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请相信中国!
  蒋巍
  一
  十月,永远是共和国的花季。
  当整个世界在奥运赛场上欢腾和翔舞的时候,十月在枫叶上红了,在天安门广场上亮了,在都市人潮中和乡村彩屏上笑了,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上光芒四射了!这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月和最后一次奥运,我们的英雄儿女为世纪之交的中国献上一个灿烂的花季,高筑了一座壮丽的凯旋门。
  无须提及在他们走向悉尼的道路上,在他们身后的那难以计数的流血流汗的日日夜夜了。成吨的汗水换来了最后的成功———他们挥动紧握的拳头,大吼一声高高跃起!钢铁般的意志换来了最后的胜利———他们相拥在一起,又蹦又跳又哭又笑!于是我们看到了,全世界也看到了,在悉尼的冠军领奖台上,中国运动员倾听着激昂雄壮的国歌,凝视着庄严升起的国旗,他们心潮起伏———激荡起中华民族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热泪滚滚———汇流起中华民族慷慨悲歌奋然前行的意志和决心,他们那深情的目光飞越世纪,飞越时空———擎举起新世纪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憧憬!
  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可歌可泣的参与者。他们奋斗了,他们付出了,他们以艰辛的汗水和痛苦的泪水,教我们深刻地懂得了什么叫“更高,更快,更强”,什么叫“机遇,拼搏,竞争”。与成功者相比,他们留有更多更久更深的伤痛。他们享有斗志的光荣却没能戴上胜者的花环。他们以伟大的参与精神把自己的花季默默化为绿叶、路碑和基石。他们与成功者共同诠释了勇敢与信念的全部含义……
  二
  奥运是一部浓缩的世界文明史。
  此刻,让我们回眺身后,突兀横立在地平线上的,是一片壮阔、苍茫而朦胧的文明剪影,那就是历史。历史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流程,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开拓进取的英雄史诗。一个没有历史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民族不知道或忘记了它从何处来,就不会懂得它为什么和怎样向何处去。
  让历史永远记住中国健儿站在国旗下那骄傲的微笑、泪水和深情的目光吧。
  回首1894年开始的奥运历史,曾长久看不到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的身影,当世界列强在赛场上争雄的时候,看台上的绅士太太们也许偶尔会提起中国:“哦,那是些东亚病夫,不来也好,他们会把伤寒病传染给我们孩子的。”“不过,可以把我们的孩子派到那里去,弄回一些珍贵的文物和珠宝。”果然,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热热闹闹地进行期间,在地球的另一边,八国联军残暴地血洗了北京。此后,虽有1932年的刘长春孤独一人的参赛,以及后来台湾地区曾派出零零星星的运动员充数,但是,中华民族在奥运史和奥运获奖史上长久的空白,就这样深深铭刻着我们的耻辱。
  历史如此雄辩地证明了“国运昌,体育兴”的大规律大道理。1984年,驶入改革开放新航道并显出勃勃生机的共和国首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7月29日,神枪手许海峰成为中国自1932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个金牌得主。此后,英姿勃发的中国军团在艰难曲折的奋进中不坠青云之志,由汉城而巴塞罗那而亚特兰大而悉尼,愈来愈显出由亚洲体育大国向世界体育大国迈进的雄阔风采!
  是的,已经走向世界、走向成熟的中国体育正在回归体育的本体意义。我们不再把竞技场上的比赛视为“政治理念”和“阶级”的较量。但是,在百年多来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所受的伤害和屈辱太多了;经历了建国五十一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火炬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它光芒四射,无所不在——今天的我们绝不会把赛场上的失败看作不可容忍的“国耻”,但是,我们将永远把自己的一切胜利和进步视为中国的骄傲与光荣!
  三
  奥运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和警策意义。
  我们欣喜地看到闪耀在汗水、血水和泪水中的坚定的信念、超拔的意志、果敢的精神和势不可当的“前进,进!”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还有那样多的空白、落后、缺欠和遗憾。面对一枚枚闪闪发光的金牌,我们没有忘乎所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记录,我们没有埋怨和沮丧。面对“强敌”,我们与孔令辉一起挥拳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突遭败绩,我们与女足姑娘一起挥泪绕场向华人观众致谢并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今天巨大的进步而骄傲,我们为明天的征程再一次摩拳擦掌。最重要最可贵的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激励我们奋进的无穷动力。因为——
  我们相信自己,我们相信明天,我们相信中国!
  也许,这就是奥运精神的最高境界。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色十月里,在长街将奔流成长河,大地将沸腾成大海,都市将灿烂成花市的美好时刻,也许我们该用一点时间去思索:面对新世纪的我们和中国……


第4版(副刊)
专栏:

  彩色关东
  刘今
  关东的山在外地人的眼里缺乏必要的修饰,像袒胸露背感觉粗糙的乡下汉子。我不知道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水画家在中国画坛没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否与此有关。
  甭说外地人,就连我们自己都对这片广袤的关东大地的锦绣与壮美缺乏应有的见识。我们总习惯说东北大地是白山黑水,是黑白照片,就像东北人给人的印象就是用大碗喝酒,碗边还有豁口起码掉了点碴什么的。
  来领略一下现实的关东吧!彩色的山水会美得你目瞪口呆。尤其到了秋天,放眼长白山脉、千山山脉,还有关门山、医巫闾山、冰峪沟等地,到处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鲜艳无比,简直就是一道惊世骇俗的色彩的长城。能够看到这种景象的人就算大饱眼福了,而但凡前来的人,都是流连忘返,惊叹不已。我不是在描述自然山水,而是在品味马学鹏先生的一幅皇皇巨制———《锦绣关东》。
  在这幅长达一百三十六米、宽至二点八米的巨幅中,绵延起伏的山势被饱满粘稠的彩色树木热烈拥簇着,那种艳丽的色彩资源在熊熊燃烧,给巨大的展厅带来了热烈的气氛,带来了一片炽热光带。完全可以晃花和灼痛你的眼睛。你可以联想到凡高笔下的那片蒙特梅哲山下的原野,金黄的色彩在我们的记忆中永不降温。我喜欢凡高的热烈色彩,这是他的独特的语言,像滚烫的岩浆,把那种贵族的约定俗成的温柔色调烫得一塌糊涂。凡高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
  八大山人不是用色彩张扬个性,他是靠夸张变形的造型表述自己。他是极具特色的。
  身为沈阳画苑名誉院长的马学鹏在个性上完全与他们不同。马学鹏有着东北人的朴实憨厚,不尖刻、少叛逆,人与作品一样老实。因此,他勤恳耕耘数十载,不求轰轰烈烈。然而,这一次,他打破了自己的定式,他大胆地来了一次真正的叛逆。老实人不老实起来那可了不得。他一反古训与画规:色不碍墨。他大胆地泼色而不是泼墨,作为国画,还从未有人用色用得这么饱满这么鲜亮这么狂放这么奢侈。因此,我说马学鹏虽然不似凡高和朱耷,但是,他肯定与他们有着某些心灵的沟通之处。
  敢于把丹青作成如此鲜艳,显然不是心血来潮。他已是六十四岁的人了。这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突破。他为此憋得摔碎几十个碗,他内心有着狂放的情感冲动,他始终为情感浓烈的关东山色冲动。但是,他是个一贯中规中矩的画家,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和广州美院均受到过良好的国画基本功训练,他还曾受到著名画家关山月的指点。他具有岭南派的纤细的阴柔之美,也具备北方画家的阳刚大气。他的许多作品深得南北风格杂糅的妙处。因此,他的作品被国内外一些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所收藏。
  但是,老马真正是老骥千里,他以朴实的摔碗方式完成了一次艺术与人性的破碎与超越。他说:“如果用传统笔墨画关东秋山,肯定是画不出来的。我看关东秋山,我的心神,我的情感,我的意图和欲望,我整个精神世界和灵魂,就是要把关东山水色彩的感悟再强化,把关东秋山万紫千红的艳丽动人的色彩画出来。”“我认为中国画要创新,在重视传统笔墨基础上,要强化色彩的表现力。色彩问题是中国画创新关键性的突破口。”
  马学鹏用了三年半时间蹲监狱般地折腾自己六十四岁的身板,终于画出了当今中国面积最大的《锦绣关东》。我不想说他为画此画长久跪地将膝部磨出了多厚的茧子,掉了多少斤分量。


第4版(副刊)
专栏:乐凯之光

  欢腾的山乡
  朱三平摄


第4版(副刊)
专栏:

  山东吕剧
  孙为刚
  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
  吕剧是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剧种的。大约是在1900年冬,山东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借鉴京剧艺术形式,第一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引起轰动,这便是吕剧最初的表演形式。如此说来,吕剧这个地方剧种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
  关于吕剧的剧名,曾有若干说法。一种说法是:吕剧的开山剧目《王小赶脚》,剧中的主要道具是纸扎的毛驴,所以刚开始吕剧也称“驴剧”。另一种说法是:吕剧擅长表现男女爱情、家庭伦理,多与两口子有关,也称“侣戏”。再一种说法是: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闾,而这种戏尤以表现邻里生活见长,所以也称“闾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继承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吕剧艺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剧名。五十年代初,在考虑为吕剧定名时,有人提议叫“鲁剧”,时任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的我国著名作家王统照先生认为欠妥,建议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六吕”的“吕”字,同时,又谐“驴”、“侣”、“闾”之音,称吕剧。这个提议得到认同。
  由于吕剧的题材多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加之唱腔多以下行腔为主,委婉缠绵,长于抒情,特别擅长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所以无论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组,无论传统剧目还是现代题材,女性永远是吕剧的忠实观众。因此,在山东农村,吕剧又有一个不雅的绰号:“拴老婆的橛子”。随着剧情的发展,那熟悉的剧中人物,那亲切的山东方言,那或如泣如诉,或欢快流畅的唱腔,无不令观众时而拍巴掌,时而抹眼泪,真正是如痴如醉。逢年过节,在山东农村,如果要来个吕剧团,顿时,山村就欢腾起来了。你看,邻里之间奔走相告传喜讯,呼儿唤女占座位,那红火热闹的场面令人至今难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听见坠琴(吕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响,饼子烀到门框上。”说的就是那些痴迷吕剧的妇女们为看吕剧而忙中出错的故事。
  像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吕剧的对白也很有意思,它是以济南方言为主,尾音多是平声和去声。“文革”期间,曾有人提议将样板戏移植为吕剧,结果移得不伦不类。如样板戏《海港》中,装卸队长面对黄浦江有两句道白:“黄浦江啊黄浦江!”京腔京韵,慷慨激昂,而移植为吕剧,用济南方言一说,尾音成了去声调,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自本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鼎盛。不仅山东省有吕剧团三十八个,与山东毗邻的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有吕剧团,另外,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凡是有山东人的地方,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五十年代是吕剧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新戏迭出,与安徽的黄梅戏同台进京演出。随着新《婚姻法》的宣传,吕剧《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好戏造就名角,名角为剧种争辉,《天仙配》唱火了严凤英,《李二嫂改嫁》唱红了郎咸芬。一时间,李二嫂成了多少青年人心中的偶像。那时的山东,几乎县县有专业的吕剧团,村村有业余吕剧团,每到地净场光的农闲时节,就是吕剧戏迷们大过戏瘾的好时光。县里的专业剧团下乡演出,一个场地不演上个十天半月,休想撤台走人,周围十里八村,全村男女老少,开演前人已坐满,散戏后久久不肯离去,不管是大雪飘飘还是寒风刺骨,都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吕剧的旋律随着雪花飞扬,融落在人心里,尤其是《王汉喜借年》中那让人耳熟能详的优美唱段:“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引起多少人的情感共鸣。就连借着灯光忙针线的村妇口中,也常会吟出那:“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做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那个时代的山东人,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吕剧唱段,那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东人对吕剧情有独钟,就连伟人对吕剧也是偏爱有加。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抓整顿,“四人帮”横加干扰,他们让邓小平观看他们摄制的反复辟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不看《欢腾的小凉河》,点名要看吕剧《姊妹易嫁》。此事后来成为“四人帮”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举出的一个“罪证”,今天则成为吕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作为山东人,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东人在外形上高大魁梧,山东大汉的称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山东人,人们便会想起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山东大汉的性格总体上也是豪放直爽为主,缘何在这块充满阳刚之气的土地上,衍生出如此委婉缠绵、长于抒情的吕剧来?不知可否这样解释:一是阳刚的背后也需要阴柔,那委婉动听的吕剧唱腔,那生活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正是抚慰山东大汉心灵的声音;二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喜欢的东西,尤其是戏曲,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男人,吕剧拴住了女人,也就拴住了男人。于是,山东的男人们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柔情似水的吕剧所感化、所消融,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吕剧。总之,吕剧在山东人心中演绎的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故土之恋。不知我的解释是否能被我的乡亲们认同。
  今天,吕剧和其他剧种一样,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娱乐传媒的多样化,地方戏正在渐渐失去它往日的辉煌,但是我想,只要有山东人在,只要有柔情在,吕剧就不会消亡。她就像深藏于山东大地的地下水,水位可以下降,但不会消失,待到雨水充沛时,她定会如源泉喷涌,似江河浩荡。


第4版(副刊)
专栏:

  徐进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一九八五年,徐进的《贵妃赏花》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二等奖,尔后被中国文联选中,印制六千幅,作为中国工笔画的精品推向市场。一九八七年,他的作品《黛玉进出大观园》又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制出版发行。一九九一年,徐进作为唯一的中国书画界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科技大会”。会上,他向中外国家的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工笔画,使与会者对中国工笔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工笔画的精美、典雅和蕴涵的典型的东方魅力大加赞赏。徐进的画被首都博物馆、陈毅纪念馆、人民大会堂、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各界人士收藏。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为陈毅百年诞辰而作 徐进


第4版(副刊)
专栏:

  鹭岛秋高迎佳节
  黄秉荣
  五十一簇三角梅绽放
  五十一只白鹭腾飞
  五十一艘航轮鸣笛
  五十一朵白云点染秋水
  鼓浪屿是一架名世的钢琴
  东南文教俊才相约在集美
  日光岩是东海的光源所在
  海峡两岸同浴十月朝晖
  高效却不浮躁
  繁荣而又宁静
  新锐从传统中脱颖而出
  高楼在信赖的目光里拔节上升
  三角梅遥望首都天坛的月季
  厦门港的笛声欢呼天安门升旗
  白鹭与北京的风筝竞姿
  多彩的风筝展示放飞人的情致
  既然大自然如此厚爱
  给了厦门绝佳的风景
  那么为响应新世纪的呼唤
  理应献给祖国一个完美的厦门
  注①鹭岛:厦门别称
  注②三角梅:厦门市花


第4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一盘下不完的棋
  ——读董明珠新作《棋行天下》
  舒兰
  多年前,著名导演谢晋曾执导过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而今天,一位市场营销高手,面对市场这一硕大无朋的棋盘,运筹帷幄,陈兵布将,在一个必须力求走和的棋局里,以步步高招,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局面,实现了“正和博弈”———不是相克而是双赢。她说,这是一盘永远也下不完的棋。她就是“1999年全国家电业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分管营销的董明珠女士。在她接手格力电器营销工作的几年间,格力电器的年销售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往前发展。花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本《棋行天下》,为人们揭开了董明珠这盘棋局的谜底。
  作为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优秀女企业家,她在书中披露的并不是什么营销的“说教”,也不是依照先人的棋谱亦步亦趋,而她走出的每一步棋,其实就是她在市场操作中的每一个充满探索的足印。正因此,作者的“棋路”才极具创造性,也更能启人心智。
  董明珠是以历尽艰辛的四十天追债作为她在营销舞台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惨痛的经历使“棋风”凌厉的董明珠在日后出任格力电器经营部长和副总经理时,下决心制订“棋盘”上的游戏规则,用厂商双方都愿意遵循的游戏规则来降低竞争成本,减少内耗。
  “在开拓市场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销商都不断向我提出新的问题,老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董明珠的探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格力电器的营销政策的每一次出台,都会在空调业界掀起一阵风波,总是被人视为“创举”。
  格力与别的空调企业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其销售部只有二十三个业务员。那么每年几十亿元的产品又是如何销售出去的呢?鉴于人海战术时代的业务员可能存在与经销商私下串通而谋取私利的情况,董明珠果断地剥夺了业务员手中的某些特殊权力,杜绝了权钱交易,她只让每个业务员负责一个省的协调,不负责发展营销网络。而经销商则分为一级、二级,不同的经销规模有不同的返利标准,这样,格力的营销网络迅速在市场上铺开。
  1996年空调界“凉夏血战”,格力顶住了降价的压力,但经销商亏了本,于是,董明珠发明了被媒体称为“空调史上一个创举”的“年终返利”的营销政策。
  为保护各地经销商尤其是小经销商的利益,防止格力空调的跨区炒卖,董明珠发明了“条形码”的制度,控制产品流向,限定销售区域。
  董明珠深有感触地说:“如何保障经销商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控制价格更应是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董明珠发明了被经济学家称为“二十世纪全新营销模式”的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的区域性销售公司,厂商合作共同管理、控价,赚取合理的利润。
  董明珠说:“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在营销方面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最大的秘诀就是不玩花样”,“厂商平等合作,把靠市场创造效益作为一致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基本的游戏规则。”
  我们很难想象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能长久持续下去,我们也很难想象一方吃掉另一方的棋局能永远下不完。作者在这本书中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一要有公开的游戏规则,二必须兼顾双方的利益。这两点说来简单,但真正遵循它却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是趋利的理性动物,总想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本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在于:贪图便宜追逐利益并不可怕,与其说它是建立共同游戏规则的障碍,不如说它是促使双方去发现对方漏洞,捕捉战机,从而建立起相互制衡的趋于合理的游戏规则的动力,因为所谓的“制度”、“规则”不就是利益相关的各方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吗?唯有这样,这盘棋才不至于死气沉沉。
  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诸多人生教益,那就是,“即使在和局中,每个人也是可以创出新局面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并不在全局的改变,而在局面的创造”。


第4版(副刊)
专栏:

  福建当代书画展在京举行
  日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代表福建当代书画最高水准的“福建当代书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有关领导人和首都书画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书画爱好者五百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参观了展出的书画作品。
  此次展出的二百六十幅书画作品,均系选自福建当代书画家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漆画和书法等六个门类的精品力作,其中不乏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以及历届全国性美术书法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它们基本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福建书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对流金岁月的历史回顾和艺术总结。


第4版(副刊)
专栏:

  红桦诗笺
  潘烽
  落在上面的阳光等候我多时了
  这是十月的阳光啊
  浑身的血在指尖上掀起波涛
  拍打着满山遍野的枫叶
  情感的激流一泻千里
  大森林在喁喁诉说什么
  想起了一个人也想起了许多人
  想起了长江也想起了黄河
  我的笔在大山里舞蹈
  不料这风竟如酒一般地醉人
  蓊蓊郁郁的山脉
  在做一种聆听
  红桦被红色的液体染得更红了
  铁木上因嵌进了铮铮的诺言
  而更加坚韧
  岁月的风无法浸湿
  诺言如荧
  所有的黑夜
  都将会褪去原有的色彩
  呈现出亮丽和生动
  相对地笑一笑省略了许多呐喊
  就像这山一样缄默无声


第4版(副刊)
专栏:

  锦绣关东(局部) 马学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