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
专栏:名家新论

  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赵浩生
  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途,我感到最要紧的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中国有的是人,但如何把人培养成才,则需要一个“百年树人”的宏观设计。
  我感到培养高级人才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国内多办大学,二是更大地开放留学政策。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该普及到每个高中毕业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剥夺了多数充满潜力的青年进大学的机会。当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
  对开放留学政策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不要怕人才外流。中国自晚清开始留学,多数留学生的目的都是出国深造,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留学生中的先贤们对祖国的贡献有目共睹。现在还活着的、年龄在七八十的我们这一代留学生可以作见证。我们在解放前出国,以后同祖国隔绝了几十年,但绝对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祖国一开放,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回国,以不同的方式要为祖国做点什么,这种热切的回归心情是老而弥坚。以我自己说,从1973年起,到今天我已回国80次。
  中国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32万多人出国留学,大部分的专业都和经济、科技有关,都是国内所需要的人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成归国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今天,在祖国经济起飞的时刻,时代在召唤,祖国在召唤,留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今天是学成归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不久以前我读到一篇留学生寄的言志诗,题目是:《出去,就是为了回来》。这感情多么真挚动人!因此不要怕人才外流,他们迟早会回来,一时不能回来,将来一定会回来,年轻时候不能回来,到像我这样的年龄,也要回来发挥自己的余热。
  人们都认为海外的中国人特别爱国,这是人之常情。祖国像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嫌她唠叨,一旦出国,你才感到母爱的可贵。一个初生的婴儿在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是母亲的爱,母亲的鼓励给予他勇气,也是这种深藏在心底的母爱的力量,激励着一个人一生奋斗。因此海外的中国人不论有何成就,倘若自己的母亲看不到,他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
  记得有一年我在日本买了我的第一部新汽车。
  付了钱,拿到钥匙,打开发动机的一刹那,我脑子里突然涌出一个念头:要是我母亲能坐在我旁边该多好啊!这是海外的中国人愿意报效祖国的基本动力,这是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人性。
  面向21世纪,在祖国发展大业上,海外的中国人一定会响应祖国的号召,尽一份作为中国人应尽的力量。因为我们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第5版(教育)
专栏: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人大附中教育改革记事
  毕全忠 李梦超
  中学时代,岁月流金。壮志凌云的雏鹰在此起飞,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实业家在此孕育分流。如何帮助中学生锻铸走进现代文明之门的钥匙,奠定立身处世的基石?正在向世界名校目标迈进的人大附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了有益的探索。
  因材施教发挥潜能
  人大附中前身是教育部于1950年直接创办的“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恢复全国高考后,历尽沧桑的人大附中注重教学质量,1978年有120人考取北大、清华。然而,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高考翻身仗不能同一流中学画等号,人大附中要苦练内功,办出特色。大家从本校低年级学生入选科大少年班,高一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事实中受到启发,教改实验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潜能抓起。
  1985年,人大附中从数学邀请赛中
  选拔优胜者组成数学实验班,用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独立思考,鼓励自主学习,使学生潜力和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实验班获得了成功,学生颜华菲、姚健钢分别在第三十届、第三十五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银牌和金牌。
  数学实验班扩展为数学学校后,与相继成立的英语、计算机、发明创造等学校合并为华罗庚学校。实验进入规模阶段。学生用近2/3的在校时间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其余时间用于拓展知识面、参加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层次。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人大附中在社会上以升学率高而闻名。然而,人大附中10年来为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作的努力及成效,许多人却不太了解。
  新型课程体系和多样评价方式,又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爱好提供了机会。每周一天的课时,用于全校同学选修兴趣课、自主实验课、科学实践、环境保护等30多门选修课和特色课,以答辩、制作、操作、表演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天文、陶艺、漫画等课外活动实践验证学习所得,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当初为缓解升学压力而建立的文艺、体育团体,现已成为带动全校体育、美育的母舰,成为英才迭出的摇篮。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队去年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获足球比赛冠军。今年在奥斯陆“挪威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中获C组、
  D组亚军,这是我国足球在国际比赛中
  取得的最好成绩。人大附中学生围棋队战胜大学冠军队。人大附中学生管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多次登上神圣音乐殿堂,在国内、国外演出都受到欢迎。舞蹈团主要演员杨夏男,从小学三年级进入华罗庚学校,现已是高中学生,她曾荣获中国首届少儿影视艺术汇演舞蹈金奖,当选百名中国好少年。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在人大附中,焕然一新的劳技课,大幅度增加了科技含量,以金工、木工、电子为基础,将小发明小创造引入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出的“发明与创造”课,介绍全国创造发明的优秀作品,介绍专利知识,进行实际制作;“发明与创造”课,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场所,与科普教育、课外活动紧密挂钩,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的发明创造成果有80多项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6项国际金、银奖,6项国家级金奖。
  新开设的“科学实践”课,重点介绍当代科技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运动规律时所使用的方法,揭示科学精神的实质。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到国家实验室一试身手。12名学生由1位老师带领,到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实验室,参与中国1%“人类基因组序列构建”活动,完成了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和科学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近年来,人大附中教学手段、设施的现代化有了长足发展。现已建成了计算机校园网及可容纳200人的网上阅览室,制作了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通了与加拿大渥太华理得高中等学校的网上教学交流。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了学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的创造活动。


第5版(教育)
专栏:

经费、管理与交流合作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姜维之校长一席谈
  本报记者 陈兴贵
  记者在西安采访,同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姜维之校长就发展民办大学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今年72岁的姜校长1984年创办我国第一所民办女子大学———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时年
  56岁的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该校的建设和发
  展。该校是陕西省当时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大学。姜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民办大学与国办大学没什么区别,不同的只是国办大学经费由国家支付,民办大学经费则要由创办者筹集。25岁即在由国民党爱国将领邵力之及夫人傅学文、杨虎城及夫人谢葆珍资助创办的西安培华女子职业学校担任副校长的他,深知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也深知维持一所民办大学经费来源之重要。
  基于他对民办大学的理解,他创出了“以教带企,以企养教,产教结合,两手都硬”的办学路子。他认为办好一所民办大学,创办者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是民办大学维持和发展的基础。而经费支持不能建立在对学生的收费上。为之,他依靠自己创办的企业,从根本上缓解了办学经费的拮据。他依靠自己办学的执著和个人经营,赢得了海内外朋友的帮助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历经16个年头,使这所起初没有校舍的大学发展到如今拥有300亩校园,8.5万平方米建筑、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学设施的现代化高等学府。他把自己创办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看成一种试验田,是为发展我国民办大学开拓道路,积累经验,所以只能办好。他正是以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操劳、奔忙,思考、探索、总结。
  谈到民办大学的管理,姜校长说,在管理上,民办大学与国办大学必然有很多的不同。精简机构,勤俭节约,讲究效率,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是他在学校管理上形成的指导思想。他提出的“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办学思想,已成为大家努力的目标。该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工资结构制,岗位责任制”的管理模式,收到了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学,高效率的办事,高节奏的运转,高水平的管理效果。学校从原来的3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
  20多个专业,学生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
  的4000多人,毕业生连年100%被用人单位选用。
  谈到民办大学的发展,姜校长说,合作与交流,是民办大学得以发展的重要一环。培华女子大学在与国内大学广泛交流的同时,还先后与日本京都成安女子大学等建立了校际间的合作关系。姜校长认为我国民办大学发展的历史不长,教学、管理、发展的经验不多,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他认为加强与国际教育接轨,才能为我国民办大学开拓出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第5版(教育)
专栏:杏坛感言

  教育笔记
  张丽钧
  模仿
  一天放学后,我无意间瞥了一眼教室,发现有一个女生正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模仿着我残留的板书写粉笔字。那是一篇课文的题目,那个女生已仿照我的笔迹写了
  5遍了,有的字已写到了“莫
  辨真伪”的程度。我十分汗颜,想:早知如此,该把那几个字写得更好一些啊!
  学生模仿老师的又何止是字迹!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立身行事,这一切一切无不在模仿之列啊!想到这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摒弃瑕疵,让自己接近完美呢?
  赞美
  中学毕业7年后,我在街上邂逅了已经退休的语文老师,我忙不迭地摘掉手套,高喊着“老师”迎上去紧紧握住了那双苍老的手。“张丽钧!”老师居然脱口喊出了我的名字!多么庸常的三个汉字啊,我年迈的老师却能把它记了7年!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牢记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决不再喊他们的学号。
  证明
  电话铃响。拿起听筒,听到对方在唤“张老师”。我问:“你是我的哪位弟子?我怎么听不出来了?”对方笑了,说:“张老师,不怪您,我都毕业5年了。我没考上大学,总觉得没脸见老师,这么多年也没回过母校……今天我终于凭努力竞争到了厂长这一职务。上面让我填一张履历表,在填高中阶段的证明人时,我写上了您的名字,不知咋的,就特激动,特想您!赶紧找到您的电话号码,拨了这个电话……”
  我的眼睛有些发潮。我想,我是个多么幸福的人哪!我可以证明青春、证明奋斗,还可以让远方的心儿激动地忆念,更堪慰的是,那颗心依然存有被我证明它不断进取的渴盼。我是个多么幸福的人!


第5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助学贷款 才露尖尖角
郭泉真
今年8月,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为高等学校学生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并明确要求经办银行要在2000年9月1日也即新生入学前开办此项业务,以确保新学年里开通又一条助学的绿色通道。
  如今,新生入学的尘埃已经落定。那么,助学贷款在各高校中的实施情况如何,学生们的反响又是怎样的呢?
  方兴未艾热中有冷
  随着通知的下达,全国各地校园纷纷掀起了声势不小的助学贷款热。据有关部门统计,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已有近37000名大学生获得了累计达2亿元总额的助学贷款金,并有2亿元合同亦已签订。各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北京大学开学仅10天后就使一批经济贫困的学生领取了总额30余万元的助学贷款金,成为北京市首批领到无担保信用方式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学生。据悉,该校还将在9月底左右发放第二批。
  北京理工大学为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提供种种便利,保证想贷款的学生都能贷到款;同时还从贷款困难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国家贴息50%的基础上再由学校追加力度很大的贴息资助,预计学校每年要为此拿出百万元左右。北京师范大学贷款申请人数超过500人,贷款总额为131万余元。
  同时,获得权限的四家银行也在为支持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积极行动,仅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海淀支行就已经和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在京高校联系发放助学贷款。据悉,其它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备开通此项业务。
  浙江、江西等各地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助学贷款,浙江省34所省内高校困难学生可发放总额达1亿元的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然而,与外部环境的热相比,作为主体的学生显得反响并不十分强烈。北大首批领取助学贷款金的人数仅29人,北师大与银行办理手续的也只有93人,而该校特困学生共有1700余人。这些都是一个侧面的反映。
  转变观念完善机制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学生热情不高的原因有三:在于观念上一下难以迅速接受这种用自己明天的钱来资助今天的学习的现代方式;有少数学生仍然寄希望于不用偿还的学校其他助学方式;另外,国家贴息仅有50%也是一部分学生犹豫的现实问题,以一个本科生来估测,毕业四年后每月要付千元左右还贷并非毫无顾虑。
  对此,有关人士称主要在于学生要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估测,助学贷款的体系亦尚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学生们的观念需要转变。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绝大部分为农村孩子。他们的生长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宁死不贷”、“欠债可耻”的心理倾向,缺乏风险意识下的长远目光,道德观念阻碍着借贷的心理。但他们没有想到,这借的其实是自己的钱,是今天的我向明天的我借钱,这非但不可耻,反倒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自信。而且是向国家借,等于是自己和国家携手来帮助自己成材,是双赢。何乐而不为?至于期望其他助学方式的学生则更没有必要等待观望。
  同时,整个助学贷款的体系在现有基础上亦需不断总结新情况,完善自身。例如个人信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贴息比例的进一步调整,发放权限的进一步扩大和竞争机制的引进,贷款手续如何在保证方便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等等。
  助学贷款大力推进
  助学贷款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这也正是其长远生命力之源。事实上,国家今年大大放宽助学贷款的条件,已是许多人期盼的结果。作为一个积极的长远项目,助学贷款出现新一轮的热潮也是可以预期的。相信随着同学们观念的逐渐转变,信贷制度的日益完善,助学贷款会持续下去。
  跨过门槛的助学贷款刚刚举步,让我们一同帮它走稳。


第5版(教育)
专栏:

重视初中
  本报记者 顾兆农
  今年江苏某市民办中学的初中招生异常火爆,该市的一所双语学校以往每年只招7个初中班,今年则扩至12个班;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原计划招收初中新生80人,实际报名人数却达到了1800人;开明中学计划招生300人,但报名的3天中,虽暴雨如注,5000份报名表却很快被争抢一空……在教育投入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作为公办学校的一种补充,民办学校的发展,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民办初中快速发展的原因值得分析。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特点决定了初中教育的主体,必须是公办学校。那么,该市的民办初中招生今年为什么这么“火”呢?
  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认为,直接的导火索是“电脑派位”。今年,该市全面实行就近入学,部分学校实行“电脑派位”。结果,部分学有潜力的孩子运气不佳,没有被“派”到好学校,于是,家长就掏钱让孩子上民办初中。对此,有人说:往年是分数不够的用钱凑,今年则是运气不佳的拿钱来。但是,这位教育官员指出,深层次的原因是该市的初中教育总体上比较薄弱,整体水平相对滞后。该市的小学和高中教育都能拿出一些品牌学校,但名牌初中却微乎其微。
  笔者在采访中也感觉到,不少学校热衷于评重点中学,市重点刚评上,接着就争省重点;省重点拿到了,马上又提出,向国家级示范高中迈进……据说,重点中学的内涵,是没有初中因素的。于是,一些中学纷纷剥离初中,或只象征性地保留少量的初中班,那主要也是为了“卖”钱或是留作照顾教职工子女的——某些名牌中学本部内的初中班是公开收费的。
  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公办初中教育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对初中,远没有像对高中那样的重视。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被称作是“小大人、大小孩”,这个阶段,是他们成人和成才的关键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的公办教育都没有理由忽视初中。
  正因为是“义务”,才值得我们特别认真地去研究初中,重视初中,切实地去履行好义务,防止本末倒置的事情发生。


第5版(教育)
专栏:

书记助我进校园
  我叫张申峰,是河北省南宫市人,今年考上大学,却因家境贫寒险些与其失之交臂,是南宫市委书记王季冬伯伯的关怀和救助,我才跨入了大学校门。
  我自幼身残,9岁丧父,10岁随母改嫁,14岁时继父突患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是母亲靠沿街捡垃圾、卖废品供我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不幸的家庭有了片刻的欢乐,但几千元的学费随之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眼看开学的日子要到了,我的学费还差千元。
  9月8日晚上,一位好心的邻居告诉我,市委书记是一个体贴百姓的好书记。他在以前工作的新河县曾救助过两名面临辍学的孩子,来到南宫后,还解囊资助一名高中生重返校园。听到这个消息,我犹如绝处逢生,连夜给王季冬伯伯写出一封求助信。
  9月9日,是我一生刻骨铭心的日子。王季冬伯伯收到我的
  求助信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不能让这样一个身残志坚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失学。”从发出信件到从王伯伯手中接过1000元钱,前后不到3个小时。手捧着关系我命运的沉甸甸的学费,眼望着可亲可敬的“书记伯伯”,我情难自抑,失声痛哭。
  张申峰口述 李咏执笔


第5版(教育)
专栏:

  “当兵的人”
日前,北京团结湖中心幼儿园要排练一个节目叫“当兵的人”,需要一个孩子演旗手。老师有意让看来动手能力差、胆子偏小的朝朝担任这一角色。出人意料的是,在几场演出中,朝朝表现得很沉着,动作、节奏完全符合要求。
  园长殷绍英说:“动手能力差,一用不就强了吗?一个节目上不上,看来无所谓,实际上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呢!”
  本报记者蒋铎摄影报道


第5版(教育)
专栏:

国庆期间,武警石家庄市支队三中队官兵应邀来到滹沱河小学,参加该校组织的以“敬礼,五星红旗”为主题的活动,共同欢庆祖国51岁生日。图为战士们向小学生讲国旗知识。张优 王黎明摄影报道


第5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也谈高校收费
  温红彦
  又是一年枫叶红。新生入学,尘埃落定,高校收费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国家,支撑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在制约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中,教育经费的短缺是主要矛盾。近年来,国家想方设法,使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使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其中,高校收费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可喜的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国高校收费总额超过100亿元。
  高等学校实行适当收费,是增加学校办学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我国现行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的不收费转变为现在的适当收费,也是教育思想、办学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它不仅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消费。当然,高校收费绝不会替代、也远远不可能替代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必要投入。
  在高校收费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地方和高校由于观念、认识方面的原因,对收费标准的把握存在较大差异;少数地方和高校法制观念薄弱,高收费、乱收费也是存在的。这不仅扰乱了高校收费改革的秩序,也败坏了高等教育的声誉。国家规定,目前批准的高校收费项目只有两种,即学费和住宿费。不经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或省级政府批准,任何高校无权自行设立收费项目和私自提高收费标准。凡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要坚决严肃查处。
  在我们举办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中,也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贫困生队伍,中国八亿农民的子弟中不乏优秀分子。高校收费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收费问题,绝不意味着有钱就能上大学,它要考虑广大低收入家庭优秀子女的入学问题,要考虑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否平等,还要考虑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的来源渠道问题。正因如此,自1987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项内容。今年以来,一系列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扩大了助学贷款的范围,简化了助学贷款的手续。同时,教育部门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了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的“绿色通道”。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严格管理和改革措施的配套落实,高校收费将进一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高校收费话题也将不再是一个伤脑筋的话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