出来,可他的双手被冻得失去了知觉。18天后,不屈不挠的勇士们再次突击,终于把五星红旗插上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
  被誉为“小愚公”的藏族队员仁青平措,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担任突击队员,当到达海拔8600米的突击营地时,天气突变。体力消耗过大的他在冰壁上意外地滑坠两百多米,右手4个指头和左手两个指头严重冻伤……1988年,中日尼三国登山队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二等残疾的仁青平措南上北下跨越世界最高峰。
  在世界体育运动中,登山运动最为艰苦、伤亡最多、最具挑战性。登山运动员向高峰挑战,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和喝彩,更没有金牌。然而,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几代登山运动员用生命凝结成的“登山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只是关门登山,要大胆地走出去,拓展登山运动的外延。”这是西藏登山队几代登山家的基本共识。
  四十而不惑,对于四十华诞的西藏登山队来说意味着开始走向成熟。
  伴随着西藏前进的脚步,实力不断壮大的西藏登山队并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以更宽广的眼界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他们一方面对外加强交流,利用与外国登山队联合登山和出国登山的机会,扩大交往与沟通;一方面利用登山运动的独特优势,参与科学考察,带动业余登山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只是关门登山,要大胆地走出去,拓展登山运动的外延。”登山队党支部书记措姆如是说。
  1991年,队员次仁多吉成为应聘欧洲国家登山俱乐部技术顾问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协助比利时的运动员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就在他们登顶后下撤时,同一结组的队员滑倒急速向一道大裂缝滑坠。在千钧一发之际,走在最后的次仁多吉迅速将冰镐插进冰里,并且用强健的身躯死死顶住,他用机智和勇敢保护了友人的生命。1999年春季,正在攀登珠峰的西藏登山探险队在海拔7000米处发现严重冻伤的乌克兰人后,次仁多吉、开村等5名主力队员紧急救援,忙碌了一整天,终于把两名伤员安全送到海拔6500米处的前进营地。
  在登山过程中,西藏登山队员还以求实探索的精神和细致认真的态度,协助科研单位进行科学考察,为中国和世界高山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西藏登山队丰富的登山实践,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促进了世界屋脊的登山运动的发展。自1980年以来,西藏对外开放了46座山峰,引得国内外登山探险者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登山协会接待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支登山团队,总收入达1.2亿元。山峰所在地区为登山活动提供民工和牦牛运输等服务,共计收益650多万元。
  40年岁月沧桑。巍巍喜马拉雅山作证!皑皑白雪作证!英雄的西藏登山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也必将在新世纪书写出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附图片)
西藏登山队的队员去年又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从峰顶采集了第六届全国民运会的圣火火种。图为登山健儿凯旋的情景。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寻找最佳结合点
  ——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阎晓明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筑物显得很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但下矿井接触一些矿工,上山走进几户人家,感到这里的人心很齐,有一股向心力。凝聚人心的,就是这个企业充满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
  紧贴时代才有生命力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是生产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总资产150亿元,现有职工8万人,加上家属约20多万人,形成了一个占地500平方公里的庞大煤矿社区。
  1998年开始,公司推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法人制”:行政一把手为责任法人代表,党委书记为责任保证人,党政一把手共同负总责。
  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法人制”,增强了党政班子的责任感。西铭矿制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目标,矿长决定每年拿出8万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奖励基金。政工部门也改变了以往单凭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的路子,进行调查研究和职工思想预测、企业形象设计和经营理念总结,使工作活跃起来。
  前年的一个冬夜,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水泥厂厂长范俊宇到车间检查,发现个别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睡觉。按惯例这要罚款。经过思索,他采取了另外一个方法,拟了一个对联的上联:“你睡我睡大家都睡,莫管它设备转否质量高低。似这样上班睡觉两不误,该有多美!”第二天,他把上联贴到厂里的公告栏里,公开征集下联。此事在全厂引起了震动,职工对出下联80余条。还引发一场“爱岗敬业”的讨论,上上下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
  贴近群众才有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兴保说:“职工群众越来越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越来越需要有人解答和消除自己的疑虑和困惑,也越来越需要理解、关心和帮助。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围绕这个内容,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实施了三大工程:素质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
  “素质工程”:进行全员培训,在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几年来,公司先后送43名职工到北京学习,全部取得了律师资格,成为企业的法律顾问;选拔部分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等高层次业务培训,为企业发展造就高层次管理人才;对井下一线工人,则着重进行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知识的培训。杜儿坪矿一采区,为了提高井下工人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将大学生充实到采煤一线,成立技术协会,进行强化培训,使采区内职工个个成了采煤能手。“阳光工程”的核心内容是企务公开。官地矿是一个老矿,近两年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接连盖了几幢新楼。可有些领导搬进了新居,就是不退旧房,职工意见很大。实施“阳光工程”后,在全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矿长、书记向职工公开承诺,“收不回房子,就引咎辞职”。对拒不退房的干部,在党政联席会议上,矿长张能虎提出“先免职,强制退房”的办法,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没过几天,22套住房退了出来,分配到了因工死亡职工的家属、因工致残职工和困难户手中。
  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公司是大宗物资采购部门。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先后制定了大宗物资竞标采购制、工程发包招标制,并随时接受组织、群众、舆论监督。如今,小到领导干部每月用的水、电、气、暖,大到干部任用、工程承包、工资发放都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温暖工程”被职工们称为“最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由于煤炭企业的困难,一些职工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产生了困惑。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经常举办报告会,向职工介绍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和出路,解释有些问题一时还不能解决的原因和难处,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帮助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并发挥大企业的优势,使职工成建制再就业。
  1999年,公司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组织2000多名下岗职工参加公路建设,在此基础上组建山西省煤矿职工筑路集团军,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公路建设。官地矿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帮助待业青年和特困职工寻找就业门路,与太原市149个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意向合同,帮助100多名青年和职工实现就业。目前,全公司建立送温暖基金会52个,送温暖基金257万元,许多贫困职工和家庭在组织和大家的帮助下走上脱贫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