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为农民搭起舞台
  本报记者 刘玉琴
  人们都说这几年戏剧不景气,可在许昌却是另一番景象。电视与戏曲联姻,将舞台搭在乡村,为爱唱戏的农民提供一展风采的机会,于是十里八村都唱得红红火火。
  他们咋个个都能唱?
  早就听说河南许昌是个戏窝子,尤其是当地农民爱唱戏爱听戏声名远扬。
  前几天,踩着被雪水浸透的泥泞小路,我和许昌教育电视台的记者来到许昌郊区张潘镇张东村。正逢农闲时节,许多大姑娘小媳妇、老少爷们都在村委会门口站着。“有会唱戏的吗?”“有!会的人多着哩。”
  随便清出一块地,人们四下里一围,便形成一个“舞台”,又有人飞快地叫来村里的“乐队”。二胡响起来,笙吹起来,寒风里立刻弥漫着一股让人心醉的暖流。“谁先唱?”话没落音,村民焦保华已站在台上。他唱了一段豫剧《三哭殿》中的“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接着,张金玉蹭掉鞋上的泥,上台大大方方唱了一段《朝阳沟》中二大娘的唱段。真没想到,他们的一招一式,一唱一念,竟有板有眼,颇有点“专业”的味道。尔后,不停地有人上台兴致盎然地演唱。
  “他们咋个个都能唱?”许昌教育电视台台长徐森荣很得意:“这都是我们培训出来的。每周我们都有专业演员下来义务辅导,帮助他们成立文艺演出队。现在张潘镇有这样的文艺演出队十多个,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时常走乡串户,每年农闲时节在四邻八乡能演出二百多场。”我很纳闷,教育台干这“活”究竟图个啥?徐台长介绍说,一是培养,二是普及提高,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走进我们的“戏曲大舞台”。
  不让我上台,回去没法交代
  一天,霍法喜老人搭别人的三轮车进城,找到教育台,一再央求要上“戏曲大舞台”节目唱戏。说着说着老人要给主持人下跪,老人说:“我来时,全村都知道我唱戏来了,你们不让我上台,回去没法交代。”
  “戏曲大舞台”是许昌教育电视台的一个栏目。1996年开办,两周一期,每期都有名家出场,当然更多的是戏迷登台,每期都有十多个戏迷上场演唱。这些戏迷都是经过专业老师“调教”,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从下面选到“舞台”上来的。这一着对戏迷很有吸引力,看着身边的人在电视里唱,唱的又是身边的事,他们觉得电视台离他们很近,很亲切。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刻苦练习,雄心勃勃地准备登台。平日里他们在村子里唱,跟着辅导老师学,唱得达到一定水准了,便报名参加演出。戏迷与“戏曲大舞台”栏目形成了良性循环,村子里打牌、烧香的人少了,爱唱戏的多起来,爱听戏的就更多,大家都劲头十足,活得越来越有精气神。
  我在许昌时,正赶上“戏曲大舞台”节目现场直播。八时才开播的节目,七时不到观众就将演播厅坐得满满当当。人们穿着棉衣,脚上沾着泥土,从几里、几十里外的地方赶来,为过一把戏瘾。轮到戏迷上台时,人人都很踊跃,唯恐轮不到自己。两个多小时的节目一直气氛热烈,笑声不断。这使我对许昌的戏迷和许昌教育电视台再一次刮目相看。
  时刻着眼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许昌有四百多万人口,农村人口占了百分之九十。许昌教育电视台很有战略眼光,将根往下扎,眼睛向下看,除了办好其他栏目,格外注重经营“戏曲大舞台”,用他们的话说,为普通百姓着想,把栏目办成农民的乐园,使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教育台除了请当地豫剧团、曲剧团演员定期下乡面对面辅导,帮他们组建演出队之外,还投入一定资金为演出队置办家什,无偿提供最新创作的演出剧本,然后再去检查验收。只要下面的戏迷“成熟”一个,他们就在电视里推出一个。老百姓本来就爱唱戏,现在有了电视这个阵地,唱得更欢。迄今为止,教育台已在各镇组建了二十多个文艺演出队,培训了戏迷二千多人,走上“戏曲大舞台”的就有几百人。有人笑教育台“土”得掉渣,净和农民打交道,无“利”可图。可这几年教育台的收视率却在不断地滚雪球,覆盖面达到二百公里以外。“戏曲大舞台”节目成了农民乃至城里人爱看的栏目。教育台的记者一进村,王大爷端来一盆地瓜,李大妈拿来一卷粗纸,让他们暖暖身子,擦擦脚上的泥。这一点让他们感到很欣慰。教育台台长徐森荣也是一个不同一般的人物,写戏演戏导戏样样都可以来一手,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戏曲事业的挚爱。他想让电视屏幕为农民提供一个自己的舞台,由此吸引更多的人喜爱戏剧,让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一个很朴实的人,他说的惟一一句比较“洋气”的话就是,发挥电视优势,弘扬民族艺术,把许昌变成真正的戏剧之乡,让精神文明建设落在实处。有了这样的带头人,其麾下的工作人员都成了拼命三郎,他们凭借挺简陋的设备,玩命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这几年都说戏剧不景气,可是在农村却呈现出无限广阔的前景,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人们渴望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推出的娱乐节目不少,可是把农民当作主角,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节目并不多,这需要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把立足点放在农村,努力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里有许多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知难而进,情系农民,这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境界。
  村民李爱珍在演唱。 王中建摄(附图片)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清纯淡雅盛小云
  俞中权
  盛小云天生注定是要说书的。
  她不仅降生在“书香之家”,而且以她落地时的呱呱啼声,清脆嘹亮地向人们昭示——她拥有这方面天生的禀赋。
  果然,当她还是个黄毛丫头时,便向父母大声宣告:我也要说书!这句话,她准确地把重音落在了“也”字上。
  当她第一次叩响艺术之门而遭到挫折时,她哭了。但随后便凭借毅力和勤奋,为自己编织起一个成功的摇篮。
  在书台上,盛小云宛如一片出岫的轻云。清纯淡雅,从容安详,端庄凝重而又不失柔媚明艳。她的气度涵藏着水乡女儿和古典美的韵致,那一份美更多地源于她内心充盈的艺术天地。她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无不与她塑造的艺术形象融成一体。
  盛小云最初拜邢晏芝为师。晏芝在唱腔改革创新上的胆略和成就,对她艺术的进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她演唱的“俞祁调”深得晏芝的神韵,一曲《杜十娘》几可乱真。她的演唱风格轻柔纤巧,婉约细腻,看似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其实一字一句,一个小腔,都经过百炼千锤,细琢精雕,因此听来韵味深长。
  其后,为了拓宽艺路,她又投身于蒋云仙门下,这使她的弹、唱、说、噱、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她单档演唱的《啼笑因缘·遇凤》可以使我们约略地聆赏她的艺术才能。
  盛小云的嗓音似乎不宜于唱“丽调”,但在她不断探索和反复钻研下,突破了嗓音的局限,另辟蹊径,终于从求“神”入手,依然尽得风流。《饮马乌江河》是徐丽仙的后期作品,唱词很多打破了传统的七字句式,演唱难度极高,而盛小云唱来恣肆奔放,感人至深。当她举手在空间划出一道弧线时,会让你感到那一串串活泼的音符正从她的指尖涌出。
  同伴们都友善地戏称她为“获奖专业户”,但盛小云说,艺术如珠穆朗玛峰,她要尽毕生精力去攀登。(附图片)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漫笔

  《无价的承诺》的启示
  周溯源
  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无价的承诺》,心情激动,思潮难平。这部广播报道剧写的是鄂州市杨叶镇派出所的真人真事,艺术地再现了以周美清为代表的公安干警崭新的精神风貌。全剧没有跌宕的情节,却扣人心弦;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句句动听;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却感人至深。
  社会治安问题是目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在鄂州市杨叶镇也不例外。一个二万五千人的小镇,每年非正常死亡十人以上,刑事案件三十件左右,民事纠纷不断,其社会秩序之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造成混乱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公安机构自身过硬、工作到位则是首先应该做到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鄂城区公安分局于1997年选派了共产党员周美清担任杨叶派出所所长。周美清从家里拿出了三千元的积蓄上班报到,使瘫痪多日的杨叶派出所立即重新运转起来。周美清身先士卒,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调解民事纠纷,制止聚众械斗,进行内部整顿,打击车匪路霸,摧毁犯罪团伙,组织抗洪抢险……
  但他们没有以此为满足,根据外地来的企业家因担心杨叶镇的社会秩序混乱而不愿投资办企业的现实,他们主动提出与企业家签订治安承诺合同。周美清他们的承诺具有经济价值,却又无法用金钱衡量,可以说,他们的承诺是无价的。
  《无价的承诺》是一部正剧。该剧从杨叶派出所实现“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入手,通过治安承诺责任制的签订和落实,达到“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作者着意把人物推到举世瞩目的九八大抗洪的重大历史背景下,通过雨夜查险、猪场转移、救助曹家和周美清晕倒等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把治安承诺责任制和“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终身承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剧中人物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融合在一起,凸现了共产党人是人民最根本利益代表的鲜明主题。
  《无价的承诺》在公安题材的创作上作出了宝贵的探索和创新。全剧没有刀光剑影、生死搏斗的场面描写,没有悬念环生、扑朔迷离的故事铺陈,而是采取广播报道剧的纪实手法,把公安战线上的治安承诺责任制,艺术地形象地推给人们,把一个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公安干警代表人物推给人们,这也是把一个充满希望、洒满阳光的明天推给人们。她既给人以鼓舞,也给人以启示。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舒毅,湖北丹江口,教师——
  别乱改成语
  一次活动课上,我主持“成语接龙”竞赛,并要求学生将成语写下来。结果大家说得都不错,但写的却是错字连篇,甚至有的成语四个字全变了样。经了解才知道,他们都受到了电视上广告的影响。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可有些人为了追求广告效果,利用谐音把约定俗成的成语改得面目全非。如某胃药广告把“志在四方”改为“治在四方”;某护发定型摩丝广告将“精益求精”改成“精益求金”;更有某广告把“脍炙人口”改成“快治人口”等,不一而足。
  由于广告铺天盖地的攻势,青少年学生受广告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以致背广告语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这些不正确的成语在广告的宣传下先入为主,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不但使其难以理解原成语的精髓,今后再改也实非易事。希望有识之士阻止这种行为,以净化祖国语言,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许书琴,江苏射阳,职员——
  广告也应讲品位
  “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今日房事有新闻,心动不如行动”;“她来自神奇境界,有处女般的口感”,看了这些别出心裁的电视广告,您是否会产生说不出的别扭?
  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有些商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用媚俗甚至低级趣味的广告词来吸引观众,实在令人反感,这不仅不利于促销,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好的广告使人在认识产品的同时认识了企业,记住产品的同时记住了企业,因此,优美的广告词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人认识和记住的先决条件。而文字游戏与谎言诳语,只能降低企业和产品的文化格调,更是拿观众的眼睛和孩子的心灵当儿戏。消费者需要的是高品位的广告。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孙中,安徽郎溪,公务员——
  请教姜昆
  “今年中秋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姜昆这句广告词耳熟之极,从未细品味。直到有一日,读小学的儿子放学回来说:姜昆的广告语是病句!我一诧,心想:小孩子乱说,相声大家姜昆也是研究语言的人,怎么会犯这样简单的错误呢?继而把广告词一回味,感觉是有点拗口。既然前半句说:不收礼,是全称否定判断,后半句又说只收脑白金,则是特称肯定判断,学过普通逻辑学的人都知道,二者是矛盾关系,不能共存。大家都了解姜昆说相声善于饶舌,请问,这句广告词不知又该作何解说呢?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建设山东文化大省
  本报记者 常莉
  为实现“十五”期间把山东建设成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山东省委宣传部在青岛召开了由全省宣传和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门会议,共商文化发展大计。
  山东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也是目前我国最具活力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山东不但经济发达,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厚。所谓“一山一水一圣人”,孔子是山东最大的文化名牌。山东不仅有以黄河泰山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三千公里的海岸线还赋与了山东人汲取现代文化的开放胸襟;山东有济南的泉、青岛的海这样的城市文化,还有潍坊、淄博等地的民俗文化;又有胶东半岛和沂蒙山区的革命战争文化。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海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威海渔民节也办得有声有色,名声远播。
  但是山东人认为,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山东的文化发展还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建设山东文化大省,创造时代精神与山东地方特色相融合的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山东省“十五”期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组织有关人员出省考察、多次召开研讨会、全省文化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为大会提交的七十多篇论文和与会人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光林同志做了《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推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的讲话,提出了建设山东文化大省的基本目标和初步构想。
  他认为,建设山东文化大省,要以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创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研究、创作、生产和经营体制,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和城市文化现代化,实现文化建设特色化,建成多个特色文化区,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一批体现二十一世纪齐鲁风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全省范围形成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化设施配套齐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十五”末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山东省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跃居全国前列,真正成为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文化大省。
  为此,山东省将加紧制定《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提出切合实际、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欢迎认可的文化大省建设方案。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春满中原》满目春风
  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农村小戏进京演出之后,河南农村小戏集锦《春满中原》11月24日又为初冬的京城带来一阵春风。《春满中原》由题材、风格各异的五个小戏组成,用豫剧、曲剧、越调、道情四个剧种演出。鹤壁市的豫剧《调查》通过一系列误会和矛盾,塑造了一位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农村干部形象。西华县的越调《电脑风波》围绕一台笔记本电脑引发的风波,艺术地表现了新老两代农民在价值观上的冲突。太康县的道情《富裕之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需要大力加强这一严肃主题。方城县的曲剧《家庭选举》通过家庭选举巾帼致富模范这一情节,折射出广大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安阳市的豫剧《一把雨伞》则发出了对商品经济大潮中真善美的真情呼唤。五台小戏以小见大,内涵丰富,清新灵动,生动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原农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演员的表演质朴自然,幽默风趣,令观众赏心悦目。
  (艺闻)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北京国际曲艺节落幕
  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的北京国际曲艺节日前在长安大戏院落下帷幕。
  北京国际曲艺节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乌干达、喀麦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及地区的曲艺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二百余人联袂登台献艺。分别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大兴县剧场、门头沟区剧场、中央党校礼堂演出七场,充分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曲艺艺术和争奇斗艳的说唱艺术。北京国际曲艺节演出的曲种有相声、评书、快板书、评弹、小品、粤曲、二人转、鼓曲等。北京国际曲艺节期间,还召开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曲艺与国际交流研讨会”,国内外著名曲艺学者、专家就中外说唱艺术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走向进行了座谈研讨。
  (郭鸿玉 韩金燕)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官兵们的情操。图为该院六系十九队学员们在演唱《军人道德组歌》中的《艰苦奋斗歌》。 刘增瑞摄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召开年会
  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近日举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年会暨山东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大会。年会以“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为题,讨论了近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正向纵深发展,呈现多样化、专题化的态势,比如将毛泽东诗词同传统诗词、现代新诗和其他开国元勋的诗词作比较研究,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美学思想、人格魅力、情感世界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方法论等研究相结合。有的与会者认为,应当重视毛泽东诗词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防止研究中的政治庸俗化与脱离政治的倾向,特别是故意贬损和歪曲毛泽东诗词的倾向。
  会议根据章程进行了换届选举,贺敬之连任会长。
  (贺云)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戏曲学院五十岁了
  我国唯一一所培养高级戏曲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日前迎来五十华诞。
  中国戏曲学院曾由田汉、王瑶卿、萧长华等一代艺术大师亲任校长。刘秀荣、张春孝、谢锐青、刘长瑜、李维康、叶少兰等一批享誉剧坛的名演员都从这里走出。《白蛇传》、《杨门女将》等新剧目的成功推出,更使学校名声大振。
  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出优秀教学成果为目标,先后请张君秋、李少春、高盛麟、王金璐、李紫贵等艺术大师为学生传道解惑,又聘请曹禺、郭汉城、马少波等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与院内师资相结合,确保了教学质量。
  中国戏曲学院原以培养京剧演员和伴奏员为主,现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多剧种、多层次的“复合型”戏曲人才。戏曲表演、导演、文学、音乐、舞台美术、艺术教育六个系几十年来已培育出众多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戏曲表演教育作为该院的长项,二十多年来培养出了于魁智、孟广禄、李军、王蓉蓉、刘子蔚、周龙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
  除了本、专科教育、招收进修生外,硕士生教育、成人教育也初具规模。“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近年来,美、英、德、日等几十个国家的学者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众多海外留学生在该院学习。
  江泽民同志曾为学院题词:“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支持下,中国戏曲学院新校址于1999年9月落成,目前正以全新的面貌昂首迈向新世纪。(仲喜)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世纪兵戈》即将播出
  由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监制,总装备部声像服务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二十部四十七集电视片《世纪兵戈》,将于十二月初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军事天地》栏目播出。
  这部系列片纵观二十世纪全球武器装备由简到繁,射程由近到远,射击精度从概略瞄准到精确制导,作战空间由陆地、海洋扩展到天空、太空和电磁领域的发展历程,资料丰富、珍贵。在内容安排和叙述方式上将兵器的解说同战例结合,使观众在了解兵器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使用和战法有所认识,对军事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有更深刻的感悟。该片还以两部四集的篇幅介绍了我国武器装备的成就。(唐剑)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阿迪力再创新纪录
  近日,中国文联、国家民委在京举办表彰会,祝贺维吾尔族第六代达瓦孜民间艺术家阿迪力·吾守尔十月六日横跨南岳衡山成功。阿迪力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节目“达瓦孜”方面不断创造新的纪录。一九八五年以来,他多次在民运会、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奖,一九九七年成功跨越长江三峡。他还把杂技走钢丝中的动作技巧移植到达瓦孜表演中。在南岳的横跨中,他不带任何安全装置,通过了离地面水平高度四百三十六米、长一千三百九十九点六米的钢丝,刷新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木土)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香港文学》改版
  创刊于一九八五年一月的《香港文学》,是香港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杂志,至今已出刊一百九十一期。今年九月由作家陶然接任总编辑,开本扩为大十六开,装帧素雅大方。该刊以“立足本土,兼顾海内海外;不问流派,但求作品素质”为办刊方向,所设栏目包括“小说舞台”、“散文家园”、“学术前沿”、“批评空间”、“世纪诗群”、“诗说文谈”、“文艺茶座”、“创作驿站”、“阅读笔记”、“特约书评”、“史料钩沉”、“逝水流年”等。
  (温学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