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陕北生态建设应从草产业起步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局长 周万龙
  今年六七月间,我们邀请部分林草、畜牧、水保等方面专家在陕西延安、榆林进行了生态建设专题调研。大家认为,无论从固沙固土建设生态看,还是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看,种草都是十分划算的。陕北的生态建设应从发展草产业起步,大力开展种草绿化,封山绿化。
  种草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基础。陕北干旱缺水,树木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单一种树很难发挥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而种草则见效快,固土固沙的作用大。一是草本植被的蓄水固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很强。草本植被株丛低矮密集,茎叶繁茂,能够形成紧贴地面、覆盖严实的草被,既可遮挡降雨,避免暴雨直接冲刷地面,又可增加地面粗糙度,有效地分散、延缓和减少径流,拦截泥沙;草本植物根系紧密,可疏松土壤,加大入渗,蓄积降水,固结土壤,抵抗径流侵蚀。二是草本植被生长快,分蘖萌生能力强,适应性广,覆盖度大,一般当年就可产生蓄水保土效果。三是在营造植被网中,可发挥乔灌草的互补功能。如采取草林间作、草林混交的方式,可弥补单一植树的先天不足,增加郁闭度,提高治理质量效益。坚持种草先行,乔灌草结合,是陕北地区提高生态治理效益的最佳选择。
  种草不仅是治理陕北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十分畅销。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市场每年向我国求购草粉1000万吨,我国基本无货可供。其中仅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每年需求苜蓿粉就达250万吨以上。优质苜蓿粉干粉销价高出玉米20%以上,其它草产品也十分畅销。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全国每年草产品需求缺口达4500万吨。种草带来的效益也胜过种粮。一些种草的农民给我们算账:在坡耕地上种紫花苜蓿,每亩可产干草500公斤,每公斤按0.6元计算,亩产值为300元,扣除各种费用支出,纯收益290元;若作为紫花苜蓿良种繁育田,第一茬成熟采收种子,亩产苜蓿种子15公斤,干草300公斤,每公斤种草按16元计算,连同干草亩产值420元,扣除生产费用,纯收益400元,远远高出种粮收益。
  大面积种草是陕北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基础。陕北群众有养羊的习惯和经验,但是,多少年来,陕北黄土高原草牧矛盾突出,由于过度放牧,草场严重超载,造成天然草场严重破坏;春天栽树,夏天羊啃,冬天树死,是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主要原因。而冬贮干草的缺乏,使得羊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也很突出,导致养羊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在于将养羊发展畜牧业与种草结合起来,以草兴牧。近几年,陕北一些县乡从兴草促牧入手,着力研究羊品种的改良换代和优良草种的引进,提出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新思路。经过几年实践、完善和提高,逐步呈现出一派草多——畜多——肥多——钱多的繁荣富裕景象。吴旗县农业人均土地52亩。近年来,他们把草业作为全县生态型农业建设的主导产业和富县富民的支撑项目,仅1998、1999两年就人工种草40多万亩,累计达57万亩。除紫花苜蓿等传统品种外,引进了籽粒苋、苦卖菜、鲁梅克斯等新品种。与此同时,实行草田轮作,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和草产品开发,延伸农牧业发展链条,提高草业比较效益。1998年全县淘汰了26万只土种山羊,引进小尾寒羊进行舍饲,目前已发展到10多万只,养羊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3%。靖边县草沟村从1997年起,种植沙打旺4000亩,年产饲草8000吨,收获草籽4000公斤,养羊245只,养牛12头,年牧草产值12万元,仅牧业一项人均收入830元,全村率先进入小康行列。
  陕北生态建设从发展草产业起步,既给光秃的大地盖上“被子”,又给群众手头增加“票子”,寓生态效益于经济效益之中,使农民得到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群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养命塘终于回来了……
  ——河南省商丘市“以稳定促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慧敏 彭俊
  编者按: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然而,当前在一些地方,村霸猖獗,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最近,河南省商丘市把除村霸作为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通过“除霸治乱”专项斗争,商丘经济重现良好发展势头。商丘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任何恶势力都只不过是泥足巨人而已。
  村霸横行六载 百姓度日如年
  不久前,被南关村村民视若珍宝的那口鱼塘终于重新回到村民手里。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欢欣鼓舞。一口鱼塘,方圆不过500亩,南关村农民为何如此重视呢?
  南关村是国定贫困县虞城县贫困面貌的一个缩影。村里农民世代贫穷,人均只有五六分地,祖上传下来的这口鱼塘成了农民养家糊口的命根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全村人的至宝,却被本村恶霸郜福强长期霸占。
  说起郜福强,南关人恨之入骨,却又惧之若虎。
  郜福强,男,43岁。在兄弟6人中排行老三,人称“郜三爷”。郜福强仗着家里人多势众,“上头”又有人撑腰,横行乡里,肆无忌惮。
  1992年,郜福强托关系,走路子,挤进了村委会。两年后,非共产党员的郜福强把村支书和村主任强行“赶下台”,对外自称“村支书”,村公章被他一天到晚挂在腰上。村里事务和经济发展由此陷入瘫痪和混乱状态。
  1994年,为了夺回村里鱼塘,南关村人拿起法律武器,一纸诉状把郜福强告上法庭。然而郜福强纠集70多个流氓地痞,乘坐两辆中巴车,在南关村来回叫骂,扬言谁敢再上法庭,就别想再进家门。老实善良的南关人只得忍气吞声,鱼塘官司不了了之。
  此后,鱼塘非但没有要回来,郜福强对村里人的打击报复反而变本加厉。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郜福强在南关村犯下了累累罪行。村里不少救灾款、集资办学款、计划生育款、扶贫款,被郜福强强行占为己有;村里长得像样的年轻妇女,被郜奸污的多达十数人,最小的仅16岁,有的为了免受蹂躏,远躲异乡;有的无颜见人想到了自杀。至于村民被郜打骂的人次,更是不计其数。村民王景忠的儿子被打之后,郜仍不罢休,又把其子拘在村部。老人连夜赶到郜家,77岁的老人跪地求饶长达38分钟,郜却喝酒嚼肉置之不理……
  在郜福强淫威下,南关村人人自危,不知道飞来横祸又会落在谁头上。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村支书王清明一家,不堪郜福强的打击报复,甚至想到了远走他乡……
  书记微服私访 村民泣泪诉说
  2000年6月13日,烈日灼人。一辆红色面包出租车悄然开进了南关村。
  40多岁的尉茂岭是南关村的文化人,关心时事的他经常看电视新闻。虽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尉茂岭还是一眼认出了走在前面的是商丘市委书记刘新民。拍拍激动不语的尉茂岭的肩膀,刘新民轻声说:“收到你写的上访信,我想亲自来一趟。”
  饱受打击报复的老支书王清明,面对市委书记依然吞吞吐吐。刘新民耐心地劝导他:“你是老党员,要相信党和政府。不要怕,敞开说吧。”沉默片刻,王清明夫妇放声大哭。老汉边哭边说:“既然刘书记来了,我就再告他一次,不管他咋报复我,我也得把事情说出来……”
  在刘新民的鼓励下,许多原本有顾虑的群众也纷纷敞开心扉,围着他诉说自己蒙受的种种欺侮和冤屈。
  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新民还说了一个细节:“当时我们坐的出租车停到谁家门口,谁家都心惊胆战,生怕郜福强知道了会报复。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一想,共产党的天下,一个村霸能横行到这种地步!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安民心啊!”
  在南关村,刘新民就地给市委政法委和市公安局打电话,要求公安机关依照法律程序立即前来调查郜福强的有关问题,一旦属实,依法速办严办!
  第三天,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公安机关依法将郜福强刑事拘留。7月24日,又依法将其逮捕。有关司法程序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为害一方的郜福强最终被绳之以法,重见天日的南关村村民合村敲锣打鼓把锦旗送到了市委。
  7月16日,南关村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轨。重新走上村主任岗位的李志远对记者说,如今恶霸没了,农村安定了,村民们安心了,我们也该好好想法子带领大伙勤劳致富了……
  然而刘新民的心里并没有真正轻松。如何以此事为契机,举一反三,在全市农村开展打击村霸专项斗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则是他思考的又一个大问题。
  全市重拳除霸 群众安居乐业
  谈到村霸,市公安局局长张太学总结得很有道理:能称为“村霸”者,都是“为非作歹并非一日、违法犯罪并非一次”的人。这些人在积累罪行的同时,也积累着横财,积累横财的同时,也积累着社会关系。因此公安机关每查处一个村霸,总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求情。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强大决心和坚强领导,农村的打恶除霸行动很难深入下去。
  从南关村回来不久,调查处理郜福强的报告就呈到了刘新民的案头。刘书记在上面奋笔疾书:要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打恶除霸的专项斗争!打恶除霸,要打出声威,打出实际效果,打出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让人民满意,让受欺负的群众扬眉吐气!
  此后,围绕全市范围的打恶除霸斗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重大案件刘新民亲自过问,对除霸活动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市里还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动员受害群众主动揭发村霸的恶行,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和证据。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使少数流氓恶霸无处藏身。
  南关村所在地虞城县县委县政府首先行动起来。短短三个多月,全县干警全体出动,根据群众举报,刑拘各类地霸、村霸等流氓恶势力人员181人,提请逮捕79人,其中逮捕47人,治安拘留312人,打掉流氓恶势力团伙13个,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根据市公安部门统计,到9月底止,全市共破获流氓恶势力犯罪案件816起,其中重大案件99起,处理恶霸1105名,其中逮捕315名,劳教98名,打掉团伙69个。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6月份以来,全市仅公安机关就接到群众送的锦旗60余面。
  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商丘经济的全面发展。截至10月底,商丘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农业生产增幅、个体私营经济增幅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当心“歇菜”
  张偶良
  “要想富得快,多多种蔬菜。”这几乎成了时下新一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正是据此共识,不少地方蔬菜“百亩园”、“千亩方”、“万亩片”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不光发展势头迅猛,品种也大致趋同。由此,前几年局部地方发生的“鲜韭菜烂市,大白菜喂猪”、“豇豆挂在架上,5分钱1斤无人问津”的“歇菜”现象,也已经或正在一些地方重现,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小蔬菜,大产业,投资少,见效快。下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将它作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朝阳产业,无疑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选择。问题是,目前市场绝大多数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蔬菜也不例外。在以往农产品短缺年代,是种什么都能卖,只要增产就能增收;如今情况不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易腐易烂的蔬菜等农产品,需要的是供需平衡,适销对路,而不是越多越好。受需求总量的制约,多了就必然卖不掉,价格更上不去,增产可能反而减收,这已为持续多年的农产品卖难所反复证明。因此,这次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既要慎下“种植令”,更要防止“一刀切”;既要注意“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既要讲求“规模经营”,更要力求“避开趋同”。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越是做“热门事”,越是要“冷思考”。否则,调整的力度越大,越可能会出现“歇菜”现象,农民的损失也会越大、越惨。
  那么,究竟如何避免“歇菜”现象呢?依我看,如今发展蔬菜生产,一要有战略眼光,二要有科学态度。具体地说,应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要着眼于市场总体容量,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人们爱吃什么就种好什么,决不能过度膨胀,畸形发展。二是科技领先原则。要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品质优、竞争力强、商品率高的蔬菜品种,发展稀特产、精细菜、反季节菜、外销菜、无公害蔬菜和天然野菜。三是因地制宜原则。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逐步发展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主导产业及加工产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蔬菜结构、品种雷同带来的不良后果,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歇菜”现象。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昌黎县为发展酿酒业,全县各乡村今年初指令性地扩大了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县里的酒厂还与农民签了订购合同。而10月份以来,面对葡萄供大于求的状况,各厂家置当初签订的合同于不顾,借机压价甚至拒收,使全县上万户种植酿酒葡萄的农民蒙受损失。这是农民守候在拒收葡萄的酒厂门外。
  新华社记者 周文广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农机科研呼唤创新
  我国每年产生6亿吨左右农作物秸秆,若处理不当,极易成为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妨碍交通的“公害”。但调查表明,目前仅有6.1%的联合收割机加装了粉碎还田装置,粉碎后的秸秆又几乎全部从一边直接抛散,农民的满意率仅为8.8%!
  这是现阶段农机科研、推广战线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一个侧面。农业部权威人士认为,总体看来,我国农机产品质量不高,可靠性较差,农民不满,意见甚大。
  据悉,我国有非常完善的农机科研体系,有地级以上研究所210个、县以上推广机构2100个,有科技人员1万余人,54所农业高等院校中也普遍设有农机或其相关专业。但由于多种原因,近些年,农机科研的重大成果不多,加之推广滞后,致使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与此同时,客观形势却对农机行业发出了强烈的需求信号。可以说,农机全行业正面临着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估计,未来几年内,仅玉米、水稻的联合收割机市场容量即分别可达40万台以上。
  这一切都在召唤农机科研、推广单位及企业变革体制,切不可反应迟钝,贻误时机!
  本报记者 董建勤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荥阳科技兴农促增收
  本报讯 河南省荥阳市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工作,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该市农村万元户、十万元户的不断涌现,广大农民兴奋地说:“科技扎下了根,黄土也能变成金!”
  在实施科技兴农过程中,荥阳市大力推广种子工程,突出蔬菜、林果、畜禽等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该市引进的“温麦4号”及“豫麦49号”小麦品种使该市小麦优质品种率大大提高,引进推广的“西玉3号”玉米品种使该市去年秋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据悉,今年该市的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为使科技兴农落到实处,荥阳市加大了对科技投资力度,今年以来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实施。通过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收入增长很快。据统计,实施科技兴农以来,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均在20%以上。
  (马新献 陈先锋)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管好钱 用好钱
  ——河北省元氏县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纪实
  江山 杨占林 袁纪宣
  在河北省元氏县,许多村民都知道县委和政府发的关于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的8号文件。这份文件对集体财务管理机构及财会人员管理,账簿、科目设置及票据管理,财务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及产品物资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务监督与公开,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之后,元氏县又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门文件。
  在殷村,记者见到了自今年1月份以来该村会计曹夕洲登记的账本,完全是按照县里的安排,分成5账2本,一笔笔登记得很清楚。曹夕洲和全县208个村的同行到县里接受了3天的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他们把会计的有关知识学了个遍。
  依法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大,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县里建立健全了强有力的机构,还选派了66名农经员充实到15个乡镇农经站,其工资福利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208个村全部按规定配齐了专职会计员、出纳员,全县上下形成了依法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组织网络和人员网络,使依法理财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一体化。
  元氏县采取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进行全程民主监督的方法,全程民主监督即:事前监督。农村财务开支,除小额开支外,500—5000元的开支,经村两委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同意,村支书、村委主任两支笔会签;5000元以上的开支,经两委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并经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由两支笔会签;30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事中监督。各种开支票据,无论数额大小,会计入账时,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审核无误后由村民理财小组加盖“村民理财小组专用章”方可入账,审核有误的退还经办人,由经办人自行处理,经办人因故给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给予党政纪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事后监督。农村集体财务每季公开一次,逐笔逐项公开财务收支,接受群众监督。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为提高村务公开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村务公开促进了农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前,农民不知道干部收的钱都到了哪里,村干部不敢也不可能将收支情况真实公开,上级来人检查就胡编乱造,造成群众的更大不满,反而激化矛盾。一方面,村干部自身不清成为乱源;另一方面,村民对干部不服气,你让我交这钱交那钱,交了就让你们挥霍了,你让我交我就告你。这成了攥在农民手中的小辫子。
  南因镇党委书记梁文联对此感触颇深,在去年该镇调整土地的时候,老百姓一拨一拨地来找,他都不敢在办公室待。现在,乡村干部不再搞“窝里斗”,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全镇4.5万亩土地,今年反季大白菜“日本50”种了5000亩,大豆4000亩,大葱1000亩,芥菜1000亩,名特优果苗800亩。
  到目前,在全县实行的“208”工程进展顺利,全县208个村,村村都有集体承办的生产性或公益性事业。全县共完成“四荒”拍卖3万亩,新开发土地1.5万亩。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小冬枣 大文章
  ——记山东省裕华集团的产业化之路
  本报记者 夏珺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渤海之滨的山东省滨州市单寺乡的一片开阔地,登上一个用土堆起来的“观景台”,只见四周平展展的土地,田成方,渠成网,树苗成行,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就是山东裕华集团的万亩冬枣开发科技示范园。看到眼前的景象,人们无法相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
  裕华集团是一家乡镇企业,始建于1984年。经过16年风雨拼搏,在董事长姜玉华的带领下,从白手起家的一个小型汽车修理厂成长为集科工贸农、产加供销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总资产已达4.88亿元,连年被省、地、市评为先进企业、明星企业,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大型乡镇企业。
  裕华集团开发冬枣,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年前的一个初冬,一位朋友特意请姜玉华吃枣。姜玉华心想,枣有什么好吃的,并未在意。这枣核桃大小,圆鼓鼓的,紫色,看上去没什么稀奇。可放在嘴里一咬,嘎嘣儿一声,脆生生,甜滋滋,还凉哇哇的,非一般的枣能比。奇怪,天下还有这么好吃的枣!原来这种枣是酸枣树种的变异,不仅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而且成熟期晚,10月中下旬成熟,比金丝小枣晚熟40—50天,故称冬枣。请吃者无心,姜玉华却留了意,把这种产于滨州的独特的冬枣记在了心里。
  当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裕华集团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坎上。吃了这颗冬枣,让姜玉华有相见恨晚之感。农业是稳定的产业,何不把调整的目标放在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上?经过一番筹划,一个冬枣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的方案浮出了水面。1999年1月28日,上百部挖土机、拖拉机开进了租赁的单寺乡万亩荒碱滩地,拉开了改碱治土的序幕。冬去春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沉睡了百年的荒碱地彻底改变了面貌,变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水电配套设施齐全的冬枣基地。
  裕华集团搞冬枣开发,不同于一般农户种枣,一开始就把提高科技含量摆在了首位。以往,冬枣苗木繁育慢、保鲜加工技术不过关,致使冬枣保存期、经销期短,严重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发展。为攻克这两个难题,裕华集团从1997年开始,就先后与国家果品保鲜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大、山东省果品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枣的贮藏保鲜技术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百天大关,达到110—120天。保鲜技术的突破,为冬枣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可以实现反季节销售,使圣诞节、元旦、春节吃上冬枣成为现实,而且大大加大了冬枣的销售半径。同时,在冬枣的组培育苗课题研究上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今年国庆节前,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湿度气调保鲜和果蔬单体速冻设备,储量为1200吨的冬枣保鲜库建成交付使用,大大提高了保鲜贮藏能力,也解除了周围枣农的后顾之忧。
  滨州在山东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农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滨州地区行署专员张执政对记者说,冬枣是我区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的林果资源,发展冬枣产业,对于滨州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滨州的潜力在冬枣,希望在冬枣。滨州地区规划到2005年将冬枣面积由现在的8万多亩扩大到50万亩,再搞10万亩枣粮兼作,让冬枣产业成为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最近,裕华集团实施的滨州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已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复,起点高的裕华集团顺理成章地成为滨州地区冬枣产业的“龙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