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世界经济前景看好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
  20世纪既是世界文明进程中充满艰辛苦难的世纪,又是人类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世纪。按1990年美元汇价计算,190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19768.76亿美元,1950年达到53723.3亿美元,
  2000年超过30万亿美元。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虽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但迄今尚无将要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迹象。2001年乃至以后几年内世界经济前景继续看好。世界经济处在第三次长增长期。
  世界经济中现存三大不稳定因素,即经济虚拟化趋势加快和泡沫问题、汇率失衡和金融风险、石油涨价及其影响。尽管如此,其有利因素和条件更多、更强。这主要有:
一、世界形势继续是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和平与发展继续是各国关注的两大主题。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国际规则改革起步。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19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0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约3%。纵观历史,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从1870年到191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3.45%。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断,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以恢复。20世纪前5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1%,后半期达到3.4%。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相继实施各具特点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并有可能持续到2010年或2020年。
  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21世纪将是高科技世纪。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发现超过此前人类科技发明和发现的总和。最近,美国研究未来国家安全的哈特—拉特曼总统委员会曾邀请包括科学家在内的20名专家展望今后20年。这些专家无一例外地认为,技术变革的速度超过最有远见的专家在5年前所能预见到的程度,今后10年所能带来的技术变革要超过整个20世纪的总和。
  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方兴未艾,世界经济将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此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五、各国越来越重视宏观干预与市场机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大国更加重视支持大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则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企业经营有法律保障;不断调整财政、金融、贸易和其它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外贸环境和条件;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美国等一些国家做到宏观干预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切莫忽视软国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郭隆隆
世纪之交,在国际关系中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增强。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精神力量的实质是文化实力。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世纪国际关系中软国力的竞争将与日俱增。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在新的时代里,这种软国力的较量是一场世界性的文化博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强大优势,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力把西方文明变成其他国家行为的楷模。西方国家的这种战略在实施中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和抗争。这就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软国力竞争中的突出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其中,美国一直在发挥主导作用。冷战时期,软国力的竞争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体系、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抗争。冷战结束后,这种斗争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变得更加突出。主要原因如下:
  1.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迅速发展,促使文化力商品化,推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力不仅是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也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等崭新概念正在展示着人类的未来,新时代为各种异质文明的交流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天地,各种文明交汇中的矛盾、摩擦、冲突和融合也必然增强;
  3.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既努力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抵制西方文明中不适合其本国国情的东西;
  4.西方国家在冷战后更加注意用文化力量来获取国家利益,为其战略目标服务,加大文化投入,强化其文化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当代世界软国力竞争中的突出问题是:1.假借人权幌子干涉别国内政;2.控制国际机构推行霸权主义;3.利用市场经济进行文化渗透;4.争夺人才资源保持竞争优势。
  从发展趋势看,国际关系中软国力的竞争在新世纪里将长期延续下去,在竞争中既互相借鉴又会不断产生摩擦、碰撞,甚至冲突,但因时代条件的制约,这种冲突是有限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世界性的全面冲突。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民族宗教问题新动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室副主任、博士 邓浩
冷战结束后,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此起彼伏的民族宗教冲突席卷全球,对世界格局的转换和国际关系的重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和车臣冲突又将世界民族宗教冲突推向一个新的波峰,从而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进入2000年后,世界民族宗教冲突有所缓解,突出表现在:科索沃、车臣等地的冲突未再出现重大的反复,局势尚在可控之中;对立长达半个世纪的朝韩关系在首脑会晤的推动下出现了和解与合作的势头;国际社会加大了反对民族宗教极端主义的合作力度,欧盟在对待奥地利极右势力入阁问题上表现出毫不退让的坚决态度,独联体国家则在反恐怖行动中紧密合作,立场坚定。
  但是,不能不看到,世界民族宗教冲突缓和的基础尚十分脆弱。一方面,上述缓和现象本身潜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科索沃、车臣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零星冲突时有发生,不能完全排除矛盾加剧导致冲突再起的可能性。朝韩关系的解冻是初步的,要实现真正的民族和解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欧盟、独联体反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的斗争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世界并不太平,今年的民族宗教冲突事件仍时有发生,9月28日爆发至今未熄的巴以冲突无疑给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美好未来蒙上一层阴影。今年的民族宗教冲突虽未引发像科索沃战争那样的世界性震动,但破坏力、危险性仍不容低估。
  从表现形式上看,今年民族宗教问题的恐怖色彩十分突出。恐怖主义日益成为民族宗教极端势力用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惯用手段,今年在菲律宾、斐济、泰国、克什米尔、车臣、科索沃、西班牙、瑞士、塞拉利昂、也门等地都出现了令世人震惊的恐怖暴力事件,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表现内容上看,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威胁日益增大,其活动常常成为民族宗教冲突的导火索。今年在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都爆发了由伊斯兰极端势力引发的冲突事件。同时,目前从埃及到印度尼西亚,从尼日利亚到黎巴嫩,全球各地穆斯林与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愈演愈烈。从发生地区来看,今年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呈加剧激烈之势,东南亚有可能成为世界民族宗教冲突新的多发热点地区。
  展望新世纪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趋势,应该看到,整个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有力推动下,国家、民族间的相互依存和联合正在不断加强,有关国家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途径。这都会有助于缓和民族宗教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民族宗教问题并不是一个可以期望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对其复杂性、严重性、长期性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影响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根本障碍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势必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和曲折的过程。现在,民族宗教问题又往往成为霸权势力打着“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插手别国内部事务的借口。这无疑将更加激化原有的民族宗教矛盾,也会再生更多的民族宗教问题。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任重而道远!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我们成为何种样子在很大程度上由我们所做的是什么来决定。在判断社会学家曼努埃尔·卡斯特利斯所描述的信息时代能否也成为公民权利和平等机遇的时代的时候,起决定作用的是诸如加强多边贸易体系或构筑一个更合理的金融流动框架之类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前景取决于我们——取决于我们的领导能力和政治业绩——还没有起飞的智慧之神密涅瓦。智慧之神现在起飞还为时太早,而且最重要的问题还悬而未决。然而,当她终于起飞的那一刻,但愿她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被分成全球化国家和被排除在外的国家两大阵营,而是一块更舒适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体现了平等所取得的胜利。
  ——费尔南多·卡多佐(巴西总统)
数十年以后,我们所谓的全球化现象将被视为世界正在经历的巨变的结果而非原因。历史学家将把这段时期——大约从1990年开始——称为“信息革命时代”。这里的“信息”不仅指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而且指与之密切相关、具有同等重要的革命意义的生物技术进步。他们将认为信息革命就像前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一样,也促使统治方式、经济状况和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速度要快得多。尽管美国早期的优势十分明显,但信息革命将延长还是缩短美国现有的优势地位,只有未来才能给出答案。
  ——杰西卡·马修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
地球可以支持我们人类增长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通常是太忙碌了,而无暇考虑这些。现在,当新的世纪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从极度兴奋中清醒过来。总之,我们进入了环境时代,在这个时代,最近的将来将是一种瓶颈般的形势。科学和技术(再加上缺乏自知之明和旧石器时代的固执态度)已经使我们陷于我们所处的这种状况。现在,科学和技术——以它们的智慧和远见——必须看着我们走出并摆脱目前的处境。
  ——爱德华·威尔逊(美国佩莱格里诺大学教授)
这是个市场时代,但它是更大的和更具包容性的市场。思想、技术、产品、哲学以及生活方式都摆出来供人审视、试用、抛弃、改进,或是被忘却。这样的市场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事物的价值是由它们受到注意的程度决定的。金钱只是衡量受注意程度的尺度之一。它只能衡量能够用钱买得到的东西。这是大市场中的小市场。还有其它不能用钱买但又争相得到人们重视的事情,例如有利于实现人的更大理想的社会安排。它们不受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在市场上寻求我们的赞同和惠顾。我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它们,它们就有多大程度的繁荣。
  ——布赖恩·恩诺(美国作家)
这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不能维系长久的时代。过渡并非等同,但它的确符合我们的时代。其主要原因在于“INTER”一词,即“在……之间”的意思。国际事务总是处于变迁之中。每个时代都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桥梁。但现今令人瞩目的情况是:今天各国在国际社会上群雄逐鹿的景象转眼就成为过眼烟云。全世界的人都感到,我们今天拥有的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具有清晰的坐标和等级的“体系”,但没有清楚的迹象表明今后将出现什么。
  ——贝尔特拉姆(德国贝本豪森科学和政治基金会国际政治安全研究所主任)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世纪之交圣诞老人的礼物:有喜有忧 朱根华绘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大格局 相对稳定 大趋势 不可阻挡
——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施晓慧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全球经济继续增长。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将成为新世纪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它将带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领域的一系列变化。软国力竞争的加强将成为新的特点之一。这些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的任务更为突出。这是出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得出的结论。
  这次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外交部、社科院、在京各主要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3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就新世纪国际政治与军事安全战略、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走势以及国际关系中的软国力竞争和意识形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出席研讨会并讲了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作了总结发言。
  专家们认为,2000年的世界形势总体表现为相对平稳与缓和。其特点首先是经济持续全面恢复和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继续看好;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特别是曾受到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东亚经济全面恢复,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经济也普遍回升。其次,部分重要的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逐步降温甚至平息。科索沃战争结束一年以后,巴尔干局势渐趋稳定,南联盟新领导人努力回归欧洲和国际社会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朝鲜北南双方领导人今年6月成功的首脑会晤及一系列和解举措,使一直被认为本地区最大热点的朝鲜半岛局势逐步趋向缓和。东亚力量对比可能发生变化。中东和平进程受阻,巴以再次爆发冲突,但中东再次发生大规模地区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三,大国关系经过一年调整,已基本恢复到科索沃危机之前的状况。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任之后,通过一系列务实、活跃的外交举措,积极修复了因科索沃战争损害的俄欧、俄美关系。中美关系在双方的努力下,已从去年的低谷逐渐恢复到科索沃战争以前的水平。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有利于两国关系的稳定。
  专家们指出,2000年大国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反映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特点。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主要大国处理彼此关系的根本特征。有专家指出,跨世纪的大国竞争,将较少地公开视对方为敌手,以武力扩张领土、攫取势力范围的手段越来越失去合法性。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经济、科技以及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领域。有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将在加剧相互竞争的同时,加深大国间的依存关系。而政治多极化的曲折发展,则使大国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对亚太地区形势及我国周边环境,学者们的估计是总体趋向缓和,区域合作加强。今年以来,我国的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朝鲜北南双方首脑会晤,给东北亚局势带来缓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发展,上海五国机制得到确立,我国与中亚各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印关系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东亚各国对区域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我国周边地区也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安全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投入明显加大。
  全球化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本次讨论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21世纪,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覆盖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有学者指出,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涵盖政治、安全、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对各国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不容忽视。跨国安全问题就将是一个直接的后果。衡量大国力量的因素,以及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区域化集团崛起可能取代某些单一大国的地位。有专家认为,全球化将进一步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化大潮时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试图通过全球化来推进西方文明以及“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国家之间在软国力方面的竞争将越来越突出。有学者还提出,全球化可能使某些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订下个世纪的战略目标,以赶上加速发展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当利用机会深化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做好迎接各领域深刻挑战的准备。
  全球化过程中软国力的竞争,是讨论会的又一热点题目。不少专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强化了人才、科技、文化、教育、社会机制和管理等不可量化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因为这些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推动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软国力因素在全球化中的意义十分突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和软国力的内涵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
  有学者认为,今年的世界民族、宗教矛盾总体形势趋好,但冷战后民族宗教矛盾的释放过程尚未结束。大国的外部干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以及环境恶化、人口激增等问题的加剧,都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因素。讨论会上,学者们还对新世纪大国关系问题、联合国的作用问题、主权与人权问题以及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欧美关系 实事求是看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裘元伦
  欧美关系可归结为三种具体关系,即联盟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这三种关系同时贯穿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联盟关系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兼及政治;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兼及军事;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兼及政治、军事。
  欧美在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关系主要在下述四方面展开:1.直接的商业利益之争,例如各种各样的“贸易战”;2.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争,包括“新经济”的发展(结构、制度、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等,这比商业利益之争更为深沉,更为重要;3.势力范围之争,二三十国的欧洲联盟和三四十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完全可能成为现实,这是集团依托之争,未来的“地区化”发展的含义,其重要性未必亚于“全球化”;4.国际影响力之争。这主要指:一是对国际组织与整个国际生活的影响(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和欧洲统一货币是欧洲人试图在经济领域达到同美国平等所作的一种努力);二是对制定和实施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影响力甚至主导权;三是各自所提供的制度模式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吸引力等。这是基础性的竞争。
  但是,对美欧的经济竞争应有恰当的估计,不宜过分夸大,更不宜于强调其消极面。
  事实上,恰恰是这种竞争,推动着它们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繁荣。其次,之所以不应过高估计欧美经济矛盾,还有四点原因:第一,这基本上是有序的竞争。这个“有序”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机制来达到的,包括法律、条约、市场力量、国家调控;第二,这是相互依存的竞争。欧美之间的联系渠道相当完善和丰富,包括北约、欧安会、七国(八国)首脑会议、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能源局等。由于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矛盾一般都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得以缓解;第三,这是发展中的竞争。据普遍估计,今后5至10年世界经济形势总的看好,这有利于缓和欧美之间的经济矛盾。历史一再表明,经济危机期间,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通常都会加剧;第四,这是相对稳定中的竞争。由于西方世界发展水平总体趋同,西方世界内部力量格局基本稳定,这有可能使矛盾冲突得以淡化。
  总的说来,在目前的欧美关系中,联盟与合作关系依然占着主导地位;但始终存在、且有可能加剧的竞争关系(其中包括矛盾甚至冲突)也制约着它们之间的联盟与合作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