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防患于未然
  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戴志澄
  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态势经历了传入期(1985—1987)、传播期(1988—1994)和增长期(1995—现在),局部地区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5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预防控制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艾滋病在我国的感染水平及增长速度得到一定遏制。但是,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0年9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报告HIV感染者20711例,其中艾滋病人741例,已死亡397例,2000年报告数字与199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7.3%。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其中20—29岁占50.9%,30—39岁占24.1%。据专家最新估计,到1999年底,全国艾滋病感染者的实际人数已超过50万人。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对它的预防和控制事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发展。由于艾滋病主要感染年龄段为15—49岁,加上艾滋病的高病死率和大量婴儿的感染死亡,会造成劳动人口的大量减少、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期望寿命的缩短。如非洲的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三国的平均期望寿命,已分别从艾滋病流行前的64.9岁、65.3岁和61.5岁下降到流行后的39.2岁、41.5岁和40.1岁。这些国家还由于母婴传播而在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艾滋病孤儿,给社会带来极大压力。艾滋病人的治疗费用十分昂贵。在我国,艾滋病的门诊医疗费用为2582元/次,住院医疗费用为531元/日、47577元/年,这还不包括医疗费用以外的间接费用,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将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往往存在消极对抗或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在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大面积流向一般人群、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之前积极预防是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途径。目前,艾滋病在我国虽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尚处于艾滋病流行的早期,局部地区和某些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嫖娼卖淫者和商业供血者占据了目前艾滋病感染者的很大比例。加强对这部分地区和人群的干预,往往能事半功倍。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是血液传染、不安全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因此应首先确保安全的血液供应,用《献血法》规范采供血各个流程,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可靠。要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加强教育,改变他们的危险行为。其次,要在取缔、打击嫖娼卖淫的基础上,在这些人群中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教育同性恋人群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第三,推广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垂直传播。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在艾滋病流行早期就采取了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艾滋病不仅未传播到一般人群,即使在吸毒者和靠提供性服务谋生者等高危人群中,其感染率也是相当低的。
  目前,艾滋病有关知识在我国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的普及率都还很低,对艾滋病认识不清,这将为艾滋病的流行埋下隐患。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提高他们、特别是青壮年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对当前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社会长期负面影响加强认识。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提出了“打破沉默”的主题,其目的是希望人们能认识到艾滋病不再是个人的隐私和不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能更加重视并积极投身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控制艾滋病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筑起防御艾滋病的坚固长城,防患于未然。(附图片)
红领结:预防艾滋病国际标识。代表“关爱、希望和支持”。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预防 预防 还是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 安努士博士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脆弱人群中迅速蔓延。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已有5000多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1630万人已死于艾滋病或相关疾病。平均每天有1.6万人感染HIV。仅1999年一年,全球新增560万感染者,其中380万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130万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与其它国际伙伴致力于控制HIV流行的努力。各国卫生部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HIV疫情监控、血液安全、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教育、性病治疗,以及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和照顾。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中国卫生部和省级卫生部门的艾滋病防治项目。
  艾滋病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尽管中国HIV的感染率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过去10年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艾滋病流行的潜在焦点。据中国卫生部估计,中国目前约有5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之众。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晚于许多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吸取其它国家的经验。这些经验首先是在大规模流行开始前及早采取行动,迟则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其次,政府承诺是控制艾滋病流行规模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我想引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话:人们可以从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中汲取三个经验,第一是预防,第二是预防,第三依然是预防。
  “男士责无旁贷”是今年世界艾滋病运动的主题。目前,大多数HIV感染者为男性。因此,男性在艾滋病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需要男性积极倡导和参加防治艾滋病的项目。(马小宁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艾滋病常识问答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缩写AIDS的音译名,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由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引起。HIV就是中文中所说的艾滋病病毒,它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HIV感染者就是艾滋病人吗?
  侵入人体后可潜伏几个月到十几年。其间病毒感染者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当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致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人。受HIV感染的人,5年内约有30%的人发展成为艾滋病人。大多数艾滋病人在首次出现症状3年内死亡。
  3.艾滋病可治愈吗?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经科学证明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暂时为不治之症,被称为“超级癌症”。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4.艾滋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艾滋病本身没有任何特别或独有的症状,与一些其他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如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夜间盗汗、体重骤降、慢性腹泻、咳嗽气喘、淋巴结肿大等。如果属艾滋病易感人群,以上症状同时出现两种以上、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就应留意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检查。
  5.哪些人容易感染艾滋病?
  根据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下列人群容易感染:①卖淫/嫖娼者及配偶;②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③性病病人;④与人共用针筒、针头注射毒品的吸毒者;⑤携带HIV病毒母亲的新生儿。
  6.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感染者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因此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性接触传染。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②血液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可通过与患者或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文身、穿洞耳和针灸等传播。③母婴传染。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中可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婴儿。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都可使婴儿受害。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为1/3,受感染婴儿的存活时间通常不超过3年。
  7.一般社交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
  艾滋病病毒不会经空气或一般社交接触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桌进食、共用碗筷,同乘交通工具,共用洗手间、游泳池、电话、办公用具,一同上课、工作、交谈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存活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
  8.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说明你已感染,阴性则说明未发现感染。但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来,因此若有怀疑,应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再复查一次。
  9.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
  在了解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约束个人性行为,不性乱、不卖淫嫖娼。②不吸毒;不注射未经国家检验的血制品;任何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到医疗器械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③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洞、文身、美容;不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编者按:今年12月1日是1988年伦敦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倡导的第十三次世界艾滋病日/运动。艾滋病出现至今不过20年,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世纪之交,世界艾滋病日再次敲响警钟:全球艾滋病总感染人数已逾5000万。
  面对艾滋病魔的肆意蔓延,人类在苦苦寻找治愈途径的同时,也许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预防。这是世界艾滋病日一贯宣传的主题,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以下是本报部分驻外记者从国外发回的报道。
  艾滋病——世纪之交再发警报
  南非 总统佩戴防艾标识
  艾滋病正在南非逞凶肆虐,仅列举几个数字就足以令人瞠目:全国总人口4200万的10%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其中孕妇所占比例高达22%;每天另有1500人受到感染,每年新增55万;到2005年,全国将有600万人受到感染,由于母亲因艾滋病死亡,届时全国将有100万15岁以下的孤儿;目前全国每天有200人死于艾滋病,到2010年全国将有65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届时南非人均寿命将从现在的63岁降至41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南非政府于今年初制订了2000—2005年防治艾滋病战略,并成立了由副总统祖马挂帅的全国艾滋病委员会,从中央到地方、从总统到平民,全国上下齐动员,形成了向艾滋病全面宣战的浩大声势和实际行动。
  南非卫生部防治艾滋病战略办公室副主任塞雷纳塔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防治战略,政府在前三年主要做两件事:第一,由卫生部、教育部和社会福利部联合,每年投资7500万兰特(1美元约合7兰特),从今年初起在全国范围内对18岁以上公民开展免费艾滋病自愿检查,10至30分钟便可知晓结果;动员社区和家庭以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以减轻各地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在全国中小学进行性知识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第二,从明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定25个区,给患艾滋病的产妇及其新生婴儿服药,减少母婴传播。具体做法是,给临产期不到1个月的孕妇和出生3天以内的婴儿每人各服一粒药丸。这种德国产药丸有效率约30%。为使这一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培训护士。
  南非政府在宣传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除定期在各媒体上刊登大型广告外,经常在街头散发各种宣传画和宣传册,还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24小时艾滋病免费咨询专线。塞雷纳塔女士指着自己胸前的预防艾滋病标志对记者说:“从姆贝基总统到普通公务员每人胸前都佩戴这一标识,以唤起大众对艾滋病严峻性的深刻认识。我们还向公众免费发放避孕套,去年全国共发放2亿只,今年计划发放2.5亿只。”走出卫生部大楼,记者特别留意到:预防艾滋病标志在约翰内斯堡街头处处皆是,从人们的T恤衫、背包到新出版的挂历……(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印度 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11月7日,《印度时报》头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三岁男孩瓦伦为治疗贫血,曾在地方一家私人诊所输了一袋血,他的父母万万没有想到,本想输血治病,却输进了致命的艾滋病毒。现在,小瓦伦已是病入膏肓的艾滋病患者,由于并发多种感染住进了医院。全印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每27个携带艾滋病毒的儿童中,就有12个是因输血感染的。
  小瓦伦是不幸的。更为不幸的是,他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目前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传播加速,并呈现向穷人、儿童等大众弱势群体扩散的趋势。靠提供性服务谋生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卡车司机、农业季节工、街头流浪儿都成为艾滋病逞凶的对象。这几类人群最易受HIV病毒感染,也最易传播艾滋病毒。此外,由于长期远离家庭,印度军人与警察中艾滋病患者数量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新数字,印度已有350万人感染艾滋病,是全球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只计算了艾滋病防治参与医院所上报的病例数,真实的感染人数很可能要高得多。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人数每年都要增加约100万人以上,大约2—3年就会翻一番。
  艾滋病在印度的迅速传播及HIV病毒感染人数的迅速增长,已引起印度政府及相关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据印度《前线》杂志报道,1992年印度防治艾滋病的主要机构———国家艾滋病控制组织(NACO)制定了分阶段的预防及控制艾滋病规划。在1992—1997年的第一个5年规划中,当时的国大党政府为NACO的有关项目争得了世界银行8400万美元的资助,并获得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中28亿卢比的财政拨款。第一阶段5年规划后被延长至1999年。NACO的第二阶段规划从2000年开始。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全世界对肆虐的艾滋病魔都拿不出治愈与免疫的特效药,人们只有寄希望于预防,并呼吁:只有人们控制不洁性行为,医疗机构严格管理输血及器械消毒、防止小瓦伦的悲剧重演,印度才有可能遏制艾滋病的疯狂蔓延。
  今年3月6日,联合国“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大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干事皮奥特博士在会上说,对印度的监测表明,这里的艾滋病流行已达到了危险点,已开始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在印度南部,进行产前检查的妇女中,HIV化验呈阳性的人数已超过1%。有关专家对此警示:艾滋病摧毁的将不仅仅是患者个人,而是与之相连的整个家庭。(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巴西 “别把艾滋病带回家”
  艾滋病在巴西的快速传播始于90年代初,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东南和南部地区。目前,由于流动人口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艾滋病在过去少有病例的地区传播速度相对加快。从80年代初巴西首次发现艾滋病例到2000年6月,巴西全国登记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9万,其中有70%年龄在20—39岁之间。母婴传播在巴西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中占有很高比例。据测算,巴西0.4%的孕妇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近年来,在政府及各界努力下,艾滋病在巴西得到有效控制。1998年前的数年间,巴西的艾滋病感染者一直保持在每年2.2万多个,1999年下降为1.56万个。今年以来,艾滋病在巴西得到进一步遏制,到目前为止,巴西今年只报告了2146个艾滋病感染者。应该说,巴西的“控艾”为整个拉美做出了榜样,也鼓舞了拉美人民同艾滋病抗争的斗志。同时,由于巴西1.6亿人口占据了整个拉丁美洲的1/3,巴西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对拉美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艾滋病呈下降趋势首先应归功于防范艾滋病的立体宣传,艾滋病的可怕及其传播途径已深入人心。巴西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都作经常性宣传。网络也为巴西的抗艾滋病斗争助了一臂之力。现在,巴西有10多家主题网站提供有关艾滋病的宣传。巴西电信还设有预防艾滋病的免费热线电话。大型户外广告“别把艾滋带回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巴西还计划在今年摄制两部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电影,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高危人群,巴西卫生部实行管理,免费向他们发放避孕套,要求定期做艾滋病病毒检测,不进行没有保护的性行为。据巴西非政府组织的调查,从事性服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已大为加强。
  巴西还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监控,对所有采血实行严格检查,防止输血造成艾滋病传播。据统计,1999—2000年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只有0.9%是因输血引起的,而在1984年则高达62%。目前巴西血液传染中99%是隐君子共用注射器造成的,一些社区有意免费提供注射器,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在积极预防艾滋病的同时,巴西加快了药品开发,艾滋病人的治疗费用目前已降至人均每年720美元,而国际上一般年平均费用为1万美元。(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卫中)
欧洲 老房东的无奈与担心
  欧洲也是个艾滋病流传较广的大陆。记者10年前在比利时工作时,艾滋病就是当时的热门话题,不仅新闻媒体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就是茶余饭后普通百姓也将艾滋病作为一个谈论的重要内容。我的房东比卡威先生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总是透出万般的无奈和担心,惟恐两个尚未成人的外孙沾染不好的生活习惯,将来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10年过去了。当记者再次来到欧洲大陆时,一个月来听到、看到的不少还是有关艾滋病的话题。在这个已经比较富裕的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讲求生活质量已是人们当前关心的主要问题。这些年来,欧盟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围绕艾滋病的研究、治疗、预防宣传以及如何善待艾滋病人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那些义务投身其中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有着浓重的人情味,让人感动。然而,艾滋病依然在人群中传播、肆虐,让健康的人谈“艾”色变,让家长们为孩子操心。
  欧洲是个开放的大陆,在性生活方面尤其如此,同性恋也有市场。此外,还有吸毒问题,青年中尤为严重。这些都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使艾滋病的阴影难散。也许,这和过分强调个人自由不无关系。部分人的“自由”换来了广大健康人群对艾滋病的恐慌、无奈,造成了不知多少个人和家庭悲剧。因此,要真正减少艾滋病的危害,恐怕需从根本入手,重新呼唤社会对道德的起码尊重,改变畸形的生活方式,制止各种毒品的泛滥。
  欧盟为减少因艾滋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曾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呼吁各成员国加强防治艾滋病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堵住艾滋病的传播渠道、降低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对艾滋病危害的宣传上,欧盟及其成员国也加大了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青壮年的教育工作。此外,社会上的各种自发行动也不在少数。有时硬堵不行,就想些变通办法,如在学校里免费提供避孕套等等。
  但从欧洲多年来的趋势看,艾滋病仍对这里的人们构成很大的威胁,既是“医学顽症”,更成为挥之不去的“社会顽症”。而对社会问题,就不是仅医学所能解决的了。记者的房东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常常对记者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在这个视“个人自由”高于一切的土地上,老人的声音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真正将艾滋病赶出欧洲大陆,恐非短期之事。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力)
美国 力图早日攻克病魔
  1981年美国本土发现世界第一例艾滋病以来,感染者就一增再增。1981—1988年,美国还只有10万感染者,随后便是几何级数增长。90年代中期以后,艾滋病的蔓延之势有所控制,但形势仍然严峻。1981—1999年,美国共报告有71万多例艾滋病,仅1998年7月—1999年6月,就新增4.7万多。艾滋病已被列入美国人5大死因之一。美国人视艾滋病为“洪水猛兽”,几近“谈艾色变”。
  美国为遏制艾滋病蔓延采取的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国会和政府予以极大政策支持。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授权开展防治艾滋病活动。1995—1999财年,政府不断增加有关艾滋病的联邦开支,1995年67亿美元,1997年81亿,1999年上升到97亿。5年总共开支达406亿美元。
  第二,加强教育宣传,多渠道预防。美国人生活不检点,吸毒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艾滋病有机可乘。为控制这两大病源,政府、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都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妇女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美国小学、初中普遍设有预防艾滋病课程,高中生、大学生要求基本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常识。家长和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从道德、伦理方面教育子女对“性”采取谨慎、严肃和负责态度。同时,美国对吸毒人群及静脉注射用具采取管制措施,对血液制品、脏器移植、人工授精的各种程序加强了防范。
  第三,医疗机构加强多科联合,在艾滋病检测、治疗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治疗艾滋病的药品和手段层出不穷,目前有41家公司生产77种抗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美籍华人何大一博士发明的“鸡尾酒疗法”曾经风靡一时,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缺点是治疗费用昂贵,难以普及推广。许多科学家正在探索诸如基因工程、中医药治疗等多种途径,力图早日攻克艾滋病魔。
  经多年努力,艾滋病在美国逞凶的势头正得以控制。但美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不久前发表报告再度警告,由于近年来美国人过于随意的性行为及吸毒等不良习惯仍然广泛存在,艾滋病很可能会重新泛滥。该中心估计,全美国有2%—4%的成年人(约400万—500万人)仍处于高风险之中。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附图片)
  图片说明:“别再回避,面对艾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为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制(图下文字为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你……可能就是下一个!”
  ——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制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回声

国际回声
  吞噬年轻生命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艾滋病将吞噬掉至少1/3年轻人的生命。人类几百年来经历的无数疫病、战争和饥荒都没有像艾滋病魔今天这样夺去如此之众年轻人的生命。在一些国家,以年轻人为根基的“金字塔形”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变成“烟囱形”。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别将病魔留给后代
  世纪之交,没有什么比艾滋病更值得我们反思的了。我们难道想留给后代一个艾滋病肆虐的世界?还是现在就采取果断行动遏制这一疾病的蔓延?艾滋病要求我们睁开双眼,不要把它看做“别人的问题”而撇开不谈,否则我们就看不出有什么必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也就没有能力减轻这种疾病带来的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
把为控制艾滋病做出的许多承诺变为现实,需要提高艾滋病工作的透明度,进而才能提高社会和家庭、个人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首先需要一个国家调动全社会,撕掉耻辱面纱,大胆行动起来,需要政府领导、社会和经济筹划、社区动员和个人行为改变。
  ——UNAIDS执行干事 皮奥特
  国际社会需要正确行动
  在艾滋病面前,任何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力量都是微薄的。艾滋病正在摧毁我们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一致、共同承担领导责任并协调我们的认识,使正确的行动得到及时、有效和果敢的实施,扭转艾滋病蔓延所需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布伦特兰
艾滋病造成了包括南非在内的全人类的健康恶化,而极端贫困是这一状况的最本质原因。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度报告中提到,最不发达国家的国民预期寿命只有43岁,而最发达国家的国民预期寿命高达78岁。5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发生改变。相反,在某些方面情况已变得更糟。仅是如此的不公平就应该激起国际社会良心的不安。
  ——南非总统 姆贝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