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情深谊重 万古千秋
  ——记江泽民主席访问柬埔寨
  本报记者 吴绮敏
  柬埔寨洞里萨湖边浩瀚的林海中,历经千余年风霜的吴哥古迹,作为柬历史上鼎盛时代的见证,第一次迎来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访问。11月14日,西哈努克国王亲自陪同江泽民主席来到古城遗址,受到柬埔寨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这里,中国贵宾对古老的吴哥文明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追溯:穿行于巴戎寺和吴哥窟那宏伟的石结构建筑群,仰望四面佛塔展露那悠远的“高棉的微笑”,流连于宫殿回廊中精美的浮雕和壁画,聆听满壁浮雕所展示的历史故事。中国客人还在石雕中看到了中国宋代士兵的形象,那是他们帮助柬埔寨抗击外族入侵的历史记录。江泽民主席对辉煌的吴哥文化和柬埔寨人民的创造力赞叹不已,他称赞说:“柬埔寨人民真是勤劳、聪明,这样的建筑确实辉煌!”
  人们记得,在1861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英瓦尔发现这片遗址后,由于在千年以前东南亚国家几乎没有完整的文字史书记载,史学家一时无法对此进行考证。后来,学者们找到了中国600多年前的著作《真腊风土记》,作者周达观在随元朝使节到访当时被称为真腊的柬埔寨时曾驻留吴哥两年。正是因为他在书中准确地描述了这座古城的建筑位置和风貌,吴哥古迹的身世之谜才得以解开。其实,这段往事只是中柬两国间悠久历史渊源的一个写照。
  中国人帮助世人认知了吴哥文明,也正在帮助柬埔寨修复这里的古迹。江主席在访问中,特意参观了周萨神殿。在这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复工程已于今年3月展开。中国对此提供了1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今天,江主席仔细听取该工程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得知中国工程组将根据移植保护、抢险加固、重点修复原则,尽全力保持遗址原貌,并采用柬埔寨的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江主席表示非常满意。临走前,江主席还向工程负责人说:“你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任务。”
  参观吴哥古迹为江泽民主席访问柬埔寨的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一天半的访问中,柬埔寨以最高礼遇款待中国贵宾。在金边的机场,在从机场通往王宫的道路上,在暹粒参观吴哥古迹的途中,都有10多万柬埔寨民众手持中柬两国国旗和鲜花,在骄阳之下夹道欢迎,民间艺人也在路边奏响民乐,载歌载舞。就像江主席所说,“一抵达金边,我们就沉浸在友谊和欢乐的海洋中,深深感受到柬埔寨人民的深厚情谊”。
  西哈努克国王曾说:“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之间极其深厚的友情,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的确,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西哈努克结识了周恩来总理,从而翻开了中柬友好历史的新一页。五六十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率团访柬,西哈努克6次访华;七八十年代,西哈努克两次在华长期逗留,领导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90年代以来,中柬关系更上一个台阶,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合作。迄今有130多家中资公司在柬投资,总额达1.8亿美元。
  中柬人民情深谊重,万古千秋。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江泽民主席的访问带来了中国人民对柬埔寨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把中柬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双方这次签署的双边合作框架联合声明,为两国发展更加密切和稳固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主席访问柬埔寨取得的丰硕成果,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西哈努克国王所说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之间长期牢固的友谊,像一朵永不凋谢的美丽鲜花,永远开放在晴朗的天空下。”
  (本报暹粒11月14日电)
  11月14日,正在柬埔寨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哈努克国王陪同下参观被誉为柬埔寨古典文化建筑艺术瑰宝的吴哥古迹。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十四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乘专机抵达斯里巴加湾市,开始他对“和平之邦”文莱达鲁萨兰国的访问。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危险的失衡
  黄晴
  最近,法国《快报》周刊刊登了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一篇谈话纪要,题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值得一读。
  沃尔芬森在谈话中叙述了当今世界贫富失衡的严重状况。他说,现代世界是20%的国家掌握着全世界80%的财富,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一个不公正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他还指出,世界上现有30亿人每天所得不足两美元,再过25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达到80亿,这一前景迫使我们大家都必须进行反贫困斗争。
  沃尔芬森进一步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将再也不会是一分为二,即再也不会是一边是富人世界,另一边是穷人世界。即使只从流向富裕国家的移民潮这一因素来说,贫困问题已不再只是不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然而,当今存在着国家越富越自私的现象。沃尔芬森批评说,许多国家的元首关心未来的大选胜过关心本国和全球的前途(中期或长期内的前途),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站在世纪之交的时间节点上回溯,20世纪的世界史完全验证了沃尔芬森的话,一个贫富悬殊的世界、一个不公正的世界就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贫困会加剧资源的争夺,贫困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源于经济危机,源于社会的贫富分化,源于帝国主义国家资源争夺的加剧。在20世纪的后半叶,战争和社会冲突也多发生于贫困现象严重的地区。贫困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有效组织社会的空间和余力,使许多矛盾极易激化且难以协调,这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陷于动乱和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从全球化趋势的高度看,贫困问题已不再能被隔绝和孤立于世界的某个角落,移民潮就是其表现之一。在富裕的美国和欧洲,移民问题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难题。一方面,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的移民潮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排外的极右思潮由此获得衍生发展的土壤。发达国家由此面临着一种两难境地:如拒绝移民,它们将丧失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重要活力;如接收移民,其社会将面对种族、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从根本上说,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实现全球性公正是消除危险的唯一选择。世界银行曾对6万个穷人做过调查,他们首先要的不是钱,而是要求恢复自己的尊严。在以金钱为价值尺度的商业社会中,贫困者的这一要求展示了人性的庄严。它昭示我们,帮助穷国不能是施舍,而是一个恢复尊严、获取能力的过程。人们必须改变在贫困问题上的价值观念,因为贫困的严重存在是全人类的耻辱。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华侨华人高度评价江主席访柬
  新华社金边11月14日电 (记者李超碧、晏明)柬埔寨华侨、华人和华文报纸连日来对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柬埔寨进行的国事访问给予高度评价。
  柬埔寨华人华侨理事总会会长杨启秋说,江泽民主席对柬埔寨的访问必将巩固和加强柬中两国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和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
  柬埔寨巨商徐光秀说,江泽民主席访柬将谱写柬中友好历史的新篇章。
  曾经在60年代目睹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访柬的柬埔寨华语教员王林说,江泽民主席访柬,将使柬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新世纪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柬埔寨最大的报纸《柬埔寨之光报》发表社论说:“江泽民主席访问柬埔寨翻开了柬中传统关系新的一页,具有特别意义。”社论指出,江泽民主席的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柬中两国关系的发展。
  《柬华日报》、《华商日报》、《新时代日报》和柬埔寨《星洲日报》连日来都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柬中两国友好交往的史料,江泽民主席的照片以及西哈努克国王歌颂柬中友谊的文章和歌曲。《柬华日报》发表文章说,江泽民主席访柬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柬中两国传统友谊和两国间真诚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一贯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贯奉行国家不论大小、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是尊重国际法准则的典范。
  《华商日报》发表社论强调说:“我们相信,江泽民主席此次对柬埔寨进行的历史性访问必将成为柬中友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蒙俄两国总统举行会谈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11月14日电 (记者石永春)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和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在国家宫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两国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合作前景广泛交换了意见,并确定了21世纪全面发展两国关系与合作的原则方针。
  会谈后,两国总统签署了《乌兰巴托宣言》,并共同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两位总统一致认为,刚刚签署的《乌兰巴托宣言》将成为新世纪蒙俄两国发展关系和扩大经贸合作的重要文件。普京表示,他同巴嘎班迪总统举行的会谈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
  普京一行于当天下午乘专机离开乌兰巴托前往文莱。他是应蒙古总统巴嘎班迪的邀请于13日晚抵达蒙古进行国事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闭幕
  本报多哈11月14日电 记者刘水明报道:伊斯兰会议组织国家第九次首脑会议在通过《多哈宣言》和《最后公报》之后,于今天凌晨在这里闭幕。
  闭幕式由本次会议主席、卡塔尔国埃米尔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主持。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阿兹丁·拉腊基宣读了《多哈宣言》。
  宣言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应列入建立公正的世界新秩序框架之内。
  宣言强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收复失地、争取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重申伊斯兰会议组织关于实现中东公正、持久和平的基本立场。
  宣言谴责一切形式和来自任何方面的恐怖主义,强调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要求以色列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公开宣布放弃核武器。
  宣言认为,加强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合作、协调和磋商,是适应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紧迫任务。
  会议期间,与会各国领导人还讨论并通过有关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法律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并将其载入《最后公报》中。会议开幕的第一天,首脑们即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巴以紧张局势,并发表了一份题为《阿克萨起义》的声明,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本次会议还决定伊斯兰会议组织国家第十次首脑会议于2003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南非举国愤怒斥暴行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白人警察把黑人当活靶训犬的暴行极大地触动了南非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种族歧视问题,并引起了举国上下最强烈的震惊和愤怒,人们用最激烈的言词谴责白人警察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暴行,纷纷要求严惩警察系统内的败类。
  当南非电视台播放这一恐怖新闻时,正值泛非议会大会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开幕之际。面对与会的200余名非洲各国议会的代表和非洲统一组织的代表,南非国民议会议长金瓦拉博士强烈责斥南非白人警察对非法“移民的种族歧视和野蛮施暴”,代表南非向非洲大陆的各国人民“深深致歉”。
  南非政府日前就此事发表声明认为,这一种族主义行径不但粗暴践踏人权,而且严重损坏了南非警察的形象。10日,姆贝基总统表示自己怎么也难以相信此类暴行竟能发生,认为该事件是南非社会堕落的一个证据。同日,参与施暴的6名白人警察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出庭受审时,愤怒的群众在法庭内外激情抗议。国家司法和立宪部长马杜纳亲自出面,反对保释这6名警察。
  南非教会委员会、南非工会大会等组织认为,此类事件出现在警察内部,“令人难以置信和难以接受”,“这一事件,同其他类似的尚未披露的事件一起,对我们国家的种族和解毫无益处”。
  9日,南非最具影响的《星报》用第二版整版的篇幅刊登读者来信。一位名叫赞米特的白人读者在信中指出:“白人之中出现了这几个害群之马,我为自己是白人而感到耻辱,谨代表白人向所有黑人兄弟姐妹深致道歉。”该报著名白人专栏作家普里兹以《我愤怒、我恶心、我羞愧》为题发表文章,痛斥这一暴行。
  南非豪登省警察局局长就种族主义暴行发生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向南非全国人民道歉,并对此事严重损害警察的形象深感“痛心”。南非独立投诉委员会主任8日访问了有关警察局,表示坚决支持对6名施暴者的法律起诉。该委员会还在报纸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号召读者揭发类似严重违反人权的犯罪行为和种族歧视行径。
  10日,3名黑人受害者的两名被找到,他俩是莫桑比克的尼蒂曼内兄弟。据他们讲,他俩当时是在寻找工作时被抓住的,警察说每人交300南非币便可放人,“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就被拉到训犬现场”。
  投诉委员会强调,他们将密切关注警察暴行,因为警察放警犬咬人的事时有发生。就在上周,北方省的15名黑人在城市垃圾堆里“淘金”时曾遭到警犬袭击,身上多处受伤;10月22日,夸祖鲁—纳塔尔省的3名黑人被以“盗窃罪”拘留,警察把他们带到指定地点,用利器将其大腿划破,让警犬嗅身上的血,接着就开始施暴。
  南非安全和治安部长奇韦特表示将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带有种族歧视性质的野蛮暴行,清除警察系统的极少数败类,并表示要加强对警犬的管理,规定今后警犬仅限于银行盗窃和恐怖爆炸案件的侦破。(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1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蒙俄恢复传统关系
  本报驻蒙古记者 杨涛
  11月13日至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蒙古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访蒙。访问期间,普京同蒙古总统巴嘎班迪举行了会谈,确定了21世纪全面发展两国关系与合作的原则方针,并签署了《乌兰巴托宣言》。此间分析家认为,普京此次访问,表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已开始致力于恢复俄蒙两国的传统关系,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1974年,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曾访问蒙古,但此后的26年间两国最高领导人从未举行过任何会晤,昔日传统的友好关系陷入停滞状态。面对两国关系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俄罗斯不愿失去昔日的盟友,为加强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影响,俄政府决心恢复俄蒙传统关系,并认为蒙古是俄在亚洲的重要伙伴之一,是担负维护地区稳定的同盟国。
  近年来,蒙俄关系发展迅速。去年,两国总统举行了工作会晤,外长实现了互访。今年,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在会见来访的俄安全委员会秘书伊万诺夫时表示,发展对俄关系是蒙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蒙古在对俄的外交政策上始终如一,两国间没有不能解决的政治问题。普京访蒙前夕,两国政府举办了各种活动。10月1日,由莫斯科市副市长率领14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了蒙古,并在乌兰巴托市举办了“莫斯科日”活动。
  当地新闻媒体以《勾起回忆,拉近距离》为标题,对俄代表团的来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这是两国恢复关系迈出的坚实一步。
  除此之外,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克瓦什宁,俄司法部第一副部长捷明以及俄副总理兼农业部长阿·戈尔杰耶夫也先后访问了蒙古。双方签署了《2001年俄罗斯蒙古武装力量合作计划》、《蒙俄国防部军事领域合作备忘录》以及《蒙古与俄罗斯政府间合作委员会议定书》等文件。
  债务问题是影响蒙俄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之一。目前,蒙拖欠俄债务为113亿新卢布。俄方认为,当前虽然不将债务问题放在两国关系中的第一位,但债务不能免除,双方可通过寻找彼此能接受的方案来解决。
  普京访蒙表明双方决心把俄蒙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阶段。但双方在债务等问题上的分歧,将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之一。
  (本报乌兰巴托11月1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计票风波愈演愈烈
  本报华盛顿11月14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大选日过后已有一周,而选举结果依然未见分晓。眼下,民主、共和两党都在使尽一切手段争取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计票方式。有的诉诸法律,有的支持民众走上街头示威。
  共和党竞选总部向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联邦法院提出要求禁止在佛州人工重计选票的申请后,联邦法官米德布鲁克斯13日作出裁决,驳回了共和党阵营的这项要求。
  在联邦法院裁决后不久,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州务卿哈里斯女士宣布,决定维持14日是重新计票的最后限期。她的依据是,该州选举法规定大选后的计票时间截止为一周。戈尔的高级顾问、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谴责说,哈里斯的决定是“专横和不合理的”,民主党将就上述决定提出起诉。他还指出,哈里斯的决定带有政治动机。因为哈里斯是布什的竞选成员,也是布什亲弟,即佛州州长杰布·布什的忠实支持者。
  布什的代表、前国务卿贝克13日上午表示,共和党方面愿意撤回起诉,条件是民主党放弃人工计票,尊重预计下周五(17日)完成海外邮寄票计算后的结果并承认“谁票多谁就获胜”。但是,戈尔阵营没有响应。戈尔的竞选总部负责人戴利表示,必须将人工计票继续下去,以使选举有一个公平和精确的结果。民主党还表示,该党将委派竞选人员前往全国各地展开宣传,指责共和党企图在佛州借助权势影响总统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共谋和平与发展
  本报特派记者 刘水明
  11月14日凌晨,伊斯兰会议组织国家第九次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多哈宣言》和《最后公报》等重要文件。会议取得的成果再次表明,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伊斯兰国家仍然是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繁荣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此次会议的召开,适逢世纪更替和千年交接,意义非同寻常。伊斯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它们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大。值得欣慰的是,广大伊斯兰国家已充分意识到它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深深懂得: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证。这次首脑会议将主题确定为“和平与发展”,就是56个与会国家代表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早日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一项神圣事业。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之间在抨击和谴责以色列滥施武力镇压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声援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属性方面,都表现出了罕见的一致。因此,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和阿以争端问题,自然成了这次会议的头号政治议题。首脑会议特别会议通过的《阿克萨起义声明》,重申必须制止以色列扩建定居点和其他违反有关国际决议和以巴双方签署的协议的行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查清9月28日以来导致2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的巴以流血冲突事件真相,呼吁国际社会向巴勒斯坦人提供必要的保护。
  发展问题作为这次会议主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受到多数与会代表的关注和重视。会议呼吁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恢复经济增长,要求加强伊斯兰开发银行、发展基金会和经贸常设委员会的职能,密切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政策协调,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一体化。
  以协商和谅解精神增进团结,是这次会议的又一特点。东道主卡塔尔率先垂范,在会议召开前夕主动关闭以色列常驻多哈的贸易代表处,赢得了各成员国的赞赏。伊朗外长和伊拉克外长在多哈的再次会晤,也被人们称赞。首脑会议关于伊拉克和科威特状况的决议,体现了伊斯兰国家推动两个阿拉伯兄弟摒弃前嫌、握手言和的良好愿望。
  严峻的现实挑战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艰巨任务,要求伊斯兰大家庭比任何时候都更要加强团结,增进谅解。这次首脑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成较一致的共识,有利于伊斯兰会议组织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本报多哈11月1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总统和盖伊达成谅解
  本报阿比让11月14日电 记者廖先旺报道:科特迪瓦总统巴博昨天在科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同前军政府领导人盖伊举行会晤,双方就寻求民族和解、实现国家和平事宜达成了谅解。
  会晤是在科特迪瓦全国调解委员会的积极促成和安排下进行的。在已故总统乌弗埃—博瓦尼的庄园中,巴博和盖伊相互握手,认真交换了意见。
  盖伊在会晤后发表讲话说,他同巴博总统会晤是为了寻求民族和解,避免冲突,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他说,他准备回到家乡去,听从人民的安排,继续为共和国作贡献。他表示承认巴博总统的合法性,并建议跟随他的年轻士兵们返回军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