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千年之交的随想
  张江
  2000年的钟声敲响了。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
  过去的一千年是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千年,是人类文明获得巨大进步的千年。蒸汽机轰轰隆隆地把我们带入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由此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高。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点燃了无产阶级实现彻底解放的灿烂明灯。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经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更迭交替,我们终于找到了通向人类光明未来的科学道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历尽辉煌和沧桑。一百多年以前,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强占领土,掠夺财富,欺压人民。中国沦为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先烈为民族的复兴和强盛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富强、民主、文明,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使这个理想变成现实。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算起,我们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在这五十年里,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曾经走过的弯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制定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开始,在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率领下,经过全国人民二十年的团结奋斗,到今天,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2000年是历史性、标志性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十二亿中国人将开始在小康社会这个新的起跑线上规划新的生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今后的一千年,人类将以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也必定赢得更光明的未来。今后的一百年,我们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我们能够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将继续增长,我们能够获得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已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了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党确立了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是我们迈向新世纪的最可靠的保证。按照党的十五大制定的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纲领,在新的世纪,我们要用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第二个十年,也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再用三十年时间,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正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将实现民族振兴的梦想和强国富民的期待。我们的前景该是何等的灿烂辉煌!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明天的目标。光明的未来源于现实的奋斗。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者,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光荣使命。做好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是我们跨入新世纪,走向新的千年的入场券。


第9版(理论)
专栏:

  贯彻群众路线的“四个统一”
  薄绍铨
  坚持群众路线是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新形势对领导班子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把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研究群众工作的规律,正确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
  依靠群众和引导教育群众相统一。当前,在贯彻群众路线上存在的一个倾向是,讲依靠群众多,讲教育群众少,表现为思想上不重视,引导上少方法,教育上缺手段。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深刻变革,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和政府引导教育群众的作用可以弱化。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成为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肩负起引导和教育群众的责任。越是强调依靠,就越是要重视教育和引导。只重“靠”不重“教”,群众基础就“靠”不牢;越是教育难度增加,就越要不断强化干部思想素质,把引导教育群众的过程变为发动群众、凝聚力量的过程,变为干部转变思想作风的过程。“一把手”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坚持“依靠”和“引导教育”两手抓,把引导教育作为依靠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教育,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通过引导,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广泛听取意见和善于集中民智相统一。目前,既存在不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问题,也存在不善于集中民智的问题。尽管在现代社会,领导和群众双向交流的渠道大大拓宽了,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不能代替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广开言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依然要在“身入”和“心入”上下功夫。同时,要把群众意见变为领导决策,还必须善于集中民智,通过民主化的渠道,实现决策科学化。一是把握方向和重点。善于把群众的建议放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考虑,不仅从小处着手,注意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更要见微知著,努力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发现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重点突破,活跃全局。二是把专家路线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专家和学者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技含量”,有效地减少风险,避免失误。这不仅是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群众观点。三是要尊重少数人的见解。群众观点不是单纯的数量观点,在尊重大多数人意见的同时,也要注意吸纳少数人的合理建议,以有利于决策的完善,更好地把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根本利益体现在决策中。
  同群众打成一片和维护原则性、先进性相统一。领导来自群众,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保持普通群众的本色,是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发生了扭曲。有的高高在上,与广泛联系群众的要求南辕北辙;有的思想、行为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怕丢选票,对群众中消极落后的倾向不敢斗争;有的与民交友“嫌贫爱富”,贪图私利,政治上不分是非,经济上“傍大款”。这些现象,都是思想作风严重不正的表现。民意和公论,是群众评价干部的“晴雨表”,与群众保持水乳交融关系,也是推进工作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是出于公心,思想动机不端正,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待群众,就会导致与群众关系庸俗化,从而使领导班子丧失纯洁性、先进性,失去领导群众前进的能力,最终也不可能真正赢得群众。
  保证政令畅通和体察民情、民意相统一。保证政令畅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是讲政治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善于体察民情、民意,把上级决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形成工作特色,也是讲政治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既保证政令畅通,又体察民情、民意,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情况。一种是把领导意图视为“尚方宝剑”,照本宣科,机械执行,忽视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一种是只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政令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或以不合下情为借口而不加以落实。这些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决策的贯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加强纪律性,严肃政令,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精神;注重群众性,善于在贯彻落实决策中体现群众意愿,做好广泛发动群众的工作;发挥创造性,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解决本地发展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精神。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创业史卷的浓墨 改革历程的写真——读《李灏深圳工作文集》
  许明达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光辉历程,而深圳则是这个辉煌历程中的一个耀眼亮点。翻开《李灏深圳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以感受到一个平地崛起的城市在其发展初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感受到各项改革措施出台前的求索和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感受到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的艰辛和“杀出一条血路”后的壮观,感受到邓小平理论的光辉及其转化为实践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这一切,正是该《文集》的价值所在。
  《文集》显示了深圳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的一些问题上所作的独立思考。在《关于国营企业体制改革思路》、《股份制: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直在理论的前沿问题上思索,并努力把思索的结果变为大胆的实践。
  《文集》显示了深圳大胆吸引和借鉴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鲜明态度。《按国际规则“打篮球”》、《成立证券交易所是重要的改革成果》等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深圳的改革思路常常借鉴于外部世界,特别是借鉴于一河之隔的香港。没有这些改革,就没有今天繁荣的深圳。
  《文集》显示了深圳敢闯的精神。创新和突破,必然会引起质疑和争论。对深圳来说,这些争议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整体性的否定,例如,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多一点市场经济是不是多一点资本主义?合资企业是不是引进资本主义?小可以小到对一些具体改革措施的异议,例如员工住房制度改革、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大小等问题。改革的真正困难就在于,引起争论的分歧不能靠争论本身去消除,例如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允许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动的观点,按照旧的思维习惯,很容易被视为违宪行为。因此,改革要想有所进展,只能少说多做,大胆地闯,把是非得失交给实践去裁决。
  《文集》显示了深圳坚持“两手抓”的坚定态度。谈到深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然而,经济的发展快慢不仅仅取决于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改革的成功与否也不仅仅决定于方案制订的精当与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生活体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作者把较多的目光放在这样一些题目上:《特区的机关作风要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要上新水平》。全书的九十二篇文章中,专门谈精神文明建设的占四分之一,足以证明深圳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
  总之,《文集》用事实告诉人们,深圳的实践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探索。虽然这项宏伟的事业还在继续,但事实已经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已经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未来。


第9版(理论)
专栏:

  农业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庞道沐
  实现农业现代化,既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需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高效运转的保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水平很低,而且还受到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的约束。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农村市场成了全国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来自市场的约束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行政干预,地区封锁,部门利益强化,产加销脱节,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迫切要求加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当前,重点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
  信息服务
  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信息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传送手段的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作出敏捷反应。如果信息不灵,就会使企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一是建立信息咨询服务组织,形成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网络。现在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机构不少,但没有真正形成网络,信息传递也不及时。应加快计算机上网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获取和发布各种信息。二是加强信息资源整理和开发应用。现在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加强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发十分重要。通过筛选分析,辨别哪些是真信息,哪些是假信息,哪些是滞后信息,哪些是超前信息,从而真正掌握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三是注重市场需求调查。市场调查是获取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等决策的作出,都需要有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作基础。
  流通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不仅是中间环节,而且是实现再生产的中心环节。流通渠道畅通,企业的产品就能及时顺畅地销售出去,就能扩大再生产。反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难以为继。发达国家的流通服务组织十分发达,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农业正处在市场农业的初始阶段,而且又面临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搞好流通服务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尤为紧迫和重要。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发达与否,直接决定着产品流通的速度。经过多年努力,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部分市场辐射功能正在增强,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市场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现有市场的完善配套上,进一步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二是支持发展各类民间流通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个体贩运大户是搞活农村流通的生力军。他们能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动态,对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这些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要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并加以引导,使之更好地发挥流通服务功能。三是努力改善流通环境。要在开设“绿色通道”,消除路卡,惩治市霸、路霸,打击假冒伪劣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流通环境的专项治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货畅其流,使流通成本降到最低。四是开辟新的购销渠道。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手段,探索计算机网上销售和广告宣传促销等新路子。
  金融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血液。特别在产业化经营的起步阶段,尤其需要金融的支持。搞好金融服务,需要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密切配合。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使用信贷资金;金融部门要多方融通,广泛筹集资金,帮助企业搞好项目论证,积极支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项目;龙头企业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选准项目,并尽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通过努力建立国家引导、银行支持、企业为主的投入机制,并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聚集社会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法律服务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因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一些地方由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合同的履约率较低,各方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妨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常情况是,在市场繁荣、产销对路时,尽管有时企业与农户的结合并不紧密,但由于产品获利高,利益可以均沾,皆大欢喜;而在市场变化、产销不对路时,即使签订了详尽的合同,面对风险,各利益主体也可能为了多得利益或减少损失而违约,尽可能少担或逃避风险。不履约的结果,常常造成某一方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直接危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维护产业化经营各方的利益,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实体一定要依法组建。如果农工商三方以参股的形式建立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有关规定组建,登记注册,由全体股东共同制订公司章程和管理条例。如果农工商三方结成松散的共同体,参与各方必须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使产加销各环节的行为置于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之下。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提高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的法律意识。总之,要通过加强法律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法律的规范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运用财政手段 促进国企改革
  高强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多年来,国家财政一直把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减轻国有企业税费负担,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因此,财政部门应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很多困难,集中表现为:长期盲目重复建设造成的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不足;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老化,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高,亏损严重;富余人员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沉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也能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对此,财政部门要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地支持国有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
  目前,财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投资、启动消费和增加出口三方面入手,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确保经济适度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在1998年增发一千亿元国债之后,1999年年初,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了五百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下半年,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批准增发六百亿元国债,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支持高技术产业化、重大设备国产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校扩大招生。国债资金的使用既采取拨款补助、国家资本金注入、转贷方式,又采取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方式,从而使国债资金投入能启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实现更大的效益。
  为了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1999年的国债专项投资政策与减税、提高出口商品退税以及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等项财政政策配套实施。一是调整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等,直接受益人员达八千四百多万人。二是调整部分税收政策,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实行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1998年分批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999年又先后两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从1999年7月1日起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现行税率减半征收,今年暂停征收,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对居民本币和外币储蓄新发生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鼓励居民扩大消费。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重点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补助标准,以及补发企业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方面。
  上述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经济适度增长,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保证了社会稳定。1999年国有企业效益呈现稳定回升态势,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重点问题
  如上所述,布局分散、负债率高、资本金不足、社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后,国家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力度。首先,思路要调整。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不能再沿用过去减税让利的办法,也不是简单地注入资本金,而要把财政支持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科技创新机制,促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重点要突出。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重点不是直接投入资金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而是要在支持企业重组、技改贷款贴息、安置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排好下岗分流职工基本生活以及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下功夫,为企业创造平等宽松的外部环境。再次,力度要加大。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剂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分清哪些企业是应该扶持的,哪些企业是需要退出市场的,哪些企业是需要重组的,哪些企业和产品是需要调整的,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近一个时期,财政支持的重点是:
  支持石油、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的重组。对新组建的集团,原有的政策和利益格局维持不变。
  支持纺织压锭重组。对企业压缩生产能力,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给予一定补贴,地方财政还要对纺织压锭企业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搞好企业债转股。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参与审定债转股企业的名单和债转股实施方案。既要帮助那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切实减轻债务负担,又要防止企业变相逃债。
  加大增资减债力度,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一是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工业企业按实际上缴所得税返还15%用于增补流动资本;二是将“拨改贷”本息余额全部转为国家资本金,并逐步将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转为国家资本金;三是对个别重点企业适当增加资本金。
  支持部分资不抵债企业实施破产关闭。要做好破产关闭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解决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职工工资拖欠问题,做好企业所办学校、医院、生活公用等单位及设施移交地方管理的工作。
  支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关闭一批小企业。做好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移交企业和中央党政机关脱钩企业中需要撤销、兼并、破产等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部分技术改造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出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拨款支出。
  从1999年增发国债中安排部分资金,主要采取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形式,专项用于支持重点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石化、纺织企业和军工军转民项目更新设备,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上下功夫,增加有效供给,拉动经济增长。
  支持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对国有、集体、“三资”和私营企业,凡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国家鼓励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购置的国产设备的投资,实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支持发展技术市场;研究培育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政策办法;继续采取加速折旧、加大新产品开发费提取、减免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努力筹措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资金。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按照企业、社会、政府“三三制”的筹资原则落实资金。亏损企业和社会筹集费用确有不足的部分,财政要给予保证;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或借款给予支持。
  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对当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企业人员60%的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征所得税三年;对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30%以上的,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实行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三年的优惠政策。对煤炭、有色金属、军工等困难行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缺口,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支持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加快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
  各级财政部门还应积极探索对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确保国有股及其权益不受侵犯,防止国家收入流失。应抓紧研究制定中央管理企业资产与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原则、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的形式和程序、资产与财务重大事项的审批监督以及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通过编报财务收支情况监督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加强对企业资产与财务重大事项的审批监督;加强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对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进行抽查;指导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做好资产与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