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柳州
  法律为企业改革服务
  柳州市是广西的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首批18个“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城市之一。近几年,柳州市在深入实施依法治市工作中,坚持在企业开展普法教育、学法用法活动,积极探索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的途径,为柳州市的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依法治市中,柳州市首先把依法治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企业的依法治理工作,并把企业的依法治理纳入考核企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效益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可靠保证。在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律教育中,柳州市做到有规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在企业开展普法工作。各企业领导亲自抓,做到普法教育总体上有要求,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方案,人、财、物有保障。“三五”普法期间,全市近34万职工有近33万人按要求完成了各阶段的普法学习任务,占普法对象的97%。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全市职工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不少企业通过学法用法,增强了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目前,全市有1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企业依法管理,将企业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几年来,柳州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过去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清理,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文件规定均予以修改或撤销。
  五年的普法依法治理,使柳州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1996年至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税利、工业销售收入逐年快速递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青海省司法厅、县司法局和乡政府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制定“村规民约”。图为工作组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沟村了解情况,并宣传法律知识。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全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综述
  “三五”普法以来,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工作格局。近几年,已经有75%的基层单位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通过对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城乡基层单位初步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
  在农村,通过广泛的“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依法治村活动,逐步完善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各项事业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在城市,街道社区、居委会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展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地把开展法制教育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对群体性纠纷进行专项依法治理,避免和化解了许多人民内部矛盾,防止了矛盾激化,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
  ——各级领导重视,是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对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统一部署。陕西省委发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依法治村工作的通知》;青海省专门制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山东、辽宁、浙江、河南、青海、河北、广东、北京等省、市还专门召开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
  ——培育推广典型,是推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方法。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试点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使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逐步深入全面展开。山东省建立了117个基层联系点,并制定了《山东省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使基层试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江西省在全省建立了10大类100个基层示范单位,引导各种类型的基层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制度建设,是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健康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自全国推广章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经验以来,各地普遍重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了“三小”制度,一是依法制定一部“小宪法”——《村民自治章程》或《居民自治章程》,将民主管理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二是建立健全了一个“小人大”——村民(或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实行民主权利的有效渠道,使广大群众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建立了一个“小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增强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有序深入地发展。
  ——多种形式并用,是深化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三五”普法期间,各地结合实际,注重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北京、四川、湖北、江西等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如“百万公民法律知识竞赛”、“家庭与法”等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三五普法巡礼

  民主理事 制度治村
  ——宁波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纪实
  蒋炜宁
  几天前,地处四明山麓的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八字桥村的民主议事厅内热火朝天。这个村的20多名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村里近期要干的大事。几经讨论,大家表决通过先办电网改造、村道改建两件大事。最后,村民还认真听取了村干部们的述职报告。得悉村里的集体资产日益壮大。望着窗外青翠欲滴的经济林带,年过六旬的代表张大爷舒心地笑了。他说:“现在村里大小事情我们说了算,村里干部办事都得循章程。”
  这样的民主议事厅,梁弄镇村村都有,每两个月一次的村民代表大会内容都翔实记录在村民议事记录簿内。
  如今在浙江省宁波市,“民主理事,制度治村”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这是宁波市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带来的可喜景象。
  农村的基层依法治理怎么搞?宁波市于去年开始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基层的依法治理。先在鄞县五乡镇明伦村、慈溪浒山镇隆兴村试点,而后在全市推广。去年6月至10月,全市4980个行政村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第一次民主选举。从此,村民代表会议成为联系村民与村委会、群众与干部的桥梁,也使民主决策、民主自治得到真正落实。
  现在,大到村办企业转制、建筑工程项目、二轮土地承包方案,小到村内绿化,河道路面保洁等事宜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彻底改变了过去全凭村干部说了算的状况。
  按制度办事理顺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鄞县五乡镇明伦村修村道需拆17间民房,过去这样的工作难度大,一些村民往往要借故“敲竹杠”。如今经过广大村民讨论,大家认识到修路的好处,党员带头拆迁,群众积极配合,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以民主理事,以制度治村”激发了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的村组建了道德评议小组,有的村坚持义务夜巡,有的村设立义务监督员,共同管理村务。慈溪范市镇西村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主动拆掉柴篷基,改变了过去拆一只柴篷基村里支付50元的惯例。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依法管理求发展
  ——四川省依法治企掠影
  本报记者 王比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的发展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依法治理的过程。依法治企是解决企业诸多难题的关键。”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曾宪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就将法制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依法治企,对企业而言,是用法治的手段,调整企业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把法律事务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对外界而言,是政府转变职能,用法治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同时社会有关方面发挥各自职能,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川省依法治企工作在全国开展较早。早在“一五”普法后期,一些企业就总结出学法要同用法相结合,开始了依法治厂的探索和实践。从1992年召开的全省百家企业依法治厂经验交流会到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企业依法治企经验交流会,这八年的依法治企工作,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过程。最初是由单个企业从适应国企改革的需要出发,实行依法治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上而下在全省整体推广。
  今年9月,记者来到了剑南春集团公司。这个拥有5000余人的国有大型一级企业,近六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合同纠纷,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感到惊讶。直到听完公司党委书记何天正的介绍后,记者才找到答案。随着公司的壮大,对外经济交往增多,出现了一些合同纠纷,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签订人缺乏法律知识造成的。尤其是1996年初公司与安徽某方签订的一份供销合同,由于合同条款不严密,双方理解发生分歧,给公司造成被动。虽然官司赢了,但他们还是从中吸取教训,感到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合同,以防止和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公司利益。1996年底,公司成立了法建处,由公司主要领导人分管,全面负责企业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合同的审查和管理。审查的内容涉及广告宣传、原辅材料购进、机电设备购买、工程建筑、技术服务等五大类。自公司对合同进行集中审查以来,涉及合同金额达43620万元,并对其中300多份合同作了修改。经法建处审查过的合同在履行中尚未发生过一起纠纷。现在标的在10万元以上的合同都得由法建处审查,没有法建处的签章,财务部门就不付款。公司由此赢得了信誉,也赢得了市场,连年被四川省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
  实行厂务公开是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行厂务公开,职工可通过多种渠道,更广泛、更直接地参与企业民主法制建设,从政治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从制度上落实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国“一五”、“二五”普法先进单位———四川攀钢集团矿业公司领导体会尤深,他们过去没有实行厂务公开,透明度不高,职工对领导存有戒心,干群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矿业公司兰尖矿采矿车间在奖金分配上向一线职工倾斜,但由于未公开,职工仍不理解。从1999年以来,月月公布分配账目,车间干部及职能人员比一线职工每月人均少50—60元。一线职工说:“过去我们总认为干部收入比我们高,现在看来是冤枉了他们。”
  依法治企是一项社会工程,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党委、政府要转变职能,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地处成都市南郊的双流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近1/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乡镇企业的法制建设。自“三五”普法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乡镇企业的普法工作纳入一级目标管理。全县各乡镇企业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不同工种岗职,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知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乡镇企业在管理上的诸多不适应显现出来。三强公司原来每年花数十万元培训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由于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一批批骨干跳槽离去,公司领导既恼火又无奈。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乡镇企业规范用工制度,并派有关职能部门人员深入企业排忧,建立完善用工制度,为企业留住了经营管理骨干。为了把好依法决策关,县委、县政府在依法治县的一级目标中,要求各乡镇都必须聘请常年法律顾问。高频集团在每项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坚持请法律顾问会同董事会共同从法律的角度把关,保证了每项决策的合法性。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从依法治企中尝到了甜头。在他们看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法律进程相伴而行,有效维护乡镇企业利益的是法律。
  四川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对此,曾宪章对记者说:“四川省依法治企的经验说明,党委加强领导、政府转变职能是关键,企业依法管理是根本,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方向。依法治企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党委、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上而下联动推进,才能使依法治企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社旗
  三五普法新事多
  纪民 玉国 作俭
  河南省社旗县近年来在农村开展“三五”普法宣传活动中,通过释案学法,使农民换了新脑筋。一时间,“土老板”争聘法律顾问;老太太举办敬老法律培训班;牛经纪走街串巷颂扬执行年等趣事一时成为美谈。
  苗店乡是河南省农科院指定的“三粉”生产及加工示范乡,在专家技术指导下,该乡目前已建成“三粉”生产线206条,年产“三粉”2.2万吨,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在产品销售中,因一些经营者对《合同法》不熟悉,在签订合同时一不小心就落入别人的圈套。社旗县法院从事经济审判的法官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走村串户,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向“三粉”厂老板宣传《合同法》,“土老板”们听了法官们的宣讲,高兴地说:“咱聘请了法律顾问,做生意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树荫下,老太太现身说法,一群小媳妇停下手中活计,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这是笔者在地处三县交界,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下洼乡井楼村目睹的一幕。该村61岁的老大娘张清芳,生了六子五女。老伴病故后,六个儿子分掉了她的家产,张大娘有病,六个儿子不给她药费。张清芳求亲托友,也做不通孩子的工作。她一纸诉状把六个儿子送上公堂,并依法讨得了公道。此事如石击水,在这个小山村掀起了波澜。与张清芳邻近的赵山菊、李二妮、鲁张氏、刘梁氏四个60多岁的老太太,自发聚拢在张清芳家里,要她传经。后来,五位老太一商量,借着夏季中午乘凉的空闲,她们的敬老法律培训班就开课了。
  50多岁的牛经纪黄新亭是郝寨镇人。近几年,黄新亭拿起牛鞭干起了牛经纪,因为能说会道,这行饭吃了不久就成了“大款”。后来他跟城郊乡一冷库签订协议,专业卖牛,然而两年间该冷库仅卖牛款就拖欠他一两万元。在腿跑断,嘴磨破,索要无望的情况下,黄新亭一纸诉状把冷库老板杨某送上法庭。正巧赶上去年是全国法院系统开展执行年活动,黄新亭申请执行后不久就从法官手里拿回了卖牛款。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普法说唱队
  在江西省万载县街心花园内,活跃着一支由20多名退休职工组成的“普法说唱队”,宣传法律法规,深受群众欢迎。罗亚毅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引导村民依法自治
  ——记宁夏彭阳县沟口乡姚河村村民委员会
  姚河村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部沟口乡,属于贫困山区。全乡7个自然村,506户、2516人,是一个回、汉杂居村。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村民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较差,民事纠纷偏多,治安问题突出。为努力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做学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村委会坚持以全面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深化依法治村工作,形成了依法办事、依章理事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全县依法治村工作的全面开展树起了榜样。
  1998年,村委会按照县委要求,在开展依法治村活动中,首先成立了姚河村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健全了《姚河村村民自治章程》、《调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村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就能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贫困山区,由于受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些农民群众的头脑中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落后意识,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乡村干部多次上门给这些农户做工作,他们不但不听,还恶语中伤乡村干部。依法治理活动开展以来,他们通过学习《计划生育条例》,认识到超生只能给家庭和孩子加重负担,在乡村干部的引导下,自觉到乡计生站采取了计生措施。前几年,村里聚众赌博风气较浓厚。针对这个情况,村委会向农民群众大力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禁赌条例》,并同派出所密切配合,积极查处赌博行为,使赌博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依法治村 民主管理
  ——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呼尔东村
  七个星镇呼尔东村位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北40余公里的霍拉山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370户1727人,其中汉族占63.4%,还居住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土家族村民。“三五”普法以来,他们在认真总结“一五”、“二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探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路子,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加强领导是搞好依法治村的保证。“三五”普法期间,该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普法依法治村领导小组,7个村民小组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每十户村民中设立一名法制宣传员,把普法工作作为依法治村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几年来,全村参加法律学习的人数达1.52万余人次。为了激励各族村民学法的热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制作了一面“学法用法流动红旗”,每月评比一次,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形成了“平时学法,遇事靠法,办事依法”的良好法制环境。
  在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中,该村抓住严格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村运行机制。首先是尊重民意,依法选好村委会班子,从组织上保证村民自治。其次是建章立制。焉耆县把制定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又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综合性自治章程及制度作为依法治村的关键一环来抓,使国家的法律落实到基层。
  该村自1991年开展村民自治以来,就把实行村务公开作为民主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固定下来,用公开的形式实施民主监督,从而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改善了干群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