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增强“主动意识”
  彭小枫
  当前,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些单位和部门往往缺乏主动意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盯着问题搞教育”。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增强主动意识,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切实打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主动仗。
  增强主动意识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本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识别和自我免疫的能力,使之在错综复杂的思想斗争面前,能够明辨是非,抵御侵蚀。这一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头,不失时机地进行科学理论的教育。邪教组织“法轮功”之所以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防患于未然,没有防微杜渐。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主动地做工作,使多数一时受到迷惑的群众及时觉醒过来,使一些陷得较深的人员被挽救过来,表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战斗性。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等问题出现了,疾患形成了,再“亡羊补牢”,而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
  增强主动意识是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客观需要。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之多、新任务之重,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潮纷纷涌来,难免泥沙俱下,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各种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新考验,麻木不仁、熟视无睹的态度是不对的,躲让回避、消极防守也是不正确的,“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同样无济于事,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主动出击。因此,我们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在思想政治领域要保持其先进性,就必须增强主动意识,打好主动仗。否则,就会处处被动,乃至丧失阵地。
  增强主动意识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我们讲“打好主动仗”,就是要发挥传统优势,总结新鲜经验,正确分析和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在建设,以积极进取、科学务实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什么时候主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什么时候被动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就容易出问题。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
  增强主动意识,应抓住三个环节。一是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丧失灵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旗帜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二是正面教育。先进的思想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教育不是机械的、完全被动的,而是要发挥理论的战斗力和说服力,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去完成。三是积极占领。思想领域从来没有真空地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对青年一代进行宣传教育,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有说服力地批评,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支柱”
  廖鸿
  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呢?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前提。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实行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中心是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成为充满活力的竞争主体,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实施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等措施。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裁减富余人员的工作举步维艰,职工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也十分困难。同时,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全局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力转换岗位、分流安置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因此,只有建立新型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下岗分流后的基本生活,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避免因此而引起的对社会安定产生的负面影响。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培育统一市场体系、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完备的市场体系,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社会最需要的生产部门,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尤其是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以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前提的,否则劳动者在更换劳动岗位和迁徙时就会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无法实现。目前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上述单位就业的劳动者却基本上还处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为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使社会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公有制单位的职工,而且包括在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劳动者。这样,不同的企业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要求平衡社会供求关系,保持合理的投资结构。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必然会因此增大,从而有利于减少需求的膨胀;而当经济衰退、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低收入者增加时,就必然要求通过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加大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增加各种社会救济支出,从而刺激社会购买力和即期消费,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具有调节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蓄水池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此外,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庞大的资产,成为投资融资的一大财源,成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安全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相联系,必然造成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均等,甚至收入相差十分悬殊。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措施,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低收入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使这种差距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以消除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弥补市场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第9版(理论)
专栏: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治本之策
  崔凤 周惠杰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在迈入市场经济过程中,步履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有企业负担沉重、冗员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治本之策。
  国有企业办社会、冗员问题严重,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原因。为广大职工的生老病死和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因而许多本应由政府和专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障,变成了由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使社会保障企业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同时,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延伸,必然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这也要求国有企业通过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社会。不仅如此,社会保障的企业化或企业办社会,还使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大大高于非国有企业,从而不断地吸引着劳动者进入国有企业,而原有的国有企业职工又不愿意离开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职工规模越来越大,冗员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可见,企业办社会与国有企业冗员问题严重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企业办社会和大量冗员像两个沉重的包袱,压得国有企业喘不过气来,使国有企业不能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组织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长此下去,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所以,必须建立一种企业外的制度安排来为企业职工提供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方面的保障。这种企业外的制度安排就是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办社会是社会保障的企业化,即企业保障。企业保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社会问题,但它通常会演化为企业的负担,而且也不能解决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失业、贫困等)。只有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办社会和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沉疴,为国有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前提条件。这是因为:首先,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真正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企业只履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不再承担发放基本社会保险金和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和服务完全社会化。这样,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就能逐渐解除,其经济效益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必将大大提高。其次,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渐覆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职工,这就为全国统一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创造必要条件,为国有企业职工的分流疏通渠道,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
  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国有企业的沉重社会负担。不仅如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9版(理论)
专栏:

  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思考
  褚庆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否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影响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原因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绝对数额很大;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就业领域的拓展受到诸多限制;择业观念陈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差;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一些岗位劳动力过剩与一些岗位劳动力短缺并存;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缺乏超前研究和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就业工作成效不明显,等等。
  我们既要正确认识人口过多造成的负面影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又要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认真研究探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劳动者不仅进行社会生产,还通过自身的消费,使生产行为最终完成,同时劳动者的消费又是新的生产过程的开始。所以,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对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本质上是积极的。一个国家如果积极开发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潜在的生产力就会更好、更充分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发展速度不一定慢,如我国的沿海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实现了较快发展。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人口、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勇于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高度重视、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把这一宝贵的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措施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特点出发。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也必须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路子。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业问题首先是个经济问题,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我国就业问题的长期性,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保持经济发展后劲,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劳动力就业的市场机制。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开发不够,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的惯性依然存在有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使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从以计划为主转为以市场为主。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适应市场的能力,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和就业机会均等化,以扩大就业数量,提高就业质量。同时,注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采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和弥补市场的缺陷。
  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就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要靠全社会共同解决。政府要站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高度,制定完善合理的就业政策,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最大限度地安置就业,搞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动员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广开就业门路和渠道。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应坚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方针,积极支持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投资;鼓励城乡劳动群众自主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容量,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扩大就业的良好机遇,要打破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城乡壁垒、区域封锁,促进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进行合理配置。
  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的“人口过剩”,实际上是低素质人口的过剩,未实现就业的劳动力也多为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人口,因此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为劳动者就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劳动者在就业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力度,促进下岗人员知识结构更新,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使劳动者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第9版(理论)
专栏:

  1995年10月15日,江泽民同志为济南交警题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这不仅是对济南交警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的殷切期望。题词高度概括了我国新时期公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期公安建设的指导思想
  ——写在江泽民同志为济南交警题词五周年之际
  贾春旺
  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公安工作才能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才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江泽民同志为济南交警题词五年来,我国公安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指针,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济南交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找准差距,强化自身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端正执法思想,公安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加大对内部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大大减少了执法中存在的乱罚款、乱扣押、超期羁押、以罚代刑等问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保外就医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的执法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五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按照题词的要求,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响亮地提出了“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口号,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改革和加强各项公安工作,制定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大力推行警务公开,不断拓宽了服务的领域和渠道,切实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五年来,全国公安系统相继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为人民服务、树公安新风”,“规范化服务”和“争创人民满意的单位(民警)”等活动,将济南交警的效应扩展到其他公安窗口单位和各个警种。
  五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任务繁重、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越来越严。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在执法与服务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如有的摆架子,耍威风,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有的故意刁难甚至打骂群众,不愿主动积极地为人民服务;有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参与非警务活动;有的刑讯逼供,滥用枪支,随意羁押;还有的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欺压群众,甚至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严重败坏了公安队伍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安队伍素质、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等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问题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侵蚀,有些民警淡薄了群众观念,颠倒了主仆关系,忘记了人民警察的本色。这些都说明,我们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必须加倍努力。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只有身体力行题词精神,爱岗敬业,秉公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无私奉献,才能不断改善执法环境,密切警民关系,做到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思想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
  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指出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与“三个代表”的根本点是一致的,都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如果没有有序的社会秩序,先进文化就无法得到弘扬;如果不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不仅是“三个代表”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化,而且也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基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公安机关一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改革和加强自己的工作。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安机关提出的要求就是严格、公正执法,主动、热情服务。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有效地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环境,最大限度地提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及服务,才能在执法和服务中充分体现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严格执法。”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把严格执法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将一切执法活动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范畴,从而真正实现热情服务。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使公安执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我国,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公安机关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日常工作中想人民群众之所虑,急人民群众之所难,谋人民群众之所求,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才能进一步推动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公安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和支持,才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由公安机关的职能和性质决定的,反映了公安机关专政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辩证统一。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具有专政和社会管理两种职能。专政职能体现为通过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进行镇压、制裁和改造,通过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社会管理职能是公安机关依靠人民、保护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专政职能是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保障,社会管理职能是发挥专政职能的基础条件。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执法越有力,人民的合法权益就越有保障;公安机关对社会管理职能行使越充分,专政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总之,公安机关专政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发挥得越好,就越能更好地体现服务,为落实“三个代表”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为指针,全面推进新世纪的公安工作和公安机关自身建设
  新世纪、新形势将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赋予新的使命、新的任务,也将对公安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要实现这三大任务,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公安工作和强大的公安队伍。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千年之交、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第一位的任务。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和宗教极端势力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邪教,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治安管理,实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安改革,加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符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精神的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把公安工作置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虑,使公安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加快推进科技强警战略,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提高公安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保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落实,大力推进公安机关的法制化、正规化建设。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公安立法步伐,完善执法制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内外监督,建立健全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公安工作,用制度来保证公安机关自身建设,真正实现依法治警。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素质,用高素质的队伍来保障“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公安民警法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执法水平的高低;公安民警群众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服务质量的优劣。没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做到严格执法,更谈不上热情服务。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关键是要抓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打牢思想基础,解决突出问题,纯洁民警队伍,取得建设成果,使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