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蓝天
  (纸本设色)田黎明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在现代化的紧张生活中,田黎明的艺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一个精神的家园,他的人物画中充满了——
  阳光、空气与水
  □殷双喜
  将生活作为一种气象而不只是一种形象,是田黎明的中国画艺术中整体性的来源。专注于形象,就会像西方绘画一样,关注造型与视觉分析,但这极容易成为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形式语言与写实主义的生活再现。而气象是一种境界,是人的全部生活经历与文化积淀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凝结与成型。由于艺术家的直觉感受为独特的艺术技巧所照亮,而形成画面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意味。将东方宁静整体的造型与充满生机变化的水墨语言结合起来,使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与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生发相融合,动静相生,含蓄隽永,既是田黎明的人物画的方向,也是他的艺术理想。
  田黎明的人物画中充满阳光、空气与水,游泳、登山以及大自然中的人物肖像是他常画的题材。
  田黎明经常强调要“接受自然的照射”,即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境况,在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成长。阳光在他的画面里不仅起到了分布明暗、结构位置、渲染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光与影的变幻与笼罩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一体,品味自然的勃勃生机,获得一种透明清亮的精神状态,正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人生、社会、自然都有其阴阳与虚实,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感受与体悟这种阴阳虚实的相生相济,在生活的开合聚散中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能够体会到田黎明的艺术方式其实正是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田黎明的艺术又以空间的深远和清澈而耐人寻味。东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大都有一个共通的气息,那就是透明清新的空气。“登泰山而小天下”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一种透明远望的空间,也是一种开阔明朗的人生气象。现代化的生活以其高速便捷的交通与无处不在的通讯媒体大大缩短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但在这繁杂的忙碌之中却也疏远了人们的心灵交流。人在高速的节奏中自然向往广袤的空间。由此,清空成为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冲淡的气韵,一种了无杂念的人格,它不为冗事俗念所动,自有一方清远之境。在现代化的紧张生活中,田黎明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家园。
  在田黎明的画中,水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是他独创的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等水墨技法都是建立在对水的运用的高度技巧之上,更重要的是田黎明对水的独特理解。在水墨艺术的层面上,中国画特有的水墨晕染和丰富多变的墨色层次,中国画的笔、墨与宣纸的结合,都是通过水的连接与融合来实现的。古人云,“善体物者莫不重缘”,色彩与墨由笔驱使在宣纸上行走相遇即是缘,而将这诸多情缘相牵相聚的便是艺术家的心灵之泉与笔底清水。唐人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孔夫子也曾面对长河大川感叹“逝者如斯夫!”水更是人的精神人格的滋养之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田黎明描绘少男少女在水中游泳的画面,正是寄寓了对水这种“滋润万物而无言”、洗涤人的心性尘垢、永葆青春纯净的感悟与赞美。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语言风格和技巧都应该像空气一样,一是要保证艺术形式与心灵的无碍沟通,达到艺术表达上的透明纯净,另一方面不刻意突显技巧,于不经意处见出匠心。而对于生活的重视,则应像对待水一样,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努力深入其中,洗涤自己的心灵,吸收时代所给予的营养。这样,艺术家在生活的海洋中接受阳光的照射,在传统与当代的文化空间中自由地呼吸,就能够像流动的溪水一样,以单纯而又复杂的流动感受生命,以透明的心境接纳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光明,将朴素提升为一种文化的纯度,同时创造生活与艺术的绿色生命。阳光、空气和水是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命的根本,田黎明以他的艺术揭示了我们极易忽视的生存要素。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田黎明的水墨画的独特价值正在于此。
  感觉阳光、空气与水的纯净。——田黎明(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天胄·名画·巨制
  ——评《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
  □黄远林
  皇帝御藏的名画皆为极品,幅幅价值连城,可谓超凡脱俗、旷世奇珍。因为几度沉浮,曾经沧桑,浩瀚的中国古代绘画珍品难逃几次大浩劫:或因失火毁之一炬,或因南渡沉船而溺,或因淫政(武则天曾下旨毁画)而难保其安,或因异族掠夺而流失……时至今日,真正流传有序的御藏名画,确是少而又少,又加分布极散,能一一罗列至此,可谓弥足珍贵。因此,红旗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实在难能可贵。
  《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作为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重中之重”的大型图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地将皇帝御藏和点评过的名画进行全面收录和展示的珍贵的大型画册。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为国际大八开,共收录御藏名画千余幅,有一百多幅跨页及局部择要放大,特别是《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六幅经典名作,均印制为长达一米多的长卷。此书为全彩页,印制精美,高度还原,全球限量编号发行二千套。画册综合质量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专家为之惊叹。
  本书的编辑阵容十分强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杂志社副社长,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陶艺家、书画鉴定家刘人岛和著名美术评论家唐璐担任主编,他们曾编著《名画观止》、《现代传世名画鉴赏》、《裸体的艺术与艺术的裸体》、《中国书法观止》等大型美术图册倍受欢迎和好评。此书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杨新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邓福星担任顾问;编委会由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等权威艺术机构的著名书画鉴定家、美术评论家和研究员组成,并亲自撰文。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和编撰班子确保了该书的权威性和综合质量。
  本书所收名画每件均配赏析文字五百字左右,共计文字五十多万字,包括:画家生平、从艺经历、美学追求、艺术风格、名画的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历代皇帝对名画的点评、皇帝的收藏印章、皇帝的收藏情况。读者既能准确了解作品的原貌,也能领会其精髓。
  图典所汇集的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涉及最著名的画家三百二十八位,如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李思训、赵佶、张择端、黄公望、唐寅、徐渭、董其昌、郎世宁等。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及明宣宗朱瞻基的御笔神品,如《听琴图》、《瓜鼠图》等,一些举世闻名的名画,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有些鲜为人知的皇宫秘藏(如郎世宁的《春信平安图》等)和几经周折流向海外的(如流入日本的李成的《读碑窠石图》等)尽收于此。
  书中所收的名画,大多有历代帝王、诗人、画家、鉴赏家的诗文、书法和印章。诗文字字珠玑,书法笔走龙蛇,印章高雅绝伦,诗文释画意,画图蕴诗情,书法添异彩,印如画龙点睛,图文并茂,珠联璧合,美不胜收。
  皇帝藏画不可谓不多,然而真正流传至今的却都成为珍稀罕见的孤品。《历代皇帝御藏点评名画》一书的编撰班子,不遗余力,几乎踏遍海内外资深博物馆、图书馆、收藏馆及有关名胜古迹,并亲访散居各地的众多收藏家,进行了大量的、序列化的搜集、甄选、鉴定、拍摄、撰写工作,旁征博引、精益求精、呕心沥血、历时六载,得以完成这项足以青史留名的恢弘巨制,这既是业界人士的心血汇集,也是广大美术爱好者的福音。
  而且,那流传千古的名画的风采,那因皇帝御藏点评而昂然的身价,那因历史沧桑刻下的印痕,林林总总,洋洋洒洒,凝聚成中国古代绘画的奇蕴异彩,喷薄而出,感人心怀,震人心魄,令观者无不动容。当然,收藏这样一部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传世意义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恢弘巨制,无异于搬回一座偌大的中国绘画博物馆,瑰丽雄奇的中国绘画能轻松临习、卧游赏玩,真乃人生一大幸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世珍品将愈加显出其珍贵品质和艺术韵味,愈加显示出其不朽的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附图片)
  柳鸦图(宋·赵佶)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河南画家张克洪曾问学于著名画家张步、裘沙等,后潜心研究古今优秀艺术传统和风格,并于砚田勤奋耕耘,经年不舍,孜孜以求,使他的画艺日渐成熟。
  张克洪擅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多凝重、绝甜美,因其强调骨法用笔,更显风骨刚健,朴拙苍劲。1998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为他在京举办画展。著名国画家叶毓中评价他的画是一种只有在相对僻远、沉静的环境中通过不懈努力才能产生的画品:拙简、寂寥,没有刻意取巧的功利性。
  上图为张克洪所作中国画《俏寒图》。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画家姜成楠画鹰已有四十余年。他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体会,力求走出一条自己画鹰的路子。
  他认为,画鹰不仅要求掌握鹰的形体结构,或立或飞的千姿百态,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一种鹰画的“意象”和“气象”,创作出能体现时代精神、民族正气,具有某种人情意味,人格化了的鹰。
  下图为姜成楠所作中国画《云中君》。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黄璘,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现为吉林省社科院美术编辑。他以特有的敏锐和激情执著地去表现北国的风光,不断探索运用更符合自己个性的艺术手法,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画风。他的长白山水墨画可谓气势勃发。白山黑水变幻万千的神秘面容在他笔下得到充分的展现。
  右图为黄璘所作《冬韵图》。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亨利·摩尔来了
  亨利·摩尔的一百三十八件雕塑作品所构成的大展已经来到中国。
  亨利·摩尔1898年生于英格兰,1986年逝世。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负盛名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许多雕塑家的艺术精髓,借鉴了古希腊、古埃及以及东方文化的传统,其创作体系对二十世纪雕塑和其他造型艺术及家具设计等领域均有着广泛影响。
  由我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展览交流中心等单位承办的“亨利·摩尔雕塑大展”将于2000年10月23日至11月2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2000年12月19日至明年2月11日在广州广东美术馆、明年3月3日至4月13日在上海美术馆相继举行;与此同时,自2000年10月16日至明年4月22日,亨利·摩尔的十二件室外雕塑作品,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露天展出。这一大型艺术交流活动,无疑会给更多关注公共艺术的中国艺术家以直接观摹借鉴范本,也为广大的中国普通观众了解欧洲现代经典艺术、丰富和提升对艺术美的鉴赏力,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闻迅)
(附图片)
  在置于北海公园的亨利·摩尔这尊雕塑《母与子坐像》前,一位年轻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深情地说:“你瞧,她们也是母子俩。”
 ?卧像(青铜)作于1982年
  看亨利·摩尔的雕塑,直觉到它美,美的简约、美的单纯。如这尊青铜雕塑《卧像》,人体被凿去了表象纷乱的虚饰,减到极致,便远离了“具象”,远离了“世俗”,便具有了象征意味,更接近了人的本质——或许你已然感觉到它的躯体正膨胀、勃发着一种力量,这力量来自生命,来自母爱,是一首用青铜、石头的线、面、体块合奏的交响。
  亨利·摩尔一生主要以赞美母与子和人体为母题的作品,多置于大自然和城市建筑群中,它们粗犷、凝重、大气但不突兀,与天空、旷野、树木、草地如天籁一般浑然融合。看亨利·摩尔的雕塑,聆听的是艺术、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律动。(雪)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何煌友摄影集研讨会在京举行
  何煌友摄影集《鹏城叙旧》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近日,首都三十余位文化界人士聚会《文艺报》就此影集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这部画册中收集图片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从民间的视角、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记录了整个深圳变革的历史,同时也在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中也体现出一个本土的摄影家热爱这个时代、将全身心投入这个时代洪流的激情。(钱守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