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特写

  市长说外语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在无锡太湖国际经贸节开幕式上,无锡市市长吴新雄在用中文致辞后,接着又说了一遍英文,场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吴新雄生于1949年,1977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在中学学的是俄语,他说自己原来的英语基础是“一张白纸”。从前年年底开始,他参加了市级机关外语培训班,每星期3个晚上,学了8个月;以后又见缝插针地跟着广播学,现已掌握1000多个单词。今年6月,无锡电视台开播英语新闻节目,吴新雄用英语作了祝辞。后来,曾同市计委、外经委主任一同用英语接受过该节目记者的专访。
  吴新雄说:“刚开口说外语,感觉很别扭。一旦说了外语,又觉得作用很神奇,外商一下子就觉得亲切起来,拉近了距离!”他说学外语是向自己的潜能挑战,“外语是能力,是形象,是环境,要带着外语这一工具跨入新世纪。”


第4版(要闻)
专栏: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婉芬去世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张宝瑞)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婉芬由于患“心源性猝死”,于11月14日22时30分逝世,享年70岁。
  李婉芬曾在话剧《骆驼祥子》、《茶馆》、《王昭君》、《咸亨酒店》、《女店员》、《冰糖葫芦》,电影《鼓书艺人》、《多梦时节》等中饰演过重要角色。特别是她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扮演的“大赤包”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由此获得了电视剧“金鹰奖”最佳女配角的殊荣。最近她参加演出话剧《父女惊魂》,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给她光辉灿烂的演出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4版(要闻)
专栏:

  “三讲”教育中央巡视组检查组长座谈会强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抓好县(市)“三讲”教育“回头看”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新华社记者翟伟、本报记者单向前报道:“三讲”教育中央巡视组检查组长座谈会今天在北京结束。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三讲”教育联系会议负责人张全景指出,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抓好县(市)“三讲”教育“回头看”,深入整改,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
  张全景说,县(市)“三讲”集中教育告一段落后,要在适当时候开展“回头看”活动。这是巩固扩大“三讲”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最近,中央“三讲”办专门发出通知,对“回头看”活动提出了基本要求,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张全景强调,“回头看”活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省部和地市厅局“回头看”的经验,继续坚持整风精神,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整改方案的进一步落实,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把“三讲”经常化、制度化,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在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践中去。
  张全景指出,“回头看”活动要重点检查思想政治水平有无明显提高,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定不移,前一段查摆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宗旨观念、组织性纪律性和拒腐防变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作风是否得到坚持,“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否自觉地运用到从严治党和个人党性锻炼中去。要在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前段思想认识提高不明显、群众发动不充分、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好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逐个研究,在这次“回头看”活动中认真解决;对“三讲”集中教育期间已经解决而又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加强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
  张全景最后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回头看”活动是县(市)“三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回头看”活动,对于深化教育、深入整改、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省区市委和地市委要切实加强对县(市)“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回头看”活动可与年终总结或民主生活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开展“回头看”活动时,各地可派出检查组,加强调查研究,督促落实。地市党委要负起直接领导的责任,县(市)委书记要继续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找差距、定措施,带头深入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县(市)“三讲”集中教育时,有的地方对纪检、组织、宣传、公、检、法等单位重视不够、效果不好的,这次“回头看”要加大力度,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取得成效。
  这次座谈会分两次召开,先后有41位巡视组长、检查组长参加会议。他们紧密结合自己参加“三讲”教育的实际,围绕相关专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交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与会期间看望了会议代表。中央“三讲”教育联系会议成员武连元、贾军、阎海旺、赵洪祝、郑科扬、刘鹏、张志新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特色农业唱主角 立足名品做文章
  巴彦淖尔盟农业结构调整出效益
  本报呼和浩特11月16日电 记者孟辉、刘亮明报道:初冬时节,巴彦淖尔盟临河市乌兰乡的脱水菜厂里笑语阵阵。农妇高英弯着腰一边忙活,一边快活地告诉记者,6月以来,经她手的脱水菜就有茄子、蜜瓜、红椒等10个品种,乡里1万亩蔬菜地,有一半以上通过脱水菜加工而销售一空。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走特色农业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调整结构中,巴盟因地制宜,重点建设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围绕市场看好的优质小麦、瓜类、水果等种类的8个品种建设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全盟各地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村一品和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乌兰布和的一家农场利用本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大力发展蜜瓜生产,面积由去年的20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7124亩。临河市丹达乡永和村种植青椒2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青椒专业村。特色农业带来了高效益,巴盟农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比是1∶2.35,而培育的特色名品投入产出比已达到1∶3.3。1999年,这8个品种就占到全盟农业总产值的51%,占到农民收入的64%。
  特色农业的兴起,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立足8个名品和10大生产基地,培育发展起恒丰面粉加工集团、永安肉联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今年,以恒丰集团为代表的小麦加工企业在全盟落实绿色小麦种植面积58万亩,仅恒丰就形成32万吨面粉的年加工能力,成为我国第四大面粉生产企业。一个个“蜜瓜乡”、“青椒村”的兴起,带动了市场流通的兴旺。临河市八一乡1999年上了因特网,仅通过网上蜜瓜销售,就实现收入1000万元。磴口县在蜜瓜销售一项产业上就形成了10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今年全盟有4万多农民走进市场搞流通,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候鸟”自由飞
  朽木
  上月在成都召开的“二○○○·中国西部论坛”上,来自我国西部各省、市、区的领导,提出了“候鸟型”人才观。即:冷静地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环境,不再一味地追求人才数量和留在当地的时间,将“不迁户口,来去自由,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这可谓向全国的人才抛出了务实而又诱人的“绣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属部门管理、单位“所有”,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一个萝卜一个坑,丝毫错讹不得。那时的用人机制,僵化板结。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的优秀人才被浪费,被埋没,由此滞缓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有了新的人才观。各种人才资源的开发,各类人才作用的发挥,大大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时代,人才更是受到了空前重视,而新问题也随之多了起来,比如“孔雀东南飞”,比如“好马跳槽”。这类现象,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尤其突出。于是想对策,拿方略,最显著的莫过于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如果筑起“黄金台”,栽下“梧桐树”,便能引来“金凤凰”,固然是天大的好事,对西北地区福莫大焉。但事情往往难尽如人意。西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有一个过程,栽“梧桐”也有一个经济承受力的限制。因而,一些“金凤凰”或踟蹰不来,或蜻蜓点水般来了就走,留不下来。在此情况下,人们呼唤“留鸟”,便在情理之中了。“候鸟型”人才也就应运而生。
  欢迎“候鸟型”人才,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人才观念,是结合西部大开发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创新。我们为之叫好!好就好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拓宽思路,据实计议,贵在实效。“来去自由”,就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创业的条件,为想干实事干大事的人才展开了一幅蓝图。好就好在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一个地方,一个时期,集中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没必要为一时一事的需要将人才留一辈子,发挥完作用就走,到另外的地方去发挥;需要时再来,接着再发挥,这才叫“人尽其才”。好就好在可以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高新科技在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日益加快。“人才”长期囿于一地,难免观念陈旧,知识老化,而四处放飞,正好“采得百花成蜜后”,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学识,才气倍增,奉献更大。对国家、对人民、对人才本身都大有好处,真乃一举多得。
  自然界有留鸟,亦有候鸟。留鸟对人和环境有利,候鸟也一样。由此构成丰富的大千世界。人才也应如此。“二○○○·中国西部论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沁人心脾。这种人才观念,必将激活我们的用人机制,为人才的成长,为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使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喜见“候鸟”自由飞,祝愿西部早腾飞。


第4版(要闻)
专栏:

  扫盲开愚 送技扶能
  盘锦市“精神扶贫”效果好
  本报盘锦11月16日电 记者段心强报道:辽宁省盘锦市对贫困户由单纯地给钱给物,改为“扶心志、扶知识、扶技能”。全市4700家贫困户的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7%已完全脱贫。
  盘锦市有一批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对此,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贫困户中首先开展“扫盲开愚、劝勤改懒、祛邪引正、送技扶能”活动,实施“精神扶贫”。盘山县棠梨乡有42户家庭生活很困难,乡里组织党员分别和他们结成致富对子,耐心帮助他们改掉陋习,搞多种经营。去年,这42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2690元。
  盘锦市组织力量送科技、送文化下乡,帮助贫困户学习致富技能。团市委实施“培养星火科技带头人”工程,市妇联开展“十万农家女学习两项新技术”活动,市科委、市科协联合举办“科技之冬”。这些措施使许多贫困户掌握了本领和技术,走上致富之路。大洼县新建农场立新屯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50户农民全都是困难户。县蔬菜办公室组织科技人员到屯里办学习班,传授蔬菜大棚的技术;聘请供销社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全屯很快建起150个蔬菜大棚,去年每户平均收入超过2万元,50户农民全部脱贫。现在,屯里家家有彩电、冰箱,20多户村民还安上了电话。
  盘锦稻田多,淡水面积大,气候适宜,养螃蟹得天独厚,可许多贫困户不懂养螃蟹的技术。市里组织全市贫困户到当地的胡家农场参观学习,并发动胡家农场养蟹能手进行养殖和销售的传帮带。养殖螃蟹技术的普及和销售渠道的畅通,推动了螃蟹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仅这一项就使1300多家贫困户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多元。


第4版(要闻)
专栏:

  南京大学的12名研究生目前在新疆伊犁教育学院和伊犁师范学院从事半年支教工作,他们是作为南京大学“智力支疆”的首批人员于今年8月下旬来到伊犁的。在伊犁期间,他们将完成主讲一门主干课程、培训青年教师等任务。图为研究生张苏洋(右)在为学生作个别辅导。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何鲁丽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何鲁丽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宗务总长大竹明彦率领的日本曹洞宗代表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4版(要闻)
专栏:

  司马义·艾买提会见国际扶轮社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记者李诗佳)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以候任主席里查德·金为团长的国际扶轮社代表团。国际扶轮社是一个非政治、非宗教的民间慈善联谊会性质的国际组织。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将出访欧洲四国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今天宣布,应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外长戈兰·斯维兰诺维奇、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外长帕斯卡尔·米洛、匈牙利共和国外长毛尔托尼·亚诺什和波兰共和国外长瓦迪斯瓦夫·巴托谢夫斯基的邀请,外交部长唐家璇将于十二月二日至十日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与团结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吴迎春报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与团结”国际研讨会昨天上午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印度、法国、比利时、墨西哥、巴拉圭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的总体情况”、“全球化对亚洲和中国的影响”等专题进行讨论交流。
  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法国天主教反对饥饿争取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万国权会见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外国专家学者。
  会见结束后,万国权宴请了外国客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拉开序幕
  李铁映等出席开幕晚会
  本报南宁11月16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今天在广西南宁市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等出席了今晚的开幕晚会。
  据介绍,1999年是中国电影的又一个丰收年。本届电影节为期5天,将举行第二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和颁奖活动,还将举办金鸡国际影展、港台影展、国产新片展及“迈向21世纪的中国电影”学术讨论会等活动,充分展示过去一年我国电影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