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铁路建设
  铁道部部长 傅志寰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西部铁路建设,无论从改变西部铁路目前相对落后的现状,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体系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西部地区铁路只有1000公里左右。建国以后,国家对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十分重视。五十年来,相继建成了成渝、成昆、贵昆、川黔、兰新、宝中、南昆、南疆等20多条铁路,运营总里程为16000公里,是建国前的16倍。这些铁路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西部铁路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路网单薄。目前,西部地区路网密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标准较低。西部地区铁路多为单线,技术标准不高,装备比较落后,速度低,运能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与东部联系通道数量少,现有通道能力基本饱和。四是“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在西部运输进出的日常组织工作中,长期存在“保重点舍一般”、“客货难以兼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央作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后,铁道部经过论证,提出了“十五”期间加快西部铁路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拓展内外通道,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适应发展需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东西部通道的建设。主要是加快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复线、西安至南京铁路、株(洲)六(盘水)复线建设,做好重庆至怀化、遂宁至重庆、万县至枝城铁路及西北至华北通道等新建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陇海线兰州至武威南段、贵昆线昆明至沾益段复线。
  二是加强西部地区之间通道建设。主要是加快神木北至延安北、西安至安康、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水城至柏果铁路建设,进行延安北至新丰镇铁路扩能,完成襄渝线扩能。抓紧前期工作,在国家决策后,开工建设进藏铁路。
  三是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通道。一个是泛亚铁路,开辟我国至东南亚国际新通道,打通直达印度洋的出海口。再一个是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铁路,与我国南疆铁路一起形成亚欧大陆桥的南部支线。
  四是加大既有线改造的力度。主要是完成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沾益至柏果铁路电气化、内江至宜宾铁路电气化,提高西部路网质量。“十五”期间,西部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投资将达1000亿元左右。规划到2005年,西部路网规模将达到1.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4%左右。
  西部铁路建设大多属于公益性项目,加上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投资大,地区经济尚处于加快发展的起步阶段,运量比东、中部地区相对较小,因而项目本身财务效益较差。因此,我们要处理好依靠国家支持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争取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又要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采取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要以积极的态度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发展规划研究,加快项目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为适时建设作好准备。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铁路建设资金,利用运价浮动、沿线土地开发等优惠条件,吸引各方参与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完善招投标制度,控制工程概算,严格质量管理,保证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西部铁路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宝成复线阳平关至成都段和与之配套的扩能技改,今年可以收尾销号。西安安康铁路已于今年8月提前全线铺通,争取明年春运前开通运营并承担春运分流任务。南疆铁路今年可以收尾销号。达(川)成(都)铁路也于今年1月18日通过国家验收。到今年8月底,内昆铁路已经开始铺架,预计明年可以投产。宝兰复线和西安至南京铁路合肥段也分别于1999年底和今年5月28日开工建设。
  我们在加快铁路建设的同时,还注意提高西部铁路的速度和能力。今年10月铁路的又一次大规模提速,就是以西部地区兰新线和陇海线为重点。提速后,将明显改变西部地区列车运行速度低的状况。
  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掀开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篇章。铁路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满腔热情地投入西部大开发,为加快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压题照片: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站编组场)(附图片)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西部大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新思路
  薛亮
  西部地区具有深厚和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提出新思路。
  充分认识目前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治理和建设难度很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22.1%。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东、中部存在较大的差距。199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构成中,西、中、东部地区分别占17.4%、34.1%和48.5%。西部地区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2.6%,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6%,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可见,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最根本的是农村的差距,西部经济落后的关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切实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问题,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的潜力巨大,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深化,所有这些,为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空间。
  明确发展的基本思路
  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自然区域经济特点。以400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可以把西部地区划分为两大片。该线以西以北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宁、青、新、西藏北部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寒温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发展草原和草地畜牧业、旱作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具有优势。该线以东以南地区,包括陕西南部、川、渝、云、贵、西藏东南部,属于湿润半湿润区,为亚热带、热带气候,水热资源充足,适于植被生长。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农区畜牧业和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及水产养殖业具有优势。加快发展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充分尊重这一自然经济规律。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思路,应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为指导,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经济规律紧密结合,在发展目标设定上,要大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着力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应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既要扭转过去为了生存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又要防止单纯强调生态建设而忽视农民生计的问题。在发展重点上,应根据西部特点,除了做好全国统一部署的工作外,下大力气加强草原生态、特色农畜牧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应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深刻变革,走依靠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突出发展的重点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应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由于过去大量开垦草原、过度超载放牧等原因,造成了草原退化日趋严重,严重地威胁着当地广大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加快草原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当务之急。目前,应切实加强草原建设和改良,抓好牧草良种繁育和草地生态环境预警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以及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力推行草地承包经营,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建设和保护草地的积极性。加大《草原法》执法力度,依法保护草原。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遏制西部地区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历史悠久,优势独特。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西部地区发展“阳光农业”、“绿色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等潜力很大,效益很好。应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在保持传统优势产品生产的同时,面向东、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重点建设优质棉花、糖料、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和烟叶等七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应改变西部地区过去只提供廉价初级农产品的做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形成区域经济支柱。
  (三)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有的地方则须自然封育。同时应尊重经济规律,注意保持或开辟新的农牧业生产门路,确保农牧民在退耕后生活水平不下降,经济收入有来源,能够安居乐业,调动他们退耕还林还草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利用不科学,是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经济成本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高的旱作节水农业。西南地区虽然水源比较充沛,但相当一部分丘陵、山地没有灌溉条件,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应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适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同时,应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五)加快发展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是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地区,但应转变观念,调整畜群品种结构,改革传统养殖方式,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应做到草畜平衡,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建设基本草场,实行划区轮牧。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应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秸秆养牛、养羊。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特色禽类饲养。继续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六)切实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也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口粮自给。解决口粮自给的关键是在一些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带,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新疆南部地区、陕西关中地区、宁夏河套灌区等地,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吨粮田”,建立粮食区域平衡基地。同时,继续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标准体系。(作者单位: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当城看韭菜
  本报记者 彭俊
  和眼下全国许多地方的村庄一样,当城既是一个村,也是一个集团。这个位于天津西青区西南部的小康村,现已拥有食品、服装、化工、电力等四大行业十几家企业,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利税45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700元。然而记者到当城走了一遭之后,最感兴趣的都是村里人种韭菜的事。
  7000人的当城有1.7万亩耕地,其中菜地1万亩。当城人种韭菜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90年代中期,这里一半以上的耕地成了韭菜地,韭菜一度成了当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是在1998年的春天,当城人第一次尝到了韭菜的苦涩滋味。当时的韭菜市场一下子走到了饱和点,价格一路猛跌。“由一块多一斤跌到了一毛多,一车韭菜只能换来几十块钱,”村党总支书记高恩发说起那段日子,仍然心有余悸。转过年来一看,当城种韭菜的农民只剩下了7户。
  但是高恩发很快发现,这7户农民和别人种韭菜的方法大不一样:在仅剩的200亩韭菜地中,农民们约定都用低毒的乐斯本治韭蛆,并且不喷剧毒农药,在当城率先迈出了无公害韭菜生产的第一步。
  必须尽快把无公害韭菜的生产方式推向全村!村里的头头们想到做到。几期培训班下来,便有400多户村民“接受了教育”。仅仅一年多时间,“绿色”的韭菜又在当城的菜地里大面积出现了:1999年,当城的韭菜种植面积回升到了1000亩,都是一水儿的无公害韭菜。
  新的韭菜上市前,村里人在城里的劝业超市举办了“韭菜新闻发布会”,天津所有的新闻媒体全都派员到场,当城无公害韭菜一炮打响,市场订单雪片般飞来。“1998年韭菜烂市的教训,除了市场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的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足以使消费者动心的地方。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要吃就得吃放心菜。在这方面做文章,当城蔬菜才有前途。”高恩发的看法在今天的当城人中得到相当普遍的认同。
  无公害韭菜对生产的标准要求十分严格。在村里的协调下,由最早搞无公害韭菜的几个农户发起,成立了当城村无公害生产研究协会。抓韭菜的卫生质量标准,是协会的头等大事。他们为此订了三条规矩:在韭菜的生长期内,请市技术监督局派人到地里进行不定期抽测化验,及时把关;每批韭菜收割前,先分别取样送市植保所化验,合格者才允许收割;凡上市的无公害韭菜,必须贴上市农林局与市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制的无公害韭菜标识,上面标明产地、生产农户代码,谁的菜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一招果然奏效。农民种韭菜严格认真,市民吃当城韭菜也踏实放心。在天津市场,当城无公害韭菜比普通韭菜价格高出两成,在超市上更是卖到了5元钱一公斤的高批发价。今天的当城人种一亩无公害韭菜,收入能比种其他普通作物多出两三千元。然而高恩发在心里并没有画句号,“市场行情千变万化,我们的无公害韭菜也只是刚刚起步,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怎样分析市场供求、把握市场行情,当城农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西安南京铁路工程进展良好
  张福纯
  联接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自5月28日开工三个多月来,施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8月底,完成了临时便道便桥、临时房屋、临时电力、临时通信等各项工作,使全线控制工程全部开工,重点工程陆续开工。
  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是国家重点工程。它西起西安市新丰镇编组站,途经陕西省渭南、商洛,河南省南阳、信阳,湖北省随州,安徽省六安等四省八地、市,东至合肥东编组站,全长955公里。同时修建该铁路小林站至汉丹线厉山站联络线,长72公里。工程总投资231.9亿元。
  目前,已有3.3万人的先头施工队伍安营扎寨,开始突破重点、难点工程。已开工特大桥23座,大桥68座,中桥43座,小桥12座,涵洞438座,隧道58座。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桃花铺一号隧道、磨沟岭隧道还使用了世界先进的TBM掘进机。全线共完成路基土石方339万立方米,各种桥6308延长米,涵洞6567横延米,隧道5782延长米。累计投资82.4亿元。
  铁道部既重视工程速度,更重视工程质量。为此确定了西安南京铁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前全面准备,控制工程早开工,四年全线铺通,一年站后工程配套,东西分期交付,全线力创国优;单位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在90%以上,确保Ⅰ级优质工程,确保全线工期五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全线划分为东西两大段施工,确定了以东秦岭隧道为首的十大控制工程和40个重点工程,7个铺架区段,分兵进行突破。计划今年后4个月完成投资22.8亿元,路基土石方2302万立方米,特大桥4783延长米,中桥2367延长米,小桥529延长米,涵洞27693横延米,隧道11218延长米。同时完成紧急施工征地拆迁工作,形成全面开工态势。
  为加快西安南京铁路的征地拆迁,给全面展开施工铺平道路,铁道部和陕西、湖北、河南、安徽四省签订了《省部纪要》和《西安南京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实施协议》,将征地拆迁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下,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基本上保证了控制性重点工程、大中桥隧和路基工程的施工,并继续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青藏铁路西格段加快扩能改造
  郑轩 宁铁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这条铁路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今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来自八个铁路施工单位的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西宁至格尔木铁路,全长846公里,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它是当时计划修建的从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十六年来,共发送货物1.14亿吨,运送旅客4300万人次,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因而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幸福线、生命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该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作为工程建设单位的兰州铁路局,于今年年初成立了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兰州铁路工程总公司等8家单位组织施工。今年5月,各施工单位进入中标地段,迅速展开全线施工。西宁铁路分局为减少施工给安全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运输组织和协调配合,保证施工给“点”和“天窗修”时间,严把安全质量关。分局总工程师郭进轩不顾体弱多病,跑遍了大部分工点,与施工人员共同解决盐渍路基光缆敷设和关角隧道渗水等技术难题。格尔木工务段主任领工员马任成连续两个月盯在现场,加强施工组织。目前,西宁分局已完成换轨31.23公里,换枕50688根,路基、桥涵病害整治工程也在紧张施工。由中铁电气化工程局承担的132公里的通信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开通。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湘黔又添新通道
  张克明
  横贯湖南、贵州的株洲至六盘水铁路复线,目前正在加速建设之中。这条新建的双线电气化铁路交通大动脉,对湘黔两省的经济发展和西部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株六铁路由湘黔线和贵昆线贵阳至六盘水段组成,全长1411公里,其中怀化以西912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湘黔两省经济加快发展,运能已经饱和,尤其是六盘水经贵阳至贵定,成为全线控制区段,严重制约着湖南、贵州经济发展后劲和西南地区经济振兴步伐。1998年8月,株六复线破土动工,总投资230亿元,规划输送能力为客车30对,货运5000万吨以上,预计2002年竣工。
  在全国铁路网中,株六复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西端与建设中的内昆铁路接轨,向东同川黔、黔桂、枝柳、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叉,并与浙赣铁路相连。株六复线的修建,使西南地区增添了一条通往中南、华东乃至全国的交通大动脉。
  株六铁路复线建设的难度是罕见的。由湘西进入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山势异常险峻,地质极其复杂,断层、溶洞、暗河、瓦斯无奇不有,其中新石垭口、新苏家寨和新商岩隧道为高瓦斯隧道群,瓦斯压力为2.5兆帕,每吨煤瓦斯含量为15.19立方米,被专家称为“生命禁区”。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地质结构,承建株六复线工程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认真贯彻执行铁道部党组关于“科技领先,强化管理,全线创优,文明施工”的方针,大力采用先进技术,积极推动管理创新。开工两年多来,共组织现场科技攻关3000多次,取得控制爆破、瓦斯超前探测、断层参数预测等重大科技成果385项。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确保了工程建设“开工必优”和文明施工。现已完成的工程的合格率为100%,创优率90%以上。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青海省把保护生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展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目前青海全省一半的面积被列入自然保护区,未来十年计划投资二百五十亿元构筑跨世纪的生态保护圈。这是民和县满坪小流域一派丰收景象。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