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庆发现超深天然气井
  大庆油田最近在肇州探区打出的井探8井近日正式点火,经测试日产天然气可达1.5万立方米。这口井所在探区属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区,设计井深3580米,实际完钻井深3450米。据了解,在大庆油田3000米以下深层勘探发现这样的天然气显示尚属首次。这口深层井显示这个地区地下天然气资源有着可观的前景。
  (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二六三网络集团正式成立
  通过对接入服务(ISP)、信息服务(ICP)和数据港(IDC)三大业务的重新整合,“263网络集团”21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集团成立后,除完善原有的内容外,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目前,他们已推出财经金融专网和“95963网际飓风活动”。用户只要拨打95963这一号码,便可在国内主要城市享受漫游服务,同时降低上网费用至2.4元/小时。此举标志着该网络集团已走向全国市场。(孟扬 任建民)


第1版(要闻)
专栏:

  立足实际 扬长避短
  福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本报福州11月21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福建省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着眼世界经济背景和全国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实际,避免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新的产业趋同。
  去年,福建全省86家重点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增幅达37.9%。但支柱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与其他省市产业趋同等问题仍未解决。在确定新世纪之初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规划时,福建省对于在全国不占优势的产业,果断予以调整,集中物力财力发展优势产业;对于在全国占有优势的产业,则予以大力发展。
  近几年,福建电子信息、机械电器、石油化工发展迅猛,产业增加值增幅均接近全省GDP的5%。根据这一现状,福建省提出加快发展这三大产业,力争在几年内,使这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3%,提高到20%左右。
  今年以来,福建省着力培育199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在今年即可望新增产值180亿元。今年,省政府调整确定了今后几年重点扶持的90家企业(集团)、90个重点项目、60个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些重点企业(集团)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66亿元。
  为扶持这些重点企业和项目,福建省和各地市、各部门在资金、用电等方面予以了扶持。


第1版(要闻)
专栏:德力西杯 新闻摄影比赛

  国家“九五”重点淮河治理项目——江苏省淮阴四季青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加紧建设。该工程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链条横梁悬挂式池壁浇丝法,可缩短工期一个多月,降低造价三百多万元。 王荣武摄


第1版(要闻)
专栏:迈向新世纪

  借助地球第三极的优势
  西藏着力建设国际旅游胜地
  编辑点评 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似乎是西藏的劣势;但换个角度看,这又是优势。蓝天晶莹,雪山耸立;寺庙辉煌,民俗独特……这是旅游的绝佳去处,能让在城市住久的人在这里感受一下高原风光和藏文化的魅力。西藏自治区抓住了这一点,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自然是高明之举。但意义还不单单在此,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多的是交流与沟通。在西藏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进程中,世界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西藏,西藏将以更新更美的面貌展现于世界。
  本报拉萨11月21日电 记者岳富荣报道:入冬以来,雪域高原气候变冷、草木凋零,但仍有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出入西藏,因为这里的人文景观引人,苍茫雪山正美。今年,西藏旅游业出现空前兴旺景象,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
  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西藏高原,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蓝天晶莹,星月灿烂;雪山耸立,森林繁茂;江河奔流,草原辽阔;寺庙辉煌,民俗独特……全区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100多处。
  随着旅游环境日益改善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成为越来越多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1999年,西藏旅游业总收入5.7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今年1至10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3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1%;全区旅游业总收入6.2亿多元,同比增长29.8%。
  在迈向新世纪之际,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今年10月底,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会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主要产业之一来抓,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今年以来,西藏先后推出了“新千年游新西藏”、“拉萨吉祥婚典”以及拉萨雪顿节、那曲赛马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10月中旬,西藏在香港举办了经贸洽谈会,在全部67个展台中,旅游业的展台就有10个,成功地展示了西藏旅游业的新风貌。拉萨大昭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同时,西藏对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核查,投资2800万元兴建了西藏宾馆贵宾楼,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的当雄至那木错的旅游公路已列入建设计划,巴松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已经专家评审认定。
  西藏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对外交通已有空中航线8条、公路5条,能够基本满足游客进出藏的需求;旅游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全区有定点旅游企业130多家,固定资产9亿多元,6000多人直接就业,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已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
  目前全区正积极筹备明年的“西藏旅游年”活动,大力发展以拉萨为中心的文化观光旅游;建设以登山、徒步为主的后藏旅游区,以生态、科考为主的藏东旅游区,以雅砻河谷风景名胜为主的观光旅游区;以野生动物观赏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北旅游区;以徒步、探险为主的阿里旅游区;建设成都—昌都—林芝—拉萨的川藏旅游线、下关—芒康—昌都的滇藏旅游线、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的青藏旅游线、拉萨—日喀则—樟木—尼泊尔的中尼旅游线、乌鲁木齐—叶城—狮泉河的新藏旅游线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指出中国已经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车玉明)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玛丽·鲁滨逊,双方就人权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江泽民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无论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说到底,都是为了保证12亿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享受各项人权与基本自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教育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上述国情。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江泽民说,开展人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其实现人权理想的方式、途径和进程也必然有所不同。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和贫富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和政治制度。各国应通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对话,共同探索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有效途径。
  鲁滨逊赞同江主席关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世界应多样化的观点。她说,自就任联合国人权高专以来,她一直呼吁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两类人权给予同等重视,主张各国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她愿在消除南北差距,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作用。鲁滨逊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政府在人权领域的合作。
  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莱特娜等会见时在座。
  十一月二十一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来访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玛丽·鲁滨逊。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风华正茂看华茂
  ——安徽华茂集团走质量成本效益型之路纪实
  本报记者 彭嘉陵
  如今,几乎没有一样产品是供不应求的。然而,记者近日在安徽华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其董事长华冠雄时,却多次被要货的电话打断,有的是用户自己打来的,恳求华董事长千万照顾一下,说外商点名要华茂的纱和布,否则厂子就要停工了;有的是受人之托打来的,恳求华总说,给解决一下吧。华董事长估计,华茂再增产1倍,也许才能满足需求。
  就在记者采访时,山东某公司的订货合同要华冠雄签字,记者看到,精梳涤棉45支纱售价每吨高达2.9万元,而同期市场价格是2.4—2.5万元,西南市场的报牌价格仅有2.03万元。记者了解到,华茂的其他主要产品纱每吨比市场价平均高出四五千元,布平均每米高出0.5元。这使华茂的效益自然好于其他企业。那么,华茂的纱和布凭什么卖得比市场价高那么多?
  以质量创信誉,以信誉创品牌,响当当的品牌就是高价位
  华冠雄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华茂的产品能卖出高价,关键是以质量取胜。有的厂长对他说,我也抓质量,但产品就是卖不出高价。华冠雄告诉他,那是因为你的质量时好时坏。如果前两次的产品质量都不错,而第三次质量下降了,别人就不会再买了。只有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才能带来长久的客户。因此,抓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华冠雄1984年当上安庆纺织厂厂长始,华茂就一直是一把手亲自抓质量,这在其他企业并不多见。而华茂16年来不改初衷,足见质量对华茂的重要性。
  俗话说,千人纱,万人布,意即纱和布是由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出来的。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序繁杂,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哪一道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安庆纺织厂(以下简称庆纺)是1958年始建的,当时的设计思想是面向农村市场,因此装备水平较低,到80年代中期几乎没怎么改造,建设几上几下,管理薄弱。华冠雄接任厂长后有一个庞大计划:立足于现有装备和人员,建成一流纺织企业。然而,以这样的装备,这样的管理水平,要生产出优良的产品,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为此,只有从基础管理入手,首先是提高职工素质。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庆纺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全员职工系统培训工程。近百名工段长、值班长半年脱产轮训;380名生产组长三月脱产轮训;处室干部达不到中专水平,自动下岗;现有的61名中层干部都由厂里集中培训过工商管理课程。到90年代初,庆纺已拥有了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与系统培训相配套的,是抓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的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也是质量保证的前提。为此,华冠雄曾得罪了顶头上司——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处分了其违规的儿子,也受到过职工的抵制,因为制度太严格了,职工怕丢饭碗。但庆纺的制度一天天规范起来,质量管理逐渐系统化。
  如今的华茂抓质量还突出体现在售后服务上。按理说,产品售出后,其后道工序的质量如何可以不管。但华茂一直管到用户企业。比如织布或印染厂购买华茂的纱线或坯布后,出现色差问题,华茂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担下来。谈及此,中国纺大毕业的华冠雄承认,由于各地所产棉花特性不同,其吸色性是有差异的,如果混棉不均匀,这批纱纺出来的布,和另一批纱纺出来的布,在印染中就会出现色差,会造成用户企业质量不稳定。为此,华茂增加了许多设备,如增设了多仓混棉机,花巨资购置了先进的检测仪器,把本该由用户企业做的分析检测承担下来。还派出技术人员跟踪至用户企业,共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如此,用户点名要华茂的产品、宁肯出高出市场价格数千元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量力而行搞技改,不搞花架子,不图好看重实效
  在华茂集团的生产车间采访,发现不少纺纱设备的出厂日期是1979年,还有两个织布分厂的装备甚至是60年代的。据说,总计有13万纺锭的华茂,有7万锭是需要改造的,占了一半以上。然而,华茂的产品70%左右是高档产品,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到99.98%。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
  华茂是如何用老旧设备生产出用户争抢的高品质产品的呢?
  装备的先天不足是庆纺明显的弱势,但装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改造,那要花费巨资。许多企业为了技改而贷款,为此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是谓“不搞技改等死,搞了技改找死”。庆纺不愿等死,当然也不能找死。怎么办?只能量力而行,逐步改造。
  好钢用在刀刃上。十几年来,华茂已逐渐将主要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件全部进行了改造。华茂装备处负责人指着这些机器对记者说,虽然它们外表看上去比较老旧,但关键部件可以说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我们特别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定了几百条保养标准,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要求装备关键部件总是保持完好,随时处于最佳状态。
  正是利用这些装备,华茂靠设备的翻改取胜,小批量多品种。别的企业怕麻烦,不愿不断调整机台,做高难度品种。华茂不厌其烦,有的机器每天调整好几次。华茂每年纺纱和织布分别翻改品种4000多台次和7000多台次。近年来,每年开发高密度织物,防静电布及纯棉、涤棉纱、线等数十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
  据了解,这样的技改,比大规模、脱胎换骨的技改至少可以节省1/3以上的资金。技改小步走,华茂不背债务包袱,没有还贷还息压力,大大减少了资金和财务成本,特别是在前些年贷款利息高时。自然,企业总体成本也就大大下降。如今,华茂的负债率仅24%。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用好每一分钱,向成本要效益
  在华茂崭新的办公楼里,财务处负责人崭新的办公桌上,与崭新的电脑放在一起的是一把旧算盘。记者不解,为何不买个计算器?在财务处的接待室里,除了新购置的桌椅外,记者还看到一些陈旧的桌椅。这位负责人说,全集团抓目标成本管理,车间抓用棉量控制,动力、工资、水电气指标,机物料消耗,我们行政管理也一样要抓成本控制,办公用品管得很紧。近些年来,办公用品经费一直没有增加。搬进新大楼后,能够继续用的东西我们都搬过来了。
  每年的年底,华茂对第二年的各项费用、成本进行控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这使华茂的每笔开支都处于受控状态,集团成本年年下降。成本的大头是原料,约占65%—70%,用棉量控制住了成本就自然下降。财务处负责人给记者提供了几个数据:1998年,吨纱用棉量为1063.01千克,1999年下降为1057.87千克,今年1—10月,又降为1042.73千克;而纱的产量每锭小时1998年为40.87千克,1999年为41.49千克,今年1—10月为41.84千克。用棉量年年下降,单产却年年增加,成本自然就下降了。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后,华茂每年降低成本开支1000多万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就转化成了效益,一笔不小的效益。实行目标成本4年来,已节约成本约8000万元。
  目标成本管理还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减人增效。这一步,庆纺走得早。1993年开始,庆纺就全面实施减员增效,用工水平全面超过国家标准。仅1996—1998三年间,就净减少800多人。目前,与同等规模的棉纺厂相比,华茂少用工3000人。3000人的工资成本,每年大约是3000万元,这又是一笔挤出来的效益。
  高质量,高价格,低成本,低债务,这就是华茂效益好的简单公式。今年,华茂的万锭效益已达到1000万元的净利润,而全国较好的纺织企业是600万元,全国平均只有一二百万元。相差数倍的利润率,这就是华茂效益好的真正原因。
  华茂已连续26年无亏损,创造了中国纺织业界的一个奇迹。26年来,“苦菜花”的提法从来不适合于当年的庆纺和今天的华茂;26年来,庆纺和华茂一直是棵“摇钱树”。论规模,在全国棉纺行业,华茂只能算中等;论效益,连续几年,华茂的净利润一直居同业之首。去年,华茂实现利润7312万元。今年1—10月,华茂已实现利润1.16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华茂可实现利润1.3亿元。去年,华茂人均收入9000多元,今年将超过万元。
  以前,没有到过华茂的人,对华茂能有那么高的效益,认为“根本不可能”,甚至怀疑有假。去年,湖北纺织行业特意将工作会议搬到数百公里外的华茂开。几天的参观访问,100多名厂长经理心悦诚服地说,华茂的经验说明,不是纺织企业搞不好,而是我们没搞好。
  走进华茂的办公大楼,一股现代化的气息迎面而来。大楼内的陈设和设施,一如大城市许多高档写字楼,这是大多数棉纺厂所不曾有的。走进这座大楼,人们不会想到这是一家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棉纺企业;走进这座大楼,让人感到,纺织业仍可成为“摇钱树”。据说,1998年成为上市公司、1999年组建集团的华茂,取的就是风华正茂之意。人们有理由相信,如今的华茂正是风华正茂时。华茂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高速路修到大凉山
  本报西昌11月21日电 记者梁小琴报道:穿越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国道108线凉山高速公路泸沽至黄联关段今天正式开通。
  泸沽至黄联关段全长74.4公里,是规划中的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的一期工程,也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段高速公路的工程投资概算12.6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4年,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双向4车道,被四川省交通质监站评为优良工程。
  四川全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连续3年超过100亿元,今年将建成高速公路220公里,总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赵家庄户户订党报
  本报烟台11月21日电 记者宗卫东报道:今天下午3时许,山东省龙口市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德昌怀揣近3万元钱,兴冲冲地乘车赶往邮局,为全村76户农民各订一份2001年的《人民日报》。
  和山东省许多富起来的新农村一样,这些年,赵家庄村农民的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家户户住上新楼房,统一优惠或免费供应水、电、气、暖等。村里的柏油路宽敞笔直,幼儿园、图书室、绿地广场及娱乐场所应有尽有。
  赵家庄村党支部近日在讨论明年工作时提出,现在农民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更要充实。于是,决定为全村每家每户订一份《人民日报》。田德昌说:“村民百姓通过党报,能学习、了解更多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眼界窄了可不行。”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云南两千进藏新兵启程
  云南省从40万名应征的青年中精选的2000多名进藏新兵,近日从全省各地陆续启程西进。据悉,云南省是今年征集的进藏兵数量较多的省份。据介绍,今年征集进藏新兵是百里挑一,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0%,兵员总体质量好于历年。为了鼓励广大适龄青年进藏服役,云南省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国防法》、《兵役法》教育活动,增强应征人员到艰苦地区服役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西兰总督将来华访问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在今天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新西兰总督迈克尔·哈迪·博伊斯将于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六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西兰总督首次正式访华。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最珍贵的“遗产”
  王锦鹄
  优秀援藏干部任国庆去世后,他的妻子胡惠文和孩子遵照任国庆的遗嘱,将任国庆患病期间各界捐赠的9.9万元慰问金,全部转赠给西藏有关部门,用于西藏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任国庆1979年赴藏,21年中,为西藏的广电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直到临终时,还念念不忘西藏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的妻儿将他未竟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完成他的遗愿,作为对亲人最好的纪念。
  任国庆留给妻儿的是一份最珍贵的“遗产”,他的妻儿很好地继承了这份“遗产”,这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一份“遗产”。


第1版(要闻)
专栏:

  由本报、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及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
  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将在三亚举行
  本报北京11月21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由人民日报社、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将于2001年1月12日至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共享全球化的积极成果,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本届论坛以“21世纪:知识·创新·发展”为主题,将邀请国内外著名政治活动家、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探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与世界各国一起致力于“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论坛的讨论将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与WTO四个方面展开。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朱新民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此次论坛的举办作了情况介绍。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主席孙放、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赵小凡、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副主席诸立力、海南省三亚市副市长吴文学等出席了发布会。
  本届论坛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首届全球化论坛于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


第1版(要闻)
专栏:

  吉林:前十月工业利润增近六倍
  国企减亏盈利幅度均居全国前列
  本报长春11月21日电 记者张玉来报道:吉林省工业今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1至10月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近6倍。国企减亏15亿元,减幅达42.2%;实现利润67.4亿元,增幅达8倍,这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近3年来,吉林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对内搞好产需衔接,仅长春市的汽车配套衔接就超过20亿元。对外全力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对全省50户增产增效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在生产要素和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今年前10个月,50户“双增”企业实现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省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63%。3年中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技术改造累计完成近300亿元。一汽的红旗轿车、一汽—大众奥迪A6轿车换型改造,吉化乙烯挖潜改造等10个项目顺利完成,均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吉林省列入国家重点脱困计划的252户亏损企业,已有177户扭亏,占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