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摩尔多瓦总统会见尉健行
  新华社基希讷乌(摩尔多瓦)10月19日电(记者范颂九、陈进)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彼得·卢钦斯基19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摩两国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尉健行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卢钦斯基总统的亲切问候。他说,中摩两国建交8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不断发展。中摩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卢钦斯基总统今年6月成功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共同签署了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中摩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必将推动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尉健行对摩尔多瓦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对摩在一个中国以及西藏和人权等问题上一贯坚持正确立场表示感谢。
  卢钦斯基对尉健行访问摩尔多瓦表示热烈欢迎。他高兴地回顾了今年6月访华期间与江泽民主席亲切会见并签署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全面合作文件的情景,并请尉健行转达他对江主席的良好祝愿。卢钦斯基说,近年来,摩中两国关系呈上升趋势,双方交往越来越密切。摩尔多瓦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钦佩,对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很感兴趣。摩中两国之间没有任何分歧,也不存在继续拓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障碍。摩尔多瓦将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签署的共同文件。他重申,摩尔多瓦坚决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
  卢钦斯基说,摩尔多瓦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摩尔多瓦的宝贵支持,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摩尔多瓦高度评价和赞赏中国政府在国际上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政策。摩中两国在各个领域深化合作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会见前,尉健行在摩尔多瓦政府第一副总理谷古、基希讷乌市长乌雷凯亚努的陪同下,在市中心斯特凡大公公园种下了象征中摩友好的友谊树。陪同尉健行访问的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中联部副部长刘敬钦和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林贞龙等参加了会见和植树活动。
  尉健行是应卢钦斯基总统的邀请,于18日结束对德国的访问后抵达摩尔多瓦的。抵达后,尉健行在基希讷乌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中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同摩尔多瓦的关系,愿与摩方一道努力发展两国间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达到深入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加强合作的目的。尉健行抵达基希讷乌时,摩尔多瓦政府第一副总理谷古、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林贞龙以及使馆工作人员等前往机场迎接。机场上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身着民族服装的摩尔多瓦青年男女向尉健行献上了面包、盐和葡萄酒。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俄罗斯客人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京参加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俄方代表团团长沃尔斯基及全体委员。
  胡锦涛首先对俄方委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俄保持和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而且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顺利,成果显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中俄民间交往,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国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地发展。
  胡锦涛指出,两国最高领导人对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工作十分重视。今天,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又致函委员会全体会议表示祝贺,并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表示相信,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关心和推动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沃尔斯基说,今年七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江泽民主席共同签署的《北京宣言》对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委员会俄方委员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都十分热爱俄中友好事业。他们将和中方委员一道,为加强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努力工作,以不辜负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重托。他说,俄中两国都面临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俄罗斯人民高度赞赏中国的改革开放,愿意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验,愿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委员会在这方面可以做许多工作。
  胡锦涛还请沃尔斯基和俄方全体委员向俄罗斯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委员会中方主席黄毅诚,副主席兼秘书长、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副主席萧榕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
  (2000年10月9日)
  朱镕基
  同志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研究制定的。泽民同志连续十二次听取有关方面的专题汇报,又到各地进行调研,并就文件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对《建议》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之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以及党内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并进行了认真修改。《建议》形成的过程,贯彻群众路线,体现民主决策精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也吸收了党外人士的意见。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87000多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一万亿美元。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畜牧、水产和林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压缩淘汰过剩落后工业生产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40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40%以上,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60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一倍多;“九五”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将达2800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三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所有这些,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九五”的成就是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来之不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治理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之后,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新情况,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坚持扩大内需,千方百计增加出口,有效地抑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九五”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以及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的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一些重要资源相对短缺,就业压力加大和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尚不完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作为我们在新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开始的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建议》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跨世纪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当前的现实情况,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技教育、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十五”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建议》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明确指出“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正确估量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科学决断。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又一次把我们推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今后五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国内形势来说,“十五”期间,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各方面的任务相当繁重,种种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把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十五”计划必须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计划,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不然,我们在国内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就会更多更大,就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落伍的危险。经过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作用,就完全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线。我国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趋利避害,提高竞争能力;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又一强大动力,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科技和教育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到重要位置,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建议》是对“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重要任务和总体部署提出意见,重点要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建议》还不是“十五”计划《纲要》,它着重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建议》经全会批准以后,国务院要据以编制“十五”计划《纲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编制《纲要》要有必要的指标和项目,但也不能像过去的计划列得那么多、规定得那么细,而且大多数指标是预测性、指导性的。《纲要》还要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主要以经济手段引导经济活动,而不是采取行政指令干预企业经营。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编制计划指导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转变。这也是这次《建议》的一个鲜明特色。
  三、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建议》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全面部署。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这里,我着重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对于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在目前粮食总量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尤其不能忽视和放松农业。今年粮食较大幅度减产的情况再次提醒我们,我国农业的基础还很脆弱,抗灾能力不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十五”期间,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努力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实行优质优价,以及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民劳务收入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下决心改革和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实行轻徭薄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要深化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第二,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问题。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三,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战略问题。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五年至十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建议》在强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提出来,非常重要。我们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必须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这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目前一方面用水紧张,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的大中城市频频告急,而另一方面又到处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大力推行各种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为了调动全社会节水和治理水污染的积极性,要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矛盾,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资源战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能源特别是石油问题。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这是难以为继的。必须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进一步发展水电和坑口大机组火电。从总体上说,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更少。不仅是水资源和能源,其他各类资源都要注意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
  “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有效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切实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四、关于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对地区、城乡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建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西部大开发,是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十五”期间,关键是抓好开局,突出重点。从地区讲,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不能全面开花。从工作讲,重点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西部开发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要抓紧工作。退耕还林还草和江河之源的生态保护,是关系西部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千秋大业,尤其要下功夫搞好。西部开发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力争经过“十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国家很快要颁布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鼓励外商和国内其他地区到西部投资等。这些优惠政策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加以完善。东部沿海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既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将为东部地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绝不意味着可以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援西部开发和中西部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重点是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与此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推进城镇化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合理的城镇体系,不能一刀切。
  五、关于发展科技教育和培养人才
  高度重视科技教育的作用,把科技和人才问题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是《建议》体现时代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
  “十五”期间,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不失时机地选择一批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第二,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要选择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第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供技术储备。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国家要从多方面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创业板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除国家要逐步增加投入外,企业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大力发展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信息革命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尤其要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更新用人观念,广开渠道,为年轻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
  六、关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建议》根据“十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今年我们可以基本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还有许多艰巨工作要做。最主要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强化科学管理。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股份制。同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否则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任务和职能是执法和管理,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各有关部门,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垄断性行业,都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减少行政性审批,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所有企业都要重视和加强管理,从严治企,坚决扭转普遍存在的管理落后、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状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所要求的。只有坚持这种多样性,继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价格。要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五”期间,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
  四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十五”前期,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消费和鼓励出口。从宏观经济形势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具备条件。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通货膨胀。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要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竞争能力,逐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利用外资的形式要更加多种多样,除了原有的一些形式外,还要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新的方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积极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在与外商合资经营时,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必须由我方控股外,其他企业不必都要控股。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从多方面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出口或合作开发资源。同时,继续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贸体制;严厉打击走私、套汇、骗退税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对外经济秩序。
  七、关于提高人民生活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十五”期间,人民生活要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特别要注意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交通通信条件,增加服务性消费。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环节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十五”期间,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发展多种就业方式,继续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收入分配问题是新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建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要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做好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十五”期间,在认真搞好现行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要把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重点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基本社会保障的标准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水平;二是多渠道保证资金来源,要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尽可能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还要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和发行彩票等途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三是要建立社会化的科学管理体制,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支付及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有效保值增值;四是要周密做好向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的各项工作。
  八、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政治法律保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
  《建议》充分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筹划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作了全面部署。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和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重视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和引导。加强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文化事业,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和完善支持文化事业的有关政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十五”期间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要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推进司法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廉政建设法制化。要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九、关于国防建设
  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推进国防建设,努力增强国防实力。
  军队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主体。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切实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勤俭建军,从严治军,积极改革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
  国防科技工业是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性产业,是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基础,对发展国家高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升级,也具有重大作用。要通过加速调整、改革和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努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推进后勤保障改革,提高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党。只有把党建设好,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十五”计划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按照这一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给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实现“十五”目标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的力量来自群众。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拓宽党在各个领域联系群众的渠道,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十五”时期,我们要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规律,全面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遏制腐败现象。
  同志们:制定好“十五”计划是一件大事,关系到我们在新世纪之初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有一个好的开局。希望同志们集中精力,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共同把《建议》修改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朱镕基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香港专业界人士访问团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 新华社记者赵卫、本报记者唐维红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上午亲切会见了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为团长的香港专业界人士访问团全体成员。李鹏首先表示,今天我能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欢迎大家,感到非常高兴。他说,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央政府将始终如一地贯彻《基本法》,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而努力。
  香港专业界人士访问团一行50人是应中华海外联谊会的邀请,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李鹏委员长对香港专业界十大功能团体联合组团来内地访问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香港专业界人士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中所做的贡献和在香港社会事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向客人们简要介绍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及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后,李鹏说,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同胞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包括各专业界人士在内,在投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总的来说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对内地和香港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措施得当,我们就能够把握机遇,克服困难,促进发展。他说,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部大开发也为香港各界人士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天地。香港专业界人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相信你们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李鹏强调,香港回归三年多来,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全面贯彻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在特区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指出,世纪之交的中华民族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江泽民主席指出的,香港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访问团团长梁振英表示,在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这次专业界人士组团来内地,目的是加强同内地的联系,实地了解国家当前的形势和中央政府的有关决策,探讨香港和内地加强合作的途径和领域。包括专业界人士在内的香港同胞,对香港的前途,对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信心。
  香港专业界人士访问团在京期间,还将拜会全国政协、国务院港澳办等部门。20日访问团还将赴四川参加“中国西部论坛”开幕式,并进行参观考察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延东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施罗德
  本报汉城10月19日电 记者刘正学、王林昌报道:正在汉城出席第三届亚欧会议的中国总理朱镕基会见了德国总理施罗德。
  朱镕基说,当前中德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发展良好。两国领导人互访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共识正在逐步落实。两国签署的法律合作协议已经开始实施。今年12月将在北京举行中德环境合作大会,届时菲舍尔外长也将访华。中方对此十分重视,将与德方密切合作,确保大会和访问成功。他还说,中德关系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在新的世纪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也将有力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
  施罗德说,德政府极为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德方也对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的落实情况感到满意和高兴。德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北京举行的中德环境大会,相信会议会获得成功。
  双方还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德方还表示积极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贸组织。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医疗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要
  新华社南京10月19日电(记者李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日在江苏省考察工作,昨天在无锡与江苏省及南京等8个城市的领导同志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座谈。李岚清认真听取了各地的情况汇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讲话。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医药卫生等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为我国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筑更加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的需要,并促使医药卫生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李岚清指出,我国就要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搞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乎全局,涉及根本。它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是保证其他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体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先后下发文件,对有关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作出了规定。今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规划我国新世纪之初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时,再次提出:“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全社会初步形成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各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城市制定了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措施扎实具体、成效比较明显,也创造了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特别是在医疗卫生系统出现了一批“敢为人先”、锐意改革进取的先进典型,不少医院抓住机遇,着力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有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早改革早受益,不改革没出路”。
  李岚清指出,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之所以行动迟、进展慢,主要是有些领导同志对这方面的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有的存在观望、等待思想和畏难情绪。这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都是很不适应的。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真正把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把工作落到实处。
  李岚清强调,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抓紧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方面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通过有效筹集医疗保险资金,扩大保险覆盖面,一方面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一方面确保城镇职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使他们有能力抗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二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建立竞争机制。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鼓励各医疗机构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让患者能有所选择;在加强管理的条件下,鼓励社会办医,打破医疗垄断;允许病人选择医生,使医护人员的收入分配与技术、服务和贡献挂钩,从而依靠竞争促进医院改进管理和服务,激励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并实施医与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杜绝滥用药的现象,降低病人负担。三是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要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督的市场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严格管理,推行药品招标采购,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保障人民群众享有价格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品供应。
  李岚清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这三项改革,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必须同步推进。改革必然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但这种调整最终将为各个方面带来利益而不是相反。通过这三项改革,不仅将使人民群众能够以较低廉的费用享受到较优质的医药服务,满足基本医疗的需要,而且也必将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各医疗机构一定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自觉探索以病人为中心,低收费、高质量的服务模式;对医疗机构领导人员,要逐步公开、公正选拔,让有改革精神、素质高的人担任领导。对医护人员要实行竞争上岗,把患者选择医护人员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根本上促进医德医风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要下大力气改进内部管理,特别是要打破“铁饭碗”,取消“大锅饭”,摒弃行政保护和不正当的经营方式,靠自己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和价格来赢得市场份额。
  李岚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加强对这三项改革的领导和协调。鉴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又需要相互配套和同步进行,各省区市都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牵头负责这项工作,协调各有关方面,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落实中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可行措施,在今年底如期完成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搞好区域卫生规划,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利于发展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界限,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医疗服务,逐步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都要转变职能,不再直接办医院、办企业,把工作重心转到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搞好行业规划、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上来。各地要认真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使各有关方面和广大群众消除疑虑,正确地认识改革、深刻地理解改革、自觉地支持改革,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落实。
  参加座谈会的有江苏省负责同志回良玉、季允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郝建秀、徐荣凯、李荣融、高强、王东进、王陇德、佘靖、李剑阁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头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李安定)今年1—9月我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及个人投资)达到13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比前8个月增速加快了0.2个百分点。
  今年1—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基本建设投资增速继续加快;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在高位上继续缓慢回落;三是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今年1—9月中西部基本建设增速分别达到19%和18.4%,远远高于东部地区5.1%的增长速度,尤其是西部地区增速明显加快,1—9月比前8个月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小浪底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第二台(五号)机组日前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行。该机组于国庆前夕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启动验收,顺利完成七十二小时试运行后,于十月十五日正式并网发电。至此,小浪底水利枢纽已有两台机组投产发电。(王爱明)
  万家寨第五台机组并网发电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第五台机组日前一次性并网成功,经过七十二小时试运行后,该机组正式并入山西电网,投入商业运行。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是由水利部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合资建设的国家“九五”重点工程。设计安装六台十八万千瓦水电机组,总装机一百零八万千瓦。(程秋喜 姜良存)
  普陀山机场成为热点空港
  三年前正式通航的浙江省普陀山机场,至今已开通国内十八条航线,旅客吞吐量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今年“十一”黄金周,这个现为4D级的地方民用航空机场,共起降飞机九十二架次,运送旅客七千零一十八人次。(王庆国 朱瑞彪)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石化在香港纽约伦敦成功上市
  本报香港10月19日电 记者曲哲涵报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分别于10月18日在纽约、19日在香港和伦敦成功挂牌上市。在公开募股中,由于市场投资者认购踊跃,中国石化行使了超额发行权,共计筹资37.3亿美元。这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同时上市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大举措,是石油石化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改革重组的重要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