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人文社科)
专栏:

  继“希望工程”之后,中国青基会推出“乡村电子信息馆”——
用信息化推动农村的现代化
  编者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为落后的手工劳动和较低的生活水平,而且现为信息的闭塞。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闭塞影响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技术进步、市场流通、产业升级和观念更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近推出的“乡村电子信息馆”,用光电磁载体传播农村实用的教育文化产品、经济技术信息和社会经验,将极大地拓展农村居民的视野,提高青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农村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作出贡献。
  9月28日,“乡村电子信息馆”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浙江省温州市率先响应,在全市300多个乡镇普及电子信息馆。中国青基会计划今后3年内在全国建成1万座“乡村电子信息馆”。为了支持这一用信息化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宏大实验,日前,我们邀请有关方面人士举行了座谈。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信息化牵动一场产业革命
徐永光:以因特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已经演变为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人类正在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经济”阶段。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成为评估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17世纪从英国发源的工业革命,曾经是近代各国强弱分化的分水岭。名列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由于未能及时搭上工业化的快车而长期落后于世界。今天,信息化正在催动世界各国新一轮的贫富分化。像中国这样已经错过了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在信息化方面反应迟钝、进展缓慢,将再次落后于世界,甚至错失最后一次发展的机会。面对全球信息革命的浪潮,我们在改革开放22年中业已得到极大提升的国际地位正在受到严峻挑战。
  我们的邻国、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1998年制定了108条“紧急信息行动计划”。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称,在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中,21世纪应该成为印度世纪。今天,印度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王振耀:过去读到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谈信息化,以为那只是理论预见,到美国一看,才发现已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美国边境现在放得很松,为什么?因为它经济上出现了少有的好形势,劳动力奇缺。美国人的办公室都很小,企业小型化,很多人在家中上班,不会遭遇堵车,节省了大量时间。我们在国内需要花大力气、长时间、关系网才能办成的事,在美国通过上网即可方便快捷地完成,网上租车、买票等就是点击鼠标的事。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没有一个民族能够自外于这个浪潮。
  陈越光:以前我们比较多地重视经济发展,现在则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同步,社会发展要“补课”。所谓“社会发展”,宗旨是发展人、服务人、保障人。国家信息中心提出“以信息化促进人的现代化!”这个响亮的口号。在“十五”规划的调研课题中,信息化这个题目备受重视。“推进农村信息化”也是一个好题目,它使“乡村电子信息馆”有了一个战略高度,而不是一个阶段性项目。
  警惕城乡差距再度拉大
孙孚凌:祝贺“乡村电子信息馆”项目的启动。青基会把“电子信息馆”定位在农村信息化上,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这一思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农民收入占城市居民收入的40.5%,1998年下降到39.3%,1999年是37.6%。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势在必行。调整什么?给你一块地种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因为缺少信息。2亿亩菜地能种多少菜,全国市场上到底需要多少斤蔬菜?需要准确的信息来导航。什么叫做重复种植、重复建设?就是你搞什么我也搞什么,“村看村、户看户”,一哄而起。结果呢?谁抓着龙头谁赚钱,谁抓着龙尾谁赔钱。
  市场经济靠什么运转?靠的就是信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尤其需要信息支持。竹子如果深加工,如做带弹性的地板,做服装,可以赚大钱。芒果的储存期能不能延长到40天?农村不少地方把植物秸秆烧了,污染空气。其实,秸秆也能派上用场,只要你会提炼,如何提炼?说到底还得靠信息、靠科技。在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是股市,信息化程度最低的是农业。信息不畅,严重制约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希望各行各业为推动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多办实事,在这方面中国青基会带了个好头。
  钱兴中: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在温州的二次创业中,我们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建设宽带公共通信网,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众网,推动企业上网、发展电子商务,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乡乡镇镇建立电子信息馆就是温州信息化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温州人曾经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敢为天下先,今天,我们也有这一份觉悟和胆识,在城乡同步信息化方面继续为全国探一条路。
  陆学艺:在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不能把目光单单投向3.5亿城市居民,而遗忘了8.7亿农村居民,我们不能把城乡在这方面的差距拉得更大。
  徐永光:近年来,我国电脑的保有量、因特网的建设和网民人数的扩张速度直追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可喜的进展主要发生在城市,对于传统上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影响不大。我最近到了湖北十堰,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周边都是落后农村。一墙之隔,生产力发展水平也许相差上千年!农村改革以来,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在信息化的挑战面前,如果农村不能与时共进,城乡差距将再次被拉大,而且这种差距将更加难以弥合。农村孩子连传统的纸介媒体接触频率都不高,与用光电磁培养出来的城市孩子相比,对当代生活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将望尘莫及,这样下去我们何时才能摆脱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
  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城市的信息化不等于全社会的信息化。即使城市实现了光缆入户和宽带点播,如果占人口70%以上的农村仍被排除在信息化进程之外并因此拖住中国现代化的脚步,中国同样将面临被世界抛弃的危险!没有中国乡村的信息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用现代信息改造传统农业
  李成贵:现在,我国的农产品出现了普遍过剩,增产不增收,结构调整成了当务之急。农民或贫或富似乎已经不再取决于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了,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信息滞后和不准,极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市场均衡的脆弱性和市场进入的盲目性,导致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农产品的价值无法实现,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马克思当年曾说过商品价值的实现是“惊险的一跳”,对于我国农民而言,更为惊险。
  所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信息。只有农民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才能形成有关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合理预期,进而安排生产经营,解决农户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的矛盾。建立“乡村电子信息馆”,无疑将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条件,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王振耀:我们有的茶叶出口到外国被退了回来,为什么?因为农药残留太多。农业不提升,连我们的国宝茶叶都有可能卖不出去!普及农业科技、更新老一代设备,迫在眉睫。农村市场的生机,在于农业的升级换代和农业的科学化。“乡村电子信息馆”作为农村实用信息资源库,能对农业的提升作出贡献。
  乡镇文化阵地的后起之秀
孙文华:“乡村电子信息馆”是我们在河北推广“中小学音像电子馆”的过程中酝酿提出的。我们发现:当地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首先报纸杂志在农村的发行力度很弱,广播电视内容较为单一,而且无法选择,相当一部分村民对“中小学音像电子馆”的馆藏光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当地政府就向我们提出,能不能把“中小学音像电子馆”向村民们开放?
  我们在一些乡镇做了试点,课内时间保证学校使用,晚上或周末则对外开放。农村居民有VCD机的,可以租赁馆藏碟片;没有VCD机的,则可以到类似乡文化站、技术推广站的场所来集体观看。我们初步组织了400多部农民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戏曲曲艺片,还有农村实用科普、保健、文明生活的专题片,以及部分电子软件,效果很不错。在实验中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即把主要以几千盒光盘为载体的教育、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库建在乡镇中心学校,其中包括20亿文字资料、300万幅图片资料,然后再向全体农村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这也是借鉴中国古代的“乡校”传统,“乡校”在农村社区曾经享有较高的文化权威。近年来在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中未受冲击的乡镇学校,正可作为今天乡镇文化建设的后起之秀。
  谢扬:文化馆、技术推广站对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但每次机构裁减,拿来开刀的就是这些部门。电子信息馆、文化馆、技术推广站可以“三合一”,成为农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陆学艺:乡村信息馆不要搞成单一模式,乡镇学校、文化系统、共青团系统、“三辰影库”连锁租赁店系统等多种建馆主体,都可尝试。要培养一支懂文化、懂经营、事业心强的队伍,将献身精神与利益驱动结合起来。不少乡镇文化站、技术推广站被“断奶”,却没有倒闭,就是因为有两三个,甚至一个这样的人才在支撑。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崔波: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青年农民在许多不平等条件的约束下,已经积极参与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往返于城乡之间,亲身实践着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经济大潮中尚未锻炼成熟的农业,开始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不要说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即使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靠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特点的市场主体及经营方式的迅速发育。而这一切都需要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经营素质的提高。我国农村、农业发展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即从长期以来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
  乡村信息馆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可做的工作很多,比如促进基础教育的均等化,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研究表明,劳动力的素质,累积的文化知识、专门技能和多半与经历有关的个性特征,对农民能否抓住经济机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陈吉元:10年前第一次听说“希望工程”,当时还想不到“希望工程”后来在海内外有这么大的影响。现在中国青基会又提出“乡村电子信息馆”,相信它会同“希望工程”一样产生深远影响。
  农业的现代化,我认为包括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最后一个现代化是改变中国面貌的最根本的方面,是在为国家的现代化打一个基础。乡村信息馆将对农业3个方面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乡村电子信息馆”突出了科普片和文娱片。
  我建议再增加一些宣传党在农村重大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专题片,像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农民权益保护、村民自治、农业产业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等等。
  李成贵:在许多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甚至是格调不高的。乡村信息馆建成后,他们荷锄而归,可以在馆内“夫妻识字”,学科技、学文化,或高歌一曲,抒情解乏,从此告别“麻坛”。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庄稼得病了,小猪拉稀了,鸡不下蛋了,兔子长得太慢了,都可以到乡村信息馆里查询,找到答案。
  3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如梁漱溟、晏阳初,致力于乡村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教育也卓有成效,四级农科网、农民夜校等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今天,在信息化来临之际,建设乡村信息馆,用现代科技改造中国农村是时代的需要。鼠标加上黄土地,将会撞击出神奇的力量。
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宋成栋: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校建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库和向全社会开放的校园网时,一些农村学校还缺少简单的投影、幻灯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严重失衡,将影响一代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
  乡村信息馆包含了大量适应学科教育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音像电子教材,将促进电化教育技术、现代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像“三辰影库”自行开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动画音像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文字教材完全同步;今年9月开学后,全国中学新添一门主课——信息技术课,“三辰影库”提前准备了“中小学电子阅览室”几百盒CD-ROM。入选“乡村电子信息馆”的片目,都是“三辰影库”多年策划和搜集的教育产品中的精华。中央电教馆热情支持中国青基会的行动,准备通过卫星数码传输VBI和IP技术,为“希望网校”、“乡村电子信息馆”网站的高效率传送提供通道。
  为中国农村的崛起打造基础
  单基夫:传统的书报刊在农村的发行都不太理想,要指望农村居民用上音像电子出版物似乎更是一厢情愿。然而,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农民学科技、学知识的热情和改善文化生活的渴望。一部科教片《抛秧》在江苏海安成为抢手货,使该县一跃而为全国抛秧第一县。调查表明,农民最想添置的下一个非生活必需品就是VCD机。音像产品必将成为农村科学文化普及的最佳载体。如果能解决硬件配套设备,电子软件也会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这次温州市政府和企业携手建立“乡村电子信息馆”,就是软件、硬件“捆绑上市”,一起送到乡镇。中国青基会提出,今后的建馆模式可以考虑采取软件市场营销、硬件公益捐赠的办法,就是为开发农村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营造条件。9亿人口的农村,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块文化市场,目前基本上没有被开掘。
  谢扬: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可能与国外不同,农民可以不进城,就地城市化。要实现这一转变,信息共享恐怕是最重要的。“乡村电子信息馆”抓到了点子上。目前,许多部委都想建立针对农村的网络。中国青基会关于乡村信息馆的构想内容最丰富,掌握了农村教育、科普、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一个新的提法,需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在酝酿中的“十五规划”里,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
  卢友中:虹桥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正在大踏步走向城市化。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城市化要以信息化为前提,首先必须建立畅通发达的信息渠道,以信息流激活物流、资金流、人才流,这就是我们十分珍视乡村信息馆的原因。
  樊平:我相信,“乡村电子信息馆”将以农民中知识权威的形象,在农村发展史上留下痕迹。它将大大减少农村居民接收当代世界科技、经济、文化信息的成本。伴随着乡村信息馆长大的孩子,将是未来的村干部、农场主、乡镇企业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项目,实际上是在为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中国农村打造基础。
 希望网校简介
  希望网校(http//www.hoho.edu.cn)启动于1999年4月,是中国青基会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国内唯一的非营利性教育公益网站,致力于把现代教育和经济信息“空降”到农村。它以北大附小和景山学校为样板学校,为边远地区提供远程网络教学和师资培训。它的农村经济频道还有大量实用技术、致富经验、市场动态和文明生活等内容。


第8版(人文社科)
专栏:

本版特邀嘉宾
  孙孚凌 全国政协副主席
崔 波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徐永光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钱兴中 浙江省温州市市长
宋成栋 教育部电教办主任兼中央电教馆馆长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陈吉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
单基夫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
谢 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王振耀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
孙文华 三辰影库音像电子连锁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陈越光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
樊 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李成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
卢友中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党委书记(附图片)
  孙孚凌 崔波 徐永光 钱兴中 宋成栋 陆学艺 陈吉元
卢友中 李成贵 樊平 陈越光 孙文华 王振耀 谢扬 单基夫


第8版(人文社科)
专栏:
  乡村信息馆实体馆首批馆藏(2300盒)
  电子软件(CD-ROM)系列
  1.中国大百科全书:涵盖66个学科、1.2亿字、近5万幅图表。
  2.家庭藏书集锦: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名著3000余册,10亿字。
  3.电脑知识:怎样学习和应用电脑的软件,98盒。
  4.教学教辅光盘:从小学到高中教辅材料,共176盒。
  5.外语学习:各种学习外语的软件,98盒。
  6.文化艺术类:音乐、美术、民俗风情、世界博览等,150盒。
  7.益智娱乐类:通过娱乐、游戏学习电脑、增长知识,100盒。
  8.素材欣赏:生活时尚、设计、装潢、美术素材等内容,95盒。
  VCD和CD系列
  1.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中宣部、文化部等6部委联合选定,500部、1146碟,三辰影库全国总发行。
  2.农村科普:科学种田、发家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200部影视片。
  3.爱国主义农村文化系列:农村题材、农民喜闻乐见的影视片254部。
  4.农村学生电影库:寓教于乐的影视片248部。
  5.国外新片大片系列:180部。
6.经典影片系列: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中外名片100部。
  7.中外动画片:120部。
8.历史、自然、人文、科技、军事、环保专题片:包括《中华历史五千年》、《二十世纪博览》等340部。


第8版(人文社科)
专栏:名词解释

  什么是乡村电子信息馆?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后,策划推出的又一项大型社会公益项目,简称“乡村信息馆”。它设在乡镇中心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村,以激光视盘(VCD)、电子软件(CD-ROM)和激光唱盘(CD)为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和卫星数码传输手段,集合书报刊等传统媒体的电子版,构建而成现代农村文化教育资源库、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传播服务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它包括三大部分,也是三个发展阶段:
  1.光盘实体馆。首批配备2300盒光盘,由中国青基会编辑,全国109家电子音像出版机构联合出版,由团中央、中央电教馆等共同创办的三辰影库音像电子连锁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2.网上虚拟馆。通过互联网(“地网”)和卫星数码传输技术(“天网”),中国青基会开发的“希望网校”,免费为农村提供教育和农业信息。三辰影库配合实体馆建立的“乡村电子信息馆”网站,将成为专门为农村服务的门户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为农民导航。
  3.开放式的信息平台。中国青基会设想将来所有以农村居民为目标市场的书报刊、影视节目、电子软件、互联网站,都能通过“乡村电子信息馆”这座信息平台进入农村。条件成熟时,这样的信息平台还可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载体。
  建馆经费:考虑政府补贴、公益捐赠和建馆单位自筹并举,三方结成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联盟。中国青基会将发起向农村捐赠电脑、电视影碟机及卫星接收设备的专项活动,“三辰影库”准备以成本价配备光盘。中国青基会将与建馆单位合作,设计出一套符合市场机制的经营管理办法,如会员卡租赁、播放VCD、电脑资讯服务等,确保电子信息馆在乡村生根并迅速“做大”。
  (摘自中国青基会“乡村电子信息馆”立项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