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观察

  非法报刊为何屡禁不止
  ——对汝州市一些单位违法办报的调查
  本报记者 王华兴
  一个时期以来,河南省汝州市少数单位以工作需要为名,非法办报。近三年来,上级有关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曾多次到该市责令停办,汝州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召开会议并下文限期停止出版发行,但仍有少数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这些单位为应付上级检查,采取时办时停、明停暗不停或改头换面重新包装等手段继续出版,致使非法报刊屡禁不止。
  由汝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报纸《汝州声屏》,创刊时叫《汝州广播电视报》,为了逃避新闻出版部门查禁便改为《汝州广播电视》,再次查禁时又改名为《汝州声屏》。到今年11月,该报总出版期数达到370期。这张没有刊号的非法小报第361期上还刊登了《早入手,齐动员,汝州声屏召开2001年发行工作会》的消息,表明该报并没有因其非法而有任何收敛或停办打算,仍有继续办下去并要扩大发行之意。
  11月13日,汝州市委召集市广播电视局、公安局、农林局、土地局、临汝镇的主要负责人,学习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平顶山市委书记田承忠的有关批示后,专题研究了取缔非法出版物的工作。会议要求出席会议的单位立即停办《汝州声屏》、《公安》、《农民致富桥》、《汝州旅游》、《汝州土地》、《乡情》等六种非法报刊。今后谁继续出版或变相出版发行非法出版物,就处理谁。会上,除决定抽调人员组成督察组进行督察外,还让这些参加会议的主管领导在事先拟好的取缔非法出版物的责任书上签字。其内容是:“我单位及二级机构出版非法出版物自即日起如不停止编辑出版发行,我愿负一切责任。”由此看来,汝州市委查处非法出版物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措施也有,那么结果又如何呢?
  《汝州声屏》是该市较大的一份非法报刊,记者把这份报纸作为调查的重点。市广播电视局领导对记者说:“我们无条件地落实市委取缔非法出版物的决定。”记者来到该报编辑部采访时,也是人去楼空。报亭上也未发现销售,看来该报确已停刊。
  那么其他非法报刊是否也停刊了呢?11月18日,在市委召开取缔非法出版物会议后的第五天,记者在一家报亭买到一份15日出版的第155期《公安》。这份无统一刊号和广告许可证的四开8版小报,不但刊有“新闻监督”、“新闻热线”等热线电话,而且从一版到八版还刊登了总量超过两版的广告,且公开出售。《公安》为什么有禁不止呢?汝州市公安局的领导解释说:“这是最后一期,而且是提前印好发出的。”但办报人并不这么认为。《公安》的一位常务副总编对记者说,1997年初,市公安局为宣传汝州市公安干警形象,创办了《汝州公安报》,市委宣传部说是违法办报,让立即停办,我们就改成《汝州公安》。后来,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又让我们停办,我们又改成《公安》。这位负责人认为,他们办的不是报纸,是内部资料,现在不让办想不通。要不是考虑到局领导的官帽,还要办下去。他说,我早想好了,再办就改成《警界》。
  看来,违法办报的土壤并没有铲除,一旦有机可趁,被停刊的非法报刊还会死灰复燃。
  记者就汝州市有关部门违法办报的问题走访了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人看过记者提供的几份汝州非法出版物后对记者说,1996年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根据“两办”转发的文件精神,每年都把非法出版物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顶风违法违规出版发行非法出版物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汝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出版多种非法小报,问题是严重的。非法报刊屡禁不止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打击、取缔非法出版物的工作要常抓不懈。
  编者的话
  报刊出版是国家严格管理的特殊行业,我国政府对非法出版物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坚决取缔。汝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竟有多种长期出版发行的非法报刊,且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一些部门出于私利,利用手中权力顶风违规,甚至知法犯法,不仅干扰了正常出版秩序和报刊市场,也严重损害了这些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俗话说:“正己才能正人”。看来,在汝州市要净化报刊市场,市公安局等部门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人员,应依法从重处罚。否则,打击非法出版物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第4版(要闻)
专栏:

  编者的话
  报刊出版是国家严格管理的特殊行业,我国政府对非法出版物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坚决取缔。汝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竟有多种长期出版发行的非法报刊,且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一些部门出于私利,利用手中权力顶风违规,甚至知法犯法,不仅干扰了正常出版秩序和报刊市场,也严重损害了这些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俗话说:“正己才能正人”。看来,在汝州市要净化报刊市场,市公安局等部门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人员,应依法从重处罚。否则,打击非法出版物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第4版(要闻)
专栏:

  建设秀美山川的战略性工程
  本报评论员
  在历时两年试点的基础上,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受到国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由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入了一个按规划、有步骤实施的新阶段。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的一项战略性工程。这项工程的目的是根治长江、黄河水患,改善该地区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因为天然林是生态功能完善、生态效益最好的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水旱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和谐、山川秀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发展,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根本好转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绿色屏障。这项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切入点,是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全国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地区,将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区。
  工程实施方案正式批准之前的1998年,我国在重点国有林区开始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拉开了我国林业建设从采伐利用森林为主,向保护、培育和利用森林并重的历史性转变的序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久远。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本着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总结推广试点期间的成功经验,汲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教训,精心组织部署,扎扎实实工作,决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以百倍的努力,完成好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
  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7个省区市是工程建设的重点,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些省区市的各级领导更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解决工程实施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等重大敏感问题,必须抓实抓细。


第4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会见梁爱诗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赵新兵)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梁爱诗。
  会见时,梁爱诗介绍了香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在贯彻落实基本法,维护法治方面所做的工作。钱其琛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基本法,依法治港。他对梁爱诗及其领导下的法律部门在这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他还表示,香港基本法是一部全面体现“一国两制”方针的全国性法律,在香港特区具有高于其他法律的地位。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都应该维护香港基本法的权威。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办事,是香港实行法治的应有之义和核心内容,对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刘名启会见时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排忧解难 虚实结合
  承德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
  本报石家庄12月6日电 河北省承德市针对农村灾区群众思想实际,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两年,承德市连续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农民生产、生活出现很大困难。今年初,市委抽调5000名干部深入农村,给农民带来救灾款物,并带领广大灾民搞好生产自救。今年,全市共向农民发放救灾资金1240万元,互济粮2000多万公斤,帮助农民抢种晚秋农作物25万多亩,打井6000多眼。市县乡干部职工还向全市灾区群众捐款235万元,捐衣物80多万套(件)。
  承德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同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面对两年旱灾的教训,坚定了大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市委、市政府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心理,扶持他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大田作物绝收的情况下,实现退耕还林还草36万亩,建林果基地68个,中药材、养蚕等基地27个,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26个,时差蔬菜基地380个,牛奶生产基地16个。目前,全市有50多万农民从事特色产业经营活动,人均收入达千元。
  去年以来,全市8县分别建起文化下乡大篷车、文艺演出服务队,深入灾区乡村巡回慰问演出。他们行程近10万公里,共送图书11.5万册,演出1950场,送电影5150场,为农民义诊6.5万人次。市司法部门还开展了送法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广大农村司法干部和普法宣传员深入农户宣传法律。市委、市政府还针对农村群众信访难问题,组织开展了信访工作“桥梁纽带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解决问题,使信访率大大下降。(建海 景山 春生)


第4版(要闻)
专栏:

  岛屿旅游国际会议在三亚开幕
  本报三亚12月6日电 记者陈一鸣报道:由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署主办,中国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岛屿可持续旅游业国际会议”今天上午在我国最南端的岛屿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开幕。
  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120多名代表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将围绕“亚洲—太平洋地区岛屿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岛屿可持续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展开专题研讨。
  海南省长汪啸风、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将包括岛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管理和自主调节机制的应用、亚太地区受保护区域和世界遗产景点的可持续参观管理、当地社区影响下的岛屿旅游社会和文化问题以及旅游设施的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四大主题。
  会议将在8日结束时通过一项《海南宣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舞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刘云山出席并讲话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刘琼报道:今天上午,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中青年代表占31%,妇女代表占45%,少数民族代表占21%,中共党员代表占72%。中国舞协第六届主席白淑湘致开幕词。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刘云山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大会向全国舞蹈界的广大艺术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刘云山在讲话中对中国舞协充分发挥党联系舞蹈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舞蹈艺术创作和理论建设,培养艺术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广大舞蹈工作者肩负着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不断创新,不断为艺术创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最精美的舞蹈作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中国舞协第六届副主席游惠海做了题为《迎接新世纪舞蹈艺术的更大繁荣》的工作报告。大会历时3天,将通过对《中国舞蹈家协会章程》的修改,并选举产生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七届领导机构。
  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以及中宣部、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湛江“紫荆七号”客货轮爆炸事故主要责任人受处理
  新华社广州12月6日电(简陈明、翁为民)今天下午,广东省湛江市监察局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上,宣布了对湛江海运集团“紫荆七号”客货轮爆炸事故的主要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湛江海运船厂厂长杨宏胜等11人受到处理。
  今年10月5日,湛江海运集团公司船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船体严重损坏。经湛江市政府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湛江市政府同意湛江市安全委员会的处理意见,决定对杨宏胜等11人作出以下处理:
  给海运船厂厂长杨宏胜行政降职处分,扣发全年安全奖金,建议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扣发海运船厂党总支书记赖炳富全年安全奖,建议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给海运船厂副厂长罗报国行政撤销副厂长职务处分,扣发全年安全奖;给海运船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厂长助理戴志武行政撤销职务处分,扣发全年安全奖;给海运船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曹堂坚行政撤销职务处分,扣发全年安全奖,建议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给海运船厂工程主管苏毓、海运船厂班长林景亮、海运船厂焊工黄茂斌等3人留用察看处分,扣发全年安全奖;对海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景山、海运集团公司安全科科长余培铿、海运集团公司安全科副科长周文方等3人通报批评,扣发全年安全奖。


第4版(要闻)
专栏:

  云南省公安厅近日在全省开展全民评警活动,通过填写测评表的方式,请群众就文明执法、服务态度、遵纪守法、民警形象、社会治安状况、打击犯罪力度、预防减少犯罪等方面进行测评,这一做法受到当地群众欢迎。图为昆明市西昌路个体工商户邹碧波和妻子在填写测评表。 新华社记者 谭熙鹏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软件硬件一起抓 寓教于乐成果大
  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红红火火
  本报银川12月6日电 记者郑有义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向多形式、全方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加快阵地建设步伐。从1998年至今,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投入212万元,新建乡镇宣传文化中心64个,同时,维修和改扩建原有文化阵地47个,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由1205个增加到2353个。
  改善基础文化设施。对原有文化设施进行了更新,增添设备,增加器材,充实图书资料。1999年,区党委宣传部投资5万多元,为彭阳、盐池、同心等县配备电教设备,与区出版社一起投资27万多元,为18个乡镇配备20余万册图书资料。目前,全区253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有184个配备了电教设备,有的中心藏书达到1万多册。
  文化活动向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以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为龙头,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两年来,宁夏农村各地共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比赛、读书竞赛4200多次,举办广场文艺演出245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累计达6万多人次,放映电影6.5万多场,举办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班6588期。川区60%、山区40%以上的乡村初步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热的兴起,使农村文化在传递文明、服务经济、教育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把文化中心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依靠,主动参加科技培训,寻求科技信息。文化中心已成为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同时,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参加健康有益活动的人多了,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人多了;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赌博和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宣传文化中心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排演文艺节目等,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使群众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