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观察

  亚太经合组织的新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张蕴岭
  一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即将于9月中旬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召开。这次会议特别令人关注,因为它是在亚太地区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共商地区经济合作和进一步推动APEC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务实,不尚空谈
  自1989年成立以来,APEC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通过10年的发展,它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12个增加到21个,成为把亚太地区各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开展合作的重要纽带。APEC是一个论坛,不是一个具有实际管理职能的地区组织,但是它又不是一个空谈俱乐部。它通过设定目标、落实时间表和制定行动议程推动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自1993年的西雅图会议之后,一年一度的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制度被固定下来,并逐步为落实规划蓝图先后确定了时间表,制定了行动议程,并提出了行动计划。在此期间,APEC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进展,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推动APEC发展依靠两个轮子:一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以消除各种交易障碍为目的的便利化;二是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尽管APEC是一个论坛,但通过它的独特机制,在推动地区经济开放和合作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是它的“动力机制”,即有目标,有议程,也有行动计划,其中主要是通过各成员经济体每年更新自己的单边行动计划来主动落实。其次是它的规则建设,比如已经制定的非约束性投资规则,正在制定的市场竞争规则等;其三是它的联系和协调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专门的会议,就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交流和协商;其四是它的网络功能,通过各种联系渠道和方式在各成员间建立联系网络,从而推动各国和地区间的经贸活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一年一度的领导人会议已经成为推动和加强亚太地区联系与合作的最重要机制。非正式的领导人会晤为各成员间交换意见,共商地区重要事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领导人就地区发展和合作所作出的承诺虽然不是法规,但具有必须落实的“政治义务”的性质。同时,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也往往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机会,通过对话减少或消除成员之间的分歧。
  独特的“APEC方式”
  由于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不可能用强制性的法规和一致性的步伐来推动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此,APEC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所有的进程都是建立在自愿、自主、灵活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之上,即成员经济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参与和落实计划,任何集体的行动均需各成员协商同意。显然,APEC与一般地区组织不同,它是通过一种共同参与和承诺机制来推动成员间的合作与经济发展的。这种独特的方式使APEC充满活力。
  当然,对于APEC如何发展,成员之间并非没有分歧。首先是APEC的发展方向问题。美加澳等发达经济成员希望APEC主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而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等发展中经济成员则主张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动,即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因为APEC的宗旨是缩小经济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其次是APEC如何发展的问题。发达经济成员,特别是美国主张通过带有谈判性质的程序或以“实质性多数”参与的方式推动市场开放,而发展中成员则坚持自愿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且在落实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上区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不同时间表。这种分歧当然会对APEC的发展产生影响。
  挑战与期盼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APEC的疑虑和批评增多。一些人认为,APEC对于缓解和解决金融危机无所作为,去年APEC领导人会议成效不大,原来确定的议程(部门提前自由化)失败,表明APEC出现危机。还有一些人认为,松散性的地区组织不能有所作为。应该承认,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APEC本身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APEC的发展的确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首先,由于APEC的架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以往那种每年都有“惊人之举”的阶段已经过去。这就要求APEC必须在落实所确定的目标方面每年都有实际的进展,否则,会产生“信心危机”。再则,由于APEC是一个论坛,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职能,因此,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发挥实效。但这并不是说APEC不可以在缓解地区经济危机方面起作用。问题是,当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1997年末在加拿大召开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没有把对付危机作为首要议题,却决定推动部门提前自由化,去年该方案失败显然加重了人们对APEC发展前途的怀疑和担心。不过,应该承认,在发生危机之后,APEC在保持地区市场开放方面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果没有APEC,面对恶化的经济环境,很难保证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上升。
  鉴于此,人们对今年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特别给予厚望。人们期待APEC走出危机的阴影,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重新呈现活力,这是APEC发展的新机遇。从今年的议程安排来看,主要有:对落实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的行动计划进行全面评估,促使后进者加快步伐;提出加强市场机制和功能的措施;就支持WTO新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领导人会晤还将就亚太地区进入新世纪的发展以及加强成员间关系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提出对策。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还是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保持经济恢复势头,并为今后长期的经济稳定发展和地区繁荣建立牢固的基础。在这方面,更好地发挥APEC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不仅要对APEC的发展树立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积极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
  推动APEC发展符合中国利益
  积极参与APEC的活动,推动APEC不断发展,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中国地处亚太,对外贸易市场和吸引外资的来源主要在亚太地区。同时,通过APEC机制的发展,可以在我国与其他成员间建立起更为直接的联系。
  自1991年成为成员以来,中国一直是APEC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在APEC中起到非常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比如,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方面,中国不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单边行动计划,而且几次主动单方面宣布大幅度降低关税;在推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不仅积极倡导,坚持APEC两个轮子一起转动原则,而且还提出具体合作计划,在国内建立技术合作园区和环境合作中心,成立中国APEC企业家联谊会等;在制度建设方面,江泽民主席提出适合亚太地区发展特点的“APEC合作方式”原则,得到大多数APEC成员的支持。同时,为了推动APEC在下一个世纪取得新的发展,中国已经申请承办2001年的APEC年度会议,这是进入21世纪的第一次会议,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挫折后的希望
  ——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看当前中美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王缉思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9月12日将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城市奥克兰举行,除了探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以外,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面最引人注目。
  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严重破坏了两国关系,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也引起人们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深层思考。
  从战略目标上说,美国既要中国向它的商品和资本开放市场,又想通过政治和文化渗透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将中国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因此,实施对华“全面交往”政策符合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美国对中国又有两大疑虑。第一,他们既想拓展在中国的市场,又担心中国利用美国的资金、产品和技术逐步发展壮大自己,进而向美国的霸权地位挑战。第二,美国固然想将其政治意志强加在中国头上,但如果它在台湾、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必将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严重影响两国的国际合作,损害美在华经济利益,甚至引发中美军事对抗。这也是美国决策集团不愿看到的。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摇摆性,即在这两种矛盾心理中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美政策一直建立在两个基点之上。一方面,在对美关系中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保证中国政治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对美关系,促进国内经济建设。1978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扩展。今年1—6月中国出口额与去年同比下降了4.6%,而对美出口与去年同比增长了8.4%。以合同金额排序,美国居对华投资国家首位。美国前500家大企业中,已有200多家在中国投资。
  如果没有一年一度的对华最惠国待遇(现已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不合理的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等美方造成的人为政治干扰,中美在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今年初在反华逆流中上演的闹剧——诬蔑中国“窃取美国技术”的“考克斯报告”上演后,毒化了中美经济技术交流的气氛。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合同额只有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6%。美国在中国技术进口排名上已从过去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二位。
  从全面、长远的眼光看,中美两大国之间既有政治制度和战略目标方面的矛盾,又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共同利益与合作基础。因此,双边关系的改善是有限度的,而全面冲突的局面则是可以避免的。
  今年5月8日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发生后,中方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既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又表达了维护中美关系的愿望。
  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也为修复对华关系作出了一些努力。克林顿6月初作出的延长对华正常贸易关系的决定,在美国众议院较为顺利地获得通过。7月11日,克林顿总统亲自观看中美女子足球队的世界杯决赛,并看望了中国运动员。赛后克林顿立即致信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女足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当李登辉分裂中国的言论出笼后,7月18日,克林顿主动提出与江主席通电话,重申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表示他将努力使两国关系尽快得到改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重申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在台湾问题上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的“三不”原则。
  另一方面,美方并未停止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动。不久前,美国宣布将向台湾出售价值达5.5亿美元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近来某些美国国会议员在访问台湾期间公然为李登辉撑腰打气。美国国会通过或提出了一些涉及台湾的反华议案,企图依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提供“保护”,要求中国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舆论界不断传出美方正考虑向台湾提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消息。
  当前中美关系中的机遇和困难并存。要走出近几个月来的低谷,关键在于美方能否至少在三个方面采取实际行动,以证明它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首先,美国政府应当满足中方在中国驻南使馆遭到轰炸后提出的正当要求。其次,美国应当履行自己多次重申的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第三,美国必须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中台湾问题是最重要和最敏感的。
  江泽民主席同克林顿总统的再次会晤,将为克服分歧、改善双边关系而努力,人们期盼这次中美首脑会晤能给遭受严重挫折后的两国关系带来新的希望。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示意图
  制图:寒放
  ★目前还有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他们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蒙古、中国澳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亚太经合组织大事记
  1989年11月首届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外交、经贸部长参加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从此诞生。APEC的创始成员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印度尼西亚。
  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办的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同时加入APEC。
  1993年11月美国倡议召开了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2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APEC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APEC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制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蓝图。
  1994年11月APEC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会议通过了《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又称《茂物宣言》,确立了APEC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即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茂物宣言》首次把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并列为APEC活动的两大支柱。
  1995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议通过了《大阪行动议程》,涉及关税、服务、投资等15个领域。
  1996年11月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召开,会议通过了《APEC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马尼拉行动计划》和《APEC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3个文件。《马尼拉行动计划》包括各成员的单边行动计划和APEC成员共同制定的集体行动计划,以及亚太经合组织350个经济科技合作项目进展状况的报告。
  1997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议通过了题为《联系大家庭》的宣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议上建议制定《走向21世纪的APEC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得到各成员领导人的赞成。
  1998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会议发表了《增强经济增长的基础领导人宣言》,通过了江泽民上年提出的《走向21世纪的APEC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会议决定把提前实现自由化的9个部门纳入WTO即将进行的新一轮谈判。
  (柳依)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风云百年

  风云百年
  1956年1月11日,苏丹结束英、埃共管,宣布独立。3月2日和30日,法国殖民地摩洛哥和突尼斯先后宣布独立。
  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对出入以色列的船只完全关闭运河。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突然侵犯埃及。31日,英、法借口保卫苏伊士运河,出兵进攻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11月6日,苏联和美国表示强烈反对对埃及的入侵,随后,英、法和以色列接受停火,陆续从埃及撤军。
  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并要求主张改革的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在冲突过程中,两度更迭政府,11月初,苏军进入布达佩斯平息暴乱,局势遂趋于平静。
  1957年3月9日,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中东提供军事与经济援助,与苏联对抗,此即“艾森豪威尔主义”。
  3月25日,法、西德、意、比、荷、卢六国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
  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月1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论文,主张节制生育,随后,这个正确观点受到不公正的批判。
  这一年,有两位著名音乐家离开人世。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以7首不朽的交响乐闻名于世,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则是举世公认的指挥大师。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革命,费萨尔国王被杀,伊拉克共和国成立。为消除伊拉克革命的影响,7月15日,美军在黎巴嫩登陆,但遭到世界各国普遍反对,被迫于10月26日撤出。英国也于7月中旬出兵约旦,11月被迫撤出。
  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12月21日,戴高乐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0月23日,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创作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迫于当局压力,他宣布“自愿放弃”该奖。
  美国得克萨斯仪表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诞生。
  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率领的古巴游击队攻占圣地亚哥,独裁者巴蒂斯塔外逃,两天后,游击队占领首都哈瓦那,古巴革命获得成功。
  1月2日,苏联发射“月球一号”自动星际站,获得第二宇宙速度。9月14日,“月球二号”自动站在月球表面登陆。
  3月10日,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以拉萨为中心发动武装叛乱。20日,人民解放军驻西藏军区部队奉命进行讨伐。达赖喇嘛外逃。
  在7月2日至8月16日于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彭德怀等人受到错误批判。会后,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二十)
  (薛飞)(附图片)
  卡斯特罗进入哈瓦那后向群众发表演说。


返回顶部