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
  班达拉奈克夫人逝世
  据新华社科伦坡10月10日电 (记者章亚东、连国辉)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10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84岁。
  班达拉奈克夫人是当天在她的家乡西方省阿塔纳加拉选区参加第11届议会选举投票后在返回首都科伦坡途中发病的。
  她生于1916年4月17日。她从政40余年,在斯里兰卡享有崇高的威望。她自1960年起三次出任斯里兰卡总理,并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今年8月10日,班达拉奈克夫人因健康问题辞去了总理职务。班达拉奈克夫人是不结盟运动创始人之一。她多次访问中国,为发展斯中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外交通商部长官表示
  希望亚欧会议取得成果
本报汉城10月10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李廷彬今天在这里说,韩国政府希望第三届亚欧会议能在前两届的基础上设定亚欧会议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框架,并取得“具体的实际成果”。
  李廷彬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第三届亚欧会议对于建立亚欧伙伴关系,探讨合作的方向,谋求共同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本届会议将就政治对话、经济贸易合作和社会文化交流等三个领域的问题举行三次首脑会议。他表示,希望本届会议能在增进亚欧信任,扩大贸易、投资,建立新的文化纽带等方面取得具体成果。
  李廷彬说,预计会议将发表总结会议成果的“主席声明”、展望21世纪亚欧会议前景和重点合作项目的“2000年:亚欧合作体制”,以及“关于朝鲜半岛和平的汉城宣言”等三个文件。
  李廷彬表示,韩国政府希望通过本届会议为加强亚欧合作做出贡献,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信任度,并吸引更多的外资,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届亚欧会议20日至21日将在汉城举行。来自10个亚洲国家和15个欧盟国家以及欧盟委员会的领导人将出席这次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瓦希涅夫斯基蝉联波总统
本报华沙10月9日电 记者李增伟报道:波兰总统选举委员会今天傍晚在此间宣布,现任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8日进行的波兰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以超过半数的绝对多数票,再次当选波兰总统。
  这次总统大选是波兰自1989年社会剧变后进行的第三次总统选举。
  此次获得波兰总统候选人资格的共有13人,除1人在选举开始前宣布退出外,共有12名候选人参加本次总统职位的角逐。克瓦希涅夫斯基获得了53.9%的选票。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不平凡的五十五年
新华社记者 李拯宇
今年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建党55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55年里,朝鲜人民在劳动党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困难,在经济、文化和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5年10月10日,劳动党在平壤成立。面对日本殖民统治留下的混乱和贫穷状态,劳动党团结社会各界群众,实施土地改革和产业国有化等政策,使朝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朝鲜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朝鲜战争结束后,劳动党领导朝鲜人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医治了战争创伤,实现了民族经济自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9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的长期制裁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朝鲜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严酷的考验面前,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对策,团结和领导朝鲜人民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克服重重困难,在经济建设和外交等领域开创出举世瞩目的新局面。
近年来,朝鲜劳动党把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号召全体人民努力把朝鲜建设成为经济强大、科技先进的“强盛国家”,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就。朝鲜通过平整土地、推广土豆种植、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等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同时重视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养鱼和畜牧业,缓解了粮食短缺的困难。朝鲜重视对钢铁和电力生产的投入,钢铁工业布局得到调整,生产逐步恢复;中小型水电站在全国各地不断建成,电力不足的局面得以改善。今年10月,平壤至南浦高速公路、江界至狼林窄轨铁路电气化工程相继竣工通车,一批电站和水库投入使用,介川至台城湖水利工程也有望在近期竣工。这些成果极大鼓舞了朝鲜人民,使他们看到了经济建设的光明前景。
在外交领域,本着自主、和平、友谊的原则,朝鲜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拓展多边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传统的中朝友好合作关系在金正日总书记访华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朝美建交和朝日邦交正常化被提上议事日程;朝俄关系在普京访朝后得到改善和恢复;朝鲜积极与欧盟国家接触,并明确表示希望同欧盟成员国建立外交关系;朝鲜还积极寻求加入国际组织,于今年7月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第23个成员;朝鲜今年先后与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建交。这些外交成果有助于朝鲜扩大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和争取国际援助,并为恢复和发展朝鲜国内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今年6月,朝韩首脑在平壤实现了历史上首次首脑会晤,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朝韩双方共同努力按照《宣言》精神,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许多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缓和了半岛紧张局势,推动北南关系向着民族和解、团结和统一的新局面前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在“自主、和平、统一”的原则下,北南关系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在金正日总书记为首的劳动党领导下,朝鲜人民正以庆祝劳动党建党55周年为契机,朝气蓬勃地走向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新华社平壤10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劳动党成立五十五周年
本报平壤10月10日电 记者张兴华报道:朝鲜今天上午在首都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百万人参加的群众游行,隆重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55周年。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等朝党政军领导人出席了庆祝活动。
大会开始前举行了升国旗、鸣礼炮仪式。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受金正日的委托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和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全体朝鲜劳动党党员、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官兵致以节日的祝贺。他说,55年前朝鲜劳动党的成立是朝鲜人民改变自己命运和朝鲜革命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朝鲜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建立了自主、自立和自卫的社会主义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金永春呼吁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同志的周围,满怀必胜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朝鲜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祖国统一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随后,由朝鲜人民军各军种官兵、工农赤卫队和军校学员组成的55个方队依次通过广场主席台前接受检阅。100多万名平壤各界群众挥舞花束紧随受阅方队从主席台前经过。来自韩国社会团体组成的参观团、旅日朝侨代表以及应邀来访的有关国家代表团、各国驻朝外交使节参加了今天的庆祝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朝美接触 破冰之举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人民军总政治局长赵明录次帅8日前往美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他将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国防部长科恩分别举行会见和会谈。
这是朝美间迄今为止进行的最高层接触。赵明录是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的特使身份访问美国,其规格远远高于去年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访问朝鲜。而赵明录的访美时间选在朝韩首脑举行历史性会晤之后、金正日将出访韩国之前。这些因素促使国际社会对赵明录此行普遍关注。有评论说,即使赵明录的这次访问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也可称之为一次破冰之行。
美朝之间的积怨可谓深矣。50年前,美国挟二战取胜之威,借联合国之令,派遣数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几百万生灵涂炭,三千里江山受躏。至今骨肉离散,南北分裂。50年来,美国对朝孤立制裁,封锁禁运,成为阻碍朝鲜经济发展的主要外因。自1987年以来,美国把朝鲜一直列在所谓“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上。
冷战结束以后,朝美关系也未真正改善,以紧张对峙为主,时而经过某种讨价还价得到暂时妥协。1994年,朝鲜半岛爆发核危机,朝美两国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争斗,方才达成框架协议。此后,又出现了“试验和发射远程导弹”以及“出售导弹”问题。去年9月,双方出于各自利益,就此问题达成一项妥协,朝方承诺暂缓研制远程导弹,不向其他国家出售导弹,美方则同意取消对朝部分经济制裁并援助一些粮食。今年联合国举行千年首脑会议,朝鲜派出高规格代表团,本来有可能实现朝美高层接触,但无端生出美国一航空公司在法兰克福对朝鲜代表团进行侮辱性搜查事件,朝鲜代表团一怒之下打道回府。朝鲜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的无礼行为。人们估计,朝美关系可能又要僵持一段时间,但时过一月,朝美就宣布举行高层接触。
朝美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高层接触,各有长远利益的考虑。朝鲜今年外交空前活跃,意在成为国际社会正常一员。而要达此目的,美国是其最主要的障碍。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和美国加强交往,都符合朝鲜的国家利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也可使朝鲜在同韩国和日本打交道时增加外交筹码。赵明录美国之行定在金正日访韩之前,即有此用意。在美国看来,朝鲜是东北亚的重要国家,要实现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必须直接与朝鲜打交道。特别是在军控、限制核武器和导弹等方面,更是离不开朝鲜的参与。今年6月,朝韩实现历史性的首脑会晤,美国事先并不知情,使美国别有一番滋味。去年佩里访朝后,向克林顿递交了“佩里报告”,力促发展美朝关系,尽早邀请朝方高级官员访美。克林顿接受了这一建议。
据悉,赵明录这次访美将敦促美国尽快与朝鲜签署“和平协定”,以取代1953年7月签署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朝方还将要求美方彻底取消经济制裁,并不再把朝列入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这次朝美高层会晤的结果究竟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朝鲜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有如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但愿这次接触能起到破冰的作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航道。(本报华盛顿10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专题报道

  共商合作大计
本报记者 马小宁 张静宇 黄泽全
金秋的北京迎来了遥远的非洲大陆的朋友。今天下午,前来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40多个非洲国家负责外交和经贸事务的部长们与中国同行齐聚北京饭店大宴会厅,就本次论坛会议的两大主题—中非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进一步拓展中非经贸合作——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探讨。
中非合作论坛是在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召开的中非关系史上的一次盛会,反映了中非双方的共同需要。每一位非洲国家的部长在发言时都不约而同地盛赞植根于历史的非中友谊,以及对中国倡议召开此次论坛会议的感谢,认为它再一次表明,中国同非洲国家站在一起,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站在一起。
发言中,与会部长谈的最多的是日趋明显的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会部长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大陆,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双方应加强团结,促进合作,趋利避害,应对挑战。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早日建立的重要动力。非洲的一位部长在发言中以喀麦隆足球队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夺得冠军为例说明,只要有公平民主的竞争规则,非洲国家一样可以取得胜利。幽默的话语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
沉重的外债负担是影响大部分非洲国家发展的一大障碍。今天发言的非洲部长一致痛陈巨额外债使非洲国家目前进行的各种复兴经济、刺激投资的努力付诸东流。目前,非洲国家的外债总额占整个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减免部分国家的债务,已成为国际社会帮助非洲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非洲国家全天候的朋友,唐家璇部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政府将在论坛会议期间宣布减免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非洲国家部长由衷地感激中国的这一举措。他们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向非洲大陆提供了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尽管中国不是非洲的主要债权国,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这一行动,表明了中国真诚希望与非洲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实现共同发展的意愿,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西方国家切实减免非洲债务。
与会部长还就中非在农业、投资、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表了看法,认为中国改革开改20多年来在上述领域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是非洲国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榜样,非中经济合作大有作为。
充满激情的非洲国家的部长们在发言结束时无一例外地都要祝中非友谊万岁,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不仅表明经历了岁月考验的中非友谊历久弥坚,更使人们相信,在本次会议即将发表的《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要》的指导下,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将更上一层楼。(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
10月10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专题报道

坦诚交流 平等磋商
  ——中非合作论坛专题研讨会记实
本报记者 黄泽全 张静宇 马小宁
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中国和非洲国家的代表,今天下午在北京饭店,就中非教育、科技与卫生合作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共同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非在教育、科技与卫生领域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新形势下中非双方如何在这些实质性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畅所欲言,交换意见,平等磋商,达成了许多富于远见的共识。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发言中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概况及中国与非洲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情况,并就中非教育交流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设想谈了一些看法。她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中方出访非洲的各类教育团组有50多个,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团组近60个,其中部级代表团21个。迄今为止,中国教育部已在非洲的19个国家实施了36期教育合作项目,已完成的有23期。另外,中国还有10余所大学与非洲16个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所有这些交流与合作活动,都为加深和促进中非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发言中结合中国50年来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经验,畅谈了对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并介绍了中国的“星火”计划和中国在发展适用技术、振兴农村经济方面的经验。他说:“展望未来,21世纪将是一个‘大竞争和大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围绕抢占经济、技术制高点的竞争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将比20世纪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大竞争将促使各国在制度、政策、体制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推动科技更加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把握历史机遇,加强合作,加速发展,提高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1963年4月,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派出了中国医疗队。至今,中国向非洲国家派出的医疗队员达1.6万人次。中国医务人员的足迹遍及4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医疗队在非洲846人,分布在非洲33个国家93个医疗点。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发言中回顾了中非在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是在派遣医疗队赴非洲工作和艾滋病、疟疾防治方面的合作情况。他说:“37年来,中国医生与当地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合作中,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相互了解。”他希望中非双方在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组织有关研讨活动,共同开发传统医药疗法,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使双方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喀麦隆、肯尼亚、津巴布韦、马里、坦桑尼亚等国的代表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多年来在教育、科技和卫生方面给予非洲国家兄弟般的无私援助,正是中国真心诚意地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说,目前多数非洲国家因经济困难,外债负担沉重,在教育、科技和卫生方面投入不足。他们希望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学习中国的经验,得到中国的帮助。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会议发言中,会场上始终充满着热烈友好的气氛。(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会见朝鲜特使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0日电 (记者严锋)美国总统克林顿10日上午在白宫与到访的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举行了会晤,就两国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会晤持续了45分钟。会晤结束后,双方都没有向新闻界发表谈话。
在与克林顿会晤前,赵明录首先前往美国国务院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举行了会谈。
赵明录是作为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的特使于9日晚抵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局势
安南敦促以巴尽快结束冲突 俄愿协助巴以控制紧张局势
以决定延长最后通牒期限
美总统继续进行电话斡旋
本报开罗10月9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昨晚抵达以色列,并与以外长本—阿米举行会谈。安南在会谈后表示,如果以巴和平进程因冲突而失败,其后果无论对本地区的安定,还是对世界和平都将是严重的。他指出,虽然这次前来中东斡旋没有带来任何良方,但目的是想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同中东地区领导人一道寻找结束这场冲突的办法。
据新华社加沙10月10日电 (记者马晓霖)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10日在这里表示,俄罗斯将继续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协助巴以双方控制目前的紧张局势。
伊万诺夫当天上午抵达加沙进行工作访问,并同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会谈。伊万诺夫在会谈后对记者说,作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两个监护国之一,俄罗斯对巴以目前出现的暴力冲突表示遗憾和忧虑。
据悉,伊万诺夫在会谈中同阿拉法特就如何结束这场巴以冲突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交换了意见。阿拉法特认为,他同伊万诺夫的会晤是“重要和富有建设性的”。
伊万诺夫在结束加沙之行后又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其他领导人进行磋商。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0日电 (记者戚德良、钟翠花)以色列政府10日凌晨决定,将巴拉克总理日前发出的要求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结束冲突的最后通牒期限“延长数天”,以便让阿拉法特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以巴冲突。
以色列是在特拉维夫召开数小时的内阁紧急会议后作出这一决定的。以总理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在最后通牒延长期间和以巴局势未恢复平稳之前,以色列内阁决定:继续封锁巴勒斯坦自治区,在封锁期间仅允许巴勒斯坦工人进入以境内上班和某些巴勒斯坦卡车向以境内运送货物;关闭连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南部安全通道;继续关闭加沙国际机场,但仅允许阿拉法特的专机起降;限制巴勒斯坦某些要员穿越以色列;以国防军在平息冲突行动中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使用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等重型武器。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9日电 (记者严锋)美国总统克林顿9日继续与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电话磋商,设法化解已持续了12天的以巴流血冲突。克林顿还同这些领导人讨论了本周内在埃及举行一次中东问题首脑会晤的可能性。
据白宫一位高级官员透露,克林顿当天分别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以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进行了电话交谈,向他们提出了结束以巴流血冲突的一些建议,其中包括在埃及举行美埃以巴四方首脑会晤。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10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群众集会和大规模的阅兵式,隆重庆祝莫伊日。图为莫伊总统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 龚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