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全球华人反独促统大会通过宣言
  呼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本报华盛顿11月26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反独促统大会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大会通过宣言,号召旅居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台独”和任何其他分裂祖国的活动;呼吁台湾当局尽快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来,为改善两岸关系创造必要条件。
  宣言说,旅居全球的华侨华人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在近代曾经两次于中国安危的关键时刻,团结起来,为中国的前途作出贡献。宣言希望能在当前反对国家分裂、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促成全球华侨华人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团结。
  宣言说,大会“以华侨华人团结的力量,呼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大会并为此通过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军火等六点决议。
  宣言说,海峡两岸人民都是中华儿女,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双方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发展顺利,不但增进了两岸人民间的了解和感情,而且加速了两岸的经济繁荣。然而台湾有些政客,不顾人民的福祉,企图制造分裂,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其结果是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引起两岸关系紧张,而且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而遭到两岸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宣言说,今年民进党上台后,台湾新领导人在“台独党纲”的指引下,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继续鼓吹“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统一不是台湾的唯一选项”,否定两岸统一的目标,有意制造中国的分裂,导致两岸关系紧张,更加严重地伤害了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
  宣言说,在海峡两岸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更需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台湾人民和工商界希望当局放弃“戒急用忍”,早日实现两岸“三通”,使台湾产业克服目前的困境;全球华侨华人希望两岸人民携手合作,反对分裂,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自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约600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多位代表及有关学者围绕“反独促统,振兴中华”的主题作了大会发言。大会还决定,第三届全球华人华侨反独促统大会明年在日本举行。
(附图片)
  11月26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闭幕。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侨界代表在大会上举手表决通过反“台独”宣言。 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评

  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义务
在海牙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没有达成预期的协议,日前被迫中断。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自私和缺乏诚意,是导致会议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许多国家和舆论对此表示失望和不满,并一致呼吁,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它们根据公约所承诺的义务。
  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海牙气候会议的召开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更关系到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环境遗产。世界气候正在变暖,地球的冰雪覆盖面积在近30年内减少了10%,由此造成的种种水旱灾害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这是个残酷的事实。据科学家预测,地球气温在近100年内还将上升。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将气候变暖的问题列为21世纪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如何治理全球急剧变暖的气候问题,落实3年前的京都会议精神,是海牙会议的主要任务。但遗憾的是,某些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自京都会议以来为对付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作出的贡献,为发展中国家设定新的现阶段难以承担的义务,并以此作为批准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前提,参加会议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非常不满。
  作为当今世界的污染大户,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4%,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5%。要治理有害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美国有责任率先行动。但美国代表在会上竟提出这样的要求:森林可以部分吸收二氧化碳,而美国作为森林大国,在承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义务方面,可以少做承诺。更有甚者,美国依仗自己财大气粗,要求拿钱来买继续超标排放的“污染权”。美国的立场不仅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甚至引起了它的欧洲盟国非议。
  3年前,美国和欧盟在京都大会上都作出了承诺,要分别将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和8%,日本为6%。今天看来,发达国家的这些承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目前已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只有3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它需要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在内的55个缔约方批准才能生效。发达国家只说不做阻碍了国际社会治理大气污染的努力。
  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污染者”,更有义务为遏止气候变暖的势头承担应有的责任。气候没有国界,你污染了天空,大自然就要无情地报复你。人类只有携手协力,共谋对策,才能共同受益。助人即助己,在环境问题上尤为如此。海牙会议的失败应引以为训。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科索沃
恐怖卷土重来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
  近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局势再度恶化,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以及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连续发生了3起由阿尔巴尼亚族恐怖分子策划的严重暴力事件。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务部24日要求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在72小时内采取措施,制止阿族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活动,否则塞尔维亚将向“安全区”增派警察部队。南联盟和西方的一些政治观察家甚至担心,这些暴力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再度引发科索沃武装冲突。
  21日深夜,约400名全副武装的阿族恐怖分子从科索沃潜入塞尔维亚南部的布亚诺瓦茨地区,向驻守在“安全区”内的南斯拉夫警察部队发动攻击,共有4名警察被打死,3名警察受重伤,10人轻伤。在布亚诺瓦茨的流血冲突发生几小时后,22日凌晨4时,南联盟同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合作委员会主席武基切维奇在科索沃的住宅遭到炸弹袭击。武基切维奇由于外出而幸免于难,但他的司机却不幸死亡。23日,恐怖分子在普里什蒂纳再次制造了凶杀血案,科索沃阿族温和派领导人、科索沃民主联盟主席鲁戈瓦的高级助手穆斯塔法在其住所附近被人开枪打中头部身亡。连续发生的恐怖事件使得科索沃的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此次科索沃局势的再度紧张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今年10月28日举行的科索沃地方选举中,由前“科索沃解放军”领导人塔奇领导、代表阿族极端势力的科索沃民主党惨遭失败,但阿族极端势力并不甘心,他们企图用暴力活动破坏科索沃的和平进程。
  其次,24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举行了欧盟—东南欧首脑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东南欧地区的稳定,科索沃恐怖分子害怕这次会议对自己不利,想通过暴力活动向会议施加压力。
  第三,今年3月阿族极端分子在塞尔维亚南部地区非法成立的“普雷舍沃、梅德韦贾和布亚诺瓦茨解放军”已渐成气候,他们从科索沃偷运进武器,在塞尔维亚南部大肆从事恐怖活动,而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对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南部接壤的边境控制不严,也给了阿族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
  目前,南联盟方面对上述事件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想通过国际社会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南联盟政府22日发表声明,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紧急措施,制止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的恐怖行动。23日,南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首次视察了驻守在塞尔维亚南部的南军第三集团军。25日,科什图尼察向科索沃温和派领导人鲁戈瓦倡议举行科索沃塞族和阿族的谈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科什图尼察还致函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要求维和部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科索沃以及“安全区”的安全。罗伯逊在给科什图尼察的回信中表示,北约维和部队司令已下令加强对科索沃及其边界地区的监控与巡逻。另外,维和部队发言人称,科索沃的阿族非法武装分子25日表示接受维和部队向其提出的停止从科索沃向“安全区”内的塞族警察开火的要求。
  国际社会也对上述事件作出了反应。联合国安理会22日发表主席声明,对科索沃地区当天发生的爆炸事件和阿族非法武装分子袭击塞族警察的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并要求对这些事件进行全面调查。俄罗斯外交部23日在一份公报中说,阿族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旨在恐吓仍然留在科索沃的塞族和其他非阿族平民,强迫他们迁出科索沃,使那里成为单一的阿族社会。25日到达科索沃进行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对恐怖事件表示强烈愤慨,他表示,恐怖事件动摇不了联合国特派团和北约维护科索沃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里斯宣布布什在佛州获胜
  布什准备出任总统 戈尔对此提出挑战
  本报华盛顿11月27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州务卿、州最高选务官哈里斯女士26日晚在州府塔拉哈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佛罗里达州大选选票统计已告完成,布什比戈尔多获537张选票,因而赢得了该州的25张选举人票。共和、民主两党对此宣布作出截然不同的表态。
  哈里斯宣布上述结果两小时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声称他已赢得了本届总统选举,即将担当领导美国的重任,他已授权切尼负责组建新政府,并要求克林顿政府在交接过程中与之合作。他还呼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重新考虑对佛罗里达州总统选举结果提出质疑的举动”。
佛州选举结果公布不到半小时,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利伯曼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结果。他说,现在宣布的佛州计票结果既“不完全”,也“不准确”,民主党方面除了对此结果提出质疑外别无选择。他表示将采取“法律行动”。
戈尔将于当地时间今天中午向全国发表讲话,阐述他对目前大选形势所持的立场。戈尔昨天下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将以“非常尊重和完全服从与接受的态度”,对待联邦最高法院对这场大选计票争端所作的任何判决。美国联邦高法将于12月1日开庭审理此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安组织恢复南成员国地位
据新华社维也纳11月27日电(记者林川)为期两天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第八次部长理事会会议27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霍夫堡宫开幕。会议当天正式恢复了南斯拉夫联盟的成员国地位。
出席当天上午开幕式的南斯拉夫总统科什图尼察在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90年《新欧洲巴黎宪章》和1999年伊斯坦布尔欧安组织首脑会议最后文件上签了字。
科什图尼察签字前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南斯拉夫必须作为巴尔干地区多民族国家继续存在,而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他认为塞族人和阿尔巴尼亚族人公开对话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要求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调解。科什图尼察对塞尔维亚南部地区近来暴力活动升级表示十分担忧,并决定改变原定访奥日程,在中午会见奥总统克莱斯蒂尔后立即回国。
欧安组织部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参加本次会议的有52个国家的外长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代表。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巴尔干地区和中亚以及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紧张局势。
以色列等5个地中海国家和日本等3个亚洲国家作为欧安组织伙伴国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南斯拉夫是在1992年因波黑战争而被暂时取消成员国资格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朝将再次举行部长级会谈
本报汉城11月27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和朝鲜27日一致同意,双方第四次部长级会谈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平壤举行。
参加部长级会谈的朝鲜代表团团长全今镇25日向韩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朴在圭建议第四次部长级会谈12月12日至15日在平壤举行,并建议韩国代表团乘飞机从汉城直飞平壤。朴在圭27日向全今镇表示同意朝鲜方面提出的这一建议和安排。
据韩国媒体报道,双方将在这次会谈中评价6月南北首脑会谈以来的南北关系发展情况,讨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访问汉城的问题,正式签署《投资保障协定》等经济合作的文件,并协商设立经济合作推进委员会和朝鲜经济代表团访问韩国等问题。
另据报道,韩国和朝鲜已经商定,28日在板门店北方一侧的“统一阁”举行第一次南北军事事务级会谈,讨论有关修复通过非军事区的“京义线”(汉城至新义州)铁路和铺设公路所涉及的军事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接连发生爆炸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27日电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27日下午连续发生3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人死亡、22人受伤。
据当地通讯社报道,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一个繁忙的汽车站内当天下午在短短15分钟里连续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受伤,其中大部分伤势严重。此后不久,在距离拉合尔约30公里的穆尔迪基镇又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当场炸伤11人,其中一名4岁的儿童在被送往医院后死亡。
巴警方目前尚未抓获任何嫌疑犯,也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宣布对爆炸事件负责。
最近两三个月来,巴基斯坦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炸弹爆炸事件频频发生,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阿根廷 政府奋力应对困境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志明
  11月23日,阿根廷工会组织发动了36小时全国总罢工。这是德拉鲁阿总统就职以来面对的第三次总罢工。在罢工的背后,政治冲突和经济困境交织在一起,使执政仅一年的德拉鲁阿政府面临相当严峻的考验。
90年代后期两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去年巴西货币贬值引发的经济动荡,沉重打击了阿根廷经济,造成增长停滞,使原来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愈显突出。德拉鲁阿政府就是在此情况下接管政权的。因此,新政府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进而解决高失业率、低收入阶层贫困化等社会问题。
阿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然而,多年积累下来的国家财政失衡、公共开支过大、偿债负担沉重等问题,令人们对阿根廷经济前景心存疑虑。前两届政府实行固定汇率、私有化、开放市场等政策,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经济,外国投资大量进入,经济取得了较高的增长率。与此同时,公私债务也急剧上升。不到10年时间,在基本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半,财政赤字翻了一番。
不久前执政联盟内部发生分歧,属于联盟中另一党派的副总统辞职。政局不稳触动了敏感的经济神经,阿根廷可能发生支付危机(停止支付债务利息)的消息不胫而走。为稳定市场和人心,阿根廷政府以年息13%的高昂代价发售了11亿美元短期国债,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发出呼救信号。其实,这些机构早就在关注阿根廷经济的走向。有了前几次金融动荡突然爆发的教训,这一回他们总算走在前面,很快就允诺筹集200亿美元的所谓“金融盾牌”,保护阿根廷渡过难关,以免又一次上演“火烧连营”。
但是,金融机构的钱不能有去无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最大出资方照例对阿根廷开出一张处方单,要求照单执行。为此,10天前,德拉鲁阿总统宣布了若干经济措施,主要是冻结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改革退休抚恤制度,政府完全退出这一领域。目标是在5年内消除财政赤字。
阿根廷是联邦制国家,冻结财政支出需各省政府同意,而省政府很多掌握在反对党手里。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60%属社会支出,即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明年要进行地方选举,砍削社会支出等于砍削选票。中央政府与省政府经过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将公共支出冻结至2005年。政府制定的改革退休保险制度方案,将使今后每个退休人员每月领取的退休金减少200美元,但不得低于300美元。
在阿中央政府与省政府达成协议后第三天,就发生了全国总罢工,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政府一方面要对付罢工和反对党,一方面又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大压力。人们期盼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早日来阿根廷落实救援款的问题。然而他们却呆在华盛顿迟迟不肯动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费舍尔斩钉截铁地传话说,已经宣布的措施必须立即执行,包括通过明年的预算,否则钱就不会到位。
此间媒体评论说,德拉鲁阿正经历艰难的时刻。政局不稳定,经济就没有出路。这是阿根廷人数十年的经验。人们期望政治领袖们以国家经济前途为重,暂时将分歧和矛盾放一放,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 新纳粹残杀六龄童 激公愤疑犯千夫指
  据新华社波恩11月26日电 (记者杨焕勤)连日来,德国《图片报》用大版的篇幅刊登了3年多前6岁小约瑟夫被新纳粹分子谋杀的报道及有关的调查资料。这一事件曝光后,德国政府当局、各政党领导人和广大德国人都对极右势力进行了强烈谴责。
德国总理施罗德说:“发生在塞泊尼茨的对6岁儿童约瑟夫的谋杀案,属近年来德国发生的最残暴的事件之一。”他期待着有关方面尽快把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约瑟夫所在的萨克森州的州长库特·比登科普夫对这起谋杀案深表震惊,他向约瑟夫的父母表示,将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侦破此案。在全国的一片谴责声中,塞泊尼茨司法当局也推翻了3年多前对小约瑟夫所作出的“正常溺水死亡”的结论,重新调查此案,并逮捕了3名杀人嫌疑犯。
据悉,这起谋杀案发生在1997年6月13日的下午。当时,小约瑟夫到离家不远的游泳池去游泳,但刚进游泳池不久,就有约50个文身的男男女女围了上来,狂叫着把他拖进游泳池中间,将其活活溺死。报道说,小约瑟夫惨遭杀害仅因为其父亲出生在伊拉克。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又打死五名巴人
巴重申结束与以冲突立场 以巴官员恢复安全磋商
本报开罗11月27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以色列电台广播说,以色列军队下属的特种部队今天凌晨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盖勒吉利耶关卡附近设伏,击毙了属于法塔赫组织军事部门的5名武装人员。以方称,这5名法塔赫成员当时驾驶一辆汽车,准备对以色列的目标进行夜间袭击。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消息则说,以军今晨在西岸地区打死了5名巴勒斯坦平民,他们是在盖勒吉利耶城外一条犹太定居者使用的环行公路上被以军开枪打死的。以军还阻止救护车前往出事地点,并将死者的尸体扣留了数小时。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昨天就巴以冲突发表谈话,重申巴方结束冲突的原则立场。库赖强调,巴以冲突并非安全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绝不是简单停止所谓的“暴力活动”就能解决的。
库赖指出,巴以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归结于如下几个原因:一是以色列未能履行已签署的和平协议;二是以色列在拖延和平协议的过程中,大肆在被占领土继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三是继续使耶路撒冷犹太化;四是继续严重侵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五是有关耶路撒冷、难民和安全等问题的戴维营谈判设想的解决方式加剧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失望。
据新华社加沙11月26日电 (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安全部门官员26日同以色列军队将领举行安全磋商,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一致看法。据此间有关人士透露,当天傍晚,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国民部队司令伊斯梅尔同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埃坦在拉马拉的一个联络处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采取措施制止枪击事件的发生,以避免双方冲突继续升级,并设法使局势得以平息。随后,约旦河西岸各联络处的巴以官员就如何确保联络处不受袭击分别进行了磋商。
当天下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公安局长穆贾伊德还在埃雷兹检查站会见了以色列南部军区司令萨米亚。双方会谈的主要内容是设法使加沙地带的局势恢复平静,并使双方的安全协调恢复到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近日,一名头缠哈马斯组织旗帜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 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较量何时休
·朱根华·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