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网上“李鬼”多 域名保护难
江福梅 任建民
  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一个互联网上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域名已被视为“企业的网上商标”。
  统计表明,世界上通用顶级域名平均每天注册量近6000个!这个记录正在以每月7%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域名注册的数量,1998年底就达到16644个,每月增长速度为10%。
  复杂的排列组合题
  现实世界中,一栋房子只要一个门牌号就够用。如果一个企业或单位只注册一个域名,域名的增长速度就不会这么快了。事实上,一个单位绝对不能只注册一个域名,无论你是想“进攻”还是“防守”。
  “进攻”型选手的代表是北京的国网公司,那家公司注册了几千个.cn域名,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名字。如果每个公司都掏一笔钱来买回他们的域名,国网公司就会狂发大财。前一阵子,宜家、宝洁等公司把国网公司告上法庭,想“索回”这些域名,最后判决结果人们正拭目以待。
  “防守”是几乎每一个网站都在为之头疼的事。因为需要注册并拥有全部相关甚至相似的域名,才可以保护自己。
  域名的相关性首先来自不同的后缀。比如一个叫888的公司想注册一个叫888.com的网站,它的相关域名至少有888.net和888.org(只有这三类域名才向公众开放);如果它要在中国注册的话,还必须在每一个后面都加上.cn,在日本则是.jp。
  于是,要注册完全部的相关域名,就如同去做一道复杂的排列组合题。这些本来用以明确域名意义的后缀,如今却把大家带入了迷宫。
  知名网站各有烦恼
  缠绕在域名身上的问题是如此复杂,以致没有哪个网站敢声称自己的域名体系已经无懈可击。即使那些比较有名的网站也各有各的麻烦。你在网上敲入www.peopledaily.org和www.peopledaily.com,出现的都不是人民网(www.peopledaily.com.cn)的内容。
  新浪网注册了国内、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的.com类域名,可sina.net和sina.org已经落入别人手中,国内两个地区域名也被别人注册了。
  搜狐的域名负责人葛承志先生认为,要保护域名就必须把相关域名都注册了。在注册sohu.com、sohu.com.cn半年后,搜狐加上了.net和.org。
  天极网(yesky.com)是一家知名的国内网站,但yesky.com.cn这个域名属于西安的一家广告公司,www.yesky.net等域名也不归天极网所有。
  中华网(china.com)的广告做得热火朝天,但china.com.cn却不知花落谁家。www.china.org.cn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属的“中国网”的域名,倘若你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china.org,一定会对其结果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The domain name www.china.orgisforsale”(此域名正在出售)。出售方是美国一家公司。
  相似域名防不胜防
  前不久的一天,上海东方网(eastday.com)的一个用户不小心输入了eastdays.com这个域名,却到了一个和东方网极其相似且自称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类网站的页面,后来查明这是山东一家学生办的网站。
  不只是尾巴容易被人利用,把知名域名稍加改变进行注册的,也大有人在。天极网(yesky.com)就遇到过上门兜售yeskv.com的人。
  泰国一名男子注册了几个和著名公司相似的因特网域名,并利用这些域名对这些公司敲诈。他威胁说如果拿不到索要的款项就会把这些网站和一些色情网站链接起来。警方现已将这名男子逮捕。
  相关域名总有个数,相似性却让人防不胜防。对此体会最深的可能是上海一家名为美亚在线的网站。最近,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委托律师致信美亚在线,说美亚在线旗下的网站www.cnnews.com与CNN商标接近,要求美亚在线停止使用这一域名。
  有关法律正在制定
  类似纠纷越来越多,引起了国内国际管理机构的注意。国际上有《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国内的管理机构CNNIC不久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征求意见稿)》。
  但是,此次CNNIC受信息产业部委托研究提出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适用范围,也只限于解决域名与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商标发生冲突的情况。如果网站没有把域名中的标识部分作为商标注册的话,就不能得到《办法》的保护。
  当然,通过司法诉讼加以解决也是一个比较见效的途径。最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
  不管是民间还是法院,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域名受保护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第一,有人注册了与你相关或相似的域名;第二,对方拿这个域名从事与你相近或相同的业务,或者干脆想拿来卖钱。
  今年2月,南京金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美国信息空间公司告了,这家公司的域名是“www.infospace.com”,1996年注册。他们认为“金图”1999年11月注册的域名“www.mi-croinfospace.com”与其相似,起诉“金图”恶意注册和使用。不过,“金图”是软件企业,而信息空间公司从事的是电子商务,二者从事的经营范围风马牛不相及。最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委员会裁决信息空间公司的投诉理由不成立。
  域名的相关和相似性带来的麻烦是,不管有用没用,每个想保卫自己的网站都不得不占有一大堆域名。如果每个域名后缀或前缀再加上主要国家及其国内各个主要城市,得注册多少域名?而且,注册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怕别人使用,这岂不是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唯一不觉得麻烦的可能是域名注册机构,因为注册的域名越多,他们收的钱就越多。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与信息时代一起奔跑
  ——记人民邮电出版社
  方可扬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化大潮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面前,信息技术类图书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发挥着信息时代“导航员”和“充电器”的作用。透过浩瀚的书海,你会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人民邮电出版社。建社47年特别是近20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立足信息产业,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与信息时代一起奔跑,出版了一大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物。
  领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80年代以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了满足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开发人员的阅读需要,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国外著名出版公司的优秀图书,精选之后出版了《计算机技术译林精选系列》、《微软IT专家丛书》等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图书数十种,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好评。在80年代初期,我国电信技术领域里出现过是使用新兴的数字技术还是使用成熟的模拟技术来发展电信事业的技术争论。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宣传普及传播电信科技知识的图书究竟应把选题的着眼点定位于何处,关系到我国电信事业高速发展的技术导向和高新技术在电信领域里的推广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根据对技术的跟踪分析作出判断,把图书选题的方向转到了数字技术方面,适时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内容涉及程控交换、数字微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对电信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优秀技术图书,为后来我国电信事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进入90年代,人民邮电出版社在通信领域SDH技术发展初期就紧密地跟踪了解,从而很早就认识到了有关技术的重要性和巨大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选题进行了超前策划,并及时组稿,适时出版了《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和《接入网》。这两本书分别成为传输领域和接入网领域的科技图书“第一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接入网》一书还获得了1999年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助跑——推动信息知识普及
  最近,一套以图书和教学VCD的形式讲解互联网知识和上网技巧的新书《姜昆大山侃上网》分外走俏,书中姜昆和大山用幽默轻松的语言通俗生动地介绍有关技术,寓教于乐,效果很好。人民邮电出版社以推动信息技术知识的快速普及为己任,用实用、优质的好书,陪伴万千读者轻松步入信息时代。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深入与普及的速度举世瞩目,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版界力争以第一速度为我国读者推出介绍相应内容的新书,功不可没。199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在仔细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用户的各种层次的构成后,针对广大计算机用户学用计算机大多经历“入门、提高、精通三步曲”的现象,出版了《计算机技术入门、提高、精通系列丛书》,针对这三个层次的读者,分别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介绍不同软件技术的图书,在出版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截至今年6月,这套丛书已累计出版141种,总印量297万册。
  从90年代初期美国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3.1中文版开始,人民邮电出版社就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介绍此软件的新书。由于出版及时,内容实用,深受读者欢迎。1995年,在Windows95中文版软件问世当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就推出新书《Windows95中文版软件》予以详细介绍,该书连续数月荣登多家书店月销售排行榜首位。以后Windows98、Windows2000、Office95、Office97、Office2000以及图形图像处理和网页制作等新软件上市时,人民邮电出版社都及时推出相应图书,满足了读者了解新技术的需求。
  赛跑——形成立体出版格局
  80年代初,全国只有几家出版社出版计算机技术类图书;而现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有250多家出版社涉足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面对空前激烈的出版业竞争态势,人民邮电出版社依托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服务科教兴国”的办社宗旨,不断推陈出新,初步形成了图书、期刊及音像电子出版物全面发展的立体出版格局。
  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民邮电出版社设置了电信、计算机、电子、集邮、通信业务、教材六个图书编辑部以及音像电子出版部。与此同时,人民邮电出版社还编辑出版了13种期刊,它们涵盖领域广,社会影响大,行业知名度高。其中有:获国家期刊奖的《无线电》杂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的《集邮》杂志、获全国汽车行业科普刊物一等奖的《摩托车》杂志。此外,《电信技术》获全国科技期刊奖,《学电脑》被评为全国十大电脑杂志之一,《中国邮政》、《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科技与出版》四种刊物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通信世界》一面世就受到国内IT业的普遍关注。
  人民邮电出版社把网络化建设作为提高自身出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抢占网络经济时代出版物市场制高点。据介绍,该社已建成国内出版界最先进的交换式局域网,并通过DDN专线与国际互联网联结,为密切编辑与作者、读者的联系,采集国内外出版界最新的相关资料信息,与国外知名出版社进行版权贸易,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目前,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在加强网络出版和网上书店建设,争取尽快解决网上支付问题,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三百域名托起“百家邮箱”
电子邮箱驶来“航空母舰”
欧科扬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自北宋流传至今的《百家姓》,让每个中国人都深深地打上了传统文化和血缘亲情的烙印。当你进入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看惯了机械而冰冷的数字符号,蓦然发现一个与自己的姓氏和名字密切相连的网络天使正微笑着向自己招手,你一定会从心底里感到几分亲切。
百家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把他们拥有的“百家姓”汉语拼音域名资源搬上互联网,将网络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推出多域名、个性化的电子邮件系统——百家邮箱(www.email.com.cn),深受网民喜爱,不到半年时间,注册用户已达200万。
在网络时代,电子邮箱已成为每位网民必不可少的“身份符号”。调查表明,人们上网的目的75%以上是为了收发电子邮件,而且拥有的E-mail地址不止一个。正因为如此,国内几乎所有的门户站点都把E-mail服务作为进军网络战场的“敲门砖”。
拥有300个.CN下姓氏域名的百家邮箱堪称“电子邮箱航空母舰”。点击www.email.com.cn,你可以从姓氏、职业、爱好、属相、星座等类别中,任意选取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精彩域名作为邮箱后缀。比如,一个名叫“张三”的用户可以注册邮箱san@zhang.com.cn。以后,他只要点击www.zhang.com.cn,就能进入颇富文化气息的“张”姓站点主页,登录自己的邮箱。如果他有兴趣,还可以在网站上领略各个姓氏的姓氏起源、姓氏神话等引人入胜的内容。
个性十足的百家邮箱具有信息定制功能。它可根据用户的邮箱地址把用户分为几大类,对特定的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比如,注册@football.com.cn的朋友,百家可以给你的邮箱发送特定的体育信息。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可以拒绝接受这些信息。
除此之外,百家邮箱还自动将用户名转换成为一个分级域名。这意味着,所有百家邮箱用户也将同时拥有一个自己的互联网网址。比如,用户“张三”的个人网站网址就是http://san.zhang.com.cn。利用这个属于自己的网址,你可以建立个人主页,还可以享受到百家公司提供的“百家商店”、“百家新闻”等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在域名资源弥足珍贵的今天,百家公司携300域名进军如火如荼的电子邮箱“竞技场”,的确气势不凡。人们在惊喜的同时,不禁赞叹百家公司超前的眼光。
百家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惠群是国内最早涉足网络行业的几个人之一。也许是姓氏情结挺浓的缘故,1997年初,他萌发了用“赵”(zhao)来注册自己公司域名的念头。临注册时才发现,www.zhao.com已经让一个外国人“捷足先登”了,并在站点上开设了E-mail服务。
这件事启发了赵惠群。中国人的姓氏亲族观念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要重,何不在.cn下把几百个姓氏的域名都注册下来!于是,他立即把想法付诸实施,指示麾下的国网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口气把近300个常用的姓氏域名都注册了下来。
目前,国网正着手把他们拥有的5000个域名全部用于开发多域名邮箱。以每个域名下注册用户10万人计算,他们可以为5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邮箱服务。到那时,百家邮箱将会成为真正的“电子邮箱航空母舰”。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市场不管“高低”
杨健
正在以摩托罗拉“宝典”为代表的新一代掌上电脑力推“将无线通信和移动办公完美结合的时尚精品”的时候,掌上电脑业却开始撕下几年来精心编织的“贵族”面纱,价格战硝烟四起。
如果说,两年前“商务通”的成功还属寒梅独放的话,这一次的较量却可以看作是一批中低端产品生产厂商发起的猛烈的市场冲击。当年商务通的市场运作,在很多人看来属于铤而走险之举:当时,掌上电脑的市场还远没有“预热”起来,跑在前面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很可能只是在替后面跟进的厂商做铺垫。基于这种判断,包括联想在内的一些实力强劲的厂商按兵不动,结果让商务通捷足先登,一举占领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巨大的市场投入开路,凭借并不完善的机型和简单的系统偷袭得手,让很多同行心有不服,商务通甚至被人称作“挣钱的傻子”。
事实上,“傻子”能挣钱,靠的就是一股“傻劲”:简单的操作系统,相对易用的使用界面,加上市场宣传的大规模造势——掌上电脑成了“送礼佳品”,用的不多,买的不少。而那些性能更高、成本也更高的产品只能怀着一种鄙夷的心情,眼睁睁地看着商务通们在低端市场上大挣其钱。
今天,当那些厂商看透了这当中的奥妙,希望通过技术的更新换代重整旗鼓时,“名人”、商务通们却甩出了又一支杀手锏:降价。你不是功能比我多、性能比我强吗?可我比你便宜!大不了压缩一点利润空间,再次把对手逼到“高端”的死角里去。用的还是“傻劲”,却已经让许多聪明人有些坐不住了。
我们主张市场理性,但也不排斥在市场竞争中有人超越常规“出牌”。注意盯着那些举止看起来有些古怪的人吧,他们也许根本不是“傻子”,而是你的克星。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十月十六日,由天津津科电子有限公司与美国ADS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阅读不耗电电子书”在天津问世。这种电子书内置高存储器,可存放三百万至数千万汉字,对书籍无纸化有重要意义。图为工作人员试用“阅读不耗电电子书”样机。 新华社记者 李昌元摄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10月19日,恒基伟业公司宣布其商务通产品大幅度降价,风头正劲的掌上电脑终于未能打破家电行业反复证明的“价格战”定律——
掌上电脑,会不会重蹈VCD覆辙?
本报记者 杨明方
  价格战,这个最为公众所熟悉的商战策略,曾在世界和中国的商业竞争中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可乐大战到彩电大战,从微波炉大战到VCD大战,很多都成为MBA(工商管理)教程的经典案例。如今,“价格战”的烟火又烧到了刚刚起步的中国掌上电脑市场。10月19日,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宣布实施“商务通A计划”,将其主流产品“商务通连笔王602”的价格从原来的1980元降至1280元,“商务通801”的价格则跌破千元大关,降价幅度高达35%。恒基伟业公司称,要通过此举对国内越来越拥挤的掌上电脑市场进行“第二次洗牌”。
商务通畅销全国 众厂商心里发痒
掌上电脑是对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产品形象的说法。1982年,美国苹果公司耗资2000万美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PDA产品。然而,这种产品并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苹果的失败并未减低其他信息厂商的热情。7年后,摩托罗拉、IBM、西门子、夏普、卡西欧、飞利浦等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PDA。
早在90年代初,PDA或者更低一级的产品电子辞典等就已在中国市场上出现。90年代中期,香港“名人”进军内地,正式提出了中文PDA的概念。随后,笔译通、快译通、文曲星、神宝等中文PDA产品纷纷亮相。
1998年底,恒基伟业公司开始进军PDA市场,按照“实用、好用、易用的产品才是好产品”的理念,开发了一种全新的PDA产品。它给自己的PDA戴上了一顶美丽的帽子——掌上电脑;给这种掌上电脑取了一个大气的名字——商务通;商务通运用了一项让中国人为之心动的新技术——中文手写;其市场推广则采取了一种独特的销售策略——小区域独家代理制。结果,由于定位准确,加上得力的广告运作,这种具有强大的名片管理和记事功能的掌上电脑一炮打响,很快走俏全国,让很多人真的感到“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商务通实现销售额7亿多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今年上半年,商务通销售量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今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将不成问题。1998年,全国PDA市场销售总量为20万台;1999年,这个数字骤升到100万台。据测算,今年全国掌上电脑销售量将达到200万台。可以说,恒基伟业凭借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带动沉寂十年的PDA产品由冰封转向火热,启动了掌上电脑大市场。
商务通的成功使国内掌上电脑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就有的名人、快译通、好易通等急起直追,一些原来主攻高端电脑、家用电脑甚至通讯产品的厂商也挺枪介入,联想“天玑”、摩托罗拉“宝典”以及“经理人”等纷纷亮相。
掌上电脑真拥挤 让人想起VCD
如今,打开电视和报纸,走过灯箱和路牌,到处都是各种品牌的掌上电脑产品广告。经常在电视的同一时段,报纸的相临版面,相互攀比、相互抄袭甚至暗藏攻击的PDA产品广告扑面而来。今年5月商务通“连笔王”推出不久,很快就听到了各种各样“连笔”的声音,如“全屏连笔王”、“旋风连笔王”等,众多厂家类似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一头雾水。有人感慨:“还没记住一个PDA,又冒出来了一个新的PDA,那架势快赶上前两年的VCD了。”
这话还真不假。目前国内的PDA厂商已从1999年初的上十家猛增到30多家,比起VCD鼎盛时期的五六百家来,这数字当然还很小,但其增长的势头可不能小瞧。据悉,TCL、长虹、步步高等知名企业也要挥资涌入,来瓜分掌上电脑这块“蛋糕”。
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掌上电脑生产商,用的操作系统和核心电子元器件差不多都是外国货,这一点与VCD也极为相似。1993年,万燕公司最早推出我国自行生产的VCD机,但没有及时取得VCD整机专利技术。当VCD市场打开后,由于市场潜力大,利润丰厚,各个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都依靠组装、仿制“走捷径”,没有下功夫自主开发。本来集中精力研制DVD的国外企业则乘机加紧VCD的研发,并在我国申请了大量的发明专利,使我们痛失了一个发展新兴民族产业的机会。最近传来消息,推出“经理人”掌上电脑的深圳桑夏民生科技公司要在深圳构建中国最大的掌上电脑研发基地,这对关心民族产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新对手立足未稳,老牌PDA厂商又悄悄挥起了“价格战”的利刃。今年初,“名人”掌上电脑率先降价。但因其所占份额较小,并没有引起大的震荡。这一次,商务通打破了它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的高价位,痛下杀手锏,掀起了“价格战”的狂澜。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价格永远是市场竞争最锋利的武器,这次“洗牌”之后,现有的众多品牌只会剩下少数几家有实力的留下来参与竞争。
向网络通信靠拢 PDA还有希望
有人担心,掌上电脑“价格战”会不会像VCD那样,最终导致掌上电脑这个行业的衰落?
在降价之前,国内的掌上电脑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奢侈消费品”,动辄一两千元的价格不免让普通消费者心疼。其实,没有一个大产业是完全依靠“贵族消费”而发展起来的,只有当它适应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超额利润”。
今年3月,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为“掌上电脑”作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只要具备电子记事、计算、上网的功能之一的手持电子设备,都可以定义为掌上电脑。这个定义为不同功能的掌上电脑之间持续很长时间的“名分之争”画上了句号,着实让不少厂商高兴了一番。
然而,在一日千里的网络化大潮面前,下一步人们需要的“掌上电脑”可不完全是目前用作记事簿、电话本的PDA式掌上电脑。随着宽带、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具有移动信息处理功能的掌上应用设备将成为人们信息沟通简单而又便利的工具。
恒基伟业公司总裁张征宇分析认为,未来掌上电脑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与通信结合,具有上网手机功能的无线掌上电脑;与PC(个人电脑)兼容,具有强调计算能力的掌上电脑产品;服务于电子商务、可以实时接收股票等信息的便携交易工具。当然,在一定时期内,传统的个人信息管理类掌上电脑仍将唱主角。
掌上电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尚处于成长时期,市场容量还很大。VCD的市场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从理论上说,掌上电脑的市场容量要大得多,因为它可以做到“人手一台”。但问题的关键是,人们需要的将不完全是目前意义上的“掌上电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才会真的重蹈VCD的覆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