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前10月我进出口额超去年总水平
  同比增长35%,达3871亿美元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8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其中,出口2051亿美元,进口18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2%和38.6%。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1亿美元。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其中,出口228亿美元,增长25.1%;进口189亿美元,增长37.2%;当月实现贸易顺差39亿美元。
  1—10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870亿美元,增长39.6%;加工贸易出口1129亿美元,增长26.6%。1—10月我国对10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其中对韩国、东盟、俄罗斯的出口增速均在40%以上。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家具、钢材的出口增长迅速,服装出口增速继续回落。
  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口持续快速增长,进口额达799亿美元,增长52%;加工贸易进口761亿美元,增长30%,增长速度较为稳定;外商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品104亿美元,增长16%,较前9个月有所加快。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以及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进口增长较快。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问计于民
  范伟国
  报载:国家计委鼓励公众参与决策,为“十五”计划的编制献计献策,以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规划工作的透明度。读罢这则消息,不禁为之叫好。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党和政府引路,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广泛参与,才能集思广益,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周密;才能形成共识,使我们的政策深得群众的理解;才能同心同德,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群众有的意见未必准确,也许有的意见一时实现不了,但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我们的工作总会有帮助。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正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向群众求教,把问题议透,把情况摸准,把困难讲明,就能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往往来自于问计于民。


第1版(要闻)
专栏:

  塑造新形象 促进大发展
  ——武汉开展文明形象工程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龚达发 罗盘
  新世纪的钟声临近,武汉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实施的文明形象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大环境创新工程全部竣工,“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深入大街小巷,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持续展开,市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武汉三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武汉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感受到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变化,感受到了武汉人奋进的脚步。
  请市民设计,让群众参与,形象工程是人民群众心血的结晶
  以怎样的文明形象迎接21世纪?这是武汉市委,也是武汉市民长期思考的问题。1998年,武汉市委主要领导将城市文明形象工程提到议事日程。
  这年6月,武汉市委在全市发起“塑造21世纪武汉人新形象”大讨论,立即引起了市民群众的关注和参与。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社科院和武汉大学联合成立“武汉人形象研究与设计课题组”,对300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同时设立了“168武汉人形象讨论热线”。当地的报纸、广播电台也辟出专栏进行讨论。在大讨论过程中,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下至垂髫少年,都热情发表意见。据统计,全市45万多人次在讨论中发表了书面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武汉市委给武汉的城市文明形象进行定位:“文明、宽容、刚毅、创新”。
  1999年,武汉开始评选“十佳文明市民”,16位候选人登报亮相。蔡甸区的一位市民花4天时间给每位候选人撰写了一副精美的对联,表达敬佩之心;河南开封大学的一位大学生也参加了投票,他在信封背面写道:“路过武汉,为武汉人骄傲,投武汉人一票。”据不完全统计,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选票13000余张,产生的“十佳文明市民”为塑造武汉人新形象树立了榜样。
  人人有责任,处处有要求,武汉规定“形象上不去,干部就下来”
  在1999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形象工程建设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他们还规定:哪里的文明形象上不去,哪里的干部就下来!
  1999年,武汉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小组成立,市委书记罗清泉出任组长,市长王守海和市委副书记韩忠学担任常务副组长。他们决定在形象工程建设中,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树立市民形象、市容形象和行业形象。随后,武汉又将形象工程的主要任务分解成为29项具体内容并逐一落实。
  为了尽快改进市容形象,迅速实现武汉市“洁绿亮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江汉路、东湖路、洪山广场、红楼广场、金融一条街等一批市容环境改造重点工程的负责人在市委、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今年国庆前夕,十大环境创新工程全部竣工,并保证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上档次、上水平。
  为了提高市民素质,今年4月,武汉市首届十佳文明市民联合发出“告别不文明行为”的倡议。这一活动作为文明形象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各街道广泛开展。各城区负责人和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中小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向过往市民分发宣传材料,拉开了武汉市“告别不文明行为,塑造武汉人新形象”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序幕。5月下旬,全市文明单位教育活动现场会随之召开。6月下旬,武汉地区文明单位紧锣密鼓地举办了“告别不文明行为,塑造武汉人新形象”广场文艺晚会,欢声笑语中寓教于乐,市民们获益匪浅。
  武汉把文明形象工程建设融入到社区文明建设中,使市容与文明形象相互提升,交相辉映。江汉区水塔街地处闹市地段,他们在社区文明建设中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楼栋空地为舞台、以街坊邻居为参与对象,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春季是“五月的鲜花”广场文艺汇演,夏季是“武汉之夏”文体联手,秋季是“金桥”书评演讲,冬季是“迎春”民俗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陶冶居民的思想情操。水塔街的实践,为武汉形象工程增加了丰富的经验,江汉区成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今年9月17日,湖北省民政厅等5个部门在这里举行“社区建设与体制创新”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专家学者在参观了水塔街及江汉区的汉兴街、满春街等小区后,赞叹不已。
  形象工程连上台阶,有力促进了武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文明形象工程建设,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涌现出来。“吴天祥小组”从1个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个,成员达30000多人;出租车司机肖子奇面对拾到的65万巨款,毫不动心,主动送还给失主;武汉机械士官学校学员管盛兵冒着严寒只身从冰河中救出了20多位因翻车而落水的群众……两年来,全市涌现出劳动模范500多名,各类先进人物数万名。
  良好的文明形象,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今年7月,30多位新一代华人华侨代表访问武汉时,惊叹武汉市发生的巨变,对在武汉投资产生了强烈兴趣,并踊跃为武汉吸引外资献计献策。金秋时节,“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个专业性机电博览会,报名参展的企业达数百家,其中外国及港台地区120家,名列世界500强的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宝马汽车、日商岩井、川崎、三菱、松下等14家大公司也来武汉登台亮相。
  文明形象工程建设给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年1—6月,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财政收入增长13.7%,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前5个月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93倍。1—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9.9%。同时,武汉在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被评为“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放型经济托起新泉州
  本报记者 黄敬 赵彦龙
  编者的话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泉州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区位优势、侨乡优势,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步子大,效果好。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们沉着应对,苦练内功,化挑战为机遇,使开放型经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泉州的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作为一个地级市,泉州市去年的经济总量占福建省的1/4,占全国的1.3%。来到泉州,开放型经济绽开的鲜花、结出的硕果扑面而来:
  陈埭,不过是泉州所辖晋江市的一个镇。可是,竟有韩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小镇上设立了办事处,而镇里15家企业也在美国、俄罗斯、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办事处。在陈埭,人们感到与世界各地的距离并不遥远,同国际市场的联系异常紧密。
  惠安县的石雕闻名全国,过去总以为是当地开山炸石才成就了这番事业。到惠安采访,才知道惠安雕刻的石材,除一部分来自国内省份外,大多是远涉重洋,从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运来的;而大量产品也远销海外。仅就国际石雕石材业的分工合作而言,泉州已经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目前,泉州已有155家企业的157种产品获得“国际通行证”,仅今年就有85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泉州有776家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两个,“福建省著名商标”33个。去年,泉州外贸出口总值达40亿美元,其中出口到世贸组织成员的占80%以上。
  泉州市委书记刘德章感慨地说,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但是,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切身感受着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
  视野要更加开阔
  泉州的开放型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多年的外向型经济基础上逐步构筑而成的。其转折点,是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泉州积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侨资、侨力运用为优势,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为构架,以小工厂、大产值,小商品、大市场,小洋货、大创汇为经营特色的外向型经济模式。然而,一场金融危机对泉州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1998年前两个月,泉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实际投产企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额,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6%、72%、8%和48%。同时,全市三资企业增资扩营项目和外方增资额,均比上年同期下降一半以上。普遍性的削价风潮伴随金融风暴刮得越来越猛,大部分企业利润急剧下降。
  怎样创造新优势,在逆境中奋起?市委、市政府集中分析泉州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如何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压缩到最低。
  他们认识到,论利用外资优势,随着全国全方位开放,泉州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泉州仍在走以数量型、外延式扩张为主的路子,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耗资源支撑;论经济结构调整,大集团、大骨干、大龙头、专业化企业少,产业、产品结构雷同;论技术人才,高层次的人才少,劳动者素质较低。
  泉州市领导再次提升改革开放的思路: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由依靠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转到增创环境优势、开发功能优势、建立新机制优势,并进一步发挥侨胞台胞优势上来,实现外向型经济的新跨越。
  泉州市提出,尽快进行调整,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深度开发东南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竭力开拓欧美、非洲、中东、俄罗斯和拉美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全面增强抗经济波动能力。市外经贸委还提出了多条对策,如要特别关心三资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到我们是真正的贴心人”;扩大对欧美日大公司、大财团的招商力度;狠抓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创造宽松、高效、透明的投资软环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等。
  服务要更加到位
  近几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围绕怎样促进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来转变政府职能这一课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探索和改革。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政府机关勤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决定》,一场涉及全市所有干部的“勤政效能建设”活动全方位展开。“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环境”的口号,在泉州各级政府机关中喊响;学习新知识,提高决策水平和服务本领,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
  紧接着,市里又出台了“勤政决定15条”,详细规定了限时审批制度,承办人一次性告之办事全部内容制度,实行收费亮证、公告、收费卡制度,追究各级负责人对下属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作风恶劣失察负领导责任制度和调整、辞退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勤政监察机构。
  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泉州先后组织179次明察暗访,新闻媒体多次对工作作风粗暴、办事推委、乱罚款、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有34人受到行政告诫,1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0人被辞退。市里专门设立外商投诉协调中心,举办市长接待日,现场受理、解决企业的投诉,仅半年就受理书面投诉75件,协调处理结案65件。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政府效能大大提高,公务员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政府职能开始实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转变。著名企业恒安集团的总裁许连捷这样评价:在节骨眼上,政府能给经营状况好的企业“锦上添花”,给暂时有困难的企业“雪中送炭”,我们能不举双手称赞?
  法治要更加有力
  泉州市市长施永康说,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适应全球化市场的通行规则,走法治的道路。
  80年代末,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严重败坏了石狮市场的形象。石狮经历了一场从繁荣到萧条的严峻考验。石狮市委书记郑栋梁说,石狮市场之所以在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就是因为汲取了历史的教训,遵循了开放型经济、法治经济的客观规律。
  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与健全的法制环境休戚相关。过去,泉州不少经济交往关系靠的是个人信用或口头合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这些以前灵验的办法因缺乏法律效力而导致经济纠纷案件不断,有的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晋江市委书记朱明说,经济案件的增多,从一个侧面说明群众懂得用法解决问题,把是非交给法来评判了。因此,普及法律知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在泉州变得紧迫起来。
  从1998年起,一场针对性很强的普法再教育活动在泉州拉开,目的是在全市确立法治社会的发展观,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经济交往关系。普法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着重普及《经济合同法》、《企业法》、《公司法》等20多部法律。仅泉州市委中心组,这一年就安排了4次法律知识讲座。
  泉州企业对普法教育更是投入了空前的热情。晋江凤竹漂染公司总经理陈澄清说,法律是企业发展的法宝。有些企业钻法律的漏洞,甚至违法经营,“兔子的尾巴肯定长不了”。他说,政府执法力度越大,越依法办事,市场环境就越好,企业也就越得益。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发小泉小水雨水资源 建设旱井旱池水窖工程
  山西农民兴修水利忙
  本报太原11月10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连日来,山西境内雨雪交加,在太原市阳曲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挥锹舞镐的农民热情不减。
  9月至今,山西省农田基本建设渐入高潮,全省上工468万人次,完成土石方9865万立方米,新打旱井水窖21万眼,修整水渠河道8063条。今年,山西以小泉小水和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在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有小泉小水及浅层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人字闸、翻板闸等集流工程和截潜流工程,发展山地微灌。古县、安泽、曲沃、沁县、寿阳等17个县市已完成上述工程1036处。
  在黄土台塬缺水的地方,农民们建设旱井旱池,积蓄汛期雨水,实现丰蓄枯用。晋西北的静乐、兴县、河曲、保德、偏关投资825万元,鼓励农民兴修旱井旱池,已完成计划的90%;太行山区的壶关县筹资540万元,新打旱井、水窖1955眼。


第1版(要闻)
专栏:

  计算机现代通信为支撑 产值五年增长五点四倍
  北京崛起电子信息业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吴坤胜报道:北京市电子信息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成为北京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据统计,北京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1994年的118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755亿元,5年增长5.4倍。
  北京电子信息业已开始形成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为先导,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业为支撑,以微电子和数字视听产业为基础的门类多样、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诺基亚移动通讯、爱立信移动通讯、联想、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诺基亚航星、国际交换、松下彩管、松下通讯等一大批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今年1—8月,北京的电子信息业完成总产值379.6亿元,实现利润25.5亿元,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8%和87.7%。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海提高海产养殖科技含量
  已涌现5000余公顷“万元水”
  本报南宁11月10日电 记者郑盛丰报道:广西北海市3万多公顷的海产养殖水面中,已涌现5000余公顷的“万元水”。科技对海产养殖业的作用率,已由5年前的20%跃升到现在的50%。
  所谓“万元水”是指每亩海面年收入万元以上。北海市今年头9个月海产养殖业的产量、销售收入、纯收入和上缴财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32%、20%和21%。
  北海把目光紧紧聚焦在“科技”两字上。去年以来,北海与清华大学进行市校合作,建设了冠头岭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试验基地,还携手合作开发“珍珠贝免疫与代谢调控因子”。
  市政府及科研、水产等部门合力共建“南珠科技园”,32户珠农进入“南珠科技园”试验新法养殖,以先进的片式笼深水吊养技术和模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浅水平养模式,经抽查产珠量提高2.8倍。
  市科技部门组织了“对虾生态育苗技术、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及中培”等多项水产养殖技术攻关。国外的先进养珠、养虾、养鳖及防病技术,也在这里被创造性地加以借鉴吸收。
  北海市以基地带动农户的方式推广科学技术,建立科技示范点140个,培植高科技海产养殖农户1万多户。作为专业村之一的海城区靖海镇岭底村,全村960多人今年前3季度人均养蚝的纯收入已达5000多元。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河南发现特大金红石矿床
  本报记者 李杰
  11月10日下午,河南省地矿局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在河南省南召k泌阳境内发现一处特大金红石矿床,长度达70公里以上,宽度平均800米左右,资源量达5000万吨以上,相当于500个大型金红石矿床的规模。
  该矿床由三至四层主矿体组成,矿层累计出露宽度700至900米。金红石品位一般2%,最高4.10%,达到工业开采品位。矿体绝大部分裸露地表,覆盖层很少,加之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交通方便,开发条件十分有利。金红石可用来提炼生产钛金属和金红石型钛白粉,用于航空航天航海产品。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新疆将修护北庭古城西大寺
  本报记者 李忱
  11月10日下午1时,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古城西大寺遗址前,举行了新天集团投资北庭古城、西大寺保护维修工程签字仪式。一家企业投资1500万元抢救保护文物,这在新疆是第一例。
  北庭是东天山北麓的历史名城。距古城遗址约700米的北庭西佛寺(简称西大寺),是高昌回鹘国在其陪都北庭建造的皇家寺院,建造年代大致在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完全由回鹘人兴建,是目前仅存的在佛寺形制等方面具有回鹘特点的佛寺遗址。1991年国务院将北庭古城、西大寺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遭受自然气候侵蚀和人为破坏,两处遗址受损严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河北省河间市充分发挥“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龙头作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该市河英公司从英国引进良种樱桃谷超级肉鸭,实现年产肉鸭300万只,产值1.5亿元。鸭子养殖户也辐射4县15个乡镇410多家农户。
  图为整洁的现代化家庭养鸭场。 本报记者 陶源明 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省退耕还林十万余亩
  六盘山建成森林生态体系
  本报昆明11月10日电 记者汪波报道:由国家确定的云南省9个长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现已全面完成今年的退耕任务,退耕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10.37万亩。还有5万多户耕种25度以上坡耕地的农户与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还草合同。
  云南省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的粮食、现金、种苗补助落实到户。除国家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外,云南省又制定了退耕地免征农业税和定购粮的政策,新造林地在有经济效益后免征1至3年农林特产税,异地搬迁扶贫的农户享受退耕还林的补助等3条优惠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
  目前,各地正在抓住秋季造林的有利时机,加快造林种草。
  本报银川11月10日电 记者郑有义报道:“群山如赭秃无枝”的宁夏六盘山,如今成为黄土高原的“绿岛”,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4.2%,建成了40920公顷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和森林生态体系。
  六盘山林区在大规模的整地造林和保护生态过程中,摸索出由单一造林向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发展的经验,即由留床苗上山造林向移植苗上山造林转变,由零星造林向工程造林转变,由荒山造林向综合开发改造转变,效率大大提高。1983年前,年平均造林334公顷,保存率46%,而1999年造林1000公顷,保存率达91%。六盘山区的11个林场还利用河滩地和缓坡地,建造苗圃77公顷,生产树苗累计近9亿株。
  森林生态体系的恢复,改变了六盘山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条件。据专家测算,六盘山林区一次可调蓄降水8700万吨,产生净化空气、调节林区及周边气候、防风固沙、防洪等综合效益。
  森林生态体系的恢复,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六盘山林区林木总蓄积量达218万立方米。六盘山林区周边6县18乡、93个自然村、20万居民直接受益。林区每年为农民提供烧柴、野菜、野果、药材等项收入可达230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销草大王”上奖台
  陈国琦 赵中宝
  11月5日上午,河北省栾城县剧场广场上锣鼓喧天。栾城县在这里召开了带领农民闯市场的总结表彰大会,几十名“销草大王”披红戴花依次上台,人们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目光。
  栾城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县农民种植草坪1.3万亩,使栾城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草坪生产基地。
  今年春天,草坪上市时,农民却为销售犯了难。县里动员县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带领农民闯市场。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奔上海、下西安、跑德州、进北京,终于打开了条条销路。到11月5日,该县的1.3万亩草坪已全部销完。
  草坪全部售出,使农民增收变为现实。干部带领草农闯市场,县国税局副局长冯华深销草420多亩,县城建局局长刘玉良销草160多亩,草农们称他们为“销草大王”。刘固庄村民王保英激动地说:“我们8户农民种了140亩草坪,现在卖完了,每户收入3万多元,这多亏了‘销草大王’们帮忙。今天给他们发奖,是我们的心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