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发展畜牧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金仁弟摄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内容。抓住当前粮食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发展畜牧业,更大规模地促进粮食转化,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开拓空间,对于缓解粮食“卖难”,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推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版特将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介绍给读者。
  ——编者
  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局长 贾幼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迅速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90年代之后,在粮食连续三次大幅提价的情况下,畜牧业提供的产值增长占农业总产值增长的1/3,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农民增收形势比前几年更加严峻,但畜牧业生产和收入形势看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将因此进一步增加。此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增加了农民的就业门路。短短十几年,畜牧业的发展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饲料工业大国,1999年仅饲料加工业产值即达1855亿元,在全国38个工业行业中饲料工业居第十六位。据估算,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劳动力近1亿人,创造畜牧业产值7000亿元,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
  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畜牧业发展却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在40%—50%,而我国不到30%。10—2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相当于3000亿—6000亿元的产值。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看,国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还有相当潜力,这种潜力将支持我国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199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与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但当年农民肉类消费只达到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消费的平均水平。如果农民肉类消费与收入能保持同步增长,达到市民90年代初的消费水平,目前我国肉类市场需求可增加约1000万吨,仅此一项畜牧业就有近500亿元产值的增长空间。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结构优化升级、总体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一些地方通过积极探索,在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找到了一些成功的路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全国看,推动畜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重点要抓住五条。一是面向市场,优化结构。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畜牧业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起“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体系,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生产与市场有更紧密的联结。重点是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加强良种繁育和疫病控制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科技进步。要在加强国内畜禽良种选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水平。四是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五是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强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奶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把奶牛业作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实施“奶牛业强市工程”,在奶业产业化经营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到今年10月底,全市建成万头以上的奶牛基地旗(县)4个,建成千头以上的奶牛基地乡(镇)17个,建成百户千头规模奶牛养殖示范小区8个,饲养5头以上的奶牛专业户已发展到5000余户。目前,全市奶牛已发展到8.3万头。奶牛头数和牛奶产量,均在短短的3年内翻了一番。经初步测算,农民每养一头产奶牛纯收入3000至4000元,仅奶牛业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亿多元,奶产业的发展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已安置6000多下岗职工从事奶牛饲养或乳制品加工业。
  呼和浩特市奶牛产业化发展如此迅速,主要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在大农业中较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的比重,尤其是迅速增加奶牛业的比重,使奶牛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对畜牧业内部结构也进行了调整优化,按照优化品种、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奶牛,稳定发展猪禽,积极发展肉牛、肉羊短期舍饲育肥,适当发展特种养殖。
  二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对那些可带动产业化发展,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乳品深加工,能为千家万户提供系列化服务的大型龙头企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对“伊利”集团公司,实行免征其8%的特产税,还享受对外招商引资、与上市公司的同等优惠待遇,并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了扶持,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今年,“伊利”投资4.2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使年生产能力由过去的14万吨,扩大到25万吨;“蒙牛”投资0.46亿元进行扩建,新增加了3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由过去的3万吨,扩大到现在的5.6万吨。目前,依托两大企业收购转化呼市地区生产的鲜奶,带动了3万农户发展奶牛业走上致富路。
  三是强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地、企合作,龙头企业带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发展奶牛业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和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奶牛业已成为全市农民竞相投资的热门产业。
  大成十年成龙头
  1990年10月,台湾大成长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省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联合投资成立辽宁大成农牧实业有限公司。10年间,公司由小到大,由单一的饲料加工逐步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禽畜饲养、鸡肉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
  辽宁大成的产业化特点别具一格。由于肉鸡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民卖鸡难等问题时常困扰着饲料生产的发展。为给饲料生产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辽宁大成先后在抚顺与大石桥成立了肉鸡加工厂,把农户用公司肉鸡料养成的肉鸡收回来加工,随后与日本三家商社签订了肉鸡常年供货包销合同,从而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提高肉鸡质量,公司改进工艺、完善设备,每年选送优秀员工和技术人员去日本研修,并定期从国外聘请专家学者来公司举办各种研讨会,直接与广大养殖户进行信息交流,以提高养殖水平。
  辽宁大成针对辽宁地区原有小农户饲养管理落后、卖鸡难等实际情况,公司推行了“一条龙”新型联养方式,即统一提供饲养户优质、健康的鸡雏,统一使用公司的肉鸡全价饲料,统一提供兽药和防疫用的有关疫苗及免疫程序,统一派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统一回收肉鸡屠宰加工然后出口。公司、农户与客商形成了一个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契约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从而推动了养殖业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的发展。目前,公司有契约户近千户,饲养契约鸡从过去每户的几百只、1000只到现在每户饲养2000只以上,年收宰肉鸡近700万只,饲养户多数每只鸡可赢利2元,每年饲养户共可获利超千万元。
  公司在饲料生产上,采取世界最先进的平衡有效氨基酸配方技术,生产出平衡、稳定、经济、高效的全价饲料和基础精料。公司采用国外先进全套饲料生产设备,实现了从原料接收到饲料制造直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的电脑自动控制,运用一流的品管技术,应用电脑配出最佳及最低成本的配方,年生产出18个系列近60个品种的产品,包括肉鸡、蛋鸡、种鸡、猪、牛、鱼等的全价料、浓缩料及基础精料,吸引了广大客户。公司生产销售各种浓缩料和基础精料折合为全价料,市场销售量年达50万吨。鸡肉产品年出口日本达6000余吨。
  庭院养鸡有奔头
  广西合浦县党江镇亚桥村是个不靠山、不近海的地方。近年来,农民们利用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养鸡,尝到了甜头。
  1993年,合浦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举办科学饲养畜禽学习班,并同亚桥村领导班子一起总结了本村农民许家良的经验。许家良在自家的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养肉鸡,年饲养优质肉鸡2万多羽,纯收入2万元以上。
  于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层层开会动员,号召村民以许家良为榜样,瞄准市场,科技先行,利用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饲养群鸡奔小康。村支书、村主任等7个干部带头养,一个群众性的利用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养群鸡的活动逐步开展起来了。
  利用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养群鸡,优点是便于就近管理;问题是比较拥挤,易污染,易出病。为克服这一弊端,县、镇项目“中心”的科技干部和村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上门听取饲养户的意见。根据科学养殖的要求和养殖户的经验,提出先搞好栏舍清洁、消毒和通风透气设备,再按密度限额进鸡苗;鸡苗进栏前先作接种免疫注射;天天清扫栏舍;适时喂药防疫;病鸡隔离喂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这么一来,难题解决了,养鸡的成活率在95%以上。
  群众养鸡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在养殖过程中还遇到不少难题。村领导班子及时研究,主动抓好养鸡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一是干部分工联系养鸡户,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由村干部直接向湛大、万田、康兴、廉宝等饲料厂购进饲料,以比市场零售价每吨便宜10—15元的价格销给养鸡户,对困难户还可先赊销,待卖鸡后还款。三是村干部主动向养鸡户宣传优质鸡品种信息,并帮助订购。四是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村干部经常同县、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联系,采取请来指导或直接咨询的办法,帮养殖户排难解忧。
  由于服务工作抓得好,养殖者放心饲养,运销者放心运销,全村养鸡业办得红红火火。1999年,全村养鸡业已由1993年养鸡专业户75户,发展到养鸡专业户221户,收入2800万元。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由56.1%增加到80%。
  小鹌鹑构建大市场
  锡山市新安镇是江苏著名的“鹌鹑之乡”,该镇积极推进以鹌鹑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千家养殖、百户运销,以鹌鹑经纪人为龙头,鹌鹑协会为中介服务组织,产销自成体系的市场龙头带动模式,鹌鹑产业化富了一方农民。
  ——鹌鹑产业化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全镇共出栏肉鹌鹑4140万羽,鹌鹑蛋650吨,总量约占江苏的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鹌鹑养殖生产基地。1999年全镇鹌鹑产业链共实现产值1.9728亿元,综合利润1965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全镇人均收入增加703元,占年人均收入的15%。
  ——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该镇已有1200多个农户从事鹌鹑生产,占全镇农户总数的1/8;吸纳从业人员20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的1/6。鹌鹑养殖的规模生产还带动了孵化、加工、运输、兽药饲料经营、饮食、商贸流通等产业的发展。该镇鹌鹑辐射力不断增强,已带动了周边10多个镇的农户养殖鹌鹑。
  新安镇鹌鹑生产从1983年起步,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风雨搏击。新安镇充分发挥位于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信息便捷、农村剩余劳力多和空闲房舍多等有利条件,重点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
  经纪人联络农户和市场,大市场带动农户发展。新安镇鹌鹑养殖业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占领市场,不断发展,主要在于有一支善经营、懂业务、耐劳苦的运销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原来都是鹌鹑养殖户,他们充分利用新安镇交通便捷,距沪宁杭大中城市近等区位优势,在农贸市场买下批发点,设立销售点,以快捷、优质、薄利等竞争手段抢占市场,南向温州、杭州一线延伸,北向常州、南京一带发展,使覆盖面逐步扩大,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对外销售网络。为了确保市场供需平衡,每个运销经纪人都根据自己的日销量,与饲养户、种鹑户紧密联系,做到有计划生产,定价钱收购,定时间销售,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分散生产、产业链不断延伸的紧密型经营的农民合作组织。全镇现有鹌鹑运销人员123人、专业运销汽车23辆、70多辆摩托车,形成了“销售旺、生产增、效益好”的良性循环。鹌鹑经纪人邹仁堂,1999年自己饲养种鹌鹑1.5万羽,带动近百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年生产、加工、营销总量达到400余万羽。1999年8月获得了出口资格后,每月有10万羽冻鹌鹑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目前已外销冻鹌鹑50多吨。
  社会中介搞服务,政府引导作后盾。1996年1月,锡山市鹌鹑协会在新安镇成立,该协会的运作实行新的变革,广泛吸收鹌鹑经纪人、养殖大户参加协会,逐步办成了一个服务于鹌鹑产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强化了协会的社会化、中介化、服务化的功能。镇政府在舆论、信息、经济、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促进协会在鹌鹑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协会在鹌鹑流通与加工、良种引进与推广、防疫灭病、饲料与兽药供应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罗定山区走上致富路
  广东省罗定市加益镇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镇。1999年3月,加益镇创办了“罗定市加益兔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了“种兔繁育——发放农户饲养——回收销售”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一年多来,公司已建立了10个联营生产场,拥有固定资产288.5万元,年繁育名优种兔2.3万只,年产肉兔80多万只,销售收入5103万元,利润539.9万元,带动了2360个农户发展兔业生产,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名优种肉兔繁殖基地,跻身于云浮市15家农业龙头企业。
  加益镇地处山区,山多耕地少,尚未开发的山坡地有1.5万多亩。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型畜牧业,是振兴经济,致富农民的唯一途径。首先,建立种兔繁育基地。首批引进美国加州八点黑、比利时灰巨兔、美国青紫兔系列等名优种兔1300只。同时,发动镇干部自力更生,开垦荒地1000亩种植牧草,建起了初具规模的种兔、牧草生产基地。在此基地上,正式成立了“罗定市加益兔业有限公司”,选派15名素质较高,有一定养殖技术的镇干部职工驻场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经过一年多努力,公司已配套形成了种兔繁育总场、联营生产场、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和名优种兔引进繁育体系、饲养技术培训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回收销售体系、帮扶体系。目前,公司名优种兔饲养量达3万只,年可繁殖兔苗100万只,拥有资产285万元。
  公司的宗旨是,以名优品种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保证,不断发展壮大总公司实力,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兔业,增加农民收入。具体采取三大扶持措施:一是技术扶持。公司专门成立了“科学养兔技术培训中心”,以省、市专业部门和佛山科技学院为技术后盾,以公司技术人员为主体,举办养兔技术培训班,分期分批免费培训养兔专业户;并组织五人技术指导服务小组,随时上门为养兔专业户指导和传授养兔技术。二是资金扶持。公司对本镇的养兔专业户实行按市场价的10%—30%的优惠价格供给兔种兔苗,而对部分特困户实行免费提供种苗扶持,使特困户通过养兔迅速解困。目前,公司仅种苗扶持一项的资金达50多万元。同时,发动农户大力种植牧草,并免费提供各种牧草种子,使全镇牧草种植面积达5000亩。三是销售扶持。为解决养兔户肉兔销售的后顾之忧,公司专门成立市场信息中心,与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地的禽畜批发商和酒家挂钩,建立各地销售网络。同时,公司与养兔专业户签订市场最低保护价回收肉兔的合同,实行按保护价向上浮动收购肉兔。
  由于扶持措施到位,不断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全镇的肉兔养殖发展快,效益好。目前,全镇养兔农户已发展到2360户,占农户总数的35%,种兔的存栏量达3万只,肉兔的饲养量达130万只,已销售肉兔80万只,种兔3.5万只,收入5100多万元。
  拉萨示范家庭牧场
  198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承担了由农业部安排专项贷款兴办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的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努力,该县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由小到大,逐步完善,效益明显。
  1988年至1999年,林周县先后发展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8批,共530户,3037人。530个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1999年末存栏各类牲畜40810头(只、匹),户均存栏比全县平均多40头(只、匹);530个示范户1999年人均收入2151.04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690.05元。
  通过建设和发展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全县农牧业经济收入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牧业收入在农牧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到73.51%,实现了由农业(粮食生产)收入占主导地位到以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的变更,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得到优化,促进了区域性高产、低耗、高效农业的逐步形成。
  利用贷款兴办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在林周县乃至全区都是首创。为了使示范牧场建设取得预期成效,林周县始终把工作立足点放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艰苦奋斗上。
  项目任务确定后,成立了由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有关业务部门和项目所在乡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班子和专家小组,从区内外及本县畜牧部门聘请和抽出20余人组成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并制定了《林周县澎波区1988年—1992年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建设规划》,明确了兴办示范牧场的宗旨、规模、目标任务及资金投放方式,确立了“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因地制宜,加大改良,调整结构,走专业化牲畜饲养道路的指导思想,抓住了影响项目区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关键和难点,找到了项目建设的突破口。
  林周县在示范牧场建设中打破了几十年延续下来的国家投资、农民种田、牧民养畜的传统,实现了变无偿投资为贷款还本的资金投放方式。根据牧业生产周期,制定3年贷款还本期限。贷款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银行贷款规定,在县法院公证担保下,县畜牧站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由示范户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以合同为依据,向县畜牧站提出贷款投资使用申请,经畜牧站审核同意,由银行发放贷款。县畜牧站负责收取到期贷款,作为再发展资金,存入银行,滚动使用。投资方式的改革,增强了资金使用户———示范户与项目承担单位的压力和风险意识,使示范户与项目承担单位间形成内在激励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信贷资金的滥用和挪用,使各项增产措施在示范户的生产经营中得到有效落实,对示范牧场的成功兴办起了决定性作用。
  望奎加快生猪产业化
  黑龙江省望奎县自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以来,始终把发展瘦肉型猪产业置于振兴经济、富民强县的主体地位,作为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采取过硬措施,增加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生猪生产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商品化生产的轨道。1999年生猪饲养量110.5万头,出栏70.2万头,养猪纯收入2.1亿元,农村户均增收2876元,人均增收569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31.6%。年转化玉米20万吨,约占全县玉米总产量的50%。
  90年代初,在省畜牧局大力支持下,望奎县积极推广生猪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由传统方法养猪向科学养猪的转变,实现了由一家一户的零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一是推广先进养猪技术,实行模式化饲养。采取优良品种(三元杂交)、优质饲料、塑料棚暖舍、程序免疫综合配套技术,养6个月出栏重100公斤,料肉比3∶1,胴体瘦肉率62%。二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形成了县有种畜场、乡有母猪扩繁场、村有种猪专业户的三级繁育体系,县种猪场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东北民猪四个品种,为乡镇母猪扩繁场生产二元母猪提供原种,重点推广“杜长约”和“约长民”三元杂交组合,现在三元杂交推广面达到80%。三是推广节本饲养技术。重点推广了新法酿酒低成本养猪技术和自繁自育节本技术,全县采取新法酿酒养猪技术356户,饲养生猪1.5万头,每头猪节约饲料成本50—80元。
  过去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生猪仅靠猪贩零散外销,经常出现“憋猪”,并且价格涨落不定,严重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望奎县重点在龙头企业牵动上搞突破。引进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猪产业新上三个大项目,其中投资6000万元上了年产30万吨绿色饲料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上种猪场项目,投资6000万元上年屠宰冷冻加工120万头猪项目。目前,饲料厂和种猪场已建成投产。(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