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就在大舜轮沉船后的第五天,一艘从大连港驶出的轮船却违规装载了易燃、易爆的危险品,险些发生事故——
  大舜轮悲剧不能重演
  本报记者 冉永平
  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舜”轮在烟台附近海域遇难,船上302人仅22人生还。
  “11·24”特大海难事故令全国震惊,一时间,海难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11·24”海难绝非偶然事件。如果我们有关企业,仍不能从中真正吸取教训,“11·24”海难空前,但不会绝后。这绝非危言耸听。
  什么船都敢开、什么险都敢冒、什么钱都敢挣,你可以侥幸十次、百次,但夜路走长了,迟早要碰鬼。一位跑国际航线的资深船员如是说。
  “11·24”事件并非偶然事件。
  记得1999年9月,记者曾以实习机工的身份随中远集运公司的“新鉴真”轮跑了一次中日航线,一位资深船员为我们进行安全培训时曾忧虑地说,国内航线上许多船安全隐患极大,船舶破旧、维护不善不说,超载、危险品等问题非常突出,不出大事真是万幸。
  不幸被他言中。两个月后,“万幸”变成“不幸”,近300条生命“折戟沉沙”。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我们许多船公司,多破旧的船都敢开,多危险的货都敢拉,多不该赚的钱都敢赚!
  前一段,交通部海事局组织了针对水上安全的“99联合行动”,共查出超载船15181艘,与安全极其密切的一些项目,如灯光声号设备缺陷15710项,救生设备缺陷14617项,消防设备缺陷19013项。
  而且,更令人担心的是,11·24事件发生后,仍有船公司置若罔闻,铤而走险。
  就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五天,即1999年11月29日,又发生从大连驶出的“昆嵛”轮违规运载危险品事件。据海事局官员介绍,当时,该船已经出海,乘警巡船时在船舱内闻见气味异常,找到有味车的车主,车主先谎称是食品添加剂,后又称是化工品。到烟台港经查,是严格禁运的甲类一级危险品丁醇,极易燃烧、爆炸。而且,5吨的卡车装载了10吨,严重超载。加上当时海上风浪大,一旦船摇晃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前车之鉴尚未过去,就如此欲重蹈覆辙,如此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实在令人瞠目!
  也许这些公司想:那么多次都走下来了,不也没事?但是,正像那位资深船员讲的,走夜路多了,迟早要碰鬼。但愿我们的各级船公司能猛醒过来。
  什么规章都当儿戏,什么制度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然规章制度再健全再完备,也是白纸一张。有令不行是最大的隐患。交通部官员如是说。
  是不是我们的规章制度不健全?非也。据初步统计,从80年代起,我国涉及水上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办法就多达四五十项,对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都有很细的规定。而且行业主管部门,逢会必讲安全,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对记者讲,他都快成婆婆嘴了,但是,一些企业到具体事上就是不执行。他曾痛心地说,如果我们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1999年9月,记者在“新鉴真”轮采访时,到达日本后,该船就组织了一次消防演习。船长告诉记者,多长时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多长时间组织一次救生演习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许多跑国内航线的船舶都没有像我们这样一板一眼地按规矩来。
  就在“11·24”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前的10月17日,也是烟大公司跑大连到烟台航线的“盛鲁”轮就发生起火沉船事故。据透露,由于消防设备器材维护保养不够,加上船员缺乏消防知识,竟然连消防器具如配备的空气呼吸器都不会使用。发生火灾后船员手忙脚乱,一味往舱内灌水,导致船倾覆。
  就在“盛鲁”轮沉没后,交通部即刻在烟台开了安全现场会。但一个月后“大舜”轮起火,船员同样缺乏消防知识。据生还者透露,当时船员接水龙就用了10分钟,耽误了救火时间。
  为什么我们许多跑国内航线的船舶不能像“新鉴真”轮那样注重安全管理。分析下来,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新鉴真”跑的是国际航线,要注意国际影响。二是国内航线可能竞争更激烈,赚钱的压力更大,于是在超危险品面前,经不起钞票的诱惑。
  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我们放松安全的理由。一个企业,如果处理不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注重了今天这一点利益,你明天的利益是无从保证的。不仅如此,可能搞不好连老本都要赔进去。
  奉劝那些急功近利的企业经营者们,即使不管社会影响,仅是为了自身企业的长远利益,也该把安全放在首位。
  压题照片为打捞大舜轮时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冯杰 摄(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董事长不是“一把手”
  陈清泰
  ●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
  ●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经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股票上市,一些运作规范的公司经营机制转变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确实有不少企业翻牌为公司之后并无起色,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有的是董事长、经理一人兼,在避免“领导班子”内的矛盾的同时,放弃了制衡;有的政府部门既派入董事、董事长,还要管理经理、副经理,认为对企业领导人员管得越多越安全;有的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为内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有的对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议事规则不以为然,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仍未形成;有的政府部门仍沿用以前管国有企业的办法管理公司,董事会的决策仍由政府审批;有的认为国有独资是最高级形式,争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等。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有的也违反了《公司法》。我们切不可因人为地扭曲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达不到转换机制的目标,最终否定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注意掌握:
  ———国家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严格监管,使他们成为持股企业“真老板”,而且要权能到位。授权经营机构受国家所有者之托,依《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职权,最重要的是选派称职的股东代表或董事,使国有法人股东权能真正到位,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
  ———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公司责任体制的关键;
  ———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不能高度重合,一般情况下董事长与经理应当分设;
  ———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依党章可进入党委会;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必须按《决定》的规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不能出现多个决策中心;
  ———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对于防止董事偷懒或渎职,保证所有者权能到位至关重要;
  ———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应权责分明,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行。特别要说明的是,董事长在董事会范围内行使职权,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更不能超越董事会以“产权代表”和“一把手”自居。经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足够的权力,但必须以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为基础。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但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
  ———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和审批。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与企业家谈心(1)

  是不是卸磨杀驴
冉永平
  因工作关系,常到企业走动,结交了不少企业家朋友。看的、听的多了,闲暇整理整理,有些想法要说,姑且就叫做“与企业家谈心”吧。但愿对企业家朋友能有所帮助。
  最近,我碰到一位国内著名家电企业的老总,他告诉我,他们的班子最近做了调整,原创业班子的9个人调整下去7个,只有2人留在董事会。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映是为他捏“两把汗”。
  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班子稳定。你可以调查一下目前的优势企业,特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主要领导者没有变化。这个企业如此大动作调整班子,会不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此一把汗也。
  中国传统道德提倡同甘苦共患难、苟富贵,勿相忘,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历来受到谴责。企业好了却炒掉与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创业者,我担心这位企业家朋友会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此二把汗也。
  进一步了解,不仅紧张的心情释然,而且对这位企业家的魄力以及这个企业的未来刮目相看。新进入决策层的7人全部是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国外回国的博士,新班子更具活力。调整下去的人也比较满意。因为,他们虽然不参与决策,但由于对企业的历史性贡献,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
  这件事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搞好企业,班子很重要,因此班子团结、稳定当然是好事。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一个班子稳定过了头,形成一个封闭的、水泼不进的小集团,那就未必是好事。
  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不败,就必须跟上潮流。跟上潮流的关键是人要跟上潮流,而这当中,“班子”不落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的班子,虽然团结、稳定,但人员素质不能相应提高,又没有输入新鲜血液的机制,这个企业前途堪忧。
  解决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不断提升自我,二是吸收新鲜血液。这两种方法都并非尽善尽美,前者有局限:因为自我提升受年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的局限;后者有压力:引进人才要遇到摆平“元老”与“新贵”的矛盾。因此,处理好这一矛盾绝非等闲之事。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许多优势企业都将面对,甚至已经面对。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武夫打天下与文人治天下的关系与今天我们企业面临的新人与旧人的关系颇有类似,处理好了是将相和,有利于发展。处理不好,或形成马上治天下的混乱,或留下卸磨杀驴的骂名。
  依我看,与其马上治天下,不如“卸磨养驴”,因为毕竟后者有利于企业发展。当然,若能达将相和的境界,最好。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企业家看好今年经济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对于1999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大部分企业家有共同的判断: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正在减弱。对于2000年经济形势,大部分企业家有共识:以市场物价持续下跌为主要表现的通货紧缩现象,可望得到缓解,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将逐步呈现回升的态势。
  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35.1%的企业家预测在6%—7%之间,33.2%的人认为在7%以上,认为在6%以下的有31.7%。
  对目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企业家们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总需求不足,有77.3%的企业家认为总需求不足,其中又以居民消费不足和外贸出口不足尤为突出。二是企业效益尚未明显改善。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与1998年相差不大,企业盈利面由1998年的50.7%略减到1999年的50.4%,亏损面比上年的29.7%微减了0.1个百分点。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有52.7%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以下,只有10.5%的企业销售利润率超过20%。第三是企业资金紧张。有66.5%的企业家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认为资金宽裕和正常的只有5%和28.5%。第四是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在对10项要素市场的供求分析中,企业家认为供大于求比重较大的前三项是:消费品、房地产和原材料。认为供不应求比重较大的前四项是:技术、资金、人才、信息。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得意之笔

  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比价采购一年省1亿
  本报记者 刘国胜
  在国家经贸委举办的物资采购经验交流会上,我见到了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公司计划管理科李寿山科长,他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深刻感人。
  1998年,柳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苦不堪言。1至4月,全公司亏损4000多万元,相当于广西4700万人每人背1元。
  是什么魔法在威胁着柳钢?当年钢材价格一跌再跌,与上年度比平均价跌168元/吨,这是大环境带来的客观减利因素,此外,还有无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
  他们发现物资采购供应系统有个大得不得了的黑洞,使企业资金隐性流失相当严重。柳钢决定全面降低成本,4月份下达了4号文件,要求各单位和部门在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三项指标中,特别要求所有物资采购成本,按5%的比例降低成本,当月完不成的则按标准工资降两个级差,整个责任单位的奖金全部停发。连续3个月完不成降成本指标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6个月完不成的,主要责任者免职。
  此规定实施不久,公司发现仍有潜力,6月份又下发6号文,要求降低成本7%,后来又发现力度仍不够,8月份又下达8号文件,要求全面降低成本9%。公司按此要求,产量天天算,成本每周作分析,并按月进行严格考核。
  结果,这年柳钢实际取得降低采购成本1.01亿元,在消化2亿元减利因素的同时,还盈利6010万元。1998年,柳钢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还全面完成了广西区、市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物资采购部门过去所实行的是不规范采购方式,从未搞过招标采购。这种自由采购方式造成的结果,往往是钱装错了口袋,流失到供货单位和违纪个人腰包,肥己损公。这个“黑洞”深而莫测,企业资金隐性流失的魔力惊人,防不胜防。
  自从集团公司实行三项指标后,要求所有物资都要招标采购,按比质、比价、比资信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货比三家,保证进厂物资物美价廉,这样整个局面才有了显著变化。
  柳钢领导把这个精彩的得意之笔,称之为“挖地三尺”,降成本,创效益。1999年上半年,在钢材价格比上年又跌183元/吨,各种减利达1.64亿元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使全公司产品销售成本比上年同期又下降了1.3亿元。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1999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9月19日至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分为12部分,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等。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此次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突破。
  ●山东省烟大轮船轮渡公司连续发生“盛鲁”轮“大舜”号两起沉船事故11月24日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海上遇难,船上共有302人,其中抢救生还22人。此前的10月17日,烟大公司“盛鲁”轮客滚装船发生火灾沉船事故。
  ●广东国投申请破产1月10日,原广东国投董事会召开会议,分别向境内外债权人通报该公司关闭清算三个月的基本情况。经过董事会研究,鉴于目前公司财务状况已无力支持公司的正常运作,向法院提出申请破产。
  ●19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在沪召开9月28日,’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未来50年”,来自世界各国的800多名中外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我国民营产权清晰化的重大突破———四通初步完成产权改制四通集团在京召开“四通暨民营科技企业体制创新研讨会”,宣布四通集团产权重组第一步已经完成,并公布了产权体制改革方案。
  ●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涉嫌信用证诈骗,11月1日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国企债转股拉开序幕,北京水泥厂成为首例我国首例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在9月2日开始运作。当日,就解决北京水泥厂的债务问题,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北京水泥厂的母公司———北京建材集团在京正式举行债权转股权签约仪式。
  ●英《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张瑞敏荣居二十六位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名列第二十六位。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4月20日在京成立。这个公司负责接收、管理银行运转的不良贷款。
  (中国企业家协会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